• 沒有找到結果。

教師背景變項、學校專業環境營造與教師追求專業發展動機、教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四節 教師背景變項、學校專業環境營造與教師追求專業發展動機、教

一、背景變項、學校專業環境營造、自我教學反省與追求專業發展動機之迴歸 由背景變項、學校專業環境營造、自我教學反省是否能有效預測教師追求專 業發展動機,以性別、任教科目、年齡、任教年資、教育背景、擔任職務、任教 學校型態、學校規模、鼓勵團隊合作、建構學習文化、行政支援、鼓勵專業對話 與學習、教學前反省、教學後反省等十四項預測變項,分析其對教師追求專業發 展動機的預測力。

1.背景變項、學校專業發展環境的營造、自我教學反省與教師增進學科新知動機 由表4-32 可知,在模式一以學校專業發展環境之營造、教師自我教學反省為 預測變項,教學前反省(β=.405, p<.001)與鼓勵團隊合作(β=.322, p<.001)對教師增進 學科新知動機具有預測力,能解釋教師增進學科新知動機 33.3%的變異量,達顯 著水準。

模式二加入虛擬變項後,預測變項中教學前反省(β=.347, p<.001)、鼓勵團隊合 作(β=.283, p<.001)仍具預測力;性別(β=-.124, p<.01),達顯著差異;對教師增進學 科新知動機解釋力提高到39.1%,達顯著水準。

模式三中僅以虛擬變項為預測變項,預測變項中有三個變項性別(β=-.180, p<.01)、任教年資(β=-.176, p<.05)、學校型態(β=-.136, p<.05),能解釋教師增進學 科新知動機16.4%的變異量,達顯著水準。

表4-32 背景變項、專業發展環境營造、自我教學反省與增進學科新知動機迴歸分析摘要表 模式一

增進學科新知 B(β)

模式二 增進學科新知

B(β)

模式三 增進學科新知

B(β) 鼓勵團隊合作 .198(.322)*** .173(.283)***

建構學習文化 -.011(-.013) -.011(-.013) 行政支援 .034(.051) .048(.073)

鼓勵專業對話與學習 .033(.038) .022(.025) 教學前反省 .451(.405)*** .386(.347)***

教學後反省 -.122(-.113) -.076(-.070)

女 -.708(-.124)** -1.032(-.180)**

共同科 -.663(-.108) -.725(-.119)

職業學程(科) .149(.026) -.161(-.028)

30歲(含以下) .113(.015) .746(.100)

41-50歲 -.130(-.020) .518(.081)

51-60歲 .331(.035) .821(.090)

1-5年 -.620(-.099) -1.102(-.176)*

11-20年 -.553(-.088) -.800(-.127)

21年(含以上) .358(.050) .314(.044)

技術學院、科技大學 -.194(-.019) -.116(-.011)

在職碩士專班(含四十學分

班) -.131(-.019) -.301(-.045)

碩士 .064(.010) -.249(-.040)

教師兼行政 .096(.014) .645(.098)

專任教師 -.393(-.056) -.431(-.062)

國立綜合高中 -.582(-.090) -.877(-.136)*

私立職業學校 .050(.006) .727(.091)

24班(含以上) -.249(-.027) .078(.008)

R .577 .625 .405

R 平方 .333 .391 .164

F 檢定 31.635*** 10.114*** 4.327***

*p<.05 **p<.01 ***p<.001

上表說明:在進行迴歸分析時,性別變項名稱「女性」的對照組為「男性」;任教科目變項方面,「自然、

社會、藝能科」為對照組;年齡的變項方面,「31-40歲」為對照組;最高學歷變項方面,「大學」為對照組;

擔任職務變項方面,「教師兼導師」為對照組;任教學校型態變項方面,「國立職業學校」為對照組;任教 學校規模變項,「15班(含以下)」的對照組為「24班(含以上)」。

2.背景變項、學校專業發展環境的營造、教師自我教學反省與增進教學知能動機 由表4-33 得知,在模式一以學校專業發展環境之營造、教師自我教學反省為 預測變項,教學前反省(β=.254, p<.001)、建構學習文化(β=.248, p<.001)、教學後反 省(β=.220, p<.001)、鼓勵團隊合作(β=.143, p<.05)對教師增進教學知能動機具有預 測力,能解釋教師增進教學知能動機47.1%的變異量,達顯著水準。

模式二加入虛擬變項後,預測變項中有七個變項對教師增進教學知能動機具 有預測力,依序為教學前反省(β=.271, p<.001)、建構學習文化(β=.260, p<.001)、教 學後反省(β=.178, p<.001)、年齡(β=-.212, p<.001)、鼓勵團隊合作(β=.131, p<.05)、

到61.0%,達顯著水準。

模式三中僅以虛擬變項為預測變項,預測變項中有三個變項對教師增進教學 知能動機具有預測力,依序為任教科目(β=-.223, p<.01、β=-.140, p<.05)、擔任職務 (β=.138, p<.05、β=-.174, p<.01)、教育背景(β=.120, p<.05),能解釋教師增進教學知 能動機14.6 %的變異量,達顯著水準。

表4-33 背景變項、專業發展環境營造、自我教學反省與增進教學知能動機迴歸分析摘要表 模式一

增進教學知能 B(β)

模式二 增進教學知能

B(β)

模式三 增進教學知能

B(β) 鼓勵團隊合作 .102(.143)* .093(.131)*

建構學習文化 .240(.248)*** .252(.260)***

行政支援 .044(.058) .041(.054)

鼓勵專業對話與學習 -.056(-.057) .011(.011) 教學前反省 .326(.254)*** .349(.271)***

教學後反省 .275(.220)*** .223(.178)**

女 -.352(-.053) -.650(-.098)

共同科 -1.020(-.144)** -.979(-.140)*

職業學程(科) -1.075(-.164)** -1.455(-.223)**

30歲(含以下) -.487(-.057) .227(-.026)

41-50歲 -1.568(-.212)*** -.757(-.103)

51-60歲 -.259(-.024) .397(.038)

1-5年 -.283(-.039) -.886(-.123)

11-20年 -.481(-.066) -.642(-.088)

21年(含以上) .619(.075) .885(.108)

技術學院、科技大學 -.262(-.022) -.308(-.027)

在職碩士專班(含四十學分班) -.560(-.072) -.670(-.087)

碩士 -.393(-.055) -.854(-.120)*

教師兼行政 .047(.006) 1.050(.138)*

專任教師 -1.174(-.146)*** -1.398(-.174)**

國立綜合高中 .360(.048) .027(.004)

私立職業學校 -.318(-.034) .605(.066)

24班以上 -.667(-.063) -.678(-.063)

R .686 .748 .382

R 平方 .471 .610 .146

F 檢定 56.392*** 19.996*** 3.768***

*p<.05 **p<.01 ***p<.001

上表說明:在進行迴歸分析時,性別變項名稱「女性」的對照組為「男性」;任教科目變項方面,「自然、

社會、藝能科」為對照組;年齡的變項方面,「31-40歲」為對照組;最高學歷變項方面,「大學」為對照組;

擔任職務變項方面,「教師兼導師」為對照組;任教學校型態變項方面,「國立職業學校」為對照組;任教 學校規模變項,「15班(含以下)」的對照組為「24班(含以上)」。

二、背景變項、教師追求專業發展動機、學校專業環境營造與教師自我教學反省 之迴歸

由背景變項、教師追求專業發展動機、學校專業環境營造是否能有效預測教 師教學反省,以性別、任教科目、年齡、任教年資、教育背景、擔任職務、任教 學校型態、學校規模、增進學科新知、增進教學知能、鼓勵團隊合作、建構學習 文化、行政支援、鼓勵專業對話與學習等十四項預測變項,分析其對教師教學反 省的預測力。

1. 背景變項、教師專業發展動機、學校專業發展環境營造與教學前反省 由表4-34 得知,在模式一以教師專業發展動機、學校專業發展環境之營造為 預測變項,增進教學知能(β=.361, p<.001)、增進學科新知(β=.209, p<.001)、鼓勵專 業對話與學習(β=.195, p<.01)、行政支援(β=-.124, p<.05)對教師教學前反省具有預 測力,能解釋37.3%的變異量,達顯著水準。

模式二加入虛擬變項後,預測變項中有四個變項對教師教學前反省具有預測 力,依序為增進教學知能(β=.390, p<.001)、增進學科新知(β=.160, p<.01)、任教學 校型態(β=.150, p<.01)、任教年資(β=.141, p<.05),解釋力提高到 44.6%,達顯著水 準。

模式三中僅以虛擬變項為預測變項,預測變項中有二個變項對教師教學前反 省具有預測力,依序為任教學校型態(β=.207, p<.001)、任教年資(β=.208, p<.05),

能解釋15.9 %的變異量,達顯著水準。

表4-34 背景變項、專業發展動機、專業發展環境營造與教學前反省迴歸分析摘要表 模式一

教學前反省 B(β)

模式二 教學前反省

B(β)

模式三 教學前反省

B(β) 增進學科新知 .188(.209)*** .144(.160)**

增進教學知能 .281(.361)*** .304(.390)***

鼓勵團隊合作 -.006(-.012) .025(.045) 建構學習文化 .074(.098) .040(.053) 行政支援 -.074(-.124) -.013(-.022)

鼓勵專業對話與學習 .151(.195)** .054(.070)

女 .381(.074) -.068(-.013)

共同科 -.119(-.022) -.494(-.090)

職業學程(科) .175(.034) -.362(-.070)

30歲(含以下) -.355(-.053) -.006(-.001)

41-50歲 .393(.068) .394(.068)

51-60歲 .237(.028) .102(.012)

1-5年 .575(.102) -.006(-.001)

11-20年 .479(.085) .018(.003)

21年(含以上) .909(.141)* 1.341(.208)*

技術學院、科技大學 -.183(-.020) -.530(-.058)

在職碩士專班(含四十學分班) .115(.019) -.093(-.015)

碩士 .056(.010) -.310(-.055)

教師兼行政 .146(.024) .584(.098)

專任教師 -.047(-.007) -.524(-.083)

國立綜合高中 .139(.024) -.054(-.009)

私立職業學校 1.099(.150)** 1.499(.207)***

24班以上 .350(.042) .130(.015)

R .611 .668 .399

R 平方 .373 .446 .159

F 檢定 37.741*** 12.736*** 4.154***

*p<.05 **p<.01 ***p<.001

上表說明:在進行迴歸分析時,性別變項名稱「女性」的對照組為「男性」;任教科目變項方面,「自然、

社會、藝能科」為對照組;年齡的變項方面,「31-40歲」為對照組;最高學歷變項方面,「大學」為對照組;

擔任職務變項方面,「教師兼導師」為對照組;任教學校型態變項方面,「國立職業學校」為對照組;任教 學校規模變項,「15班(含以下)」的對照組為「24班(含以上)」。

2. 背景變項、教師專業發展動機、學校專業發展環境營造與教學後反省 由表4-35 得知,在模式一以教師專業發展動機、學校專業發展環境之營造為 預測變項,增進教學知能(β=.435, p<.001)、鼓勵專業對話與學習(β=.244, p<.01)、

建構學習文化(β=.172, p<.01)、行政支援(β=-.130, p<.05)對教師教學後反省具有預 測力,能解釋37.1%的變異量,達顯著水準。

模式二加入虛擬變項後,預測變項中有五個變項對教師教學後反省具有預測 力,依序為增進教學知能(β=.407, p<.001)、任教年資((β=.286, p<.001、β=.240, p<.001、β=.158, p<.05)、建構學習文化(β=.168, p<.01)、鼓勵專業對話與學習(β=.138,

p<.05)、任教學校型態(β=.111, p<.05),解釋力提高到 44.8%,達顯著水準。

模式三中僅以虛擬變項為預測變項,預測變項中有四個變項對教師教學前反 省具有預測力,依序為任教年資(β=.301, p<.01、β=.169, p<.05)、任教學校型態 (β=.169, p<.01)、擔任職務(β=.121, p<.05)、教育背景(β=-120, p<.05),能解釋 13.1 % 的變異量,達顯著水準。

表4-35 背景變項、專業發展動機、專業發展環境營造與教學後反省迴歸分析摘要表 模式一

教學後反省 B(β)

模式二 教學後反省

B(β)

模式三 教學後反省

B(β) 增進學科新知 -.025(-.027) -.017(-.018)

增進教學知能 .347(.435)*** .325(.407)***

鼓勵團隊合作 -.004(-.007) .050(.088) 建構學習文化 .133(.172)** .130(.168)**

行政支援 -.079(-.130)* -.037(-.061) 鼓勵專業對話與學習 .193(.244)*** .109(.138)*

女 .154(.029) -.200(-.038)

共同科 .273(.048) -.013(-.002)

職業學程(科) .413(.079) -.214(-.041)

30歲(含以下) -.962(-.140) -.405(-.059)

41-50歲 -.770(-.130) -.595(-.101)

51-60歲 -1.206(-.139) -.903(-.106)

1-5年 .913(.158)* .246(.043)

11-20年 1.403(.240)*** .982(.169)*

21年(含以上) 1.895(.286)*** 1.976(.301)**

技術學院、科技大學 -.636(-.068) -.708(-.076)

在職碩士專班(含四十學分班) .069(.011) -.097(-.016)

碩士 -.253(-.044) -.681(-.120)*

教師兼行政 .045(.007) .738(.121)*

專任教師 -.035(-.005) -.458(-.071)

國立綜合高中 .395(.066) .284(.047)

私立職業學校 .834(.111)* 1.245(.169)**

24班以上 .027(.003) -.150(-.018)

R .609 .669 .362

F 檢定 37.414*** 12.815*** 3.310***

*p<.05 **p<.01 ***p<.001

上表說明:在進行迴歸分析時,性別變項名稱「女性」的對照組為「男性」;任教科目變項方面,「自然、

社會、藝能科」為對照組;年齡的變項方面,「31-40歲」為對照組;最高學歷變項方面,「大學」為對照組;

擔任職務變項方面,「教師兼導師」為對照組;任教學校型態變項方面,「國立職業學校」為對照組;任教 學校規模變項,「15班(含以下)」的對照組為「24班(含以上)」。

三、綜合討論:

(一)背景變項、學校專業環境營造、教師教學反省與增進學科新知的動機 1. 教學前反省對教師增進學科新知動機最具預測力,研究發現當教師有較好 的教學前反省,其追求增進學科新知的動機較高,此結果與陳聖謨(1999)的研究,

主動精進的驅力是教學反省的關鍵、吳和堂(2000)的研究,教學反省與專業發展有 密切關係相似。

2. 學校鼓勵團隊合作對教師增進學科新知動機亦有預測力,研究顯示當學校 能鼓勵教師合作,透過同儕團體的知識分享,能促進知識不斷地創新,進而帶動 教師增進學科新知的動機。

3.女性教師對增進學科新知動機高於男性教師。由中部辦公室統計資料顯示,

任職於高職的男性教師多於女性教師,與一般國小教師以女性教師佔大多數的環 境不同,在男性佔多數的環境下,女性教師為展現專業,可能因而有較高的增進 學科新知動機。此研究結果與馮莉雅(1997)的研究,一般人均認為教師工作最適合 由女性擔任,故女性教師對於追求專業的表現較為積極相似。

(二)背景變項、學校專業環境營造、教師教學反省與增進教學知能的動機 1. 教學前、後反省對教師增進教學知能動機具有預測力,研究發現當教師有 較好的教學反省,教師本身對自我專業的要求高,因而力求改進其教學,故增進 教學知能的動機較佳,此結果與陳聖謨(1999)吳和堂(2000)的研究相似。

2. 建構學習文化對教師增進教學知能動機亦有預測力,當學校營造良好的學 習文化,教師在潛移默化中會對自我專業要求,因而激發其增進教學知能的動機。

3. 學校鼓勵團隊合作對教師增進教學知能動機也有預測力,研究顯示當學校 能鼓勵教師合作,能帶動教師增進教學知能的動機。

4. 年齡對教師增進教學知能動機具有預測力,年齡在 31-40 歲的教師其增進 教學知能的動機,高於其他年齡層,可能是31-40 歲的教師在學校屬於中堅教師,

力求專業表現,因而有較高的增進教學知能的動機。

力求專業表現,因而有較高的增進教學知能的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