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本篇論文的研究方法,將採取跨學科研究。科幻小說所涉及的學科範圍比一 般文藝小說廣泛,它的前提是以科學為創作思考的基點,所以它必須是科學的;

在空間上,它可能遊走於星際之間,就與航太科學、天文學、物理學有關;在時 間上,它可能是未來的,也可能是遠古的,因此與歷史學、社會學有關;它所描 寫的人物,有可能是外星生物,這就與生物學、語言學有關,所以「跨學科研究」

是研究科幻小說的正確門徑。所謂「跨學科研究」通常的解釋是:「包括文學和 其他藝術門類之間的關係研究,文學與社會學、人文科學之間的關係研究,以及 文學與自然科學之間的關係研究。」48

在「跨學科研究」的過程中,先採取「歷史分析法」,對科學進化史及科幻 小說發展史的相互影響做比對分析,然後以「理論研究法」,將本研究主題科學 詮釋學與社會學、美學、文學做科際繫聯,再以「文本分析法」析論黃海的作品。

壹 歷史分析法

歷史是人類發展的編年史,以時間來串連一個一個的孤立事件;國家的歷史 以政治發展為主軸,藉征戰和革命來改變現狀,對社會變遷的影響力比較大;民 族的歷史以文化為發展主軸,藉融合和滲透的漸進方式改變現狀,對社會變遷的 影響力比較和緩;科學的歷史則是堆疊的歷史,新的科學原理必須建立在舊的原 理和知識的基礎之上,更新的產品往往是舊產品的改良,也是社會生活品質提升 的歷史。

科學史是描述史,也是詮釋史;既要據實描述科學發展過程中確實存在過的 人或發生的事實,做精確的描述,也要詮釋科學發展過程中,新理論如何打破傳

48 參閱王向遠著:《比較文學學科新論》(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 年 3 月 1 版 1 刷),頁 102。

統觀念的迷思,以及從科學實驗與科學理論之間的辯證關係,歸納出可供解釋與 預測的理論。

本研究將以《科學進化史》49,印證科幻小說中「幻想」的質素,是「逐漸 實現的事實」。科學史的時間與空間,是科幻小說的時空要素,尤其是科學研究 的未來方向與可能的結果,都是科幻小說的題材,因此,立足於現有的科學基礙 去勾勒人類未來生活的世界,對科幻小說的寫作十分重要。因為,沒有科學基礎 的幻想小說,就不是科幻小說。

本研究將在第二章中概述世界科幻小說發展史,其中涵蓋中國科幻小說發展 史及台灣科幻小說發展簡史。從世界科幻小說發展概述中,將可以清楚的看出黃 海在台灣科幻小說發展史上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貳 理論研究法

本篇論文所涉及的理論包括科學詮釋學、科技美學、接受美學、心理學、科 幻小說理論,希望能融合這些理論,建立出新世紀的科幻小說創作與批評的門徑。

一、科學詮釋學

本研究的主要理論依據是科學詮釋學。在科學詮釋學裡,「科學總是在一個 預設的科學理論背景內解釋自然事物」50,這一個科學的背景正與科幻小說的預 測特性相似。以前小說中的科幻,現代可能變成科學。西方哲學家對世界有不同 的解讀,柏拉圖(Plato)有「兩個世界」的理論:真實世界與幻影世界;有的宗教 家則把世界分為紅塵世界和天國世界;歐洲現象學家胡塞爾(Husserl , Edmund , 1859-1976)的世界觀是科學世界、生活世界和先驗世界;以及科學哲學家波普爾 (Karl Raimund Popper,1902──)的世界觀。

二、科技美學與接受美學

49 雅.布倫諾斯基(J.Bronowski)著,李斯譯:《科學進化史》(海口市:海南出版社,2002 年 1 月 1 版 1 刷)。本書的繁體字譯本,由漢寶德譯《文明的躍昇──人類文明發展史》(台北:景象出

版社,1976 年 2 月 15 日出版)。

50 黃小寒著:《“自然之書”讀解──科學詮釋學》(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2 年 3 月 1 版 1 刷),頁 198。

小說是文學藝術,科幻小說也不例外。人類利用科學方法運用自然、改造自 (Elizabeth Freund)著,陳燕谷譯《讀者反應理論批評》53為理論依據,並佐以傅

51 1980 年 4 月,台北市的照明出版社,曾經出版了一本《科幻藝術畫集》,這本書的素材取材自 當時英國唯一的科幻雜誌《科幻彩色月刊》(Science Fiction Monthly),由插畫家大衛•潘樂穆(David Pelham)、布魯斯.潘寧頓(Bruce Pennington)、克里斯.葉慈(Chris Yates)等二十八位插畫名家的 作品。本書出版時,黃海在照明出版社擔任總編輯。

52 參閱張相輪、凌繼堯著:《科學技術之光──科技美學》(台北縣: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年2 月 1 版),頁 31。著名的科幻作家阿西莫夫也曾說,科學始於好奇。

53 伊麗莎白.弗洛恩德(Elizabeth Freund)著,陳燕谷譯,《讀者反應理論批評》(板橋:駱駝出版 社,1994 年 6 月 1 版 1 刷)。

騰霄著的《小說技巧》54,為科幻小說找出新型態、新題材、新領域、新視野的 批評方向,當然需要不同於傳統小說的的批評方法來解讀,因此,以人文科學的 角度來審視黃海的科幻小說,是本研究的解讀方法之一。

三、心理學的批評理論

心理學的批評主要有兩個批評方向,一是純粹研究作品中人物的心理狀態與 主題的關聯及象徵作用;另一個方向是研究作者的潛意識與作品之間的投射與反 映。文學的心理學批評法,結合了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的精神 分析學之後,走向了偏鋒,將人類的一切行為都跟性的動機扯上了關係,而個人 的心理作用多半為潛意識,更窄化了小說人物的行為及人性的刻劃的範圍,使得 文學作品失去了美感。不過,心理學仍然是合理化小說人物非理性行為的最好工 具。

「作家的潛意識在作品中也在說話;精神分析學的解釋,挖掘作家的這種潛 意識,就像它聯繫欲望來挖掘夢的隱蔽那樣」55,本篇研究論文將結合心理學理 論,闡釋黃海成長的過程與環境,對於他日後從事科幻小說創作的影響,以及黃 海化身為小說人物的心路歷程。

四、科幻小說理論

目前台灣華文版的科幻理論專書並不多,最早的一本科幻文學理論,是呂 金駮(呂應鐘的筆名)的《科幻文學》56,把科幻小說的理論和寫作方法,作概要 性的介紹;另一本是呂應鐘、吳岩合著的《科幻文學概論》57,是以呂金駮的《科 幻文學》為原始架構,再加入吳岩、黃海、葉李華等人的單篇論文,以及隨筆文 論組合而成。不過也只是概略性的介紹科幻文學的基本觀念,有關科幻小說寫作 技巧的探討,只有「寫作篇」單元,總共二十七頁,所佔篇幅不到全書的八分之

54 傳騰霄著:《小說技巧》(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2 年 3 月 1 版 1 刷),頁 391─394。

55 參閱[法]羅傑.法約爾(Roger Fayolle)著,懷宇譯:《批評:方法與歷史》(天津:百花文藝出版 社,2002 年 5 月 1 版 1 刷),頁 331。

56呂金駮:《科幻文學》(台北市:照明出版社,民國 69 年 2 月初版),全書共 142 頁,分為「理 論」和「寫作」兩部分。

57 呂應鐘.吳岩著:《科幻文學概論》(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1 年 7 月初版一刷)。

一,不夠深入,更遑論科幻小說的批評。本研究將借助汪靖洋編著的《當代小說 理論與技巧》58的各家理論為基礎,切入科幻小說的領域,為科幻小說建構理論 與技巧的新視野。

參 文本分析法

波普爾說:「我的第三世界是人造的和可變的,它不但包括真實的理論,

而且包括虛假的理論,尤其還包括尚未解決的問題、推測和反駁。」59

波普爾所說的第三世界的重要內容,就是提出了「科學文本」的概念。波普 爾所謂的「科學文本」可以分成三類:第一類是自然科學的理論著作,第二類是 通過特定標準儀器在標準化的環境中寫成的「儀器文本」,第三類是超文本──

一種驅使讀者從事非線性、跳躍性、聯想性的閱讀方式的文本。科幻小說就在超 文本中遊走。

不論是科學文本或是文學文本,都在向讀者談論世界,輸送意義,具有詮釋 的功能。文學文本是遵循特定的語義域的語言規則、構造和制約,對於科學的題 材只能展示一些概略的、意向性的東西;科學文本是要將自然科學存在的實際狀 況提供給科學家,所以文本的結構和意義,受到自然的規律、儀器測量數據、科 學理論、特定狀況的制約。

科學詮釋學的詮釋對象關於自然界的不同文本──科幻小說是其中之一。本 論文將透過科學詮釋學的理論,試圖以研究黃海的科幻小說,建立科幻小說的的 批評機制。

本篇論文將以科學詮釋學為基礎,除了闡述黃海的作品文本60的創作動機、

理念之外,並運用文本分析法研究黃海的科幻小說作品。黃海科幻作品的文本是 本論文研究的主體,黃海創作的心路歷程,也不容忽視。所以黃海的散文作品、

生活隨筆、創作論述,也是本論文重要的參考文本。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8 汪靖洋主編的《當代小說理論與技巧》,江蘇教育出版社1989 年 5 月 1 版 1 刷,全書 663 頁,

是中外百餘學者著述精要的摘錄,是一本綜合各家之說的著作。

59 參閱波普爾:《客觀知識》,(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 年),頁 131。

60 通常所說的文本(text)是指按語言規則組合詞句而成的一個句子、一篇文章,或是一本書。

一、研究範圍

本篇論文的題目為《科學詮釋與幻想》,研究的範圍為黃海科幻小說的「科 學詮釋」與「科學幻想」,所以,研究的文本僅限於黃海的科幻小說。至於黃海 的文藝作品,多半是黃海早期練筆的作品,與他「賺取稿費改善生活」的動機有 有密切的關連,所以這些作品在本研究中,仍有參考的價值,不能完全割捨。

二、研究限制

國內科幻小說市場仍以翻譯為主,國人創作的作品寥寥可數。有關科幻小說 的批評理論資料,十分匱乏。本論文只能拾人牙慧,以供參酌;主要還是仰賴自 己多年來對小說理論及科學詮釋研究所得,加上研究所在學期間的學術訓練,應 用在本論文的研究,在一年多的研究過程中,除了數篇學位論文之外,其他資料 都是零散的篇章,在資料匱乏的客觀環境下,本研究無法進行系統化的研究。

小結

科幻小說自成文類的歷史尚短,專門研究的理論還在發展階段,有關科幻小 說的批評論述,部分還得借助於傳統的文學批評理論,本論文將以本章第四節〈研

科幻小說自成文類的歷史尚短,專門研究的理論還在發展階段,有關科幻小 說的批評論述,部分還得借助於傳統的文學批評理論,本論文將以本章第四節〈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