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宮部美幸的《模仿犯》是日本的推理小說。「推理小說」基本上是一種讀者 需要花費腦力,跟著主角思考、從一個詭譎難解的迷開始,經過尋找線索、誤入 迷宮、追根究底,終於探得解答的知性活動。但是推理小說的趣味並不在答案,

而是預設懸疑的破解過程。「推理小說」這個名詞最早出現於日本,但是最早出 現這類小說題材的則是西方國家。

在日本推理小說發展的早期,是以譯介改寫西方作品為主的時代,那時推理 小說的名字叫「探偵小說」,「探偵」在日本語中即為偵探的意思。日本小說家木 木高太郎在 1946 年首先提出將「探偵小說」改稱為「推理小說」,讓這類小說的 主題更開闊,屬性不致太狹隘。1在歐美國家,他們給它的名字是「偵探小說」

(Detective Story);在台灣,「推理小說」這個名稱是由日本流傳過來的,並且是 在林佛兒創辦「推理雜誌」之後才通用的。「偵探小說」是作品中有偵探角色豋 場才能稱之,「推理小說」的範圍比較廣闊,不管來自歐美的古典派,或是日系 的社會派等不同的訴求,只要它具有懸念,故事中以解決懸念、詭譎的氛圍為小 說的張力所在,我們就統稱它為「推理小說」。2本論文中所討論的「推理小說」,

是包含著「偵探小說」在內的。

日本的推理小說剛開始時,是受到歐美引進的翻譯偵探小說的影響,從 1888 年黑岩淚香在《今日新聞》上連載日本推理小說史上第一篇翻譯改寫自歐美作品 的《法庭美人》,意外地引起廣大迴響,以黑岩淚香為中心開始進入日本偵探小 說的黎明期。須藤南翠發表日本推理小說史上第一篇本土創作作品<殺人犯>,

1900 年原抱一庵翻譯了日本推理小說史上最早的福爾摩斯系列作品,然後 1909 年亞森羅蘋系列小說首度在《SUNDAY》第六號與日本讀者見面。

────────────

1洪婉瑜著,《推理小說研究:兼論林佛兒推理小說》(台南:台南縣政府,2007 年 1 月),

頁 14、15。

21,頁 16。

1921 年橫溝正史的作品<恐怖的愚人節>正式登上日本偵探小說文壇,1923 年「日本推理小說之父」江戶川亂步的出道作<兩枚銅幣>帶給當時的偵探小說 文壇巨大的衝擊,自此日本的本土偵探小說漸成氣候。1954 年成立了「江戶川 亂步獎」,次年中島河太郎的《偵探小說辭典》為首屆江戶川亂步獎得主,1957 年江戶川亂步獎轉型為新人徵文獎,仁木悅子以《黑貓知情》獲得第三屆江戶川 亂步獎,1958 年松本清張的《點與線》與《眼之壁》受到狂熱歡迎,開啟了日 本小說史上的空前風潮,至此推理小說已在日本穩定地生根了。3

其後因為發展太過快速,推理小說的質量開始出現問題,發展也漸陷入瓶 頸。然後因為以金田一耕助為主角的《犬神家一族》拍成影片,瘋狂賣座,加上 1978 年作家納稅排行榜的前三名為森村誠一、松本清張、橫溝正史,證明了推 理小說已經取得大眾娛樂小說王者的地位,再者赤川次郎也發表許多,內容輕鬆 易讀的推理小說,令推理小說更加普及。1987 年綾辻行人以館系列首作《奪命 十角館》出道,獲得年輕讀者的狂熱支持,令日本的推理小說發展又進入了一個 全新的時代,同年,宮部美幸以短篇作品<鄰人的犯罪>獲得「ALL 讀物推理小 說新人獎」登上推理文壇,使「女性推理作家」活躍的程度大大超過之前的幾十 年,成為二十世紀末日本推理小說發展的關鍵字。4自此起源於美國、蓬勃於英 國,原屬於二十世紀歐美文化一部分的推理小說,在日本推理作家的努力下融入 了東方色彩,穩固地建立了獨自的傳統,成為日本大眾文化重要的部份。

綜觀整個以男性為主的日本推理小說史上,從第一個日本女性推理作家-殘 障作家仁木悅子,二十多歲時就以《黑貓知情》於 1957 年獲江戶川亂步獎以來,

到宮部美幸之前,雖然陸續也出現了一些女性推理作家,但因為她們的作品在質 與量方面都沒能令人留下太深刻的印象,所以女性推理作家的身影在日本推理小 說史上幾乎不太被看得到。而且女性推理作家的筆法在仁木悅子、夏樹靜子和山 村美紗之後,偏向描寫懸疑詭計、情愛關係者居多,而缺乏真正論點深入、廣泛

────────────

3&4

日本推理小說史部份,整理、引用自獨步文化編輯部編著,《迷詭》(台北:獨步文化,

2006 年 8 月),大事紀表與洪婉瑜著,《推理小說研究:兼論林佛兒推理小說》。

關心社會問題的標準「社會派」的作品。在擴散多樣時期的推理文壇,敏銳觀察 到人際關係的疏離已成為都市共相的女性作家,不只宮部美幸一位,但相較於筆 調冷冽犀利的桐野夏生,宮部美幸自然流暢的文筆,平民的視野與深入的觀點,

溫暖的人情世故及對人性價值的達觀態度,樹立起社會派的新典範。

因為從松本清張開始,社會派推理小說出現一個用全能的敘事角度介入整個 故事的明顯特徵,小說中主要的是非、黑白道德原則都來自作者本人的價值觀,

而且作者在小說中所描述的故事,其最終的目的似乎就是要「揭發」社會的黑暗 面。這種作者扮演如同神一般強勢的意識形態壓制著整個故事的世界,也讓讀者 變成只能是一個沒有參與感的接受者。

但是宮部美幸不多做詮釋或判斷的純粹描寫,及平民位置的視野扭轉了這種 傾向,她的小說裡具有鮮活存在感的人、事,是吸引讀者產生共鳴的要素。所以 宮部美幸因承繼了社會派推理小說的社會關懷面,也擴展了其敘述角度及視野,

而得到「松本清張的女兒」之稱。但不論得到什麼頭銜,作品才是作家的一切,

「作品本身說明了一切」,平民出身的宮部美幸,如今成為廣受大眾歡迎的實力 派暢銷小說家,寫出一部部屬於平民獨有的故事,而且在屢造佳績之後,不但沒 有「江郎才盡」的情況,反而在六冠冕的作品《模仿犯》之後,仍然繼續交出像

《無名毒》這樣的獲獎佳作。5

關於「文化」(culture)一字它原來是培養、耕作的意思,延伸之後有「培養 其他東西成長」之意,在人類生存的歷程中,經人與自然、社會、宗教等各方面 適應經驗累積而成的總體生活方式,概稱為文化。它是一種行為、生活之型態、

信念,及所有於此文化中各種群體所接受並代代相傳的生活方式。文化可分為主 流文化與次文化,次文化衍生自主流文化。6

────────────

5參考、引用自宮部美幸著,劉姿君譯,《這一夜,誰能安睡》(台北:獨步文化,2006 年)

的導讀。

6賴保禎等編著,《青少年心理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1999 年 1 月)頁 339-341。

根據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所謂的「主流文化」,是特定社會群體(即 當權者)掌握了主導社會意識型態的權勢,而將符合他們自身利益的意義,轉化 成通則,使它成為整個社會「規定的」、「自然的」意義,並要大眾來接受,讓它 變成一種社會的常態現象而存在於整個社會的生活方式中。也就是說,主流文化 的主要特質是偽裝成自然的傾向,一種以「自然化」來取代歷史形式的傾向。

而「次文化」(subculture)為的是讓其中成員贏得或至少爭取到「文化空間」, 藉此來面對社會文化次序中的優勢價值,產生及確立了一些集體及個人的認同與 定向模式。亦即當主流文化對青少年造成巨大壓力,令他們失去了個人在社會中 的定位時,青少年為了滿足其生理與心理的需要,而發展出屬於他們自己群體所 特有的生活格調與行為方式的文化,他們為了自己的立足點,而採取與此主流文 化產生「不自然的斷裂」的獨特風格的「青少年次文化」來與主流文化抵抗、挑 戰。7

人類是一種社會性的動物,為了建構生活社會的文明,人類需要經營一個具 有協調性的共同生活網路社會。傳播是一種個體間傳輸(transmit)意義的過程,

無論是原始社會或現代社會的人,都有這種傳達感情、慾望、知識和經驗的活動。

大眾傳播除了人類具有的一般傳播以外,它還增加一項媒介元素(media)的運 作,它是一項特殊的、大量的社會傳播。媒介和社會機制的密切關係已是一項社 會真實,現代社會大眾傳播的存在與有效的運作扮演著極為重要關鍵性、功能性 角色。媒介通過說明敘述才能對閱聽者產生改變其行為態度的作用,特別是對於 沒有其他信息來源的社會事件及問題而言,在個人行為與社會行為而言傳播媒介 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影響。人們可以由接受的訊息中,發展對物眾真實與社會真實 主觀或共同認知的意義。8

────────────

7參考、整理自迪克․何柏第(Dick Hebdige)著,蔡宜剛譯,《次文化:風格的意義》

(Subculture The meaning of style),(台北:巨流圖書公司,2006 年 10 月),頁 110-125。

8整理、引用自陳東園、周千、郭文耀 合著,《傳播媒介與生活》,(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2003 年 12 月),頁 4、33-45。

媒體透過接合(articulate)社會各種論述的方式,模塑我們如何感知它所塑 型的這個社會真實,更影響這個社會真實發展的邏輯和方向,客觀、公正的概念 早已在世界上消失了。新聞是經過文化製碼和社會決定製作過程製造出來的產 品,意識型態的空間也是一個鬥爭的場域。近年來媒體藉誇大和刻板化的設計,

將青少年次文化中原本只是青少年時尚變化、音樂嗜好的摩登族、搖滾客等行 為,抽離可能有助瞭解真相的社會脈絡,加以扭曲,以強化其宰制性共識規範的 力量,讓他們成為負面角色的最佳象徵。受到媒體的渲染,「摩登族」和「搖滾

將青少年次文化中原本只是青少年時尚變化、音樂嗜好的摩登族、搖滾客等行 為,抽離可能有助瞭解真相的社會脈絡,加以扭曲,以強化其宰制性共識規範的 力量,讓他們成為負面角色的最佳象徵。受到媒體的渲染,「摩登族」和「搖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