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科學詮釋與幻想──黃海科幻小說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科學詮釋與幻想──黃海科幻小說研究"

Copied!
18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科學詮釋與幻想 ──黃海科幻小說研究. 研 究 生:黃瑞田. 撰. 指導教授:龔顯宗博士. 中華民國九十三年六月.

(2) 科學詮釋與幻想 ──黃海科幻小說研究 摘. 要. 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科幻小說和科幻電影在歐美各國已經成為龐大的文化 產業,在台灣只有聲光刺激的科幻電影或漫畫能引起台灣民眾的觀賞興趣,科幻 小說仍然被當做推理小說,擺放在不起眼的角落,無法蔚成閱讀的風氣,更談不 上吸引作家從事科幻小說創作,但黃海是個例外。 黃海從小罹患肺結核,初中二年級就失學。他與病魔搏鬥期間,仍努力充實 自己,練筆不輟,希望靠筆耕稿費收入改善家庭經濟;他從二十六歲開始創作科 幻小說,將近四十年,仍然創作不懈。他的寫作年表,猶如台灣科幻小說發展史 的縮影;他自詡是科幻文學的苦行僧,一路走來,蹣跚而孤獨,卻堅持走下去, 成為台灣科幻小說作家的長青樹。 黃海的青少年貧病如影隨形,仍咬緊牙關苦學、苦寫。三十一歲時,連續通 過國中學力鑑定考試、高中學力鑑定考試,以及大學聯考,才重回學校讀書,實 現完成唸大學的夢想;四十歲以後,屢獲國內文學大獎,寫作成就獲得文學界的 肯定。 黃海的著作涵蓋文藝小說、散文、方塊雜文、科幻論述、成人科幻小說與兒 童科幻作品,本論文將在「跨學科研究」的過程中,先採取「歷史分析法」,以 歷史分析法對科學進化史及科幻小說發展史的相互影響做比對分析,然後以「理 論研究法」,將本研究主題科學詮釋學與社會學、美學、心理學、文學做科際繫 聯,再以「文本分析法」,深入淺出的對他的各類著作一一檢視,並為他在台灣 科幻小說史上定位。. 關鍵詞:. 科幻小說、黃海、機器人、飛碟、時光機器、科學詮釋. i.

(3) Scientific Hermeneutics and Fiction _____ a study of Hwang-Hai and his science fiction. Abstract After developing for a century, science fictions and movies are becoming huge culture enterprises in Europe and America. But in Taiwan, the audiences and readers are only interested in special effect Hollywood movies or comics, science fictions are still considered deduction novels and being put aside. Writers don’t want to invest their time to initiate a science fiction, but Hwang-Hai does. Hwang-Hai had TB since he was young. He dropped out from school at grade 8 to fight the disease. Beyond his sickness, he kept learning and practicing writing, and making a profit from payment of written to improve his family finance. He started his science fiction writing when he was 26 years old, and kept on writing until now, for 40 years. His creation list is just like an epitome of Taiwan science fiction literature history. He was an ascetic monk of science fiction writing, walking haltingly, alone on his way, kept standing on and became evergreen of science literature among Taiwan writers. TB like the shadow following Hwang-Hai during his adolescent, but he kept on learning and writing. At age 31, he passed high school educational authenticate exam and joint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accomplished his dream on college study. After age 40, he won a lot award on literature and his achievement is approved by literary circles. Hwang-Hai’s writing includes literary novels, prose, columns, science articles, and adult and children science fictions. The author wants to build up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cience evolutions and the developing history of science fictions by historical analysis, and tries to establish the relationship among scientific hermeneutics, sociology, arts, psychology and philology by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studies the details of his creations one by one on literature text, to posit his role in science literature history of Taiwan.. Keywords: Science fiction, Hwang-Hai, Robot, UFO, time machine, Scientific Hermeneutics.. ii.

(4) 科學詮釋與幻想 ──黃海科幻小說研究. 目. 次. 第壹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壹、研究動機……………………………………………………………………1 貳、研究目的……………………………………………………………………2 第二節 文獻探討…………………………………………………………………3 壹、科幻小說的界說……………………………………………………………3 貳、科幻小說的起源……………………………………………………………19 第三節 研究問題 ………………………………………………………………21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22 壹、歷史分析法…………………………………………………………………22 貳、理論研究法…………………………………………………………………23 參、文本分析法…………………………………………………………………26 第五節 研究的範圍與限制 ……………………………………………………27. 小結………………………………………………………………………………27 第貳章 科幻小說發展史 ……………………………………………………28 第一節. 世界科幻小說發展史 …………………………………………………28. 壹、萌芽時期 …………………………………………………………………28 貳、成長時期 …………………………………………………………………29 參、黃金時期 …………………………………………………………………31 肆、新浪潮時期 ………………………………………………………………33 伍、賽伯龐克期. ………………………………………………………………34. 第二節 臺灣科幻小說發展史 …………………………………………………38. 小結………………………………………………………………………………48. 第參章 黃海的生平與寫作生涯……………………………………………49 第一節 憂鬱的童年 ……………………………………………………………49 第二節 黃海寫作的歷程的分期 ………………………………………………51. I.

(5) 第三節 黃海的科幻文學觀 ……………………………………………… 56 壹、科學的啟蒙期………………………………………………………………56 貳、成熟的科學觀………………………………………………………………58 參、著作中序言、後記、附錄的科幻寫作觀…………………………………59 肆、專題演講、座談會發表的科幻寫作觀……………………………………67 伍、重要科幻論文………………………………………………………………73. 小結………………………………………………………………………………81 第肆章 黃海科幻小說的科學詮釋…………………………………………83 第一節. 科學詮釋與科幻小說 …………………………………………………83. 第二節 黃海成人科幻小說中的科學詮釋 ……………………………………84 壹、《一○一○一年》的科學詮釋……………………………………………84 貳、《新世紀之旅》的科學詮釋………………………………………………85 參、《銀河迷航記》的科學詮釋………………………………………………87 肆、《偷腦計劃》的科學詮釋…………………………………………………88 伍、「文明三部曲」的科學詮釋………………………………………………88 陸、《第四類接觸》的科學詮釋………………………………………………89 柒、《星星的項練》的科學詮釋………………………………………………90 第三節 黃海兒童科幻作品的科學詮釋 ………………………………………91 壹、《奇異的航行》的科學詮釋………………………………………………91 貳、《嫦娥城》的科學詮釋……………………………………………………92 參、《機器人風波》的科學詮釋………………………………………………92 肆、《大鼻國歷險記》的科學詮釋……………………………………………93 伍、《地球逃亡》的科學詮釋…………………………………………………94 陸、《航向未來》的科學詮釋…………………………………………………94 柒、《時間魔術師》的科學詮釋………………………………………………95 捌、《誰是機器人》的科學詮釋………………………………………………95 第四節 黃海六十歲以後作品的科學詮釋 ……………………………………96 壹、《千年烽火奇幻遊》的科學詮釋…………………………………………96 貳、《永康街共和國》的科學詮釋……………………………………………98. 小結………………………………………………………………………………99 第伍章 黃海科幻小說的科學幻想 ………………………………………100 第一節 天外烏托邦……………………………………………………………100 II.

(6) 第二節 隱遁的世界……………………………………………………………103 第三節. 新歷史主義的奇幻世界………………………………………………104. 壹、評析《百年虎》…………………………………………………………104 貳、評析《千年烽火奇幻遊》與《永康街共和國》………………………107 第四節. 象徵與幻想的聯繫……………………………………………………109. 第五節. 黃海科幻小說中的機器………………………………………………111. 壹、飛行器……………………………………………………………………111 貳、電腦及通訊器具…………………………………………………………116 參、時間機器…………………………………………………………………117 肆、機器人……………………………………………………………………120 伍、特殊功能機器……………………………………………………………123 第六節 黃海科幻小說中的外星生物…………………………………………123. 小結 ……………………………………………………………………………125 第陸章. 黃海科幻小說的情境與主題……………………………………126. 第一節. 預測未來地球毀滅的恐懼 …………………………………………126. 第二節. 生物表象的變異………………………………………………………127. 第三節 人文科學為被科技摧殘的人性帶來希望……………………………129 第四節 黃海科幻小說中醫學與人類有限生命的突破………………………129 第五節 黃海科幻小說中知識的傳承…………………………………………133 第六節 黃海科幻小說中的心靈探索…………………………………………134 壹、心靈感應…………………………………………………………………135 貳、心靈複製…………………………………………………………………136. 小結 ……………………………………………………………………………137 第柒章. 結論……………………………………………………………………139. 參考書目 ……………………………………………………………………… 142 附錄 黃海寫作年表 …………………………………………………………156. III.

(7) 第壹章 第一節 壹. 緒論. 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究動機. 一九六九年十二月初,僑聯出版社在報紙上刊登黃海的新書《一○一○一年》 出版預約廣告,我隨即到郵局劃撥購買。十二月十七日,我就收到書先讀為快, 並且著手寫讀後感。十二月三十、三十一日,我以筆名「儒凱」,在青年戰士報 新文藝副刊發表〈讀「一零一零一年」有感〉 ;一九七○年一月初, 《一○一○一 年》才正式在書店上架。 〈讀「一○一○一年」有感〉見報沒幾天,我就收到黃海的感謝信,他對我 的論點表示認同。從此,黃海與我書信往來,暢談他的文學觀與創作的經驗,只 要新的著作出版,就會送一本給我,希望知道我的感想與評介。所以在黃海科幻 寫作的歷程中,我不僅看到了他的成長、開花、結果,也了解他創作的心路歷程。 對於黃海的日常生活,雖然不是完全親眼目睹,但在關鍵處黃海會把他的看 法和想法告訴我,讓我在研究他的作品時,有很大的助益。黃海也認為,由我來 研究他的作品,是最適合的人選。這是我決定要研究黃海的科幻作品的動機之一。 第二個研究動機是黃海在科學常識的自我充實,應用在科幻小說寫作的成果 及經驗,值得年輕一代寫作者的參考。一九五八年黃海就讀初中二年級,因肺病 而休學;一九五九年開始寫作投稿。在一九七四年(三十一歲)之前,黃海以初中 二年級的學歷,在病痛中創作不輟,除了出版《奔濤》 、 《大火.在高山上》 、 《通 往天外的梯》三本一般文藝作品之外,還出版《一○一○一年》、《新世紀之旅》 兩本科幻小說;在文化事業並不普及的民國五十年代,一個初中二年級學歷的青 少年,要想在寫作上有成果,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尤其涉及科學幻想的領域, 更是當時的作家所不敢輕易嚐試的題材。黃海從事寫作四十餘年,前十年寫一般 文藝作品,後三十餘年則以科幻作品為主。一九九五年,他第二次得到中山文藝 獎之後,感慨的告訴我:「我這一輩子,在寫作上得到不少獎,也許可以在台灣 文學史沾點邊了。我身體健康情況不好,不知還能活幾年,不過,我可以死而無 憾了。」也許早年肺部大手術讓他對自己身體一直有隱憂。當時,我就暗地裡想 過,黃海得過許多的文藝大獎,寫作的成績斐然,有資格成為被研究的對象。所 1.

(8) 以,為黃海在台灣文學史上定位,我是責無旁貸。 第三個研究動機是在台灣科幻文學發展史上,黃海是一個作品最多、質量最 精的百分之百本土科幻作家。倪匡、張系國、黃海是台灣科幻小說三大家,1但 是,倪匡是香港人,張系國則是大半時間長年居住美國;倪、張兩人是以台灣報 刊及出版社為發表作品的舞台,甚至以他們的名義,各自設立科幻文學獎,確立 他們在台灣科幻領域的地位。依照文學史編寫的慣例,作家以國籍列名文學史, 所以倪匡應該列名香港文學史,張系國可能是已經入籍美國的華文科幻作家。黃 海則是在台灣出生、成長、奮鬥四十餘年的台灣本土作家,在台灣科幻發展史上, 理應有其不可忽視的先驅位置,我要以這篇研究論文來為他定位。 第四個研究動機是黃海沒有被病魔擊倒,他的奮鬥精神值得借鏡。黃海十五 歲失學以後,在貧窮與肺病纏身的惡劣環境中不斷自學奮鬥。三十一歲那年,不 但通過初中、高中學力鑑定考試,也參加大學聯考,考進師大夜間部歷史系。這 種堅毅求知的精神,令人敬佩。久病,沒有使黃海向病魔屈服;失學,沒有讓黃 海失去求知慾;苦寫,沒有磨掉黃海的創作的信念。黃海步履維艱,不曾向命運 屈服的精神,令人敬佩。 四個研究動機,在我的腦海中醞釀了整整兩年,也讓我在這兩年中檢視自己 多年來對科幻文學積淀的認知,並思索以何種題目來進行研究較為妥切。幾經考 慮,決定以「科學詮釋與幻想」做為論文主題,副題為「黃海科幻小說研究」。. 貳. 研究目的. 素有台灣兒童文學導師之稱的林文寶教授,在〈試談科幻小說〉一文中提到: 西歐自十七世紀近代科學興起,所謂科幻即應運而生。有人說第一本科 幻小說是培根的「新亞特蘭提斯」 ,成書於一七二七年。也有人認為是 雪萊夫人一八一八年出版的科學怪人,更有人稱愛倫坡為科幻小說之 父。2 1. 劉秀美《台灣通俗文學研究 1949-1999》(2000 年文化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論文中所研究 的台灣科幻小說三家,就是倪張黃三人; 另外日本的大修館書店編的《中國科學幻想文學館》 一書,也是列入倪張黃三人為台灣科幻三大家。大陸著名的科幻作家葉永烈主編《中外科學幻想 小說辭典》也是列入張黃倪三人。(詳見附錄「黃海寫作年表」) 2 參閱林文寶:〈試談科幻小說〉《海洋兒童文學研究──第 8 期》(1985 年 8 月出版),頁 1─9。 2.

(9) 不過,一般文學史仍認為瑪麗.雪萊(Mary Shelley,1797─1851)撰寫的《科 學怪人(又譯為「弗蘭肯斯坦」》(Frankenstein)3,是第一本科幻小說,但一百多年 來,多數文學批評家對於科幻小說的評論,仍墨守成規的以純文學眼光來看待。 既然我們要求科幻小說的作者要有科普知識,從事科幻小說批評的評論家,更要 有足夠的科普素養,才能針對小說題材做出深中肯綮的判斷。本篇研究論文將試 圖從科學的、文學的以及美學的角度,為科幻小說的評論勾勒出理論依據與專屬 的批評方法,以提升科幻小說在文學上的地位。. 第二節. 文獻探討. 本論文的文獻來源包括辭典、百科全書、《科幻愛好者手冊》4、《科幻小說 教學研究資料》5等工具書,學術著作、期刊、學者專論、學位論文、科幻文學 獎的講評記錄,以及黃海的所有有關科幻的論述等等。其中,有關「科幻小說」 的界說、源流的論述,都將借助文獻探討,予以論證。. 壹. 「科幻小說」的界說. 「科幻小說」是「科學幻想小說」的縮寫。經過一段時間的沿用,「科幻小 說」就取代了「科學幻想小說」,成為通用的文學體裁名詞。 「科幻小說」的前身是「科學小說」 。依據中國科幻小說作家葉永烈的考據, 「科學小說一詞發凡於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一九○九年美國電氣工程師戈根斯創 辦了《現代電氣》雜誌,闢出了〈科學小說〉一欄。6自此,科學小說一詞便風. 3. 瑪麗.雪萊(Mary Shelley,1797─1851)是英國詩人雪萊的妻子,她在西元 1816 年開始寫《弗 蘭肯斯坦學》(Frankenstein) (台灣依據小說情節,改譯書名為《科學怪人》),1818 年出版。在 科幻小說發展史上, 《科學怪人》是科幻小說的濫觴。本論文所依據的版本是于而彥譯,菲利普. 繆漢(Philippe Munch)插圖,台灣商務印書館於 2001 年 1 月初版 1 刷的精緻彩色版。 4 周孟樸主編:《科幻愛好者手冊》(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2000 年 4 月 1 版 1 刷)。 5 吳岩編:《科幻小說教學研究資料》(北京:北京師範大學管理學院印)1991 年 8 月。 6 戈根斯於 1909 創辦「現代電氣」 ,1913 又改名《電氣實驗者》1920 再改為《科學與發明》1923 出了《科幻小說專輯》 ,可能還未有名詞,廣告徵訂戶,打算第二年辦《Scientifiction》但反映冷 淡夭折,真正的科幻小說名詞,有影響力應是 1926 年 4 月 5 日《驚奇雜誌》才出現。戈根斯與 本論文後文的「金貝克」 、 「根斯巴克」 、 「珍斯貝克」為同一人,由於引文翻譯者不同,中文譯名 有差異,為求存真,並尊重原譯者,本論文未將其統一,但若是筆指所提,則以「金貝克」稱之。 3.

(10) 行世界沿用至今。科學小說具有一定的科學性,是科學與小說的結合,但它寫的 是現實的科學,而不是幻想的科學。」7本篇論文所提到的科學小說,將循葉永 烈的考據,定位於「寫的是現實的科學,而不是幻想的科學」,與科幻小說有所 區隔。. 一、辭典、百科全書的釋義 科幻小說成為小說的一支之後,就不斷的被劃定地界,讓步入科幻領域的作 者或讀者,知道自己身處文學世界的那一個角落。 「科學小說」 、 「科學幻想小說」 或「科幻小說」,就被收入工具書中釋義,方便讀者查詢。由於各類工具書編寫 的年代先後不同、編撰者學養有別,對於「科幻小說」的解釋,就有很大的差異。 例如教育部編訂的《重編國語辭典》 , 「科幻小說」一詞就附在「科學小說」的釋 義後面:8. 科學小說. 由幻想假設或虛構未來世界,而且合乎科學原理的離奇小. 說。又稱科幻小說。. 《重編國語辭典》的前身是一九三六年教育部國語會編纂出版的《國語辭 典》,始編於一九三一年;一九七六年開始重編,一九七九年五月三十日定稿, 一九八一年十一月初版發行問世。從這部辭典的始編到重編,編撰者都沒有確實 掌握「科學小說」或「科幻小說」的正確意義。始編版編撰之時,是民國二十年 代,中國正在「急急如律令」奉行兒童只許讀「科學小說」的符命。9始編者對 科學小說的認知就只是「由幻想假設或虛構未來世界,而且合乎科學原理的離奇 小說」,沒想到四十五年後的重編者不察,把「科學小說」和「科幻小說」混為 一談,竟然在「科學小說」的解釋後面,綴上「又稱科幻小說」。正確的作法應 該是將「科幻小說」另列一詞解釋。. 7. 參閱葉永烈著:《論科學文藝》(北京:科學普及出版社,1980 年 6 月),頁 92。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編輯委員會: 《重編國語辭典》(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發行,1982 年 1 月 4 版),第三冊,頁 2022。 9 周作人於民國十三年九月一日寫了一篇〈科學小說〉,對科學小說在中國受到空前的重視,並 且排擠其他兒童文學作品,提出了質疑。 8. 4.

(11) 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出版的《名揚百科大辭典》,對「科幻小說」做了以下的 解釋10:. 「科幻小說」(Science Fiction)以科幻為背景的一種小說。常由科學原 理、原則推演而成,具有預測未來的效用。但有時亦極其虛幻,所思所 想絕無實現可能。. 這個解釋籠統而武斷,尤其後面一句:「但有時亦極其虛幻,所思所想絕無 可能」,可以看出執筆者顯然對於科幻小說的認知偏頗。或許當時科幻小說在台 灣剛起步不久,各家定義尚未獲得共識,才會解釋得模糊不清。 在《歐美文學術語詞典》11裡,科幻小說被歸類為烏托邦(Utopias)文學形式。 「烏托邦」是一本用拉丁文寫的書名,作者托馬斯•莫爾爵士(Sir Thomas More 1478-1535)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學者,他將「烏有鄉」(outopia)和「極樂 地」(eutopia)的希臘語詞結合拼成新字 Utopias(烏托邦),這本書以對話的形式, 寫出他理想中的政治生態和生活的方式,與柏拉圖(Plato)的《理想國》(Republic) 類似。不過 M.H.艾拉姆斯認為:12. 烏托邦與文學上所描寫的虛構之地並不相同,因為烏托邦要比真實的世 界優越得多,它誇張了真實世界中的一些不好的方面。作家描寫烏托邦 的目的,主要是把它當做自己對人生和社會的“嘲諷”(Satire) 的工 具。……一種相關的、但很獨特的烏托邦文學形式,是科學幻想小說 (science fiction),其代表作家有威爾斯(H.G. Wells)、儒勒.凡爾納(Jules Verne)和許多當代作家。科幻小說所探索的是未來的科技發展可能帶來 的發現和成就的奇蹟。. 將科幻小說所描繪的未來世界與「烏托邦」的世界相提並論,並不允當。科. 10. 參閱張之傑、黃台香主編:《名揚百科大辭典》(台北市:名揚出版社,1985 年 1 月初版),頁 3781。 11 朱金鵬、朱荔譯,M.H.艾布拉姆斯著:《歐美文學術語詞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 年 11 月 1 版 1 刷)。 12 參閱朱金鵬、朱荔譯,M.H.艾布拉姆斯著:《歐美文學術語詞典》,頁 384。 5.

(12) 幻小說的未來世界,未必是理想世界,它或許是世界的浩劫,或許是善良人性的 崩解,或許是科技駕馭人性,或許有生命的動植物與無生命的病毒對決,在這樣 的世界裡,「理想」只是空洞的名詞。 一九八二年十一月初版的《環華百科全書》13,以三頁多的版面,介紹科幻 小說的界義、歷史以及臺灣地區科幻小說的發展現況。有關科幻小說的界義,有 如下的說明:. 科幻小說是一種供一般大眾閱讀的幻想小說,其主題包括太空旅行、時 光倒流與其他奇奇怪怪的發明、發現等等。其時代背景以未來為主,但 也有以過去或現在為背景的。故事發生的地點,可為地球,也可為其他 星球,或其他怪異的地方。 科幻小說雖係幻想小說,但與另一種幻想小說──神怪小說,仍有其分 野。神怪小說所涉及的內容純屬虛構,完全沒有發生的可能;但科幻小 說的幻想,卻係依照科學原理、原則推演而成,有發生的可能。14. 《環華百科全書》明確的將科幻小說與神怪小說做了區分,關鍵鍵點在於內 容「有沒有發生的可能」。科幻小說在未來是有可能發生的,神怪小說則是完全 不可能發生的。這個說法,與《名揚百科辭典》不同。 《大不列顛百科全書》是知識界最具權威的綜合性百科全書,自一七六八年 至一七七一年年問世後,二百多年來,不斷的修訂,已經成為世界上學術性最強、 權威性最高、歷史最悠久、內容最豐富的百科全書。一九八七年出版的《大不列 顛百科全書》中文版,在「科學幻想小說」條目下,對於科幻小說的說明,就比 較中肯:. 科學幻想小說 science fiction 是 20 世紀發展起來的一種文學體裁,這 種體裁的小說以真實或想像的科學理論的發現為基礎。這種發現的利用 可能是對科學事實、原理的一種細緻周密的推斷,或是將這些事實原理. 13. 由張之傑主編的《環華百科全書》(台北市:環華百科全書公司,1982 年 7 月初版),始編於 1977 年,是國內學者專家合力編成的第一套專供國中、國小學生查閱的百科全書。 14 張之傑主編:《環華百科全書》,第 9 冊,109 頁。 6.

(13) 擴展到與它們完全矛盾和毫不相干的一些領域。無論那種情況,以科學 為依據的真實性都是必不可少的。15. 本文所引用的說明,是根據第十五次修訂版翻譯的中文版,16 因此,對科 學幻想小說的詮釋,自有其客觀性。. 二、國外科幻學者對科幻的認知與界義 外國科幻小說的作者與研究者,對於科幻小說的定義,隨著科幻小說演變史 而有不同的說法,很難有精確的定義。 一九二六年四月五日在美國創刊的《驚奇故事》(AMAZING STORIES),是 第一本純科幻小說的雜誌。創辦人雨果.金貝克(Hugo Gernsback,1884-1967),在 《驚奇故事》創刊之前,曾經在一九二三年八月號的《科學與發明》雜誌科幻小 說專號,發出調查表,為他預定在次年創刊的《科幻小說(scientifiction)》雜誌徵 求訂戶,沒想到支持改版的讀者多達三二六四四人,反對者四九八人;17 於是, 他不以「科幻小說」為雜誌的名稱,換了一個更有吸引力的名字──「驚奇故事」 。 不過,金貝克也因為大力鼓吹「科幻小說」,而使「科幻小說」之名得以確立, 有人還因此尊稱他為「科幻小說」之父。 《驚奇故事》的扉頁上印著副題──「科 幻小說雜誌」,還有一句加了底線的口號──「今日誇大的幻想,明日冷酷的事 實」。 科幻小說的構成要素,依照它的重要性排序為「小說」、「科學」、「幻想」。 首先,談到小說中的「人物」 , 人物是小說中有意識的主體,能過感知環境的變 化。科幻中的環境往往是超現實的,影響著人物的智慧、情感及適應的能力;小 說人物面臨的是環境的巨變,也面臨更多不可知的未來,以及變幻莫測的人際關 係,作家也常常透過人物來展現科普素養。. 15. 廖瑞銘主編: 《大不列顛百科全書‘87 中文版──第八冊》(台北市:丹青圖書有限公司,1987 年初版)’頁 231。 16 《大不列顛百科全書》中文版根據台灣地區的需要翻譯,以原書《百科簡編》為主,並非《百 科詳編》;但是在《百科簡編》只有提要,而主要內容見於《百科詳編》條目的,就根據詳編摘 要翻譯。 17 參閱周孟樸主編:《科幻愛好者手冊》(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2000 年 4 月 1 版 1 刷。 7.

(14) 筆者在「科幻小說與人文科學關係研究」18一文中,談到科幻小說中的「科 學」時,引述了一九七七年美國羅伯特.肖爾斯(Robert Scholes)和埃里克.S• 拉布金(Eric S. Rabkin)合著的論著《科學幻想小說》的第二部分,論述科學幻想 小說中的「科學」 ,要涵蓋科學的寫作方法、天文學和物理學、計算機──電腦、 熱力學、生物學、心理學、假科學。19並進一步說明如下:. (一),寫作方法要合乎科學概念:實驗的證據可以在其他時間或其他地 點重現,實驗的的過程以及實驗者不必明白交代,可以自行預測或決定 結果;雖然可能會與實際科學現實發生矛盾,但是,就科幻小說而言, 只要時空背景不是當前的事實,而在幻想的時空裡,這種矛盾的狀況仍 被允許。 (二),科幻小說大量涉及天文學和物理學:天文學和物理學,不斷的改 變人類自身和宇宙關係的看法,而科幻小說主要是把人類社會放置在宇 宙空間,所以與天文學和物理學有密切的關係。 (三),計算機──電腦:天文學和物理學的發展,與數學的發展息息相 關;自從計算機出現以後,更使天文學和物理學發展神速。所以,計算 機在科幻小說中,是常用的「配備」。關於這一點,由於該論述是一九 七七年所提出,計算機的應用,還僅限於數學運算。後來,計算機發展 成為功能更多的個人電腦、Cyborg 組件、網路工具……,電腦未來的 應用,也是科幻小說家可以發揮的幻想空間。 (四),熱力學:熱力是能量的基本來源,任何人類的活動,任何機械的 運轉,都需要能量。所以,科幻小說所想像的各種運動形式,都直接或 間接與熱力學有關聯。 (五),生物學:科幻小說要涉及人類社會,要涉獵人類的起源、發展, 18. 黃瑞田:〈科幻小說與人文科學關係研究〉,《中文科幻研究:過去、現在與未來》,2003 科幻 研究學術會議(Csfs2003),交通大學圖書館科幻研究中心。2003 年 10 月 18 日。 19 《科學幻想小說》由布朗大學的羅伯特.肖爾斯(Robert Scholes)和密西根大學的埃里克.S• 拉布金(Eric S. Rabkin)合著,1977 年出版。全書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紹科幻小說的簡史及其 在電影、電視、戲劇和廣播方面的情況;第二部分評述科幻小說中的科學;第三部分論述科幻小 說的形式和題材,並且簡要的評述了十部有代表性的作品。轉引自王逢振〈美國出版專著介紹科 學幻想小說〉 , 《兒童文學研究》第三輯,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1980 年 3 月 1 版 1 刷,頁 111 ─112。. 8.

(15) 或預測人類未來的某些變化,以及人類對生物的控制的知識,否則無法 服人。 (六),心理學:科幻小說的重要必備條件之一就是「幻想」 ,幻想又必 須藉「想像」來達成。這種想像既要合乎邏輯,又要扣人心弦;同時, 又要描寫不同的人物的心理狀況,所以,作家必須有足夠的心理學素 養,才能合理的推斷人物的思維、感情的變化。 (七),假科學:論著中所說的假科學,並不是「偽科學」 ,而是假設的 科學,是以人類的知識為基礎而臆想出來的科學,它雖然還沒有被科學 證據證實,但也不是毫無根據。科幻小說利用假設的科學描述現在、預 測未來的例子不少。而假設的科學並不妨礙科幻小說的藝術價值。. 借用美國學者羅勃特•A 海因來因(Robert Anson Heinlein ,1907-1988)詮釋科 幻小說的一段話:「它以現實世界的過去和現在,以及對科學方法的性質和意義 的完全了解為堅實的基礎」 ,20 所以,就科幻小說側重於可能發生的事情做認真 的推測來說,他這句話暗指科幻小說具有預言的性質。 有美國科幻小說之父尊稱的羅伯特.A.海因來因,認為科幻小說的界義是:. 科幻小說對可能發生的事情認真的推測。它以現實世界,過去和現在, 以及對科學方法的性質和意義的完全了解為堅實基礎。21. 二十世紀最頂尖的科幻小說家阿薩克.艾西莫夫(Isaac Asimov,1920-1992), 認為:. 我所說的科幻小說,指的是某種文學形式,描寫了不同於我們的社會, 特別是科技水準方面。透過在科技上可以想像而且合理的變化,我們可 以用臆想的方式進入這種社會。(這使得科幻小說和奇幻文學或幻想小 說不一樣,在那些小說中,虛構的社會無法藉由一套合理的變化而與我. 20 21. 參閱《通俗文學概論》(杭州大學出版社,1991 年出版),頁 189。 參閱吳岩編:《科幻小說教學研究資料》,頁 40。 9.

(16) 們的社會接軌。)22. 艾西莫夫還在這個界義後面加上一段註明文字:「這使得科幻小說和奇幻文 學或幻想小說不一樣,在那些小說中,虛構的社會無法藉由一套合理的變化而與 我們的社會接軌。」換句話說,科幻小說描寫的社會生活,可能成真,而奇幻文 學或幻想小說中虛構的社會,是不可能實現的。 艾西莫夫的界說,釐清了科幻小說與奇幻文學、幻想小說的分界──合理的 變化──科幻小說的幻想,並非毫無根據,而是以科學知識為基礎,合理的延伸。 換句話說,科幻小說中的科學,是有跡可尋的。 美國科幻小說作家西奧多.斯特金( 1918─1985)認為:. 科幻小說的故事是以人類為中心的故事,它寫人類尚未發生的沖突和結 局,這種沖突和結局都是以科學內容為依據的。23. 哈倫•埃利森(Harlin Ellison 1934─. ),是一位否認自己是科幻作家卻又多. 次榮獲科幻大獎的美國作家,24 他認為:. 科學小說是描寫對未來的人類和社會,未來的科學及其對人類的影響所 做的哪怕是最小的推斷的一切作品。它以幻想的方式與我們今天的現實 和日常活動相聯繫25。. 文選學家達蒙•奈特(Damon Knight)綜合了幾位作家和評論家的見解,做 出了結論,認為只要合乎下列結論中三個或三個以上的要素,就可以稱為科幻小 說:. 科學、技術和發明,將來和遙遠的過去、時間旅行、推理、科學方法、 外層空間和星球、多元時間或空間維度,包括以上各要素的人物、情節、 22 23 24 25. 參閱艾西莫夫著,葛茂豐譯: 《竄改基因》(台北市:貓頭鷹出版社,2003 年 2 月初版),頁 78。 參閱吳岩編:《科幻小說教學研究資料》,頁 40。 參閱周孟樸主編的《科幻愛好者手冊》,頁 112。 參閱吳岩編:《科幻小說教學研究資料》,頁 40─41 10.

(17) 環境、人的活動等等。26. 達蒙.奈特的結論,反而模糊了科幻小說與科學小說的界線,尤其是「幻想」 要素被抽離了,似乎很難為科幻小說找到定位,他的見解過於寬鬆。因為「小說」 、 「科學」、「幻想」,是每一位為科幻小說下定義的學者或作家必須掌握的基本要 素。. 三、華文學者對科幻的認知與界義 最早談論科幻小說的華文作家是周作人,他在一九二四年九月一日寫了一篇 「科學小說」,27 他引用了法國法國文人阿那多爾法蘭西(Anato France)的著作 《我的朋友的書》裡的一段話:. 請不要怕他們(童話作者)將那些關於妖怪和仙女的廢話充滿了小孩的 心,會把他教壞了。小孩著實知道這些美的形象不是這世界裡所有的。 有害的倒還是你們的通俗科學,給他那些不易矯正的謬誤印象。深信不 疑的小孩一聽到威奴先生這樣說,便相信人能夠裝在一個炮彈內放到月 亮上面去,及一個物體能夠輕易地反抗重力的定則。 古老尊嚴的天文學之這樣的滑稽擬作,既沒有真,也沒有美,是一無足 取。28. 這段話中的「威奴先生」就是科學幻想小說的鼻祖凡爾納(Jules Verne,1828 ─1905),他在一八六六年出版了《從地球到月球》 ,就是敘述用巨型大砲,把人 送上月球。以現代的認知來看,《從地球到月球》是一篇科幻小說,所以周作人 所談的「科學小說」的界義,與本論文所要探討的「科幻小說」有很大的出入。 周作人對於上述阿那多爾法蘭西那段話,沒有批評,只有引申:. 26. 參閱吳岩編:《科幻小說教學研究資料》,頁 41。 這篇文章收錄在周作人的《兒童文學小論》(上海:上海兒童書局,民國 21 年初版),第 103 ─109 頁。台北里仁書局於 1982 年影印出版印行《周作人先生文集》26 冊,將《兒童文學小論》 與《兒童雜事詩》合併為其中一冊。 28 引自周作人著:《兒童文學小論》,頁 107。 27. 11.

(18) 照上邊說來,科學小說總是弄不好的:當作小說與《殺巨人的甲克》一 樣的講給小孩聽呢,將來反正同甲克一樣的被拋棄,無補於他的天文學 知識。當作科學與海鳥糞一樣的講呢,無奈做成故事,不能完全沒有空 想,結果還是裝在砲彈裡放到月亮上去,不再能保存學術的真實了。29. 針對周作人這一段話,兒童文學理論家王泉根很中肯的解讀:. 他從維護童話的角度走到了反對科學文藝的極端,認為科學小說如果當 作童話來讀,那麼孩子長大後就會不相信其中的科學知識(因為童話是 虛構的) ;但如果將科學小說當作科學知識讀物對待,那就會貽誤兒童, 因為科學文藝傳達的並不是嚴謹的科學知識。由此,作者對“科學小 說”的價值產生了“懷疑”。30. 那個時代的中國,「以為聽了童話未必能造飛機或機關槍,所以即使讓步說 兒童要聽故事,也只許讀『科學小說』,這條符令,在中國正在『急急如律令』 的奉行。」31 換句話說, 「科學小說」肩負「科學知識」傳播的重責大任,周作 人還認為: 「科學小說做得好的,其結果還是一篇童話,這纔令人有閱讀的興致, 所不同者,其中偶有拋物線等的講義須急忙翻過去,不像童話的行行都讀而已。」 32. 凡爾納的《從地球到月球》出版於一八六六年,周作人這篇論文寫於一九二四. 年,相差五十八年,卻無法接納在科學小說中添加幻想的質素,認為科學小說是 負有傳播科學知識任務的文體。 有中國科幻之父尊稱的鄭文光於一九五六年三月,為《讀書日報》寫了一篇 〈談談科學幻想小說〉,這是「科學幻想小說」這個名稱最早出現的記錄。鄭文 光在文章裡說:. 29. 引自周作人著:《兒童文學小論》,頁 107─108。 王泉根評選:《中國現代兒童文學文論選》(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89 年 8 月 1 版 1 刷), 頁 685。 31 參閱周作人著:《兒童文學小論》,頁 103。 32 參閱周作人著:《兒童文學小論》,頁 108。 30. 12.

(19) 科學幻想小說就是描寫人類在將來如何對自然做鬥爭的文學樣式。. 簡簡單單的一句話,是華人世界最早將科幻小說看得成一種獨特的文學類 型,為科幻小說找到扎根的土地。 鄭文光在這篇文章中,還為科幻小說做進一步的說明:. 1,科學幻想小說必須立足在現代基本科學的理論上,換句話說,科學 幻想小說在它的出發點上,必須有科學根據。 2,科學幻想小說雖然只是作家的幻想,但是它往往是走在真正的發明 前面,也就是說,它往往是在相當大的準確程度上“預言”著未來。 3.科學幻想小說作家,可以採取最大膽的假定闡述一些卓越的科學思 想。 4.科學幻想小說不同於教科書,也不同於科學文藝讀物,它通過藝術文 學的感染力量和美麗動人的故事情節,形象地描繪出現代科學技術的無 比威力,指出人類光輝燦爛的遠景。33. 鄭文光在進一步說明的第四點,強調「科學幻想小說不同於教科書,也不同 於科學文藝讀物」,卻沒有明說科學幻想小說為什麼不同於科學文藝?直到一九 八○年五月,在《人民文學》發表的〈科學文藝小議〉 ,才予以釐清: 「科學文藝 包括了科學小品、科學故事,是屬於文藝性知識讀物。」八十年代的科學幻想小 說,由於題材新穎、構思精巧、栩栩如生的人物性格刻畫,以及寓含深刻的人生 哲理,已經進入世界優秀文學作品的行列。 鄭文光又在一九八一年十月號的《文藝報》,又進一步具體的闡明:. 這種文學形式既繼承了古典科幻小說的傳統,又帶有嶄新的科學化的時 代特徵。它可以超越時空,至深入人類所達不到的領域,因此,它具有 極其廣闊的自由度,抒發感情、闡明哲理、剖析人生,成為具有浪漫主. 33. 參閱吳岩編選《鄭文光 70 壽辰暨從事文學創作 59 周年紀念文集》 ,1990 年 3 月出版,無出版 社名稱。(自印文集)。 13.

(20) 義色彩的一個新文學品種。34. 鄭文光為科幻小說披上了浪漫主義的彩色外衣,強化了科幻小說的哲理性與 文學性。 在華文科幻世界裡,葉永烈的地位十分重要。關於科幻小說的定義,他在《論 科學文藝》35一書中論及:. “科學幻想小說”這六個字“說明了它的三個特點: 一,它是“小說”“這具有小說的特點。它有構思、有情節、有人物” 並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人物典型形象。 二,它是幻想小說,不是描寫現實,而是把未來或過去尚未實現的事情 當做現實來描寫。 三,它是“科學”幻想小說“它的幻想內容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是符 合科學發展規律的,因而它是科學的幻想,不是胡思亂想。 只有同時具有“科學”、“幻想”、“小說”三要素“才成其為科學幻 想小說。. 葉永烈並沒有直接對科幻小說下定義,但他清楚的界說了科幻小說特點。 關於科幻小說的「幻想」 ,林文寶教授有不同的看法,他在〈試談科幻小說〉 中說:36. 科幻小說在國內未曾廣泛流行,原因固然很多,但重要的原因,恐怕還 是過去少有人有系統的介紹過一流的科幻小說作品。……所以科幻小說 在中國現代文學中,仍屬「珍品」,好的科幻小說並不多。 另外,個人認為用「科幻小說」一詞更屬不幸。文學本屬想像,如今用 「幻想」,徒增困擾,更是不易見容於文學主流。所謂幻想,即是所謂 的白日夢。. 34 35 36. 轉引自鄭文光〈科幻與現實〉,原載北京《科技日報》1998 年 3 月 21 日。 參閱葉永烈著:《論科學文藝》(科學普及出版社,1980 年 6 月出版),頁 92─93。 參閱林文寶:〈試談科幻小說〉《海洋兒童文學研究》第 8 期,1985 年 8 月出版,頁 7─8。 14.

(21) 林文寶引用《辭海》的說明,認為幻想是與「現實脫節,有若夢境,故亦名 之白日夢,嚴重者乃形成精神分裂症」。另外,又引述徐靜《精神醫學》對幻想 作用的說明: 「幻想作用也可說是一種部分、而且是思考上之退化作用」 。林文寶 認為:. 至於想像一詞,也是心理學上的用詞,但是它的意義卻與幻想有天淵之 別。想像用通俗的說法,就是「使事實長上翅膀」 ,長上翅膀的事實, 則成為一種可圈可點的胡說八道,也是一種入情入理的荒誕無稽。一般 說來,想像是創造的根源,也是人類思想的原動力。而文學的創造更需 要想像,想像力愈強,則作品的內容愈豐富……。 其實,就想像的本質而言,科幻小說與一般並無不同。科幻小說的想像, 是以目前科技或許無法證明其為可能,但只要它合邏輯,我們就可視之 為「合理的未來事實」 ,所以大可不必冠上「幻想」以弄其玄虛。37. 林文寶的看法,應該是把「科學幻想小說」改為「科學想像小說」,比較合 理。當初鄭文光首度使用「科學幻想小說」這個名稱時,可能沒有想到在心理學 上,「想像」與「幻想」的詞意有很大的區別。 不過,就文學理論的探討角度來看,「想像」與「幻想」雖然有區別,詞意 的詮釋卻有很大的不同。 柯立芝(Coleridge) 在《文學傳記》(Biographia Literaria)一書中,對文學作品 的幻想力和想像力做了詳盡的探討,他說:「……幻想力和想像力是兩種截然離 異的智能,而不是像一般人所相信的是異名同義或推到終極是同一能力的較低和 較高的兩個層次。」38兩者的不同,簡言之, 「幻想是一種聯想的過程,想像則 是創造的過程」,依照柯立芝的說法,幻想並非貶義詞。 在北京師範大學任教的吳岩教授,對於科幻小說的研究,有很長的時間及卓 著的成果,他對於學幻想小說的界說,就顯得含蓄多了:. 37 38. 參閱林文寶:〈試談科幻小說〉《海洋兒童文學研究》第 8 期,1985 年 8 月出版,頁 8。 轉引自顏元叔主譯:《西洋文學術語叢刊第一輯》頁 543─544。 15.

(22) 科學幻想小說(Science Fiction,又譯為科學小說、科幻小說等)源於西方工 業革命,是技術的發展和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要求在文學藝術領 域中的反映。39. 吳岩不提「科學」 、 「幻想」 、 「小說」三要素,他所說的「技術的發展和人類 認識自然」是屬於「科學」 , 「改造自然的要求」是指「未來的發展」 , 「在文學藝 術領域中的反映」,雖然有小說、戲劇、故事的型態,但這裡是指以「小說」的 形式反映。 在台灣推動科幻文學不遺餘力的呂金駮(呂應鐘的筆名),在華人世界第一本 科幻理論書籍《科幻文學》40〈緒論〉裡,為科幻小說下了一個簡單的定義:. 科幻小說就是以真實或虛構的科技文明基礎,以可信服的外推法為依據 所寫出的一種想像事實。41. 呂金駮為科幻小說所下的定義並不明確,尤其最後的「一種想像事實」,更 令人有「想像的空間」。黃海認為呂應鐘將飛碟、外星人、古代超級文明等報導 文字或讀物列入「科幻文學」定義,明顯失策,等於把科學報導也列入文學的範 疇,並不恰當。 在一九六○至一九八○年代,在台灣創作及推廣科幻小說最力的張系國,不 但寫了許多科幻小說,將台灣科幻小說的質量提高了,還把科幻小說的地位提升 為文學獎的單獨文類──科幻小說獎,使科幻小說不再附屬於一般小說的名下, 而得以自立門戶;他對科幻小說的界說十分寬鬆:. 科幻小說雖然沒有精確的定義,但總和科學及幻想脫離不了關係,而兩 者又以幻想較重要。科幻小說裡的科學多半是偽科學,是藉以擴充幻想. 39. 吳岩:〈西方科幻小說發展的四個階段〉,《科幻小說教學研究資料》,(北京:北京師範大學教 育管理學院印,1991 年 8 月),頁 91。 40 這本書一部分是呂應鐘的作品,一部分是翻譯作品,是著、譯合輯。 41 參閱呂金駮著:《科幻文學》(台北市:照明出版社,1980 年 2 月初版),頁 16。呂應鐘在 二十年後,將《科幻文學》重新整理,收錄在呂應鐘、吳岩共同主編的《科幻文學概論》(台北 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1 年 7 月初版 1 刷),頁 47,改題目為〈科幻文學縱橫談〉。 16.

(23) 範圍的工具。42. 本篇論文研究對象黃海,對科幻小說的界說如下:. 以科學為基礎,探索未來或未知情景的小說。這「科學」一詞包括了自 然科學、社會科學或人文科學,「未來」或「未知」則包括了時間與空 間的任何型態。. 黃海的定義是一九七九年四月十二日,在淡江學院未來學講座講課時提出 的。二○○三年十月,交通大學舉辦科幻研究學術會議,黃海指出,有多少科幻 作家,就有多少科幻定義,所以他又提出了科幻定義的「最大公約數」:. 科幻就是合理的(超現實)想像,. 或看似合理的(超現實)想像。. 這定義較為寬廣,對早年的定義有所修正,不特別強調科學的部分。但也 因為過於籠統,他所謂的「科幻」,並不限於科幻小說。 黃海一九七九年的科幻界說,一直成為科幻小說研究者引用。江振昌就引申 黃海的界說,認為:. 科幻小說是根據科學理論而虛構的作品,但它卻包含了文學性、科學 性、哲學性和幻想性等特色。43. 林文寶參酌呂金駮、黃海、江振昌等人的說法,為科幻小說下了界說:. 科幻小說而涉及的是「人類」和「宇宙自然」的關係,它提供了未來文 明所可能遭遇的問題。這種領域的擴大,正是科幻小說能獨樹一幟的理 由。而這種未來問題的觸及,是建立於已知的科學。持此,科幻小說至. 42. 參閱張系國: 〈奇幻之旅──科幻電影縱橫談〉 , 《天城之旅》(台北:洪範書店,1977 年 8 月), 頁 27。 43 參閱江振昌〈中共科幻小說之研究〉《共黨問題研究》第十卷第六期,頁 77。 17.

(24) 少不能違反科學常識。它也可以想像,但是不能違反常理。44. 林文寶的界說比黃海更具體,他將科幻小說的領域定位為「『人類』與『宇 宙自然』的關係」,在「科學」要素方面,他強調可以想像,但是不能違反科學 常識。這一點,顯然較偏重「科普科學性質的小說」 ,也正是科幻與奇幻的分野。 近年來在交通大學成立科幻研究中心的葉李華,對於什麼是科幻小說,採用 的是 James Gunn 的見解,他說:. 科幻小說的內容必須是現在不可能(幻),但未來一定可能(科)。. 葉李華從科幻小說的內容來為科幻小說界說,但他強調的是現在與未來的時 間因素,對於「過去」沒有涵蓋在內。從「現在不可能」 、 「未來一定可能」來詮 釋,葉李華把科幻小說的內容,定位在「未來」 ,但並不排除「過去可能發生過, 現在還無法證實,未來卻有可能證實」的科幻情節,例如古文明的奧秘;換句話 說, 「現在不可能」是屬於「虛擬實境」 ;雖然「未來一定可能」 ,也只是「假設」 的藍圖;不過這個「藍圖」理論上可以成為實體。 《中國時報》舉辦科幻小說徵文時,為了讓應徵者有而遵循,對科幻小說做 了如下的定義:. 科幻小說是以認知性的理念為出發點的虛構故事,幻想的基點建立在科 學的理則上;易言之,即以科學幻想的基點構成的故事。除了對科技發 展做嚴肅的反省外,科幻小說並從另一個角度及空間,直接或間接來詮 釋、反省當前文化的演變發展。. 《中國時報》徵文對科幻小說的定義,首見對當前文化的反思,使科幻小說 不能自外於人文科學的大環境,也等於對科幻小說作家提出了社會責任的諍言。 類似的看法,也見於香港博益出版社對科幻小說的定義:. 44. 參閱林文寶:〈誠談科幻小說(上)〉,《海洋兒童文學研究》第 8 期,1985 年 8 月出版,頁 4。 18.

(25) 科幻小說是一種奇特的文學題材,作為科學幻想,這類作品特別要求作 者有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大膽創新,超越已知的現實世界,跨越時空去 創造無有之鄉;另一方面,作為文學作品需要有獨特的內涵,反應現實 社會生活的各種問題,深挖人性的本質。. 香港博益出版社對科幻小說的定義,更觸及「人性的本質」,指出科幻小說 不僅要寫「外宇宙」,屬於人性本質的「內宇宙」,也要兼顧,不能偏廢。 筆者在「2003 科幻研究學術會議」 ,發表了一篇〈科幻小說與人文科學關係 研究〉,對科幻小說的界說是:. 小說的背景須以當前的科技、科學成果為基礎,透過想像對遙遠的過去 做合理的推演,或對還沒成真的未來做合理的預測,在推演或預測的過 程中,小說的人物必須善用科學的常識與科技工具化解面臨的困境,並 適度的反映小說人物的人文態度的變遷。45. 筆者對於科幻小說的「幻想」,認為是「當代的科學原理、事實、知識的延 伸,是對未來的預測。」預測的過程其實就是聯想的過程,與柯立芝的說法類似。 筆者是從科幻小說與人文科學的關係著眼,統整各家之言所下的界說,也是 本論文研究「科幻小說」所認知的界說。. 貳. 科幻小說的起源. 科幻小說在華文世界,萌芽於二十世紀初期,可能是科學發展遲緩,加上戰 爭頻仍,教育不普及,使得科幻小說如同一株荒漠中的小樹,天天渴望天降甘霖 的滋潤,成長緩慢,歷經百年,仍然無法成為大樹;然而,科幻小說在西方社會 卻比華人社會早了百年以上46,到了二十世紀晚期,更是蓬勃發展,由科幻小說 衍生的產業──科幻電影、科幻電視影集,以及其他與科幻有關的玩具、影音出. 45. 引自黃瑞田:〈科幻小說與人文科學關係研究〉,《中文科幻研究:過去、現在與未來》,2003 科幻研究學術會議(Csfs2003)國立交通大學圖書館科幻研究中心主辦。 46 現在西方科幻界公認的第一部科幻小說,是瑪麗•雪萊的《弗蘭肯斯坦》,成書於 1818 年。 19.

(26) 版品等等跨媒體、跨文化產業,每年至少有二十億美元的產值。換句話說,在西 方國家科幻小說及其相關影音產業,影響著很多人的生活。 關於科幻小說在西方國家的興起,以及在中國的起源,《名揚百科大辭典》 有言簡意賅的說明:. 肇始於 17 世紀近代科學興起之後,培根之《新亞特蘭提斯》 (The New Atlantis,1627),47可能為其開端。至 19 世紀,經由維恩(Jules Verne,1828-1905 威爾斯(Herbert George Wells)的著作,科幻小說的面貌大底奠定。20 世 紀 20 年代以後,科幻小說重鎮由西歐移向美、俄。俄國之科幻小說大 多著重科普,可以稱作科學小說;美國的科幻小說則以消遣為主。大約 1930 年,美國《驚奇故事》(Amazing Stories)雜誌發行人珍斯貝克(Hugo Gernsback)首次使用 Science Fiction 一詞,後來成為通用名詞。依據科 幻小說的內容,大致可分為讚美科學、嚮往未來的烏托邦式,及反科學、 懷疑未來的反烏托邦式兩大類。一般而言,科幻小說多為消遣性通俗文 學,但亦不乏描寫人性、反映時代的深刻作品。科幻小說何時傳入中國 已不可考,可能以清德宗光緒 28 年(1902)魯迅譯介的維恩作品《月球 旅行》為嚆矢。當前我國的科幻小說仍在起步的階段。(頁 3781). 《大不列顛百科全書》對科幻小說的發展的敘述,認為西方的科幻小說起源 應該起源於一七五二年伏爾泰著的《米克羅梅加斯》,與《名揚百科大辭典》所 提的 1627 年培根之《新亞特蘭提斯》,有一百二十五年的差距:. ……這一體裁的先輩 M.雪萊的哥德式小說《弗蘭肯施泰因》 ,或《現代 普羅米修斯》(1818)和 R.L.斯蒂文森的《化身博士》皆屬科幻小說之列。 由於現代科學的興起,特別是天文和物理學的巨大變革,使科幻小說的 產生成為可能。除早先還不能稱之為科幻小說的幻想作品之外,17 世 紀的假想登月航行和伏爾泰著的《米克羅梅加斯》(1752)中的太空旅 行;斯威夫特的《格列佛遊記》(1726)中描寫的那種奇特文化;19 世紀. 47. 《弗蘭肯施泰因》一般譯為《弗蘭肯斯坦》,後來俗譯通稱為《科學怪人》。 20.

(27) 愛倫.坡、霍桑和奧布賴恩的小說中的科幻成分,均是產生科幻小說的 前奏。真正的科幻小說始於 19 世紀末凡爾納和威爾斯的科幻小說、社 會批評小說。不過,凡爾納的科學只是一種設想。科幻小說有意義的作 為一種文學體裁的發展,始於 1926 年。當時 H.根斯巴克以兩個詞音義 合併,杜撰出一個混合詞 Scientifiction(合乎科學的虛構),創辦了《驚 人的故事》雜誌,專門刊登科幻小說。1937 年,小約翰 W.坎貝爾出任 《驚險科幻故事》編輯,他所辦的雜誌和 I.阿西莫夫、R.布雷德伯里、 A.C.克拉克、R.A.海因來因等作家的小說和故事的出版,使得科幻小說 成為一種嚴肅的小說體裁。. 《大不列顛百科全書》並沒有明確的指出科幻小說起源於何時,不過,現在 西方科幻界一致公認瑪麗•雪萊一八一八年成書的《弗蘭肯斯坦》是第一部科幻 小說。在一八一八年之前,則稱為「前科幻時期」,將取材與與幻想相關的作品 都納入,包括《舊約全書》 、 《新約全書》在內的宗教文學;柏拉圖的《理想國》、 托馬斯.莫爾的《烏托邦》 ,幻想人類未來的生活型態的烏托邦文學;狄福的《魯 賓遜漂流記》、斯威夫特的《格列佛遊記》等假旅遊小說。. 第三節. 研究問題. 本篇論文所要研究的問題,包括下列幾項: 一、黃海的創作歷程:簡介黃海貧病的童年,以及病中自學練筆的經過。 二、黃海文藝作品評介,從早期的小說及散文創作中,探尋黃海在文藝園地 耕耘的足跡。 三、黃海的科幻文學觀:黃海並沒有出版科幻論述專集,他對科幻的寫作觀 念,隨著創作經驗的累積與年歲的增長所有改變,本論文將從他的著作序言、後 記、附錄、專題演講、座談會記錄與在報章雜誌發表的論文,抽絲剝繭,理出他」 在不同時期對科幻小說的不同看法。 四、黃海科幻小說的科學詮釋:本篇論文將從黃海作品的文本中,探討黃 海對科學原理與假說的詮釋技巧,進而探討「科學」在科幻小說中的重要性。 五、黃海科幻小說中的幻想:本論文將探討黃海作品文本幻想機關布景,對 21.

(28) 作品的影響。 六、黃海科幻小說的情境與主題的探討:本論文將依據黃海的作品文本的情 境,探討作品的主題──對未來世界美麗的的憧憬與對科學的畏懼。.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本篇論文的研究方法,將採取跨學科研究。科幻小說所涉及的學科範圍比一 般文藝小說廣泛,它的前提是以科學為創作思考的基點,所以它必須是科學的; 在空間上,它可能遊走於星際之間,就與航太科學、天文學、物理學有關;在時 間上,它可能是未來的,也可能是遠古的,因此與歷史學、社會學有關;它所描 寫的人物,有可能是外星生物,這就與生物學、語言學有關,所以「跨學科研究」 是研究科幻小說的正確門徑。所謂「跨學科研究」通常的解釋是:「包括文學和 其他藝術門類之間的關係研究,文學與社會學、人文科學之間的關係研究,以及 文學與自然科學之間的關係研究。」48 在「跨學科研究」的過程中,先採取「歷史分析法」,對科學進化史及科幻 小說發展史的相互影響做比對分析,然後以「理論研究法」,將本研究主題科學 詮釋學與社會學、美學、文學做科際繫聯,再以「文本分析法」析論黃海的作品。. 壹. 歷史分析法. 歷史是人類發展的編年史,以時間來串連一個一個的孤立事件;國家的歷史 以政治發展為主軸,藉征戰和革命來改變現狀,對社會變遷的影響力比較大;民 族的歷史以文化為發展主軸,藉融合和滲透的漸進方式改變現狀,對社會變遷的 影響力比較和緩;科學的歷史則是堆疊的歷史,新的科學原理必須建立在舊的原 理和知識的基礎之上,更新的產品往往是舊產品的改良,也是社會生活品質提升 的歷史。 科學史是描述史,也是詮釋史;既要據實描述科學發展過程中確實存在過的 人或發生的事實,做精確的描述,也要詮釋科學發展過程中,新理論如何打破傳. 48. 參閱王向遠著: 《比較文學學科新論》(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 年 3 月 1 版 1 刷),頁 102。 22.

(29) 統觀念的迷思,以及從科學實驗與科學理論之間的辯證關係,歸納出可供解釋與 預測的理論。 本研究將以《科學進化史》49,印證科幻小說中「幻想」的質素,是「逐漸 實現的事實」。科學史的時間與空間,是科幻小說的時空要素,尤其是科學研究 的未來方向與可能的結果,都是科幻小說的題材,因此,立足於現有的科學基礙 去勾勒人類未來生活的世界,對科幻小說的寫作十分重要。因為,沒有科學基礎 的幻想小說,就不是科幻小說。 本研究將在第二章中概述世界科幻小說發展史,其中涵蓋中國科幻小說發展 史及台灣科幻小說發展簡史。從世界科幻小說發展概述中,將可以清楚的看出黃 海在台灣科幻小說發展史上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貳. 理論研究法. 本篇論文所涉及的理論包括科學詮釋學、科技美學、接受美學、心理學、科 幻小說理論,希望能融合這些理論,建立出新世紀的科幻小說創作與批評的門徑。. 一、科學詮釋學 本研究的主要理論依據是科學詮釋學。在科學詮釋學裡,「科學總是在一個 預設的科學理論背景內解釋自然事物」50,這一個科學的背景正與科幻小說的預 測特性相似。以前小說中的科幻,現代可能變成科學。西方哲學家對世界有不同 的解讀,柏拉圖(Plato)有「兩個世界」的理論:真實世界與幻影世界;有的宗教 家則把世界分為紅塵世界和天國世界;歐洲現象學家胡塞爾(Husserl , Edmund , 1859-1976)的世界觀是科學世界、生活世界和先驗世界;以及科學哲學家波普爾 (Karl Raimund Popper,1902──)的世界觀。. 二、科技美學與接受美學. 49. 雅.布倫諾斯基(J.Bronowski)著,李斯譯: 《科學進化史》(海口市:海南出版社,2002 年 1 月 1 版 1 刷)。本書的繁體字譯本,由漢寶德譯《文明的躍昇──人類文明發展史》(台北:景象出 版社,1976 年 2 月 15 日出版)。 50 黃小寒著: 《“自然之書”讀解──科學詮釋學》(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2 年 3 月 1 版 1 刷),頁 198。 23.

(30) 小說是文學藝術,科幻小說也不例外。人類利用科學方法運用自然、改造自 然,創造新產品,也改變了人類的審美觀點,增進了人類的審美能力。科幻小說 有別於一般小說,是因為科學知識、科學觀念以及科技產品滲進了小說情節當 中,成為情節推進的主要動力。有人將科幻小說的科技工具,命名為「機關布景」 , 尤其科幻電影,對於機關布景的呈現更是不遺餘力,例如利用照像機或攝影機從 太空中拍攝地球,每一幅畫面,都是在地球生活的人類而無法想像的。這些影像, 其實都是以假亂真的虛擬布景的太空科技,拓展了人類的視野,改變了人類審美 的觀點,在畫面表達方面,衍生了科幻插畫藝術51以及科幻電影;在文字表達方 面,產生了科技文體,其中最令人著迷的是科幻小說。根據科技美學的論點, 「科 學美感的最初體驗是好奇心的滿足或科學懸念的解決」52,這個論點與科幻讀者 的閱讀心理不謀而合。科學的進步,使得人類對於美有更多的體驗。本研究將以 科技美學的觀點,為科幻小說的機關布景欣賞,打開另類的視窗。 接受美學發端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距今已有四十多年。四十年對於一個新 思潮的發展,已臻成熟。接受美學主要的研究重點在於文學作品讀者的閱讀活動 上。接受美學理論主張作者完成作品之後,作者與作品就脫離關係,作品是「死 的」 ,必須等到讀者閱讀時,才會「復活」 。換句話說,經過讀者的閱讀過程,作 品情節與情境才能重現,而作品在讀者閱讀過程中所展現的文學美感,會因為讀 者接受程度的差異有所不同。 科幻小說所描寫的層面,對讀者來說可能是全然陌生的,作者在敘述的過程 中,有關科學常識不能著墨太多,以免使讀者有被灌輸知識的感覺,影響情節推 展的節奏,因而削弱科幻小說的藝術魅力。所以科幻小說作者在作品詮釋的過程 中,必須善用科技美學與接受美學的創作技巧,抓住讀者的閱讀興趣。使讀者能 夠津津有味的閱讀下去。 本研究除了延續科技美學的的視角觀點之外,主要以伊麗莎白.弗洛恩德 (Elizabeth Freund)著,陳燕谷譯《讀者反應理論批評》53為理論依據,並佐以傅 51. 1980 年 4 月,台北市的照明出版社,曾經出版了一本《科幻藝術畫集》 ,這本書的素材取材自 當時英國唯一的科幻雜誌《科幻彩色月刊》(Science Fiction Monthly),由插畫家大衛•潘樂穆(David Pelham)、布魯斯.潘寧頓(Bruce Pennington)、克里斯.葉慈(Chris Yates)等二十八位插畫名家的 作品。本書出版時,黃海在照明出版社擔任總編輯。 52 參閱張相輪、凌繼堯著: 《科學技術之光──科技美學》(台北縣: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年 2 月 1 版),頁 31。著名的科幻作家阿西莫夫也曾說,科學始於好奇。 53 伊麗莎白.弗洛恩德(Elizabeth Freund)著,陳燕谷譯,《讀者反應理論批評》(板橋:駱駝出版 社,1994 年 6 月 1 版 1 刷)。 24.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 economy of Macao expanded by 21.1% in real terms in the third quarter of 2011, attributable to the increase in exports of services, private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and

Estimated resident population by age and sex in statistical local areas, New South Wales, June 1990 (No. Canberra, Australian Capital

In this paper, through analysis and researching materials o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Buddhist scriptures and music, the author illustrat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oth sacred

Reading Task 6: Genre Structure and Language Features. • Now let’s look at how language features (e.g. sentence patterns) are connected to the structure

 Promote project learning, mathematical modeling, and problem-based learning to strengthen the ability to integrate and apply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make. calculated

refined generic skills, values education, information literacy, Language across the Curriculum (

Science education provides learning experiences for students to develop scientific literacy with a firm foundation on science, realis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ience, technology,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