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節先概述中文標點符號目前已有哪些領域之研究,再就對外華語教學 或國際漢語教育領域,介紹二語中文新式標點符號習得之研究現況。

壹、臺灣論文

臺灣學位論文方面,搜尋標題和關鍵詞之結果當中,與教學相關者皆非 對外華語教學/國際漢語教育領域,僅少數是本國語文教學領域;若檢視教 學以外領域或跨學科者,則標點符號相關研究數量雖然也不多,但是類型多 元。臺灣期刊論文方面,則有一些探討標點符號教學或標點符號在教材/教 科書內容之研究。

中文新式標點符號之議題看似微小但所牽涉領域甚廣,在臺灣卻尚無相 關論文以兩種「跨語言」視角(母語本體及外語本體、母語者和二語學習者)

探討其用法及習得。

貳、中國大陸論文

中國大陸論文方面,無論是學位論文或期刊論文,在標點符號習得研究 上皆已累積豐碩的成果。不但已有許多本國語文教育或對外華語教學/國際 漢語教育領域之寫作/作文研究和標點符號習得研究,而且對外還按照學習 者母語背景探討,包括美國學生、英語背景學生、日本學生、韓國學生、越 南學生、泰國學生、印尼學生、中亞學生、阿拉伯語背景學生等,也有針對 所有留學生(外籍生/國際生/外國學生)的綜合探討。教學以外領域或跨學 科研究之數量亦多而類型甚廣。

由兩岸研究之數量和類型看來,標點符號用法及習得研究在對岸已日益 受到關注。

參、兩岸研究主題

整體而言,兩岸探討中文新式標點符號之書籍與論文,其主題可謂五花

八門,茲列舉如下:一、說明其功能或當時(斷代)用法者最常見,而以歷 時角度描寫其流變者亦不少(跨文化);二、在「中文母語者」之本國語文 教育上,亦必定討論標點符號,如閱讀理解測驗、朗讀、寫作/作文能力(應 用語言學之語言教學);三、以文學或修辭觀點詮釋特定作品(文學語言),

或是以語法、句法、篇章、語用等理論分析其現象等(語言學);四、其他 方面包括用標點符號輔助人工或機器翻譯處理,用於文字轉語音之韻律線 索,用於改善語音辨識輸入法等(應用語言學之翻譯和資訊處理/信息處 理),或是將標點符號應用至藝術美學或視覺設計元素(跨文化)。

由此可見,標點符號之性質是跨學科的。

然而,無論在臺灣或中國大陸,這些標點符號相關主題之研究皆僅考量 己方之標準規範,而忽略對岸之標準規範。研究者認為因應全世界中文使用 者之需求,需考量整個華語圈內主要的標準規範,而不該偏於一方。

肆、二語中文新式標點符號習得之研究現況

雖然兩岸歷年已有許多討論中外標點符號之對比分析或偏誤分析,但是 其對象大部分是以中文為母語之外語學習者;而針對其他語文背景「中文學 習者」之標點符號研究,則是進入二十一世紀以後才陸續出現討論。除此之 外,海外也有華人學者針對海外中文學習者探討寫作/作文或標點符號之研 究。

茲節選「學習者中文寫作偏誤分析」和「中文標點符號習得偏誤分析」

這兩類研究之結果如下。

偏誤基本類型 一、

根據相關研究,學習者偏誤可概括為「書寫形式/形式書寫偏誤」和「使 用功能/功能使用偏誤」兩大基本類型(胡建剛,2002、2003;馬明豔,2009;

張詩雲/张诗云,2014;陸躍偉,2010;鄒璐、于亮,2009;魯海濤,2010)。

書寫偏誤之下又能分出兩個次類:屬於符號外形之「形體」書寫偏誤以 及屬於符號內涵和用法之「格式」書寫偏誤或「位置」書寫偏誤。不過,有

些學者將形體、格式或位置之偏誤皆歸為書寫偏誤(廣義),有些學者則將 形體之偏誤僅稱為書寫偏誤(狹義),而將格式或位置之偏誤視為平行類型;

因此,「書寫偏誤」所指涉範圍有廣義和狹義之別。

形體書寫偏誤方面,最常見者是「空心」與「實心」混同,將該寫成空 心者誤寫成實心,或是將該寫成實心者誤寫成空心。

格內位置書寫偏誤方面,因兩岸標準規範有地區差異,故某些符號在判 斷正誤有點出入。在大陸方案內,句號、逗號、頓號、分號、冒號等需在格 內角落(橫排居左偏下而豎排居右偏上),問號和(驚)嘆號/(感)歎號需 靠近前一字(橫排靠左而豎排居中),而兩端開閉的引號、括號、書名號;

以上符號,在臺灣方案內,除了引號在格內角落以外,其他皆需在格內居正 中。破折號、連接號、刪節號/省略號、間隔號這些符號,則是兩岸方案皆 需置中。這些大陸學者係根據大陸方案判斷,故將外國學生的格內書寫位置 偏誤分為該靠邊卻居中、該居中卻靠邊這兩種;然而,若根據臺灣方案判斷,

則偏誤減為該居中卻靠邊這一種,例如:刪節號/省略號的格內位置。

符號格式書寫偏誤方面,兩岸所規定的大小和格數大部分相同,但間隔 號在大陸方案內占半個字,在臺灣方案內占一個字。外國學生在格式書寫 上,會出現該占兩個卻占一格或半格的偏誤,例如:破折號、連接號、刪節 號/省略號這種偏誤。

另外,臺灣方案目前沒有全形或半形分隔號/斜槓/正斜線,也沒有着重 號/著重號。民間雖使用這兩個符號,但其位置和格式在臺灣尚無標準規範。

由於此類研究之語料來源是留學生手寫的作文,故書寫偏誤自然是一大 類型。目前研究較缺乏從資訊處理/信息處理所需之操作技術來分析形體偏 誤者,可能是受限於語料來源。本研究之語料來源是網頁版問卷和學習者(中 介語)語料庫,故能從資訊處理/信息處理之視角分析形體偏誤。

使用功能/功能使用偏誤方面,可概括為錯用、多用、少用。其中,錯 用的類型較為複雜,還可分出次類。

學者對此三類偏誤有各自說法。鄒璐、于亮(2009)提及分號和冒號「正

好用反了」可歸為錯用;誤用逗號和句號則需視誤用類型而定,「該用卻不 用」則可歸為少用。馬明豔(2009)提及誤代、添加、遺漏,可對應至錯用、

多用、少用。陸躍偉(2010)提及錯用、不該用而用、該用而未用,亦可對 應至錯用、多用、少用。魯海濤(2010)提及漏用和誤用(該用此號卻用彼 號之混淆),相當於少用和錯用,但未提及多用。

關於偏誤來源,除了母語遷移因素以外,其實中文教材本身即有許多錯 誤或不一致,對於誤導學習者,需負起很大的責任。王弘宇(2016)便專文 討論對外漢語教材內標點符號缺失和錯用現象。

學習者使用特徵 二、

相關研究提及學習者的標點符號「使用種類較集中」,意即「使用範圍 較小」而「功能單一」,但是「偏誤範圍廣」而「偏誤頻率偏高」(胡建剛,

2002;馬明豔,2009)。

學習者未能掌握標點符號用法,隨意使用而偏誤多,造成學習者書面表 達呈現「短句累加」而「結構淩亂」的狀況。對外漢語書面語寫作教學是近 來研究熱點之一,視角集中於語篇銜接方式以及留學生銜接手段運用偏誤,

而馬明豔(2009)對此則呼籲「標點符號的運用正確與否對語篇連貫性的影 響不容忽視」並引用屈承熹3的看法:「漢語文章裡的標點符號是值得認真進 行篇章研究的許多領域之一,只有研究了以後,才能得到真正的認識。」

第二節 理論基礎

本節說明標點符號術語並修訂其理論框架,以建立連貫此研究之整體架 構。

首先,由於中文標點符號系統融合古今中外之用法──沿用固有符號

(內源)、借用外來符號(外源)、自創特有符號(內源)等──故亦需瞭解 其他相關術語及系統。本研究所探討之中文標點符號系統大部分是現行「新 式」,小部分提及過往「新式」或「舊式」。本節先對中文的傳統的句讀符號、

3 屈承熹(2006)。汉语篇章语法。北京市: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傳統的圈點符號、舊式點句符號釋義,再對中文的新式標點符號釋義。

其次,標點符號在語文系統內,雖是「配角」但已不可或缺。本節逐步 說明標點符號之性質、在學術研究上之學科歸屬,以及修訂符號成分理論。

本節所修訂之「符號成分」理論先倣效郭攀(2009)所新建之「符位」理論,

再根據符號學和語言學既有理論修訂「符位」、「符位名」、「符義位」,並參 酌中國古代哲學之「名實」觀與「形名」說,既擴充其結構而又期望修訂版 理論能夠銜接既有理論,以對照呼應各系統。

最後,本節所採用之「對比分析」理論與「偏誤分析」理論係修訂既有 理論,使其適應標點符號。

壹、標點符號之性質

標點符號稱得上標點符號乃應記錄文字之需求而生:具備系統化之外 形、意義、功能、用法,書面上和文字一起使用,能輔助記錄文字,使讀者 更能理解作者所表達之情意;若運用不當,甚至會產生結構歧義!

書面形體符號可分為文字、副文字(準文字)、副繪畫(準繪畫)、繪畫;

其中,副文字和副繪畫兼具兩端性質,但前者以文字成分為主者,而後者以 繪畫成分為主(郭攀,2009)。

標點符號及空格是為文字而誕生的產物,故標點符號和文字共現之文本 大多傾向文字形式,此時應將標點符號視為「副文字/準文字」,例如:學術 論文寫作。反之,若某些共現之文本傾向繪畫形式,則應將標點符號視為「副 繪畫/準繪畫」,例如:圖像詩創作。

圖 2.1 臺灣詩人詹冰作品〈雨〉(右起直式)4

4 莫渝/編(2008)。詹冰集。臺南市:臺灣文學館。

詹冰的現代詩〈雨〉(見圖 2.1)善用文字的排列方向和標點符號的外 形,生動呈現雨水和淚水由上往下點點降落之形象(標準規範占兩格的刪節 號/省略號像是急速掉下的雨滴,而空心小圈句號像是末端反射亮光的水 珠)。在此文本內,因應文字變成繪畫形式,故標點符號亦隨之變成副繪畫/

詹冰的現代詩〈雨〉(見圖 2.1)善用文字的排列方向和標點符號的外 形,生動呈現雨水和淚水由上往下點點降落之形象(標準規範占兩格的刪節 號/省略號像是急速掉下的雨滴,而空心小圈句號像是末端反射亮光的水 珠)。在此文本內,因應文字變成繪畫形式,故標點符號亦隨之變成副繪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