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黃海兒童科幻作品的科學詮釋

從一九八三年起,黃海開始嚐試兒童文學創作,成為台灣地區從事兒童科幻 作品創作的第一人,他的兒童科幻作品,有些承襲自成人科幻小說,部分改編自 他自己的成人作品。黃海的四十年的科幻寫作,兒童科幻的成就遠超過成人科 幻,因為他的幾個文學大獎,除了《銀河迷航記》獲得一九八二年的五四中國文 藝獎章以外,其他都是兒童科幻作品獲得的。

壹 《奇異的航行》的科學詮釋

《奇異的航行》獲得一九八三年洪建全兒童文學獎少年小說首獎。由於這部 作品是黃海的第一本兒童科幻小說,也是他企圖將科幻引入兒童文學的試金石,

沒想到一舉成功又成名。李潼在《奇異的航行》封底〈推薦者的話〉說:「幻想、

冒險、科幻的故事是我們所缺少的。這正是一本可以填補少年人想像力和好奇心 的書。」我認為更重要的是《奇異的航行》將科學知識與情境溶入情節當中,開 拓了兒童文學的視界,成為「異數」,再加上黃海的科幻寫作經驗豐富,技巧已 臻成熟,自然能獲得評審委員的青睞。

在《奇異的航行》裡,黃海帶給讀者的科學知識包括環境汙染的後果、用反 引力機將垃圾山發射到太空的構想(頁 12─13);環境變異促成生物變異的可能 性,例如受了幅射的影響,使得老鼠的智慧大開,成為智慧鼠(頁 123);太空城 必須慢慢地旋轉以便製造重力,使人和物體在裡面才不會到處飄浮;機器人在未 來扮演的角色等等。黃海沒有刻意去解釋這些科學因素的原因,只是把這些科學 要素在情節中的效果顯現出來。

張子樟認為「《奇異的航行》倡導的似乎不僅僅是人類之間的『小愛』,而是 推廣至宇宙間所有生物的『大愛』」,106黃海要消除人類對老鼠先入為主的負面印 象,期望建立一個人與鼠和平相處的「宇宙村」。

106 參閱張子樟,《青春記憶的書寫》(台北市:幼獅文化事業公司出版,2000 年 10 月初版),頁 96─98。

貳 《嫦娥城》的科學詮釋

《嫦娥城》收錄十七篇黃海為小朋友所寫的科幻作品,書的封面特別標示「兒 童科幻短篇小說」,不過,無論從形式或內容來看,這些作品更接近童話。

從教育觀點來探討,由於兒童科幻作品頂者「科學」的光環,它的教育功能 就顯得更為突出。黃海在《嫦娥城》的〈後記〉裡,也提到「兒童科幻,除了傳 達科學或科幻概念之外,也必須兼表現科學進步所造成的人的行為改變及環境的 變遷影響」(頁 202)。〈穿越地球〉的「地底世界」,是為了解決土地及人口膨脹 的問題,在地底下建立大都市;〈太空城的孫悟空〉,也是為了土地及人口的問題,

建立太空城在太空中收集太陽能供應地球,不但如此,太空城還以光速的百分之 九十九前進,黃海以淺近的故事說明「相對論」的「時間膨脹」觀念(頁 141)。

在《嫦娥城》裡,〈飛碟之謎〉、〈偷腦記〉、〈睡美人〉、〈時光機器〉、〈機器 人掉眼淚〉,仍沿續他以前的成人科幻的科學題材──飛碟、思想偵察、冬眠、

時光機器、機器人之外,也有新的科學素材,例如〈飛碟之謎〉對於「閃電球」

的科學詮釋(頁 162─163),〈火星的新年〉中介紹從西方昇起火星的衛星「福博 士」,以及從東方昇起的「戴模士」,把天文知識溶入作品中,雖然並不深入,卻 已在兒童的心中埋下科學的種子。

參 《機器人風波》的科學詮釋

《機器人風波》是黃海的科幻作品中,最特殊的一本,因為他寫了一篇〈「機 器人風波」的解說〉,共15 頁(頁 6─21)。這篇解說的用意,是要詮釋他在書中 幻想的科學根據與假設,尤其有關「太空城」的部分,文圖並陳,形狀、尺寸都 描述得十分逼真。太空城已在黃海其他的著作出現過,卻沒有如此精確的描寫,

或許黃海的用意是要先讓兒童讀者有「心理準備」,再進入書中機器人的世界。

機器給人的先入為主印象是機械、冷硬、積木似的外型,畢竟機器人不同於神仙、

天使,會帶給兒童的是美麗的幻想。

其實,《機器人風波》裡的機器人,「在外表上與人類沒有辦法可以分辨出來,

所以一舉一動、一言一笑都跟人類一模一樣,」最大的不同在於機器人一出生就

六歲了,跳過了懞懂的嬰兒期,已經是能言善道的兒童。讓小說中的角色說話、

讓小說中的場景展現,以情節來告訴讀者影響角色生活的科學原理或假設,使科 幻小說循著小說的敘述方式詮釋科學──以文學的語言詮釋科學,才會讓文學讀 者接受。所以,〈「機器人風波」解說〉,應該放在「附錄」比較妥當。

肆 《大鼻國歷險記》的科學詮釋

科幻童話《大鼻國歷險記》,曾經獲得一九八九年的國家文藝獎,黃海在本 書序言〈為美麗的明天寫童話〉裡提到,「和以前的兒童科幻小說相比,在內容 形式上已有一大段距離」,他更認為「已為科幻小說找到了它的最後,也是最高 層次的寄託之所」,又說:「讓這樣的一本作品,就用來詮釋自己的理想吧(頁 7)」。

第一篇〈蟑螂鼠與烏龜貓〉主要是在闡釋核子戰爭爆發以後,因為核子廢料 沒有好好的處理,受到輻射塵的影響,使得生物發生變種,造成生物的浩劫(頁 32)。如何處理核子廢料,成為本書科學詮釋的重點,在〈傷腦筋博士的意外〉

裡,有了可行的對策──把核子廢料以及其他的有毒廢棄物,運送到太陽去焚化 (頁 50),因為太陽本身就是一個核子大融爐,這樣的構想,有其科學上的立足點,

至於是否可行,另當別論。

與書名同題的〈大鼻國歷險記〉,傷腦筋博士利用遺傳工程的技術,製造出 兩種合成動植物:一隻背上長著蘋果樹的牛,還有一隻全身長滿青草的綿羊。這 隻青草綿羊身上的青草,會隨著牠的跑跳活動,散播青草種子,綠化大地,除了 可以使空氣清新之外,還可以提供草食動物充分的食物。

為了解決人類食物來源的問題,基因改造食物在現代已經十分普遍,但是,

動植物同體的合成生物,還在研究階段,黃海拿來當做科幻小說素材,自有其學 理上的推理依據。

伍 《地球逃亡》的科學詮釋

黃海的中篇科幻小說《地球逃亡》,於一九八七年獲得第一屆東方少年小說 獎, 筆者曾寫了一篇〈推開兒童文學的另一扇窗〉,針對《地球逃亡》做了一段 簡短的評述:

這是一篇重視科學推理架構的小說,探討核能融合與地球環境汙染的問 題,幻想當太陽的光能發生大變異時,地球上的科學家利用海水中的氫 能做核子融合反應,而將地球像太空船一般駕駛出去,脫離太陽的引 力,去尋找另一個太陽系。這是一篇非常具有吸引力、震撼性與想像趣 味的小說。107

以上是我在十六年前對《地球逃亡》的看法。最近重讀再三,衡諸當前兒童、

少年的自然科學學程內容,我卻覺得這部作品負載了太多的科學知識,對現代的 兒童、少年來說,是不可承受之重。

本章第一節已經討論過科學詮釋的文本,可以分為四種:理論著作、儀器文 本、超文本,以及文學文本;前三種統稱為科學文本,用字遣詞必須精確,而且 不能帶有情緒性語詞。科幻小說的科學詮釋,最好是以文學文本來詮釋,才能保 持前後一貫的文學性。在《地球逃亡》裡,黃海藉助電腦,或以語音口述,或以 螢幕顯現的方式,詮釋與情節有關的科學原理。例如太陽的成分及燃燒發光發熱 的數據(頁 47─48);太空探測接收外太空送來的訊號,漫長、頻率的數據(頁 66);

地球溫室效應的成因(頁 81─82);人造太陽的科學原理(頁 85─87);太陽黑子的 成因及影響(頁 113─115,130─132)等等,這些科學原理或假說,超乎兒童所能 理解的範圍。

陸 《航向未來》的科學詮釋

《航向未來》曾獲得一九八九年第二屆中華兒童文學獎,本書是根據《天外 異鄉人》改寫的少年小說;而《天外異鄉人 》又是以《一○一○一年》為藍本,

篩除一般小說,增加四篇科幻作品重新出版。

不過,《航向未來》仍然以《一○一○一年》裡的科幻作品為主體,題材、

科學詮釋也都大同小異。詮釋的科學知識包括:冬眠、器官移植、無性生殖、四 次元世界、量子論、迅子假說……等;在本書五十二頁,還提到地球中心論、太

107 引自黃瑞田:〈推開兒童文學的另一扇窗──速寫「從血泊裡高地來的筆耕者」──黃海〉,

原載民國77 年 4 月 18 日台灣新聞報西子灣副刊,後來收入《地球逃亡》書後。

陽中心論、銀河系本位論……,這些理論的提出,並沒有進一步的詮釋,對兒童 讀者的助益不大,這就牽涉到作品改編時的取捨問題。兒童科幻作品須要的是興 趣的陶冶,不是知識的灌輸。

柒 《時間魔術師》的科學詮釋

《時間魔術師》雖然沒有得過什麼大獎,卻是黃海寫得最圓熟的兒童科幻作 品。這本書抓住了時光機器能夠回到過去或進入未來的特性,如同電影《駭客任 務》,在電子聲光幻影的世界,請「時間魔術師」來幫忙解決困境。人生猶如寫 一篇精彩的文章,不滿意的地方可以擦掉重寫,直到滿意為止。本書的科學要素,

仍然以地球環境被破壞為背景(頁 125,129─130),黃海只是寫出了現象,沒有 深奧的理論探索,以安安為敘述觀點,寫出安安善良、好奇、天真的童稚心理,

是一部偏重文學性的科幻作品。

捌 《誰是機器人》的科學詮釋

科幻童話《誰是機器人》,由國語日報社初版於一九九六年七月,到了二○

○○年,已印了第三刷。黃海一九九三年創作量驟減以後,只是零零星星的發表 一些作品,這本《誰是機器人》,是這些零星作品的結集,此後四年,黃海幾乎 停筆了。

《誰是機器人》與與另一本以機器人為題材的《機器人風波》,出版期間相 隔九年,可以明顯的看出黃海把科幻引進兒童文學,已經能掌握科幻的兒童文學 特質──幻想重於科學。

《誰是機器人》似乎承襲《大鼻國歷險記》的變異生物,以及《時間魔術師》

的主角色與主題──安安與機器人的互動。

在《誰是機器人》裡,收錄了十七篇科幻童話,其中較富科學性的有〈人之 初〉、〈狗狗與熊熊〉、〈補天大行動〉

在《誰是機器人》裡,收錄了十七篇科幻童話,其中較富科學性的有〈人之 初〉、〈狗狗與熊熊〉、〈補天大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