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數位閱讀動機之探討

基於研究所需,本節旨在探究數位閱讀動機的意涵,分成三部分:閱讀動機的意義,

並探討閱讀動機理論其中的核心概念,最後整理分析相關文獻,分析不同背景變項對數 位閱讀動機之影響,以形成本研究調查研究工具設計的依據基礎。

一、閱讀動機之意義

動機(motivation)一詞,本義為推動、移動,它源自拉丁文 movere(to move)。

32

至二十世紀才為心理學家使用,國內學者張春興(1994)認為「動機」是指引起個體 活動,維持已引起的活動,並促使該活動朝向某依目標進行的內在歷程,可分為內發性 動機與外誘性動機兩大類,內發動機是指某些行為的動力是個體自動自發的,而外誘 動機是環境中刺激的外在力量促動個體的行為。而所謂的「閱讀動機」指引起個體的 閱讀活動,維持已引起的閱讀活動,並促使閱讀活動朝向既定目標的內在心理歷程;

是個體有閱讀的需要,而引起閱讀活動的內在心理原因,同時也是激勵與導引閱讀行為 的內在心理力量(王平坤,2011;黃家瑩,2006;蔡育妮,2004)。閱讀動機一詞首見 於學術研究是 1967 年 Gampbell 等學者在國際閱讀協會學術研討會的論文報告中提 出,近代對閱讀動機有系統的探討則始於 Wigfield 與 Asher(1984),到 1992 年可謂閱 讀動機研究的轉捩點,美國國家閱讀研究中心(NRRC)開始探究閱讀動機,建立閱 讀成為語言與認知以及閱讀為激勵個人價值與信念之動機行為間的橋樑(宋曜廷、劉 佩雲、簡馨瑩,2003)。Gambrell(1996)認為閱讀動機的定義是個體的自我概念以及 個體重視閱讀的價值,故在閱讀教學中最重要的核心價值就是激發學生的閱讀動機,

讓個體長期樂於閱讀,享受其中,學生才會主動且持續閱讀行為(郭翠秀,2007)。

Wigfield 和 Guthrie(1997)認為閱讀動機是和閱讀有關的情感及愉快的感覺,這與閱 讀的價值、內在動機及興趣有關。當個體覺得閱讀有價值,且對該主題有興趣時,其對閱 讀的投入便會增加。「數位閱讀」仍然是新興的詞彙用法,由於電腦和網路的發展與普 及,數位閱讀閱讀內容脫離傳統如紙張等介面,驅動我們去進行閱讀活動及期望滿足 達成的目的,而且可依據不同的使用需求,選擇多樣的閱讀呈現方式以進行滿足使用 者所需的閱讀行為。

二、閱讀動機的理論基礎

Gambrell (1996)在美國國家閱讀研究中心(NRRC)所做的研究發現,優良的讀 者具有高度動機、策略、豐富知識和高互動性等特徵,顯示閱讀動機和認知層面的考量 在閱讀上一樣重要,就如Gambrell (1996)的說明,動機會影響學習者進行深度或表面 的學習行為,的確具有其關鍵的影響力。現今閱讀動機的理論,多以Wigfield 和 Guthrie 的理論建構為代表,Wigfield 和 Guthrie(1997)根據先前的閱讀動機理論回顧、實證研 究資料、長期教學中的觀察與晤談資料,發展出『閱讀動機量表』(The Motivation for Reading Questionnaire, MRQ),並將閱讀動機概念分為三個可量化量測的構面,內容分 述如下:

(一)能力及效能信念

33

指 個 體 瞭 解 自 己 是 否 能 夠 成 功 閱 讀 的 能 力 及 效 能 的 信 念 , 其 中 包 括 : 效 能

(efficacy)、挑戰(challenge)。當個體自覺在閱讀活動中,有譨夠勝任的能力或可能獲 得肯定時,則較有意願投入閱讀,肯積極接受並理解具挑戰性的閱讀內容,即使遇到困 難,也相信自己有能力解決面對,具有高自我效能的學習者,越能挑戰艱難的閱讀文本,

以精熟內容來理解當中的概念;反之,當個體自我覺察缺乏效能時,則較易傾向選擇較 不具挑戰性的閱讀活動及內容,甚至乾脆逃避放棄(宋曜廷、劉佩雲、簡馨瑩,2003)。

(二)成就價值及目標

指閱讀者的個人目標,其中包含成就目標、工作價值,以及內、外在動機。學習動機 的形成有外在和內在兩種原因,外在動機是起因於外在的誘因刺激,是由外在的人事物 刺激所引起,以表現目標為活動目的,例如:順應師長,得到同儕的認同,各方的獎勵 酬賞等;內在動機則是個體內在需要所引起的,在沒有獎酬誘因的情況,主動投入該活 動歷程,因本身對閱讀充滿興趣好奇而產生自發性閱讀,傾向學習目標取向,例如:滿 足自身的求知慾及好奇心透過閱讀得到樂趣,增加對概念的理解

此構面的閱讀動機包 括:好奇 (curiosity)、投注(involvement)、重要性(importance)、認同(recognition)、

成績 (grades)與競爭(competition)。

(三)社會因素

指閱讀者與朋友、同儕或家人分享,或透過追求閱讀意義而加入某特定社群的過 程。經由透過閱讀,個體可以滿足融入群體的社會性需求,在群體人際活動中分享 書籍,溝通想法,傳遞訊息、交流概念而得到肯定,樂趣以及成就感,同時也擔負 起學習者的責任,完成外在目標,提升閱讀量累積閱讀成就。人們有時會因為社會 的需要而從事閱讀這項活動,例如報章、雜誌、書本等等的閱讀都是,無論是為了充 實自我或是社會性的交流,社會因素的觀點彌補了動機理論的不足。此構面的閱讀動 機包括:社交(social purposes)、順從(compliance)與逃避(work avoidance)。

Wigfield 和 Guthrie(1997)進一步將閱讀動機三個構面細分為上述 11 個向度,並 討論各向度與閱讀活動及閱讀成就間的關係。內容整理說明如下(林玉文,2011;陳 凱琳,2014):

1. 閱讀效能:指個體根據過去的經驗,對自己能成功閱讀有足以勝任的信念。當個體相

34

信自己在閱讀活動過程中,有能力或能有效閱讀,則傾向投入閱讀的可能性愈高。屬 於「自我效能」方面。

2. 閱讀挑戰:個人對精熟或吸收文本複雜概念的滿意度,閱讀艱澀內容的意願。個體 的閱讀效能越高,越有可能選擇具有困難度、挑戰性的閱讀材料或活動。屬於「自我 效能」方面。

3. 閱讀好奇:指對特定閱讀主題的興趣,並產生學習的渴望,個體願意探索感 興趣的文本,並建構新主題於先備知識上,想要去接觸該類的書籍並進行閱 讀活動。屬於「內在動機」、「學習目標」方面。

4. 閱讀投注:指讀者在閱讀自己有興趣的書籍時,從閱讀獲得的愉悅感,而不 感覺到時間的流逝,這種忘我的投注閱讀中的歷程,便能使讀者得到滿足感,

並透過主觀工作價值與正向情感的享受。屬於「內在動機」、「學習目標」方 面。

5. 閱讀重要性:指的是讀者認為閱讀是極具價值的重要工作,因而主動的從事 閱讀活動,例如:能從閱讀當中獲得新知,學得詞彙、增加解決問題的技能 等。屬於「內在動機」、「工作價值」方面。

6. 為認同而閱讀:在閱讀活動中,視獲得實際能力,或目標達成的認同為成功的

閱讀,亦指個體為獲得成功閱讀所得到他人(如師長、同儕等)實際認同的愉悅 閱讀。屬於「外在動機」、「表現目標」方面。

7. 為成績而閱讀:指的是讀者希望被視為好學生或為了得到好成績而閱讀,如 學生為了爭取老師指定的閱讀功課的成績而閱讀,或是為了考試而閱讀。屬 於「外在動機」、「表現目標」方面。

8. 為競爭而閱讀:指在閱讀中產生想要勝過他人(同儕或夥伴)的渴望,且從中獲 得優越感。屬於「外在動機」、「表現目標」方面。

9. 為社交而閱讀:由同儕、朋友或家人分享或追求閱讀意義而能成為某社群一份子 的過程。個體早期閱讀經驗中所出現的社會情感與人際交流也是影響其發展閱讀 動機的原因之一。屬於「社會」方面。

10. 為順從而讀:指個體為滿足外在的目標或他人的期待、需求而閱讀,例如遵從師長 的要求或命令而閱讀,此兩種因個人外在社交的需要而產生。屬於「外在動機」、「社 會」方面。

35

11.逃避閱讀工作:個體自認為能力不足以勝任閱讀工作,則從事閱讀方面的意願 低落,否定閱讀的工作價值時,在面對閱讀時,減少工作的投入,盡可能避免 投入過多的心力與時間。是屬於負面的閱讀動機,屬於「社會」方面。

就上述內容區分說明,閱讀動機的形成有內在和外在兩種原因,內在動機則是個體 本身對閱讀充滿興趣,因而產生自發性閱讀,例如:求知慾、從閱讀中獲得快樂等;外 在動機是由外在的人、事、物所引起,例如:順從於老師、家長,獲得同儕認可,獲得 獎金、獎品等;兩種閱讀動機都能使學習者進行閱讀行為,完成閱讀活動,甚至開啟下 次的閱讀活動。進而探討研究結果可知:Wigfield 與 Guthrie(1997)在分析結果時,

將「閱讀動機量表」上的效能、好奇、投注分數集結成內在閱讀動機,將認可、成績、

競爭分數集結成外在閱讀動機。外在動機表現不同的學生,其閱讀頻率及閱讀廣度的差 異亦達臨界顯著水準,可知內外在動機與閱讀行為均呈現正相關,不過最重要的因素仍 是內在動機。內在動機大的學生,其閱讀量會隨之增加(劉佩雲等,2003),連帶提升 閱讀理解的表現(Guthrie et al.,2001);閱讀頻率也會較高(古秀梅,2005)、閱讀廣度 也較大(陳秋霞,2010);因此,內在動機是培養閱讀習慣的必備特質,而受到內在動 機驅動的閱讀者,較能長時間投注在閱讀活動上,也能發展較高層次的閱讀策略(鍾滿 英,2006);內在動機對於提升閱讀頻率與閱讀廣度的影響最為顯著(王奕臻,2012)。

外在閱讀動機往往是短暫的,因為外在的壓力、誘惑等原因進行閱讀活動,例如學生受 到獎金或成績的誘惑而閱讀時,當外在閱讀誘因停止時,閱讀動機就有可能降低或喪 失,閱讀活動也就因此而停止。研究結果中指出,Wigfield (1997)認為只有能力和效 能信念不足以產生投入,如果沒有理由或誘因促動是不足以產生投入的閱讀行為,然而 提供給讀者的若只是曇花一現的閱讀能量,是無法幫助讀者建立長期的閱讀習慣(黃馨

外在閱讀動機往往是短暫的,因為外在的壓力、誘惑等原因進行閱讀活動,例如學生受 到獎金或成績的誘惑而閱讀時,當外在閱讀誘因停止時,閱讀動機就有可能降低或喪 失,閱讀活動也就因此而停止。研究結果中指出,Wigfield (1997)認為只有能力和效 能信念不足以產生投入,如果沒有理由或誘因促動是不足以產生投入的閱讀行為,然而 提供給讀者的若只是曇花一現的閱讀能量,是無法幫助讀者建立長期的閱讀習慣(黃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