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教材編寫的依據及準則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教材編寫的依據及準則

教材是教學過程中所使用的素材,教材本身並不能獨立存在。在本論文中所 探討的教材對象是第二語言教材,並非以華語為母語之人士所設計的華語文教材。

在此將先介紹第二外語教材編寫原則,再針對華語文教材編寫的原則與要點進行 說明。

一、第二外語教材編寫原則 (一)教材設計的四個層面

關於第二語言教材的設計,Brown(1995:140-145)認為包含四個層面,也就是 教學法(approach)、課程大綱(syllabus)、教學技巧(techniques)、活動練習(exercises),

其定義與例子整理如下。

表 二-5 教材設計之四個層面 層面 定義與例子

教學法 確立學習者該學什麼以及如何學的方式。

教學大綱 組織課程和教材的方式,大致可分為結構大綱、情境大綱、

14 http://www.education.gouv.fr/cid143/le-baccalaureat.html

15 Ministère de l'éducation nationale :Bulletin Officiel(B.O.) n° 43, 11/2013 http://www.education.gouv.fr/

層面 定義與例子

主題大綱、功能大綱、主旨大綱、技能大綱、任務大綱。

教學技巧 呈現教材和教學的方式,例如建構活動、討論、直接地對 話、呈現文法的對話、語言規則教學等。

活動練習 練習學習過的內容的方式,例如自主地互動、複誦、填空、

選擇題、代換練習、翻譯、會話、配對、句型練習、復述 等。

(資料來源:詹秀嫻、黃富玉翻譯自 Brown.1995. The Elements of Language Curriculum: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Program Development. 5、15、16)

Brown 提到,教材的發展應以某種教學法為基礎,決定什麼是學習者必須學 的,發展課程大綱的過程應包含檢視教學目標,並依優先性安排之,並且決定為 了達成教學目標應納入何種教學技巧和活動練習。而在教學技巧方面,教材設計 者須決定課程主要使用的教學技巧以及每課教學技巧的類型和比重。確立了教學 法、課程大綱和教學技巧後,教材設計者應決定最適合課程的練習活動類型,以 及練習活動於每課的比重為何,經過選擇的活動練習須能強化整體學習效能。

(二)教材設計藍圖

在設計編寫教材時必然有一定的發展程序。而這就是 Brown(1995:149)所謂 的設計藍圖,在設計教材時,須注意以下幾點:

1. 教材背景:了解該教學單位的課程、教學特色與教學條件、環境 2. 整體課程概說:所採用的課程架構和教學法。

3. 需求分析:教師與學習者雙方的各項條件。

4. 總體目標和教學目標:語言課程的類型、整體目標、教學目標。

5. 測試:對學習者的語言程度進行測試(能力測驗、分級測驗、診斷測驗、成 就測驗)

6. 教材:關於教材類型、分析項目、涵括範圍與次序、發展時程表的敘述。

7. 教學:採用的教學技巧和活動練習。

8. 評估:評估教材的效益、修訂和更新教材的時程。

Brown 將這些編寫要點整理如下表:

表 二-6 教材設計藍圖

教材背景 1.作者資歷(學歷及經驗)

2.單元複習

3.詢問教師教材的適用性及接受度

(資料來源:Brown, J. D. (1995). TheElementsof LanguageCurriculum: A

SystematicApproachtoProgramDevelopment. (P.160-162)。翻譯:王稐綸,2010,

英語地區五至七歲兒童華語教材研究與設計編寫─以澳洲學童為例,國立台灣師 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提出了教材發展之程序與重點後,Brown 進一步提出教材編寫的主要步驟:

表 二-7 Brown教材編寫主要步驟 A.整體課程 1.教學法:

a.理論基礎 b.一再修改 2.教學大綱

a.組織原則 b.一再修改 B.需求分析 1.界定學生的要求

2.一再修改

C.目編訂立 1.界定總體目標和具體目標 2.一再修改

D.測試 1.根據語言熟練度及程度分級,訂定學生整體語言水平。

2.根據診斷及成就測試,訂立合適的具體目標。

E.發展教材 1.徵詢有意願編輯教材的老師

2. 每位參與編輯者都應有一份齊全的資料,包括計畫說 明、總體目標和具體目標、教材編輯藍圖、範圍及工作 順序等。

3.人員分組

4.可個別分工或小組分工 5.建立資源檔案共享

6.以分工的方式,各小組分別負責一部份

F.實際試教 1.除了參與教材編輯的教師實際試用教材外,也請無參 與編輯的教師使用教材。

2.檢討教材的有效性 3.修改教材

G.教材評鑑 1.使用評鑑表評估編寫的教材 2.修改教材

3.著手能經久發展的教材編寫形式 4.考慮出版教材

5.教材永無完成之時,教才會依學生的需求不斷創新或 修改。

(資料來源:Brown, J. D. (1995). TheElementsof LanguageCurriculum: A

SystematicApproachtoProgramDevelopment. (P.163-165)。翻譯:王稐綸,2010,

英語地區五至七歲兒童華語教材研究與設計編寫─以澳洲學童為例,國立台灣師 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上述教材規畫藍圖中的具體內容可能會因應不同的課程而有差異,譬如:需 求分析的內容可能會因為採行的教學法不同而有所變化。與此相應的,在教學目 標上自然要求也會有所不同,而在所秉持的教學技巧和方法以及評估方面也會有 順應的變化。所以教材的發展,猶如一循環完備的系統,因先備條件的設立而有 其後的相應變化,每一個學程也都有其自行適用的發展內容,環節相扣而自成系 統。

二、華語文教材的編寫依據及準則

在編寫第二外語(華語)的教材,李泉(2006)及崔永華(2008)皆指出尤其要注意 針對性的問題。因為學生的國籍、年齡、學習目的、學習方式、學習時間、語言 背景、文化背景與價值觀均不同,即使是同一國籍的學習者,也會因學習動機、

興趣、個性等而有所不同。許多教材編寫也的確考慮了針對性的問題,但難免顧 此失彼,有時語法點的翻譯不懂,或是課文內容不易被學生接受理解。因此教材 的針對性需要不斷的研究並嘗試。

李泉認為,一個具有針對性的教材,應從學習者的角度出發,考量他們的身 分背景、學習目標與學習需求、學習的環境與條件。

李泉對於如何進行「針對性教材範圍分析」,有幾點建議:一、分析學習者 的背景、目標需求與心理需求、學習環境與條件等。二、詢問教材編寫的機關、

使用學校或教師、學生,對教材具體的意見或想法。三、確立使用對象與編寫目 標。

李泉同時也認為,練習的設計應注重圖片的應用,語音的練習不可操之過急,

需拉長練習時間。

至於華語文教材編寫之特性,許多學者如趙賢州(1996)、呂必松(1996)、束 定芳(1996)、劉珣(2007)等,認為針對第二外語教材或外語教材編寫之特性具備 以下共通點:

1. 針對性:指編寫教材應注意分析學習者的自然條件,如母語及文化背景、

學習起點、學習目的、學習時間,並要確定所編教材適用於哪一類型的教 學、課型等,是編寫華語文教材最重要的共通性。

2. 實用性:指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實用特性。教材內容要與標的語密切配 合,語言材料必須源自於生活,使語料能在實際生活中自然的使用,增強 學習者的溝通能力,解決日常生活的需求。從教材課文內容、詞彙語法,

情境主題設置、交際功能安排等,都要滿足學習者當前學習和未來生活的 實際需要,使學習者的語言技能有直接、具體、實在的應用。

3. 科學性:指教材要能體現語言教學的規律性和語言之試的準確性。不僅課 文用語規範、解釋說明,內容組織包括詞彙選定、數量、語法先後排序、

情境主題重要性排序、內容銜接,甚至課文長短及字詞語法情境等的難易 度與遞增比率、每冊課數與總詞彙量等,應以符合語言學習的規律,作為 編寫華語文教材科學性的考量依據。

4. 趣味性:意指要考慮語言教材的實用價值,使教材內容有用並且有趣,能 反應現實,關注學習者感興趣的話題,並能適應學習者的心理特點,語言 材料的形式、風格要求多樣化,教材中對比說明文化差別。教材封面設計、

字體、插圖、印刷也要求賞心悅目。

5. 系統系:是指教材內容在基本知識的介紹和技能訓練要平衡協調,如語音、

詞彙、語法、漢字等語言要素及聽、說、讀、寫等專項技能的平衡學習。

另外學生用書、教師手冊、練習本、單元試題也要分配合理:初、中、高 級不同階段教材的相互呼應語先後銜接,聽、說、讀、寫等專項能力的延 伸教材系列編寫,搭配輔助影音、圖片、教具等教材的設計,都是系統性 的編寫思考。

除了以上共通的原則以外,呂必松(1996)、束定芳等(1996)、劉珣(2007)皆提

及交際性原則,也就是教材內容的選擇和語言材料的組織要有利於交際能力的培 養。另外,束定芳等(1996)和劉珣(2007)也都認為教材應反映真實的語言使用情 況,語言材料來自於生活,題材、體裁應多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