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中市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童數位閱讀動機與數位閱讀行為關係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臺中市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童數位閱讀動機與數位閱讀行為關係之研究"

Copied!
17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 課程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論文. 指導教授:曾榮華 博士. 臺中市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童數位閱讀 動機與數位閱讀行為關係之研究. 研究生:朱玉蟬 撰 中華民國 104 年 7 月.

(2)

(3) 謝辭 這是一趟奇幻的旅程,能在離開學校開始教書多年後,再度成為學生,真的是不容 易。回首這兩年來的點點滴滴,雖然這段披星戴月辛苦奔波,蠟燭兩頭燒的研究生活已 經畫上句點,期間伴隨而來的壓力、困惑都已過去,能夠順利完成學業畢業,喜悅感動 盈滿心頭,更感恩許多人的的支持與關懷。 首先,在學業上,最感謝的是指導教授曾榮華博士,謝謝教授您常常犧牲自己的時 間,忙碌如您仍撥冗與我面談,在我撰寫論文的過程中總是耐心指導,給予寶貴的建議 與意見,不斷釐清論文寫作的概念與技巧,明確掌握論文寫作的方向,您的勉勵與肯定 讓我能夠充滿信心不斷前進,也才能在這樣緊縮的時間中完成這項不可能的任務。此 外,也感謝口試委員呂錘卿教授以及賴智峰教授對論文架構及內容的斧正指導,精闢的 見解讓我受益良多,使論文更臻周詳完備。更要感謝臺中教育大學這兩年來所有研究所 授課的師長們,游教授自達、張教授淑芳、楊教授銀興、葉教授憲峻、陳教授延興、顏 教授佩如等諸位師長的教導與鼓勵。 當然還要感謝全班的好同學們,雖然每周晚上上課見面時間並不多,但是同窗情誼 依舊令人難以忘懷,感謝嬿滋、曉玲、文菁、秀玲、怡欣、婉綺、羿汝、彥淇、嘉琪、 碧琪、偉婷、金芳、秋瑞以及志偉、園修,有緣能在這裡與大家相遇,一起並肩奮鬥, 同甘共苦,讓學習的日子在充滿歡笑與相互打氣的加油聲度過,有你們真好! 也感謝任 職學校的長官及同事們在工作上的體貼包容與鼎力協助。 最後,由衷的感謝我的父母與家人,在這段時間的支持,分擔家務及責任讓我無 後顧之憂,隨時給我力量,謝謝!終於,人生的階段又將開始另一段風景了!. 朱玉蟬 謹誌 2015.07.

(4) 臺中市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童數位閱讀動機與數位閱讀行為關係之 研究.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中市國小高年級學童進行數位閱讀動機及行為之現況,並分析不 同背景變項的學童在數位閱讀動機及行為上的差異,進而探討臺中市國小高年級學童數 位閱讀動機與數位閱讀理解行為之相關情形。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為主,以臺中市市立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採用 分層隨機抽樣選進行問卷調查,總計回收有效問卷 411 份。所得問卷資料,依據受試者 在「國小高年級學童數位閱讀情形問卷」之得分,進行描述性統計、t 考驗、單因子變 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及逐步多元迴歸等統計分析,獲致研究結論如下: 一、臺中市國小高年級學童之整體數位閱讀動機具有中高程度。 二、臺中市國小高年級學童至少二~三天進行一次數位閱讀,其中「瀏覽多媒體影音產 品」、「閱讀社群網站或社交通訊軟體」閱讀頻率最高,每次數位閱讀的時間在 30 分鐘以內居多,閱讀內容多偏重「人際溝通」層面、其次為「生活休閒」層面。 三、臺中市國小高年級學童之數位閱讀動機及數位閱讀行為,受部分背景變項影響而有 差異。 四、臺中市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童之數位閱讀動機與數位閱讀行為呈現正相關。 五、臺中市國小高年級學童之數位閱讀動機對數位閱讀行為具有預測力。 最後,根據本研究結論提出相關建議,供教育行政主管機關、圖書館、學校、家長、 及未來研究者參考。. 關鍵詞: 數位閱讀動機、數位閱讀行為、國小學童. I.

(5) II.

(6) A study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Digital Reading Motivation and Reading Behavior of Higher grade Students in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chung City. Advisor: Jung-Hua Tseng Graduate student: Yu-Chan Chu. Abstract This research is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gital reading motivation and reading behavior among higher grade students in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chung City. Based on various background of studen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digital reading motivation and reading behavior, and further explore the relevant situation for digital reading motivation and reading behavior comprehension. This research adopts questionnaire survey; target is selected randomly from the higher grade public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 Taichung city. Total returned valid surveys are 411. From the data of the survey – Higher grade primary students’ digital reading situation, as per the target result, we proceed the analysis with description of statistic, t examination, one 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Pearson's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nd Stepwise Regression, and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 1. The overall level of digital reading motivation among higher grad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 Taichung city is mid to high. 2. Higher grade students carry out digital reading every 2 or 3 days. Browsing multiple video and audio media and using social media or messenger are among the highest frequency. Each digital reading session is around 30 minutes, reading content is related to social communication, and follow by the life-leisure part. 3. Relationship between digital reading motivation and reading behavior of higher grade students in primary schools in Taichung City vary from students’ background. 4. Relationship between digital reading motivation and reading behavior of higher. III.

(7) grade students in primary schools in Taichung City appear to be interrelated. 5. Relationship between digital reading motivation and reading behavior of higher grade students in primary schools in Taichung City are predictable. To conclude, the recommendation generated from this research is provided to administration authorization, libraries, schools, parents and future researchers.. Keywords: Digital reading motivation, Digital reading behavior,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IV.

(8) 目 次 目. 次. ...................................................... V. 表. 次. ..................................................... VII. 圖. 次. ....................................................... X.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 11 第三節 名詞釋義 .......................................... 12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1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15 第一節 數位閱讀之意涵 .................................... 15 第二節 數位閱讀動機之探討 ................................ 31 第三節 數位閱讀行為之探討 ................................ 41 第四節 數位閱讀動機與數位閱讀行為的相關研究............... 51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 5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59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樣本選取 ................................ 60 第三節 研究工具 .......................................... 63 第四節 研究流程 .......................................... 76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 79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 81 第一節 臺中市國小高年級學童數位閱讀動機與數位閱讀行為之現況81. V.

(9)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的臺中市國小高年級學童在數位閱讀動機與數 位閱讀行為之差異分析 .............................. 88 第三節 臺中市國小高年級學童數位閱讀動機與數位閱讀行為之關係10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111 第一節 結論 ............................................. 111 第二節 建議 ............................................. 113 參考文獻 ..................................................... 117 附. 錄....................................................... 131 附錄一 國小學童閱讀動機之相關研究彙整.................... 131 附錄二 國小學童閱讀行為之相關研究彙整.................... 139 附錄三 預試問卷 ......................................... 149 附錄四 正式問卷 ......................................... 161. VI.

(10) 表 次 表 2-1 閱讀行為向度內涵 ....................................... 42 表 3-1 正式問卷寄發學校數量及回收情形一覽表.................... 62 表 3-2 正式問卷調查有效樣本之基本資料分析 ..................... 63 表 3-3 專家內容效度之專家學者名單 ............................. 64 表 3-4 臺中市國小高年級學童數位閱讀情形調查問卷之專家內容效度分析 ....................................................... 65 表 3-5 數位閱讀動機量表之項目分析 ............................. 68 表 3-6 數位閱讀內容量表之項目分析 ............................. 69 表 3-7「數位閱讀內在動機」層面之因素分析 ...................... 70 表 3-8「數位閱讀外在動機」層面之因素分析 ...................... 71 表 3-9 數位閱讀內容量表之因素分析 ............................. 72 表 3-10 數位閱讀動機量表之信度分析 ............................ 72 表 3-11 數位閱讀內容量表之信度分析 ............................ 73 表 4-1 臺中市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童數位閱讀動機得分分段標準 ....... 81 表 4-2 臺中市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童數位閱讀動機現況各層面之分析.... 82 表 4-3 臺中市國小高年級學童數位閱讀行為之閱讀頻率現況.......... 84 表 4-4 臺中市國小高年級學童數位閱讀行為之每次閱讀時間現況...... 85 表 4-5 臺中市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童數位閱讀內容之得分分段標準 ..... 86 表 4-6 臺中市國小高年級學童數位閱讀行為之數位閱讀內容現況 ..... 87 表 4-7 不同性別的國小高年級學童在數位閱讀動機之 t 考驗摘要...... 89 表 4-8 不同家庭社經地位高年級學童數位閱讀動機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90. VII.

(11) 表 4-9 不同家庭使用網路情形的國小高年級學童在數位閱讀動機之 t 考驗 摘要 .................................................. 91 表 4-10 不同家庭家長使用數位閱讀情形的國小高年級學童數位閱讀動機之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 .................................. 92 表 4-11 不同家長對學童使用數位閱讀的態度的國小高年級學童在數位閱讀 動機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 94 表 4-12 不同性別的國小高年級學童在數位閱讀行為之 t 考驗摘要 .... 96 表 4-13 不同家庭社經地位高年級學童數位閱讀行為之變異數分析摘要 . 98 表 4-14 不同家庭社經地位高年級學童其數位閱讀內容各層面之變異數分析 摘要 .................................................. 99 表 4-15 不同家庭使用網路情形的國小高年級學童在數位閱讀行為之 t 考驗 摘要 ................................................. 100 表 4-16 不同家庭家長使用數位閱讀情形的國小高年級學童數位閱讀行為之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 101 表 4-17 不同家庭家長對數位閱讀的態度之國小高年級學童其數位閱讀行為 之變異數分析摘要 ..................................... 103 表 4-18 不同家長對數位閱讀的態度之國小高年級學童其數位閱內容各層面 之變異數分析摘要 ..................................... 104 表 4-19 臺中市國小高年級學童數位閱讀動機與數位閱讀行為之整體與各層 面積差相關分析 ....................................... 106 表 4-20 數位閱讀動機各層面預測數位閱讀整體行為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摘 要 ................................................... 107 表 4-21 數位閱讀動機各層面預測數位閱讀頻率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摘要 ..................................................... 108 VIII.

(12) 表 4-22 數位閱讀動機各層面預測數位閱讀時間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摘要 .................................................... 108 表 4-23 數位閱讀動機各層面預測數位閱讀內容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摘要 .................................................... 109. IX.

(13) 圖 次 圖 3 -1 研究架構 .............................................. 59 圖 3 -2 研究流程 .............................................. 78. X.

(14)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學童數位閱讀動機與數位閱讀行為之相關研究,以臺中市國小高年 級學童為研究對象。本章共分為四節,第一節為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與 研究問題,第三節為名詞釋義,第四節為研究範圍和限制,以作為本研究分析及論述之 參考依據。.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閱讀是所有學習的基礎,攸關個人與國家之競爭力;閱讀讓我們透過文字掌握知識 和訊息,我們也藉由閱讀學習,參與社會活動和享受閱讀的樂趣。當閱讀的價值受到重 視之際,網路及資訊科技的發展,更促成圖文內容的數位化趨勢,不論是文字、圖片、 影像、音樂等閱讀內容,提供了不同以往的資訊傳播方式與交流管道,作為閱讀推廣的 工具,因此,人們閱讀的行為產生很大的變化,改變的不僅是閱讀習慣,閱讀媒介的改 變也造成對資訊傳播及知識接受模式的全面性改變。. 一、研究背景 (一)閱讀的重要性 自從十五世紀德國人古騰堡(J. Gutenburg)發明活字版印刷術後,在其不斷的改良 印刷方法之下,人類的知識開始藉由紙張迅速的傳播,也在隨後興起的歐洲文藝復興、 宗教改革、啟蒙時代和科學革命等運動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為現代的知識經濟和知識 傳播奠定了基礎。在現今知識經濟的時代,知識成為各個國家生產力和創造財富的主要 資本,一國的競爭力與價值都與知識息息相關,閱讀是知識經濟時代的生存力,是一切 學習的基礎(林巧敏,2008)。隨著全球國際化及科技數位化的影響,知識資訊的傳遞 與分享更為頻繁,因應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知識已經變成了生產力,每個人都需學會 尋找資訊與閱讀,學會閱讀將是應付未來生活挑戰的一種關鍵能力。因為透過閱讀,人 們可知道如何學習,能夠開展其知識領域,擁有閱讀力是可說人生的良性循環。前教育 部長曾志朗先生(2002)曾說過: 「閱讀是教育的靈魂」 ,如果孩子自小能養成閱讀的好 習慣,就等於有了一生受益不盡的智慧。洪蘭(2006)也說過:「打開一本書,打開一 個世界」,在知識經濟的年代,影響國力的最關鍵因素,不在於土地的大小、武力的強 1.

(15) 弱、自然資源的多寡,而在於知識的累積、流通與應用。因為人類的知識可以累積,前 人的智慧心血記錄下來,流傳後世、後人,知識的累積造成人類文明不斷進步。透過「閱 讀」就有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高、更遠。啟動英國閱讀年的前英國教育部 長布朗奇(David Blunkett)則提出:「每當我們翻開書頁,等於開啟了一扇通往世界的 窗,閱讀是各種學習的基礎。在我們所做的事情中,最能解放我們心靈的,莫過於閱讀。」 (教育部,2010)。閱讀,是我們獲取知識的來源,是文明成長的動力,不但能增進自 我的智慧,更能提高個人的人力素養,才足以面對這變化萬千的新時代。因此,面對資 訊爆炸的二十一世紀,唯一的武器便是閱讀。閱讀教育成為世界各國關注的焦點,各國 莫不將閱讀做為教育的施政基本方向,以迎接新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也明白兒童閱讀 的重要性,大力推廣閱讀運動,紛紛提出各式各樣的閱讀計畫,甚至把閱讀的年齡降至 新生兒,藉由閱讀習慣的養成,培養終身學習的能力,為知識經濟的競賽中紮根立本。 近年來諸多知識強權國家,如芬蘭、加拿大、南韓等國,莫不將提升其國民閱讀力視為 國家教育政策的首要之務,這些先進國家深切體認閱讀的重要性,因自身具備出色的閱 讀能力,國家的競爭力方能傲視群倫,於是捨棄船堅炮利的軍備武力競賽,將國際競爭 擂台移至教育與文化領域(翁筠緯,2009)。知識的獲得基礎即是從「閱讀」開始,學 童透過閱讀,不僅可學到正確的知識與經驗,也能學習建立積極正向的人生觀,若孩子 能養成從小樂在閱讀的習慣,才有持續學習的動力,相當於一生都能擁有智慧(林巧敏, 2009) 。 雖然閱讀的價值已經受到各國關注,但是鑑於現階段不管是國內外,無論學校教 育規劃或是民間團體推動的活動,對於學童閱讀能力與習慣的培養,多關注於傳統的 閱讀方式,隨著數位時代的來臨,科技生活的進步,數位媒體將逐漸成為主要的閱讀 來源,豐富的電子資源不僅開啟了閱讀的大量資訊,也改變了人們閱讀的習慣,網路 與資訊科技的發展,提供更多不同於以往的知識傳播方式與交流管道,勢必更需要瞭 解學童的數位閱讀動機與閱讀行為。. (二)現代數位科技媒體的刺激 雖然各國均對於紙本閱讀的實施推廣非常重視,人們也都知道閱讀的重要,可是在 現今充滿了電視、電玩和網路所構築的聲光世界中,多媒體的誘惑下,任何人卻也抵擋 不了科技時代的各種媒體刺激,人們與書本的距離卻愈來愈遠了。英國國家教育研究基 2.

(16) 金會(NFER)2004 年「兒童對閱讀的態度」調查顯示,英國小孩不再像過去那麼喜愛 課外閱讀,2007 年底公布的「國際素養閱讀調查」(PIRLS)也發現愈來愈少英國學生 會為了樂趣而閱讀(引自親子天下,2009) ;另外還有根據《e 學校新聞》報導,美國「常 識媒體」(Common Sense Media)於 2013 年針對美國 0~8 歲兒童媒體使用狀況調查, 也發現小孩接觸行動裝置的機會比兩年前大幅提升,且兒童使用行動媒體的人數成長了 兩倍,使用時間也更長(引自親子天下,2013)。 根據行政院研考會2013年「數位機會調查」報告結果指出,我國6至11歲學童有80.4% 曾使用平板電腦、84.5%曾使用智慧型手機,使用過筆記型電腦的比例為63.5%。在網路 使用方面,6至11歲學童網路使用率高達93.6%(行政院,2013),由此顯見電腦、平板 電腦及智慧型手機與學童生活的緊密度不容小覷。面對數位浪潮衝擊下,知識不再僅是 依靠平面紙本的靜態內容傳遞,學童面對新奇豐富的網際網路世界,閱讀的觀念逐漸改 變,其閱讀的媒介、方式、數量、類型…也變得複雜、多元化。許多兒學童從小便身處 數位科技環境的影響,除了各級學校因應政府教育政策發展,積極推動資訊教育,國小 學童日常上課學習使用網路及電腦的比例持續上升,並隨著多元教育推廣,教師有時會 要求國小學童使用網路進行資料收集或作業,使得國小學童的網路使用頻率提升,加上 現在社會的生活型態以小家庭為多數,父母親平日忙於事業家計,同時也多屬數位家 庭,學童課外活動透過3C網路行動的比例隨著逐年提高,甚至有些更藉機熱衷活絡於網 路社交或遊戲,他們不知如何妥善安排及控制自己的媒體使用時間,隱然成為網路成癮 高危險群。隨著寬頻網路普及,以及網路社群的熱絡情形來看,實際與虛擬世界的角色 轉換,社交活動日漸與真實社會分界模糊,勢必對於身心正處於發展的國小高年級學童 的人格特質發展以及人際關係處理的產生重大的影響。另外網際網路的便利為人們帶來 的更多豐富的資訊,相對而言處理資訊的能力也變得十分重要,否則過多的資訊反而會 對使用者造成困擾,產生「資訊焦慮」 、 「資訊超載」的問題,學童面對這些焦躁感,如 果沒有足夠的數位閱讀能力,如何能夠達到判斷選擇或整合評估這些資訊,轉化成對自 身有用的知識呢?數位閱讀對兒童有著莫大的吸引力,瞭解學童數位閱讀的動機及行為 成為刻不容緩的課題。. (三)各國數位教育發展政策的影響. 3.

(17) 2007 年由 Amazon(亞馬遜網路書局)推出 Kindle 電子書閱讀器,在全球熱銷, 開啟了數位閱讀的大門,2009 年可視為電子書發展起飛的關鍵元年,掀起全球的電子書 熱潮而引爆閱讀革命,無論是出版業、電子、電信業龍頭皆紛紛搶進此新興電子書市場。 2010 年在 Apple 推出 iPad 風靡全球後,其複製 iPhone 與 iPod 上完美的使用者經驗,不 但可閱讀電子書,亦具備無線上網、撥放音樂、欣賞影片、錄音錄影、玩遊戲、進行社 交網路活動等多媒體互動功能,更點燃全球各大軟硬體廠商競相投入彩色平板電腦開發 之風潮(經濟部,2010),讓數位閱讀不再屬於科技迷的小眾媒體,而是漸漸成為閱讀 模式的主流,掀起全球資訊數位化、行動化的浪潮,大家開始重視數位閱讀發展的可能 性及前瞻性,以及背後未來發展與龐大的商機。在這股浪潮推波助瀾之下,世界各國的 政府也因應推動教育科技,開始正視「數位閱讀」的概念,結合現有的技術和產品打造 全新的數位教育環境。 體認到資訊科技在教育上的協助,世界各國紛紛投入,提出未來的教育相關政策。 美國的歐巴馬政府提出「數位承諾」(Digital Promise)的口號與《數位教育白皮書》 ,彰顯了美國 (Transforming American Education: Learning Powered by Technology, 2010) 提倡數位改進教育與提供數位教育資源的方向與決心(教育部,2014)。其中,電子書 包最早導入於紐約這個貧富差距極大的城市,在 92%貧窮率的黑人社區實施計畫,透過 美國政府補助,以分期付款或租用的方式補助近三萬名學生,證實電子書包的導入確實 能夠減少地域或貧富造成的數位落差,也大幅提升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隨著此案例的 成功,企業主也主動投入推動數位學習的角色。微軟在 2003 到 2013 年間的「全球學習 伙伴計畫」,投資上億經費建置未來學校;在 2006 年替美國賓州政府打造出一所「未 來」高中,第一批的學生上課只需攜帶 IC 卡,而這張 IC 卡就記錄的所有學校的相關資 訊;而這樣的概念也逐漸被許多大學所接納,紛紛推動具特色的未來大學 (洪璿濠, 2010)。 在亞洲,許多國家也逐漸跟上數位學習的腳步,新加坡與香港是數位教育發展比較 領先的地區,例如,新加坡已經在進行第三期之五年為一期的《數位教育總藍圖計畫》 (Master Plan for ICT Education, 2009),在中小學裡推動相關政策,期盼在初級教育能 打下電子化閱讀和全面性網路學習的根基,也能在數位化時代中提升國家的競爭力及科 技實力。香港也於 2008 年發表第三個資訊科技教育策略(The Third Strategy on 4.

(18)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其目標為「適時適用科技,學教效能兼備」。值 得注意的是,這兩個地區的 PISA 表現,在全球名列前茅、成為各國取經的對象(教育 部,2014)。另外,南韓近年由政府上而下推動數位學習的決心有目共睹,依據南韓政 府「智慧型教育策略(Smart Education Strategy)」綱領,內容包括:實現教科書數位化、 擴大網路教育、改善網路教育內容及環境、加強教師 Smart 教育能力、及創造教育 Cloud Computing 環境等。目標包括:2014 年,國民小學紙本教科書、參考書、字典、教學資 料等全部數位化;2015 年,所有國中、高中職學生都必須能在電腦、智慧型手機、及其 他數位化設備上使用數位教科書、線上教學資料上課、學習;全國所有校園也都能無線 上網,成為「師生隨時隨地可以取得資訊、參與更多創造性活動」的學習環境。該計劃 除提昇教育外,也可藉此提高網路企業競爭力,產生附加經濟效果(教育部,2012)。 中國大陸在電子學習的發展速度也是不容小覷,其教育部從 2011 年由華中師範大 學規劃,開始進行 10 年的數位教育計畫,預計投入三千億人民幣,讓每一間學校教室 都能配備資訊科技,以幫助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達到「以技術促進未來教室、教師、 教學、教育」的目的。其中,上海已經進行一連串電子書包計畫,希望能為後續的推廣 累積經驗與建立模式(教育部,2014)。 臺灣是資訊硬體產業大國,隨著 2001 年九年一貫新課程的推動,打破分科走向整 合,資訊融入各科教學的基本概念與需求確立,資訊產業業者及教科書出版業者針對教 學現場共同開發了現今中、小學普遍存在的多樣態的數位教學資源,從網站、工具到光 碟,從課前備課、課堂教學到課後評量,從圖片、文字簡報到動畫,內容包羅萬象,而 且近年為了提高應用率,更嘗試在教師手冊上標註數位教學資源連結,進一步配合學校 設備狀況,還將教學資源的內容轉換為 VCD 和 DVD 教學光碟、電子教科書等不同格 式以方便教學,種種發展都深深的影響著數位教育出版產業。除了業界蓬勃發展之外, 我國教育部為落實資訊教育白皮書,深化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學習,以及達到書包減重 的目的,於 2009 年推動「電子書包實驗教學試辦學校暨輔導計畫」,運用無線寬頻與 平板電腦進行數位行動學習。2014 年全面啟動執行「數位學習推動計畫」,推動以下項 目:1. 提升校園網路頻寬效能及建置無線網路環境。2.建構教育雲端應用及平臺服務。 3. 推展中小學創新應用學校。4.推動數位學伴計畫。計畫中,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 將結合各縣市政府,分階段逐步擴充校園網路頻寬及無線網路環境建置,打造具有社會 5.

(19) 價值與效益的雲端學習服務,因應未來即時性、行動化的數位學習需求,並落實城鄉數 位學習機會均等,促進適性化學習與教學,用網路雲端技術及行動載具,發展資訊科技 在教學應用的特色,目前各校已陸續發展出具特色的多元應用模式,例如:在地生態結 合行動學習、閱讀電子書報、主題探究式學習、情境式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式教學及 數位說故事等,在搭配教師教學設計及引導教學下,行動載具等多媒體工具之運用,可 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發揮行動學習效果。教育部還成立中小學磨課師(MOOCs)試 辦學校,鼓勵教師採團隊合作方式,錄製學科教學影片,放置在免費的自主學習網站, 提供學生課前預習或課後複習,鼓勵教師將日常教學歷程數位化,提供學生進行學習補 強,達到精熟學習目的。另外,為活化教學,轉變學校學與教的方式及態度,擬定推動 「中小學數位閱讀計畫」,主要目標希望導入數位學習新模式,促進學與教典範移轉之 課程教學,建立「以學習者為中心」之教育方式,建立數位學習典範,引導學校教學由 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以成就每一位學生,期能活化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培養學 生具備二十一世紀關鍵核心的五大能力 (教育部,2014)。 綜上所述,顯示各國政府都在努力將資訊科技作為改進現今教育、促進未來教育的 利器,目的是提升各國國民之基本學力與國家整體競爭力。而在各國數位教育政策的推 動之下,紛紛將數位科技引進教育現場,重整了傳統教育樣貌,改變了教師教學及學生 學習的方式,新一代年輕學子的學習模式起了變化,數位學習成為新的學習來源,而數 位學習需要具備數位閱讀的能力,顯見當今學童的數位閱讀情形的確亟需討論。. (四)國際評比的啟示 柯華葳(2006)長期研究台灣的閱讀教育,認為閱讀讓我們透過文字與符號掌握知 識。閱讀能力高的國民,可以迅速透過閱讀掌握知識和訊息,國家競爭力自然增加。人 們能透過閱讀學習,參與社會活動,和享受閱讀的樂趣。但是閱讀是需要經過學習的, 而且越早學習越好,但是現今學習型態的轉移,師生之間的關係發生轉變,學生已成為 學習的主體,老師只是學習的輔助者及促進者,學習不再侷限於學校,知識的來源也不 再侷限於老師,而因應這樣的需求,閱讀在學生的學習上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但是歷 經十數年來許多豐富的閱讀推廣活動後,根據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rganisation Economic Co-operation. for. and Development,簡稱 OECD)進行 PIRLS 促進國際閱讀素養. 研究(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2006 年的調查顯示,臺灣國小四 6.

(20) 年級學童的閱讀表現在全球排名第 22,結果中有幾點是特別值得特別注意的:臺灣學生 在解釋歷程的能力(推論、論點評估)低於直接歷程的能力(從文字裡直接獲取訊息); 臺灣學生的閱讀活動及題材以學校內且以課本為主,課外讀物的閱讀觸接機會比較低; 臺灣學生從閱讀活動中所獲得的閱讀樂趣也偏低。最近 2012 年再度測驗結果公布,我 國的閱讀素養 2011 年檢測成績的國際排名,相較於 2006 年的第 22 名,進步到第 9 名, 顯然在 PIRLS 成績大躍進,高分組學生比例提高、低分組的學生也變少了,反應了近年 國內大力推動閱讀的成果。但是同時根據 PIRLS 研究報告,臺灣學生的閱讀動機排名第 42 名,僅贏過新加坡、芬蘭、香港,高達 12%的學生屬於「低度閱讀動機」 ;學生的閱 讀興趣,高達 20%的學生是「低度閱讀興趣」;在閱讀能力的自我評價部分(信心), 排名第 43 名,22%學生是「低度自我評價」 ,在受評國家中都是排到後段班,均反映了 臺灣學生閱讀成績好,但動機、興趣、信心都很差(教育部,2012;IEA, 2012),令人 憂心我國學生閱讀動機興趣等的落後與不足,未來將無法提升國家競爭力,阻礙國家的 整體發展。另外 OECD 辦理的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簡稱 PISA) (2012)同時也公布各國參與數位評量方面的成績,在 32 個參 與數位評量的國家及經濟體中,臺灣學生數位閱讀素養平均數為 519 分,排名第 10 名, 相較於韓國、日本和新加坡都,排名第十的台灣,還有努力的空間。PISA 預計 2015 年 開始全面測驗數位閱讀,將著重於數位學習與人際合作的能力,全面改採電腦化測驗, 並首度加測學生線上「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而「社交技巧」與「認知能力」也將是 評量的要項之一。因應數位時代來臨,面對數位學習的強大趨勢,學童的數位閱讀動機 與閱讀行為,更顯現其背後影響的原因值得深入探討。. 二、研究動機 在臺灣,由富邦文教基金會委託政大媒體素養研究室策劃執行的「2009 全國兒童媒 體使用行為研究調查」的研究成果,針對全台灣國小三年級至六年級學童調查,發現兒 童家中有電腦的比例佔 95.3%,其中可上網者又佔 84.4%,臺灣數位家庭時代已然成形。 結果顯示國小兒童扣除上課與補習的時間,每天不到 4 小時的閒暇時間裡,有 3 小時花 在媒體上,使用時間較長的依序為看電視、打電動以及上網,電腦網路是兒童心目中認 為最重要的媒體(吳翠珍,2009) 。另外,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在 2011 年所做的「青少 年閱讀力大調查」發現,青少年閱讀書本的習慣正受到革命性的挑戰,四分之一的青少 7.

(21) 年每天花兩個小時以上的時間上網,但每天花兩個小時以上閱讀課外書的學生只有百分 之六;臉書等社群媒體,席捲青少年族群,成為獲得訊息的主流媒體。56%的青少年上 網時,最常是閱讀臉書,其次是網路影片,青少年的「閱讀」出現重大的變化,閱讀書 本雜誌的時間幾乎被網路取代,也顯現青少年的圖書閱讀率比過去下滑,並歸因於學童 上網取代了課外閱讀時間,進而影響青少年閱讀能力的培養。還有兒童福利聯盟為瞭解 現代兒童使用 3C 產品(包含手機、攜帶式電腦等)的現況、父母對於兒童使用 3C 產品 的管控情形、以及使用 3C 產品對於親子關係的影響,兒童福利聯盟 2012 年進行「兒童 使用 3C 產品現況調查」,報告結果也發現兒童擁有 3C 產品的比率高且使用時間長,一 般家庭中擁有 3C 產品的普及率已經高達 97.9%,其中有 18%的孩子已經擁有專屬於自 己的 3C 產品、而且有三成以上的孩子每天使用時間超過一小時,成長於數位時代的孩 子使用 3C 產品已經是不可抵擋的趨勢,而孩子的童年逐漸「數位化」,卻也出現了 3C 低齡化、3C 保母化、3C 沉迷化、親職空窗化四大危機。 由上可知,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及網路的日益普及,3C 產品已不再被限制於特定 的時間、空間才能使用,不論是在路上、在餐廳、在公車上,隨處都可看到一群滑動著 螢幕的「低頭族」 。不只大人喜歡玩 3C,耳濡目染下,孩子的世界似乎也數位化了起來。 孩子們拿起手機、平板電腦等產品,打開開關,輕輕一點、一滑就連上全世界,「滑」 世代把世界放在口袋,帶在身邊,顯見兒童的日常生活與數位科技媒體、網際網路已密 不可分,雖然讓兒童的生活及學習產生便利,拓展視野,但卻為學童也帶來不少干擾, 產生過度依附使用,衍生不少棘手嚴重的問題,如:網路成癮等。由此可知,學童的數 位閱讀動機及數位閱讀行為的現況非常值得關注探究,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一。 因應數位時代的來臨,網路的發展迅速,以及大量的文本以數位方式呈現後,網路 閱讀或線上閱讀的概念應運而生,以往在網路發明以前,閱讀是指在書報刊物中,吸取 文本的內容,從事認知性的活動(林珊如,2010),但現在閱讀的媒介也從傳統的印刷 紙本躍進了電腦螢幕及影音多媒體,人們可選擇之閱讀方式及閱讀模式也因為媒介的不 同而有了更多元的選擇。但是正當我們不遺餘力地推廣閱讀、研究閱讀的各個面向的同 時,卻也同時觀察到另一現象,來自科技對閱讀這個概念的挑戰,以及上網的普遍性對 閱讀所帶來的衝擊。根據遠見雜誌「2010 臺灣閱讀大調查」結果顯示,國人平均每週花 在看電視時間為 19.13 小時,上網時間為 8.97 小時,看書時間 3.06 小時,紙本閱讀時 8.

(22) 數竟然僅佔上網瀏覽、數位閱讀時數的三分之一(林奇伯,2010) 。英國 National Literacy Trust 組織於 2013 年曾做過調查發現數位閱讀比例首次超越紙本閱讀,結果顯示 39%的 孩童和青少年每天使用科技產品例如平板電腦、eReader 閱讀,只有 28%每天閱讀紙本 (轉引自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2013)。數位閱讀的攻勢凌厲,美國暢銷電子書銷售量 已超越紙本書的 2 倍,電子書的銷售量五年來成長一百零三倍,亞馬遜也宣布電子書在 該網站的銷售量首度超越實體書,衝擊了傳統書籍,提供了更嶄新的閱讀方式(何薇玲, 2011)。綜觀而知,世界各地有許多兒童每天在網路上進行不同的數位閱讀活動,包括 不同程度及方式的閱讀,學童的閱讀動機及行為如何隨著數位時代來臨而改變?成為本 研究的動機之二。 國內外近年來關於閱讀的研究相關很多,綜合各項研究,發現探討影響學生閱讀動 機與閱讀行為的因素,最常見的影響因素有個人方面如:性別、年齡、興趣、態度等; 他人因素與環境因素則多是外在因素,如家庭(含閱讀環境、父母親的社經地位及其閱 讀態度)、學校(含學校及教室閱讀環境)等。而對於閱讀動機或閱讀行為個別或共同 的調查研究,研究者已為數不少,研究對象從幼兒、小學到社會成員(國小教師、圖書 館館員等)都有,其中以國小學童為研究對象者亦相當多,但幾乎多著重於閱讀傳統紙 本部份的探究較多,如教學法、教學策略、閱讀活動、閱讀環境等之影響;至於針對學 童閱讀行為相關因素之研究者,例如:性別、年齡、家庭因素、父母社經地位、閱讀態 度等,焦點也都是關注於傳統紙本的閱讀動機或閱讀行為之相關分析,研究結果大多指 出學習者的閱讀動機與閱讀行為有關,其中令人好奇及驚訝的是近年的研究更發現兒童 閱讀課外讀物的時間容易被聲光效果強烈的媒體所吸引,兒童課餘時間看電視、上網的 時間頻頻攀升,可見兒童對於數位媒體的高度依賴(李錫文,2005;黃家瑩,2006)。 由於對於新興的數位閱讀行為的研究較為有限,但是數位媒體已逐漸成為學童主要 的閱讀來源,身為第一線的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現場發現眾多學童家中數位閱讀資源的 環境幾乎非常普及,拜科技發展之賜,數位出版品與網路資源越來越豐富,眾多調查也 顯示網際網路的使用已成為國小學童的普遍能力,影響其學習及生活,數位閱讀趨勢的 興起,正左右著新世代學童的閱讀,所以欲藉由本研究瞭解目前臺中市國小學童的數位 閱讀的動機及行為現況,為本研究動機之三。 根據以往相關實證研究,針對紙本閱讀動機及閱讀行為相關研究的論文或期刊數量 9.

(23) 非常繁多,本研究焦點鎖定國小學童數位閱讀動機與行為探討,利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 識加值系統以「數位閱讀」為關鍵字搜尋,發現僅有 33 篇,為數不多,其中以青少年 或成年人為對象的研究,主要探討數位閱讀服務的模式與推廣(白秀青,2008;呂佳勳, 2008;李育華,2006;孫駿庭,2006);有的偏重比較紙本與數位閱讀行為、動機等差 異(陳冠華,2002;蔡慧美,2004)。真正以國小學童階段對數位閱讀主題進行研究, 大多調查研究以數位閱讀教學為主,利用數位閱讀促進學習成效,這些研究多是課程教 學中的一部份,學生多是被動參與其中設計的課程,閱讀內容多有限制(杜峻偉,2012; 袁愛玲,2013);或是意圖瞭解數位閱讀行為或態度、興趣的差別(方宣懿,2012;李 怡憬,2013),這些研究結果也多紛歧,無法完全瞭解學童課餘時間接觸新興形式數位 閱讀的情形,因此,國小學童的數位閱讀動機與閱讀行為有待進一步探討,學童的數位 閱讀動機對其數位閱讀行為影響為何?是否具有相關?為本研究動機之四。. 10.

(24)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基於以上研究背景與動機,本研究的目的在於瞭解目前臺中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的數 位閱讀情形,透過文獻分析與問卷調查來探討,茲將本研究之目的分述如下:. 一、研究目的 (一)瞭解臺中市國小高年級學童數位閱讀動機與數位閱讀行為之現況。 (二)分析不同背景變項的臺中市國小高年級學童數位閱讀動機與數位閱 讀行為之差異情形。 (三)探討臺中市國小高年級學童數位閱讀動機與數位閱讀行為之相關及 預測情形。. 二、待答問題 基於上述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所要探究的問題羅列如下:. (一)臺中市國小高年級學童數位閱讀動機與數位閱讀行為之現況為何? 1.臺中市國小高年級學童數位閱讀動機為何? 2.臺中市國小高年級學童數位閱讀行為(閱讀頻率、閱讀時間、閱讀內容)之現況為 何?. (二)不同背景變項的臺中市國小高年級學童在數位閱讀動機與數位閱讀 行為的差異情形為何? 1.不同背景變項(性別、家庭社經地位、家中數位閱讀環境)的臺中市國小高年級學 童在數位閱讀動機是否有顯著差異? 2.不同背景變項(性別、家庭社經地位、家中數位閱讀環境)的臺中市國小高年級學 童在數位閱讀行為是否有顯著差異?. (三)臺中市國小高年級學童在數位閱讀動機和數位閱讀行為之相關及 預測情形為何?. 11.

(2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本節依據文獻探討的結果,將重要名詞解釋與定義於下說明之,茲分別為數位閱 讀、數位閱讀動機與數位閱讀行為,敘述如下︰. 一、數位閱讀 數位閱讀是利用各式電子載具如:筆記型電腦、智慧型手機、IPad、專屬的電子書 閱讀器等,在網路連線或離線使用狀態下閱讀電子形式的數位化內容。閱讀的內容包括 多媒體、電子書、網頁內容、電子郵件、新聞討論群等不同形式的任何數位文本資訊。 本研究界定為包含在網路連線或離線狀態下,透過各式電子載具閱讀之數位內容之過程 即為數位閱讀,不論是各式網站網頁、各種材料形式均屬於本研究之「數位閱讀」的範 疇。. 二、數位閱讀動機 數位閱讀動機係指能引起閱讀者主動閱讀數位化的資訊內容,且維持數位閱讀活動 的內在心理歷程,包含內在動機與外在動機兩部分,內在動機則是個體本身對閱讀充滿 興趣,因而產生自發性閱讀,例如:求知慾、從閱讀中獲得快樂等,包括「閱讀效能」、 「閱讀挑戰」、「閱讀好奇」「閱讀投注」、「閱讀的重要性」五個層面。外在動機是由外 在的人、事、物所引起,例如:順從於老師、家長,獲得同儕認可,獲得獎金、獎品等; 包括「為認同而讀」、「為成績而閱讀」、「為競爭而讀」、「為順從而讀」。本研究係採操 作型定義是指受試學童在研究者編製的「數位閱讀動機量表」中所得的分數,量表分數 越高表示其數位閱讀動機越強;分數越低表示其數位閱讀動機越弱。. 三、數位閱讀行為 數位閱讀行為係指個體實際從事與閱讀相關活動的外顯表現,包含數位閱讀活動的 頻率、數位閱讀的時間、及數位閱讀的內容等部分。本研究界定數位閱讀頻率是指國小 高年級學童於單位時間內,閱讀數位內容之次數。數位閱讀時間是指國小高年級學童從 事某項數位閱讀行為之時間長度。數位閱讀內容是指國小高年級學童經常閱讀的數位內 容的類別。本研究係採操作型定義是指受試學童在研究者編製的「數位閱讀行為量表」 上所得的分數,其內容包含數位閱讀頻率、數位閱讀時間、數位閱讀內容等部分,量表. 12.

(26) 分數越高表示其數位閱讀行為越積極;分數越低則表示其數位閱讀行為越消極。.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旨在討論國小高年級學童數位閱讀動機與數位閱讀行為之情形,依據前述之 研究目的,針對研究範圍,分為研究地區、研究對象、研究內容及研究方法四方面來介 紹,並受限於時間、經費、人力等因素而有所限制,茲將分別條列如下:. 一、研究範圍 (一)研究地區方面 本研究係依據教育部統計處網站,公布之一百零二學年度臺中市公立國民小學之名 單為主,其中不包括國立小學一所,私立學校十一所,特教學校國小部一所,共計 229 所進行抽樣。. (二)研究對象方面 本研究以臺中市公立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童為主要研究調查之對象,故在研究結果的 推論上僅適用於條件類似的國小高年級學童。. (三)研究內容方面 影響學童數位閱讀動機和閱讀行為的因素十分複雜和多元化,本研究所探討的內 容,包含國小高年級學童的數位閱讀動機以及數位閱讀行為等二變項,敘述如下: 1.數位閱讀動機:包含內在動機及外在動機等二面向。 2.數位閱讀行為:包含數位閱讀頻率、數位閱讀時間與數位閱讀內容等三層面。數 位閱讀內容部分,則再將其細分為「教育學習」 、 「人際溝通」 、 「生活休閒」等三個面向。. (四)研究方法方面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經文獻探討後,編製研究工具「國小學童數位閱讀情形之 調查問卷」,並進行預試問卷之信效度分析,以完成正式問卷。接著再透過立意抽樣選 取研究對象,進行調查研究,最後進行資料分析,並提出結論與建議。. 二、研究限制 針對本研究的研究方法、研究工具及研究結果推論上所受到之限制,分別說明如下:. (一)研究方法的限制 13.

(27)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的方式蒐集資料。受試者在填寫問卷的過程中,可能會受 到個人身心狀況或社會的期許所影響而致使填寫結果與實際看法不同,導致研究結果 產生誤差。本研究為了減低誤差的產生,刪除資料不完整及全部填寫同一個選項等不 合宜之問卷,以降低因個人身心狀況所產生之偏差;並於問卷上強調,所得之資料僅 供學術研究之用,不進行個別意見之探討,以減少社會期許所產生之偏差。. (二)研究工具的限制 為了讓受試者在同意與不同意之間明確選擇,本研究採用李克特氏(Likert)四點 量表,問卷上無中間選項。數位閱讀的內容與方式具多樣化,量表問卷題目安排不易, 為了避免受試者對題意的瞭解不清而影響填答時之情緒,甚至作出違背原意的選擇,而 導致研究結果產生誤差。為減低誤差的產生,對於題意較為籠統模糊之題目,則於題目 後方舉例說明,讓受試者能一目了然,有較為精確的認知。. (三)研究推論的限制 本研究受限於時間、經費及人力的關係,未能實施大規模調查,僅以臺中市之公 立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童作為問卷調查對象,其研究結果可作為相關研究之參考,但不 宜將研究結果過度推論至其他族群或地區。. 14.

(2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依據本研究的目的,研究者蒐集相關理論與研究文獻,作為探討本研究之參考根 據。本章共分四節,第一節,探討數位閱讀之意涵;第二節,數位閱讀動機之探討;第 三節,則為數位閱讀行為之探討;第四節,數位閱讀動機與數位閱讀行為之相關研究, 以下分別敘述之。. 第一節 數位閱讀之意涵 閱讀是人們普遍的行為之一,因應全球知識經濟時代的演變,閱讀產生極大的變 化,數位閱讀不僅僅是從靜態紙本獲取資料轉為動態連結,更強調心智模式及素養的建 立,還有適應網路科技變化的學習能力,著重如何透過數位閱讀來學習、及透過數位閱 讀來尋找答案或解決問題的能力。本節旨在探討數位閱讀之意涵。首先說明數位閱讀之 重要性,其次介紹數位閱讀的定義及形式,再闡述數位閱讀之特性及限制,最後說明數 位閱讀及數位學習的關聯。. 一、 數位閱讀之重要性 柯華葳(2012)曾表示,透過閱讀獲得知識的目的,除了找工作獲取溫飽、改善生 活、幫助他人外,其中很重要的功能是擴展視野,增加對自己、對環境、對知識、對 未來的想像。有了想像,學習會更帶勁,生活也更添加活力與趣味。柯教授根據研究 成果並指出,數位行動設備的出現,確實改變了一般人的閱讀習慣,然而,不論閱讀 載具如何改變,擁有基本的閱讀能力,就等於擁有一技之長。但是科技正以超乎人們 想像的速度和方式,改變許多人的生活及學習型態。數位時代的來臨,資訊技術發明日 新月異,使我們的生活也越來越便捷;多媒體智慧型科技載具的迅速發展,也改變了我 們的閱讀及閱聽習慣,其中「數位閱讀」這波浪潮更是席捲全球,網路雲端上無數豐富 的電子資源不僅提供了大量的閱讀資訊,也改變了人們閱讀的習慣,帶動了閱讀行為與 資訊獲取方式的改變,更讓數位閱讀日漸普及,進行數位閱讀成為不可避免的趨勢。現 今 E 世代的成長環境中,學童利用數位科技作為獲取資訊或知識的媒介,早就成為他 們生活的一部份,閱讀是所有學習的基礎,在數位環境變遷中,如何透過數位閱讀做 好未來學習扎根的準備,便成為競爭力養成的重要關鍵。但是以往的閱讀推廣側重傳 15.

(29) 統媒體,若能鼓勵孩子正確地使用網路,利用網路資源閱讀。倘若能夠因勢利導,善 用數位科技的便捷開拓學童的閱讀世界,真正瞭解數位資源是龐大的知識庫,透過內 容的超連結,更進一步發現更詳細的資料,並進行知識彙整與詮釋,更可助益其學會 培養數位閱讀的能力。 為了協助孩子面對數位資訊時代的未來,資訊科技應用的能力需要與時俱進,自 1997年起,教育部陸續推動「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1998年「資訊教育擴大內需方 案」 、2001年「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等,目標均已讓中小學的電腦和網路設備普及, 學生增進運用資訊科技增進學習與生活能力。2003年開始實施九年一貫課程,亦將資訊 教育列為六大重大議題之一,資訊教育正式由國中延伸至國小。2007年,針對九年一貫 課程綱要的修訂草案,更建議增加授課時數(教育部,2008)。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資 訊教育」議題的基本理念中,提到傳統的讀、寫、算基本素養,已不足以因應資訊社會 的需求,現代國民應具備第四種基本素養-資訊科技的能力。國語文能力指標中也強調 學生需靈活應用電腦網路,蒐集資訊、組織材料,廣泛閱讀,以提升學習效果,擴充學 習領域(教育部,2003)。與科技結合的閱讀方式,已是學童需具備的能力之一。2008 年「資訊教育白皮書」以學生構面為主,期以善用資訊科技、激發創意思考、共享數位 資源及保障數位機,深化培養學生的資訊科技應用能力。除了資訊教育政策陸續施政 外,2014年,教育部更開始推動新一代的數位學習計畫,推動國中小數位學習新模式, 發展「促轉課程」 ,著手擬訂「中小學數位閱讀計畫」 ,有系統地推廣數位閱讀至各級學 校,逐步達成數位學習新典範。從目前已包含台灣在內的世界各個國家,都將目光一致 放在教育領域,推動校園資訊化中數位電子教科書、電子書包等應用推廣擴散之相關數 位計畫,未來教室概念因而誕生(資策會FIND,2010)。另外,除了政府公部門的重視, 世界各國的產學界也合作投入大量研究,因應這股數位閱讀的風潮,各種電子書、電子 報、電子期刊雜誌及網站內容的質量不斷增加,日新月異;在技術產業端,數位閱讀器 如:大小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電子紙閱讀器等,發展興起更新迅速, 更強化數位閱讀的內容,改變了以往紙本閱讀的唯一形式;還有網際網路上無數的超連 結、強大的搜尋引擎、多媒體、推播技術的應用,如Google search、RSS、wiki、blogs 以及web2.0、3.0互動等,不斷的推陳出新(林珊如,2010)。由此可知,人們的閱讀行 為已經產生了極大的變動,跨越媒體的數位閱讀蔚為風潮,成為現代人獲得知識的最新 16.

(30) 趨勢。. 二、 數位閱讀的定義 只要是以數位媒介的形式進行的閱讀活動,即可稱為數位閱讀(digital reading) ,例 如瀏覽網頁、在電腦上閱讀文件(如PDF檔…) 、閱讀電子書、電子雜誌等,其中可以包 含在連線或離線狀態下閱讀數位內容。 有些學者係採廣義之界定方式,林珊如(2003)認為數位閱讀或稱為電子化閱讀 (e-reading),包含連線或離線狀態下閱讀數位內容,把在網路閱讀任何數位化的文本, 包括多媒體、電子書、網頁內容、電子郵件、新聞討論群等不同形式均納入屬之,若僅 在網路連線下的數位閱讀行為則另稱為網路閱讀。近年由於電子載體和網路的發展與普 及,讓閱讀可以脫離如紙張、錄音帶或光碟這些傳統載體,且閱讀者可以根據不同的需 求,使用適當的傳播工具,取得不同的閱讀呈現方式,來進行不同的閱讀行為。 蔡慧美(2005)則另有定義說明:網路閱讀(Internet reading;E-reading)是一種以 數位或電子形式呈現內容的閱讀方式,可分為廣義與狹義,前者舉凡閱讀數位或電子形 式的內容皆屬之,譬如閱讀電子書、電子報、電子雜誌或期刊、討論群組、瀏覽網頁、 E-mail、多媒體影音,或使用網路書店、BBS 等閱讀;後者則專指經由網路及個人電腦 閱讀電子期刊雜誌、電子報、網路小說或文學、電子書(不含單機版電子書),以及從 紙本數位化的閱讀素材之閱讀,但後者的差別則限定在連線狀態並以個人電腦為上網設 備與資訊載具。 只要借助載體,閱讀的介面為「數位的」(digital),不論原始內容來源是在螢幕 上逐頁翻看由實體紙張掃描成圖檔的文件或是捲動視窗看著直接在電腦中撰寫編輯的 文件,簡言之,利用行動數位載具(如:平板電腦、PDA 或手機等)閱讀這些數位化處 理的資料內容,如:上網搜尋、查資料、看新聞、瀏覽部落格及網頁等,皆可稱之為數 位閱讀(白秀青,2009;周暐達,2008;蔡秀娟、何慧儀,2009 ;Mangen, 2008)。 隨著個人電腦的普及與網路的高度發展,越來越多的資訊經由數位化的內容呈現, 並透過網路將其傳遞至全世界,讀者也得以藉此獲得許多資訊。過去在網路上的閱讀行 為一般泛稱數位閱讀或是網路閱讀;只要用數位媒介進行的閱讀活動,皆可稱之(施典 志,2007)。夏蓉(2010)也採廣義而言,認為數位閱讀是透過個人電腦、筆記型電腦、 智慧型手機、專屬的電子書閱讀器等載具,將內容呈現予使用者以達到閱讀、學習或工 17.

(31) 作等等的目的之閱讀行為。 林巧敏(2011)則認為無論電腦在離線或網路上,所從事的閱讀活動皆屬「數位閱 讀」,其閱讀內容包括多媒體產品、電子書、網頁內容、電子郵件、討論群等不同形式 的任何數位化資訊皆屬其範疇。此類的數位資訊改變了人們閱讀的習慣,顛覆了以文字 為主、圖片為輔的閱讀方式,透過影音結合設計帶來閱讀的新風貌。 謝進昌(2014)也指出數位閱讀(digital reading) 概念是雷同於線上閱讀(online reading)、電子閱讀(electronic reading)或超文本閱讀(hypertext reading)等,意指閱 讀者透過網際網路、多媒體、搜尋引擎等科技進行閱讀行為,以達到學習或問題解決的 歷程。 綜合以上所述,在多位專家學者的研究中各有不同的解讀及差異,但大致上之定義 是指透過各種數位閱讀載體在連線或離線的狀態下,閱讀數位化處理的文本內容或多媒 體導向的內容。數位閱讀載體,包含各式電子載具,如: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PDA、 數位閱讀器、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硬體設備。至於「數位化的資訊」內容包含電子 文本及電子書,舉凡網路上的多媒體影音產品、網頁內容、網路新聞或電子期刊、光碟 媒體、電子郵件、社群網站、部落格網誌也均含在此範圍之中。本研究希望瞭解國小高 年級學童在數位環境下所進行廣泛的閱讀行為,因此,參考上述文獻,本研究對數位閱 讀採廣義之界定,是指在網路連線或離線狀態下,透過各式電子載具裝置(電腦、平板 電腦、智慧型手機、電子書閱讀器等)從事閱讀活動,閱讀內容包括多媒體、電子書、 網頁內容、電子郵件、討論群等不同形式的任何數位化的資訊。. 三、 數位閱讀的形式 人們透過閱讀以向外界的知識進行接觸與分享交流,但以前多是以傳統的紙本閱 讀為媒介,如書籍、報紙等,不過隨著網路及資訊科技的發展,提供不同以往的傳播 方式與交流管道,電子閱讀器與數位內容的出現及網路無遠弗屆,影響到傳統的紙本 閱讀媒介,使人們的閱讀習慣開始有了很大的改變,讀者可以藉由數位閱讀的各種形 式獲得知識,也儼然改變現代人的閱讀行為。時至今日,知識生產與傳輸的速度遠遠 超出了傳統印刷所需要的時間與資本,尤其近年來環保意識抬頭,更使人們迫切尋找 其他的傳播媒介,加上政府帶頭推動數位典藏計畫,鼓勵國內出版業者出版數位書籍, 國內數位出版業得以蓬勃發展,種種衝擊激盪之下,數位內容、數位出版、電子書及. 18.

(32) 電子紙應運而生。數位閱讀不只是形式的轉變,藉由數位閱讀的發展,同樣也讓資訊 內容的呈現更加豐富多樣,相較過去傳統紙本僅能以文字、圖片的方式傳達資訊,如 今透過數位介面,更能增加影片、動畫、音樂等…大量聲光效果的內容,並可用超連 結的方式進行延伸閱讀,閱讀形式變得繽紛多彩。以下就近年學童較常接觸之數位閱 讀不同資料形式產生的閱讀現況討論,包含電子書、電子刊物(如電子報、電子期刊)、 部落格、學習資源網站等類型。. (一)電子書 電子書(e-book, electronic book, digital book) ,林美惠(2001)認為電子書是指將數 位化的書籍檔案,透過網際網路方式,提供使用者線上閱讀,亦可將數位檔案下載至個 人電腦、PDA 或電子書閱讀器等進行離線閱讀。程蘊嘉(2009)指出電子書即是數位資 源中的一項重要資源,並不是單純的將紙本的圖書數位化或電子化,應是「將各式資料 數位化後予以系統與結構化的處理,並透過不同的設備供人閱讀與再利用」,這裡所提 的設備可以是電腦、PDA、手機、電子書閱讀器等。Rao(2003)則將電子書(ebook) 定義為:可在電腦、筆電、移動式裝置或專屬電子書閱讀器上觀看的數位化文字、數位化 書籍、電子閱讀素材、電腦文件格式的書籍,或是圖文電子檔等(引自林維真、岳修平, 2012 )。 綜上所述,電子書係將圖書內容以電腦科技處理,而用電子方式呈現,整合文字、 聲音、影像、動畫等多媒體資訊,透過網際網路、個人電腦、電子書閱讀器、平板電腦、 PDA、手機等提供使用者線上或離線閱讀。電子書具有攜帶方便、獲取容易、易於檢索、 透過超連結容易取得相關資源,及多媒體的感官享受等好處,更不需受限空間、時間, 隨時隨地都可享受閱讀,讓閱讀變成一大樂事。電子書與紙本書不同,除了圖書內容外, 還多了電腦網路設備或閱讀載具需求。其取得來源與途徑不同於紙本書,紙本書多來自 書店、圖書館或租書店;但使用電子書需要透過閱讀器、平板電腦、手機、桌上型電腦, 而來源來自網站、電子書網路供應商或圖書館網站等。 最 早 的 電 子 書 出 現 在 1971 年 , 美 國 伊 利 諾 大 學 實 行 古 騰 堡 計 劃 ( Project Gutenberg),將莎士比亞等無版權問題的經典名著放到網路上免費供網民閱讀,這可以 算是開啓了圖書出版業的新紀元(侯吉諒,2002),該計劃致力於將文字作品數位化, 並鼓勵發行創作電子書,確保這些電子書能自由流通、格式開放,利於所有人進行閱讀,. 19.

(33) 是最早的數位圖書館。許多學者及業者相繼投入研究及開發,接著微軟(Microsoft)也 在西元 2000 年 8 月宣布研發已久的電子書閱讀器 Microsoft Reader,開放使用者免費下 載,將電子書推向世界成為眾人的焦點,在台灣也造成熱門話題。直至 2007 年,美國 Amazon 推出 Kindle 電子書閱讀器,運用電子紙與電子墨水技術,搭配 Amazon 強大 的軟體平台,提供數位化書籍下載,其新穎與便利性立刻造成轟動(郝宗瑜,2011)。 然而 Amazon 不只推出電子書閱讀器,而是參照了蘋果公司推出的 iPod 搭載 iTunes 模 式應用於數位音樂功能的概念,結合本身強大的資料庫,讓人們能隨時隨地直接使用閱 讀器進行購買書籍、訂閱雜誌等功能,利用其便利性進而試圖改變人們閱讀習慣。在美 國市場獲得成功後,Amazon 迅速將電子書閱讀器推向國際市場,鑒於 Kindle 的成功帶 動其他業者紛紛投入,電子書產業由此發跡。譬如邦諾(Barnes & Noble)在 2009 年推 出的 Nook 系列,以及 2010 年推出的蘋果 iPad 系列,使電子書的軟硬體都更攀上巔峰 (施雅茹,2010)。這些閱讀器也與純閱讀的 Kindle 黑白螢幕不同,使用彩色顯示器, 功能也不侷限於閱讀,更可以接收信件、上網、玩遊戲等多種 APP 軟體可供使用,定 位也介於智慧型手機與筆記型電腦之間。多元的功能與豐富的多媒體互動電子書讓人們 興起對電子書的興趣,閱讀年齡層也逐漸擴大,寓教於樂的兒童繪本不斷吸引孩童們的 注意,電子書在教育方面的應用也勢如破竹。2011 年 1 月,美國的電子書銷售總量首次 超越傳統紙本圖書(Kaplan, 2012) ,說明電子書受到消費者歡迎。因為數位出版的出現 顛覆了傳統閱讀既有的框架,在全世界掀起一陣閱讀革命,電子書內容類型、各式功能 可說是當前最熱門的焦點話題,而且電子書圖書內容豐富,具有不同種類,如小說、非 小說、教科書、學術圖書、童書、工具書等(王梅玲,2013)。目前從世界各國思考電 子書優先示範推動相關措施來看,包含台灣在內的各個國家均將目光一致放在教育領 域,推動校園資訊化中數位教科書、電子書包等相關數位學習計畫,未來教室因應而生。 不管是休閒娛樂或是學習應用上,電子書已經漸漸深入並影響著學童的閱讀現況。. (二)電子報與電子期刊 電子報(electronic newspaper),廣義是指任何利用電子訊號傳輸以文字為主的新 聞報導內容的媒體,狹義是指以電腦網路傳送報紙內容(張郁蔚,1997)。電子報的發 送機制可提供使用戶依據使用端的需求設定,定期提供每日新聞、各類生活與學習新知 等,與我們生活最接近,相較於目前紙本報紙動輒十幾張厚重的份量,不占空間的電子 20.

(34) 報可依據分眾需求提供不同主題的相關內容,真正有興趣的標題還可透過超連結方式逐 一點選閱讀,省卻反覆翻閱的麻煩與過濾資訊的時間,也比較不容易漏失相關消息;且 其製作與發行成本遠較實體報紙低得多。 趙雅麗(2002)認為以電腦網路超媒體 (hypermedia)特性為界面,由特定單位或組織蒐集、編輯,原則上每天至少會更新新 聞內容一次,且經過網際網路刊行,提供專業新聞性資訊服務之電子刊物即是電子報。 不管是報紙雜誌的電子檔形式(如 PDF)、藉由電子郵件發送的新聞或個人訂閱之郵件, 都是經營電子報諸多工具中的一部份,皆屬於電子報範疇(姚頌柏,2006)。 全球最早利用網際網路多媒體傳送及時更新的電子新聞媒體,應屬1992年的10月的 「芝加哥論壇報」。臺灣電子新聞媒體的發展,最早是由中國時報於1995年7月推出「中 時報系全球資訊網」(China Times Web),聯合報、自由時報也相繼在1999年推出電 子報的服務。根據功能或經營現狀的不同,台灣電子報可以分成傳統報紙業者發行的 電子報、廣播電視業者成立的新聞網站、入口網站業者整合各家的電子報、大專院校的 學術性電子報、非營利的社區電子報、專業性電子報等(趙雅麗,2002;鄭立琦,2008) , 由此可知,在網路上由入口網站、各家報社的網站、廣播電視業者、學術單位或民間團 體等架設之新聞網站或發送的電子報皆屬之。本研究所指之電子報,是經由網際網 路刊行,以文字呈現為主的電子形式的新聞。 至於電子期刊(Electronic Journals) ,廣義的電子期刊是指可透過網路取用的各種期 刊、雜誌、e-zine、webzine、新訊或任何電子形式的連續出版品。拜電腦科技與網際網 路之賜,電子期刊西元1970年即出現,以其網路傳播、超連結、多媒體、且不受時空限 制的特色,形成學術傳播新模式,很快受到使用者喜愛,在西元1990年代興起,歐美電 子期刊計畫(E-Journals)興起,從起初的二、三十種至今已大有規模,保守估計至少有 三萬至四萬種電子期刊問市。電子期刊由於檢索方便與易於取得全文,大受使用者歡 迎,也帶給出版社、代理商以及新興匯集代理商莫大商機,儘管紙本期刊仍保持主流地 位,但電子期刊已大幅攻佔市場。臺灣亦從西元1970年期刊開始資訊化,國家圖書館編 製發行《中華民國期刊論文索引》,1996年起,期刊並朝向數位化發展,配合經濟部推 動國家資訊基礎建設,國家圖書館提出「遠距圖書系統」計畫,將館藏的報刊數位化典 藏,以臺灣的學術性及專業刊物為主,兼及館藏重要之報刊,目前已有4,000餘種數位刊 物(王梅玲、徐嘉晧,2009)。由於電子期刊不同於紙本期刊,必須藉由電腦與網路以 21.

(35) 儲存、組織與提供檢索取用,所以也逐漸發展成為資料庫與資訊系統。近來資訊發展更 新的速度更是嶄新飛快,科技進步不僅讓文字活了起來,也讓圖片動了起來,期刊業者 已從平面紙本編輯發行的思維走向多種電子載具的數位閱讀,期能大大提升附加價值, 電信業者也連帶積極開發各種結合內容與服務的App,以創造更好的影音互動式閱讀體 驗,未來其用戶甚至只要藉由智慧型手持裝置或平板電腦的觸控互動模式,就可以輕鬆 的進行數位互動式閱讀。. (三)部落格 部落格(Blog)的概念最早在 1997 年由 Jorn Barger 所提出,當時所使用的名詞為 「Weblog」。Weblog 取自網頁(Web)與記錄(Log)英文字結合而成,是指在網路上 的記錄,又稱網路日誌、博客…,國內直至 2002 年在台灣藝立協的推動下,首度將「Blog」 命名為「部落格」(引自彭逸帆,2007)。 周恆甫(2005)指部落格是種極具個人化的網站,且透過網際網路所出版的數位內 容,同時這些數位內容必須要滿足多樣特性的網路文章內容集結,例如:日記、個人評 論、新聞…等。而蔡郁薇(2008)則認為部落格為一個整合文字、圖片以及影像的數位 內容,透過彙整、迴響、評論等機制,形成互動以及資訊交流個人化的平台,其內容的 建構代表作者的觀念以及想法。個人或團體能夠藉由部落格發表意見、看法、思想甚或 作品,也因為網路具連結性,還能於部落格中提供相關網站連結,讓部落格內容更加豐 富,提供讀者更多閱讀資料,有機會發現或補充新知識,加強讀者的閱讀經驗 (郝永 崴,2009)。若由使用場域與工具兩方面定義,在使用場域而言,部落格可視為一種類 似於網頁的線上日記,使用者多為個人,但也可供多人共同使用,部落格的內容在網路 上是公開、易搜尋的,且由於技術進步,使得部落格的編輯非常容易,使用者不需要高 深的電腦相關背景與知識也可輕易的進行文章的發表與編輯;若由工具方面而言,部落 格包含RSS、迴響、引用、部落格連結和文章匯整等功能,且部落格文章多按照時間順 序逆向排列,越新發表的文章排在越前面。 部落格因為有易使用及易親近的網路平台快速發展,不僅引起網路使用者對於軟體 的高度興趣,更促使團體的互動。此外,部落格的高互動性、媒體豐富性、頻繁更新、 簡短明瞭等特性,使得資訊易於分享,更降低操作所需時間。典型的部落格結合了文字、 影像、其他部落格或網站的超連結、及其它與主題相關的媒體,能夠讓讀者以互動的方 22.

(36) 式留下意見,是許多部落格的重要要素。 在部落格的應用方面,除了成為個人寫作網誌發佈的平臺之外,也是新興的一種網 路出版形式,逐漸改變了媒體閱讀產生的機制。在企業公司部份,運用行銷、蒐集、知 識管理等方式進行:部落格打破企業透過廣告公關公司行銷之模式,逕由公司或員工撰 寫部落格,成為公司維繫顧客關係的橋樑;或透過部落格特殊的RRS 格式功能,自動收 集最新的部落格上的顧客訊息;由於部落格易於創作、收集及管理,許多企業嘗試用來 取代工作日誌或工作報告,以增進員工之間的溝通及合作。另外,於教育方面,教師利 用部落格組織和設計教學內容,並以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建構成為教學 平台。和學生對等的交流及討論、互相回饋進行反思,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或將部落 格作為學習資料和學習成果的管理工具,師生可利用部落格開展學習,整理和蒐集資料, 記錄教學或學習過程,並借助部落格平台與他人交流,獲取更多的知識和資源(沈容卉, 2007)。本研究所言之部落格,是可以發表個人想法評論、張貼文章或上傳檔案、張貼 照片、具有月曆功能以及按照時間彙整文章,可以自由分享、支援共同創作等,可與他 人交流與互動,如:無名小站、PIXNET (痞客邦)、yam 天空部落、雅虎奇摩部落格等… 為主。. (四)各類學習資源網站 在無遠弗屆的網路世界中,可作為學習資源網站的分類方式五花八門。不同的學習 主題,在網站的目標、介面設計以及呈現上都會有所不同。在網站類型分類上,因多數 國小階段的研究主要探討網路使用者上網所從事的行為,因此,通常涵蓋各式網站類 型,並未完全針對各式網站主題做細部分類。陳一明(2005)則將學習資源依網站功能 分類為以下主要幾種類型: 1.一般參考型網站 通常為綜合型的學習資源,通常包含各種主題、領域、學制、媒體設計的呈現。網 站目的在於提供使用者針對各種特定主題進行學習時,所需要的一般參考資料。學習者 在這類網站上,可以使用各種不同的方式,來搜尋、提取自己有興趣的學習資源。百科 全書網站則是其中具代表性的例子之一。 2.特定主題或領域學習網站. 23.

(37) 是指設計者針對某一主題或領域,做廣泛且深入的資訊蒐集與整理。另外近來也有 越來越多的專業組織,會特別將其專業內容相關的各種重要議題,以網站形式加以設計 呈現,提高讀者對其專業內容的認識與瞭解,並且加強對組織的專業印象。此類網站具 有很強烈的主題性,是學習者自我學習時很好的參考資源,例如:各政府機關的宣導網 站;特定領域分析型網站則強調對特定主題的分析,而非單純的資料呈現,同時在網站 內容與呈現上,常以彙整各種不同觀點、不同領域意見的形式,來突顯該領域主題的複 雜性,以及建立分析的架構與基礎。如: 美國國家太空總署(NASA)常定期推出不同 的專題型網站,像「火星 Mars 」 ,同時還針對不同的使用者做分眾設計,以不同的瀏覽 介面,依照使用者類型設計不同的內容呈現廣度與深度。此外,對於一些關於火星常見 的疑問, NASA 也利用自己本身擁有的專業知識資源,設計各種不同的網站學習活動、 網站內容以及教學活動等,來為使用者解惑。 3.個案研究型網站 強調對特定的、具體的主題,例如人物、事件或某一特定類型作品等,做一系列的探索 研究與分析報導之呈現。近年來政府與民間企業所舉辦的博覽會或競賽活動,以專題網 站的型式,呈現其學習與研究成果,即為其中的典型。 4.資料庫型教學網站 資料庫型教學資源網站收集各種相關的影片、新聞時事、照片、期刊或雜誌文章等, 轉成數位格式,提供使用者方便的檢索與瀏覽介面,使用這類網站來引導學習者分析或 從事研究,能夠幫助學習者掌握事件發展的脈絡,同時收集到的資訊量、觀點與領域也 都比較廣泛。如:自然與人文數位博物館、公共圖書館數位資源入口網、中央研究院典 藏臺灣網站等…。 呂芸樺(2005)的研究中則以機能區分為以下幾種,1.線上教材資源︰如教育部的 「學習加油站」 、文建會的「兒童文化館」等…。2.網路資源資料庫:如教育部國語辭典 網站,可供線上查詢等…。3.溝通互動機制︰網際網路的教學型態從單向到互動式學習、 由教師為中心到學生為中心、由被灌輸到主要探索。討論區、聊天室、E-mail、留言版 等,都是師生溝通互動的管道。4.網路教學系統︰這一類包括課程教學、教學進度控制、 測驗評量、系統使用說明與解惑功能,而網路教學系統本身無法達成教學目標,須有完 善的教學策略以為指引。 24.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若有侵犯智慧財產權,作者自負法律責任外,且追回獎勵並公布撤

“Does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medi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cedural justice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Academy of Management

10 分鐘在一溜煙中消失 累積二個 10 分鍾 親子每日共讀 20 分鐘 共同經營一畝溫馨閱讀的天地 這 20

• One technique for determining empirical formulas in the laboratory is combustion analysis, commonly used for compounds containing principally carbon and

Through arranging various reading activities such as online reading, book recommendation and extended reading materials, schools help students connect reading to

Planning and using digital multimodal texts to facilitate KS2 students’ reading skills development and enrich their reading experiences?.

Using Information Texts in the Primary English Classroom: Developing KS2 Students’ Reading and Writing Skills (New). Jan-Feb 2016

I can’t get to sleep.’ The gecko said, ‘I thought you are going to tell the fireflies (Open and close his hands) to stop flashing their lights.’ And the Chief told the geck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