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數位寫作平台教學在「寫作動機」之教學成效分析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數位寫作平台教學在「寫作動機」之教學成效分析

參與本研究正式實驗教學為五年級學生,總人數為59 人,分別為控制組(傳 統紙筆寫作教學組)之學生28 人及實驗組(數位寫作平台教學組)之學生31 人。

分別於實驗課程前施以前測,實驗課程實施後施以後測,分數均由研究工具中之

「寫作動機調查表」進行計分,「寫作動機調查表」分為四個分項,第一部份為

「寫作的重要與效用」為七題的四點量表,每題配分為四分。最高分為28 分,

最低分為7 分;第二部分為「寫作的期望」為七題的四點量表,每題配分為四分,

最高分為28 分,最低分為7 分;第三部分為「寫作情感」為五題的四點量表,

每題配分為四分,最高分為20 分,最低分為5 分;第四部份「寫作興趣」為七 題的四點量表,每題配分為四分,最高分為28 分,最低分為7 分。故累加總分 部份,最高分可達到104分,最低分則是26分。在「寫作動機調查表」的總分得 分越高,代表學生「寫作動機」越高;反之,得分越低則「寫作動機」越低落。

以下分別呈現實驗組與控制組在「寫作評分量表」總分得分,在實驗前後之 平均數與標準差對照表。以觀察兩組學生在實驗過後得分的變化狀況。如表4-1 所示:

表 4-1

實驗組與控制組成員在「寫作動機調查表」總分前、後測之平均數與標準差對照 表

組別 人數 前測 後測

平均數 標準差 平均數 標準差 控制組

(傳統紙筆寫作教學組) 28 55.3929 10.10808 54.5357 10.57069 實驗組

(數位寫作平台教學組) 31 61.0968 13.68541 63.4839 13.23599

由表4-1的分析結果中,控制組在此量表總分的前測平均分數為55.3929分;

實驗組在此量表總分的前測平均分數為61.0968分,在前測平均分數上實驗組比控 制組高,兩組的差距為5.7039分。控制組在此量表總分前測的標準差為10.10808,

實驗組在此量表總分前測的標準差為13.68541。在此分項前測標準差上,實驗組 比控制組高。

經過不同教學方式的實驗教學後,在「寫作動機調查表」量表總分後測得分 上,控制組的平均分數為54.5357分,實驗組的平均分數為63.4839分,實驗組較高,

相差了8.9482分。在「寫作動機調查表」量表總分後測得分標準差方面,控制組 在後測得分的標準差為10.57069,實驗組在後測得分的標準差13.23599,在後測得 分標準差上,實驗組比控制組高。

研究者發現在實驗教學後,各組間的標準差有些變化。比較兩組間在「寫作 動機調查表」得分前測的標準差時,發現實驗組較大,表示以前測得分看來,實 驗組內的組內差異較大,控制組較小。而經過實驗教學後,比較各組間在「寫作 動機調查表」後測得分的標準差時,發現實驗組仍大於控制組。但是控制組上升,

實驗組略微下降。表示組內的差異也有些許改變。而平均分數部分,實驗組的平 均分數有所提升,而控制組的平均分數下降。

小結:

研究者發現控制組的後測分數比前測分數稍低的可能原因如下:控制組使用 傳統紙筆教學法教學,是以近似寫作練習的方式進行,與(Applebee,1984)所提到 的觀點是指這樣的方式會減低寫作動機;還有傳統紙筆教學法的學生在寫作的課 程中受限於寫作時間的限制,少有可以分享作品的機會,Arnold(1991)所提在寫 作過程中,學生可以愉悅的表達與溝通,才是促進寫作動力的基礎。研究者推測 以上二個重要因素導致控制組在經由實驗課程之後,寫作動機部份得分有下降的

表現。

實驗組後測分數比前測分數高的原因,研究者推論如下:實驗組進行數位寫 作平台教學,在寫作課程進行的地點在於電腦教室,且寫作的方式是用電腦輸入 方式呈現,容易提起學生興趣,且因為自己使用打字的方式輸入作文,可以隨時 看到自己的作品生成的情形,明確觀察到自己的成果。故提高了寫作的動機。

實驗組及控制組後測得分是否有達統計之顯著差異,藉由適當統計方法加以 考驗。

壹、 不同教學方式對寫作動機之影響

經過數位寫作平台教學後,比較實驗組及控制組的學生在「寫作動機調查表」

後測分數有否顯著差異。

一、 兩組受試者「寫作動機調查表」後測總分之差異

為了解不同教學方式對於學生在「寫作動機調查表」之後測總分是否有顯著 差異。研究者以不同的教學方式為自變項,學生在「寫作動機調查表」之前測得 分當成起點行為為共變量,學生在「寫作動機調查表」之後測得分為依變項,進 行共變數分析(ANCOVA)。

寫作動機調查表後測總分「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 (一)

本研究為增進統計考驗力以及降低實驗誤差,採用獨立樣本單因子共變數分 析法(ANCOVA)進行統計分析,所使用的套裝統計軟體為SPSS。

研究者以不同的教學方式為自變項,學生在「寫作動機調查表」之前測得分 為共變量,「寫作動機調查表」之後測得分為依變項。為求實驗之嚴謹,在資料 進 行 共 變 數 分 析 前 先 實 施 「 組 內 迴 歸 係 數 同 質 性 」 考 驗 ( Homogeneity of Within-Class Regression Coefficient),來檢驗自變項與共變量之間有無交互作用,

詳細結果如表4-2:

表 4-2

「寫作動機調查表」後測得分之「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摘要表

來源 平方和 自由度 平均平方和 F 檢定 顯著性 組間 164.171 1 164.171 1.680 .200 誤差 5373.545 55 97.701

*p<.05

由 表 4-2 可 知 「 組 內 迴 歸 係 數 同 質 性 」 考 驗 的 F 值 為 1.680 , 顯 著 性 p 值

為.200(p>.05),並未達統計上的顯著差異。表示自變項與共變量兩組分數的迴歸 線斜率差異不顯著且滿足平行的條件,符合進行共變數分析時「組內迴歸係數同 質性」的基本假設。可進行「寫作動機調查表」之後測得分的共變數分析。

寫作動機調查表後測總分之描述性統計量 (二)

以各組「寫作動機調查表」前測得分作為共變數,對各組於「寫作動機調查 表」後測得分進行平均數的調整,以剔除各組「寫作動機調查表」前測得分對「寫 作動機調查表」後測得分的影響,其整理結果如下表4-3:

表 4-3

「寫作動機調查表」後測得分之描述性統計量

組別 人數 總分

調整後平均數 平均數 標準差

控制組 28 54.5357 10.57059 56.248 實驗組 31 63.4839 13.23599 61.937

由表4-3 可看出,利用共變數分析調整,將共變數對實驗教學的影響剔除後,

在「寫作動機調查表」得分上,控制組的平均得分由54.5357分調整為56.248 分,

實驗組的平均得分由63.4839 分調整為61.910 分。實驗組得分高於控制組得分,

兩組的差距為5.689分。

寫作動機調查表後測總分之共變數分析結果 (三)

以不同的教學方式為自變項,「寫作動機調查表」前測得分為共變量,「寫 作動機調查表」後測得分為依變項,進行獨立樣本單因子共變數分析。結果如表 4-4:

表 4-4

「寫作動機調查表」後測得分之共變數分析表

來源 平方和 自由度 平均平方和 F 檢定 顯著性 組間 450.421 1 450.421 4.555 .037 誤差 5537.716 56 98.888

*p<.05

由表4-4可知分析不同教學方式組別所得之F值為4.555,p值為.037(<.05)已達

統計上的顯著差異。

綜合以上結果,可說明實驗組的「寫作動機調查表」之後測得分優於控制組;

且有顯著差異,換言之,學生在寫作動機整體表現上,接受「數位寫作平台教學」

顯著優於接受「傳統紙筆寫作教學」的學生。

二、 兩組受試者在寫作動機調查表之「寫作的重要與效用」後測得分之差異 為了解不同教學方式對於學生在「寫作動機調查表」之寫作的重要與效用分 項的提升成效是否有顯著差異。研究者以不同的教學方式為自變項,學生在「寫 作動機調查表」之寫作的重要與效用分項之前測得分當成起點行為為共變量,學 生在「寫作動機調查表」之寫作的重要與效用分項之後測得分為依變項,進行共 變數分析(ANCOVA)。

「寫作的重要與效用」分項後測得分之「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考 (一)

為求實驗之嚴謹,在資料進行共變數分析前先實施「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

考驗(Homogeneity of Within-Class Regression Coefficient),來檢驗自變項與共變 量之間有無交互作用,其寫作的重要與效用分項後測得分之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 檢定結果如表4-5:

表 4-5

寫作的重要與效用分項後測得分之「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摘要表 來源 平方和 自由度 平均平方和 F 檢定 顯著性 組間 2.942 1 2.942 0.160 .691 誤差 1011.239 55 18.386

*p<.05

由表4-5 可知,「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的F 值為0.160,顯著性p 值為.691 (p>.05),並未達統計上的顯著差異。表示自變項與共變項兩組分數的迴歸線斜率 差異不顯著且滿足平行的條件,符合進行共變數分析時「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

之基本假設。可對「寫作動機調查表」之寫作的重要與效用分項的後測得分進行 共變數分析。

「寫作的重要與效用」分項的後測得分之描述性統計量 (二)

「寫作動機調查表」之寫作的重要與效用分項前測得分作為共變數,對各組 於「寫作動機調查表」之寫作的重要與效用分項之後測得分進行平均數的調整,

以剔除起點行為對「寫作動機調查表」之寫作的重要與效用分項之後測得分的影 響,其結果整理如表4-6:

表 4-6

寫作的重要與效用分項的後測得分之描述性統計量

組別 人數 寫作的重要與效用分項

調整後平均數 平均數 標準差

控制組 28 15.9643 5.02204 16.757 實驗組 31 19.1290 5.46347 18.413

由上表說明,控制組在「寫作的重要與效用」分項之後測得分的平均分數為 15.9643分;實驗組在「寫作的重要與效用」分項之後測得分的平均分數為19.1290 分。在「寫作動機調查表」寫作的重要與效用分項後測得分的平均分數上,實驗 組比控制組高。兩組間的差距為實驗組高於控制組3.1647分。控制組在「寫作的 重要與效用」分項後測得分的標準差為5.02204;實驗組在「寫作的重要與效用」

分項後測得分的標準差為5.46347。在寫作的重要與效用分項後測得分的標準差上,

實驗組比控制組高。

利用共變數分析調整,將共變數對實驗教學的影響剔除後,控制組的「寫作

利用共變數分析調整,將共變數對實驗教學的影響剔除後,控制組的「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