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五節 研究架構與章節安排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由於馬總統在就職演說中就提及兩岸都屬中華民族的說法,而胡錦濤則是更進一步 響應,還聲稱臺灣文化豐富了中華文化內涵,但鄉土意識不等於臺獨意識等明確的讚揚 與清楚的切割,再度給予兩岸文化的融合正式的定位,再繼以雙方的交流,來維護與發 揚,以便拉攏兩岸的距離。此外,胡錦濤此次還直接向民進黨喊話,乃前所未見。28錦濤對臺政策時期是本篇論文各章節主要研究討論範圍及重點。

二、研究限制

最主要的限制在於資料蒐整不易,中共對臺進行文化與社會統戰已是由來已久,中 共利用各種手段、各種管道對臺灣各個階層及對象,時時刻刻都在侵入,從原本的個人、

民間組織,現在已是官方對官方、政府組織對政府組織,中共對於官方原始資料的公開 均有其限制,對本篇研究而言,資料取得的困難度較高,僅能自胡錦濤執政期間,國內、

外各大新聞報導為主要蒐集資料;其次國內行政部門,雖然在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文化 部及行政院新聞局有些許相關統計資料、數據,但並無專門部門實施整體性中國大陸對 臺文化與社會統戰相關整體性蒐整及研究,僅能利用海基會、海協會、國臺辦、陸委會、

文化部等相關機構公布之數據資料作一整理,以作為本論文研究統計及問題的分析。

第五節 研究架構與章節安排

一、研究架構

本論文的目的即是探討胡錦濤主政時期,對臺文化與社會統戰相關策略及手法,主 要區分影視媒體、學術藝文與宗教民俗等三個面向來分析討論。基於此,本文的研究架

28 湯紹成,「胡六點與兩岸關係」,海峽評論,第 218 期,2009 年 2 月,網址:

http://www.haixiainfo.com.tw/SRM/218-7438.html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二、章節安排

本文的章節安排計區分章節,茲分述如下:

第壹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文獻回顧與探討、研究方法與研究途徑、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及研究架構與章節安排,經由架構的鋪陳,讓本論文各章的主要探 討主題能清楚獲得研究心得。

第貳章中共對臺文化與社會統戰之發展:首先說明與界定文化與社會統戰之意涵與 策略,接著探討從毛澤東執政時期,一直到胡錦濤執政時期,各期間對臺文化與社會統 戰之發展,並小結對臺之影響。

第參章影視與媒體操作統戰之研析:分別區分兩岸影視開放合作交流,以及中共欲 收購臺灣媒體以達到控制促統等手段,分別作說明,並小結對臺之影響。中共對臺的統 戰活動中,控制媒體和出版是最重要的內容之一,胡錦濤更曾在 2003 年中共宣傳部和 統戰部共同擬定的對臺灣媒體統戰情況的報告上批示導:「不要滿足於已有的成績,要 讓有關部門的同志們樹立一個信念,通過對臺灣社會思想輿論的引導,使兩岸統一的觀 念日益深入人心;要思想統一先行,用思想統一引導經濟統一和政治統一。要作到這一 點,必須有效實現對臺灣媒體和出版的掌控」,顯示出中共控制臺灣社會輿論和思想自 由的決心與自信。本章節將就胡錦濤時期,對臺所進行之影視及媒體操作方面,就實際 面向作一分析,另將蒐整各大報刊相關報導,以得出研究分析。

第肆章學術與藝文交流統戰之研析:分別區分兩岸學術交流及藝文活動交流與展 演,說明中共藉由此類活動對臺實施統戰策略,並小結對臺之影響。自古以來,文化對 生活及民族認同具有無比的影響力,由於兩岸同文同種的文化背景,紿予中共文化與社 會統戰有利的客觀條件,配合當前中共經濟發展的國家戰略,文化統戰所引發的後遺症 最小,其產生潛移默化的功效卻是無可限量。本章節將就胡錦濤時期,對臺所進行之教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育、學術、藝文活動交流,就實際面向作一分析,另將蒐整各大報刊相關報導,以得出 研究分析。

第伍章宗教與民俗交流統戰之研析:區分中國大陸與臺灣宗教交流活動以及兩岸民 俗節慶交流,分析中共對臺統戰方式,並小結對臺之影響。中共對臺宗教統戰攻勢一波 接一波,陸委會亦指出,臺灣民間對兩岸宗教交流是從宗教信仰角度出發,中共看待宗 教卻是從統戰角度出發,中共自從通過反分裂國家法後,隨即對臺展開一連串促統的工 作,其中深入基層的宗教及民俗節慶交流是重點項目。本章節將就胡錦濤時期,對臺所 進行之宗教組織交流及民俗節慶交流,就實際面向作一分析,另將蒐整各大報刊相關報 導,以得出研究分析。

第陸章結論:最後一章為結論,針對前述各篇章節之研究與討論,我們可以得到相 關研究發現,兩岸經貿關係發展下,兩岸的文化與社會交流將會是接下來的重要領域,

中共用文化作為與社會深化從經濟過度到政治互動的橋樑,通過軟實力爭取臺灣民心及 恢復臺灣「中國化」的動作和力度不斷加大,交流的層次和規模也不斷擴大;自馬政府 執政後,希望藉由經濟、文化及社會交流,化解敵意,共創繁榮願景,然儘管兩岸氣氛 良好,交流熱絡,但中共對臺統戰卻從未停息過,在馬政府自我肯定文化與社會交流所 帶來的豐碩成果時,更應嚴謹省思,中共對臺更全面性的統戰將會帶來的影響,尤其是 習近平上臺後,相關對臺策略之意涵為何。

本篇論文主要目的就是藉由各專家、學者的研究評論作一整理及蒐整,並就國內報 刊報導蒐整分類,讓吾人了解當前中共對臺文化與社會統戰深化程度,並就國內目前政 治環境及社會制度提出相關建言,俾利爾後因應作為提供相關參考研究。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貳章 中共對臺文化與社會統戰之發展

自從馬總統上臺後,大力修補與中共間關係,兩岸情勢趨於和緩,無論是在經濟上、

文化與社會交流上,都更加深化,尤其在簽訂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ECFA)之後,透過經貿上的交流,對中國市場更加大 幅開放,兩岸關係在確定以 ECFA 作為基礎架構後,交流的焦點已指向文化與社會交流 面向,正因兩岸人民同根同緣,文化與社會層面的交流是最沒有爭議的,也是最淺移默 化的方式,當兩岸關係似乎已逐漸進入水乳交融的境界時,許多臺灣人民顯然逐漸忘了 中共數十年來最為精湛的「統戰」手法。

當中共對臺統戰方式以經濟想要逐漸發展至政治,甚至是軍事層面,而遭到臺灣人 民社會強烈反對時,文化與社會統戰已儼然成為過渡期間,矇混及掩飾和平假象的最佳 伎倆;中共在 2013 年 3 月 3 日所舉行的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開幕時,已由主席賈 慶林在報告未來 5 年對臺工作方向時明白指出,「今後五年應全面加強與臺灣各界交往、

對話、合作,厚植共同利益,增進民族認同,融洽同胞感情,鞏固和深化兩岸和平發展 的政經、科技、文化、社會基礎」,1由其談話內容已可看出,文化與社會交流之重要性。

其實中共對臺文化與社會統戰早已開始,並且人民生活中的各個面向默默進行,尤 其在近年,已逐漸由中共當局重視,並不斷由各階層領導人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發表相 關談話。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 2013 年 2 月 25 日會見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時,

談話體現中國大陸對臺政策的傳承意義,強調兩岸民族文化認同,顯示出文化交流日後 會成為中共對臺政策中的重點工作;2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曾經在

1 王銘義、李道成、藍孝威,「賈慶林:政協組團訪臺 20 次」,中國時報,2013 年 3 月 4 日,版 13。

2 翟思嘉,「中央通訊社:習近平談話 學者:重傳承」,中央社,2013 年 2 月 25 日,網址:

http://tw.news.yahoo.com/%e7%bf%92%e8%bf%91%e5%b9%b3%e8%ab%87%e8%a9%b1-%e5%ad%b8%e8

%80%85-%e9%87%8d%e5%82%b3%e6%89%bf-105447535.html。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012 年 9 月 4 日在全國政協禮堂會見了海峽兩岸民意交流基金會董事長饒穎奇先生率領 的臺灣民意代表交流參訪團時說過,「過去 4 年兩岸關係取得了巨大發展,開創了嶄新 局面。兩岸形成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大交流局面,文化交流更是精彩紛呈,增強 了共同傳承中華文化的精神紐帶」;3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王毅於 2012 年 4 月 15 日在美國休斯敦與當地臺胞代表座談並舉行招待會時,提出了推進兩岸關係談「六個 繼續」,其中第四點說明「大力開展兩岸各界交流,特別是擴大深化文化交流,增強兩 岸同胞的文化和民族認同」;4賈慶林在 2011 年對臺工作會議作重要講話,「強調各地各 部門要繼續深入學習胡錦濤總書記「12‧31」重要講話,促進兩岸各領域交流,切實加 強兩岸文化教育交流,持續不斷地擴大兩岸各界尤其是基層民眾和青少年的交往」。5

由以上種種跡象顯示,中共仍依循往例對我進行文化與社會統戰,積極推動兩岸間 非政治性文化與社會間交流活動,爭取人民的文化向心,俾利最終達到以「鄉村包圍城 市」的態勢,完成臺海統一於「一國兩制」的政治目標;6因此本章計區分三個部份,首 先針對「文化與社會統戰意涵與策略」作一概述說明,其次再對「從毛澤東到胡錦濤時 期對臺文化與社會統戰之發展過程」作一論述,第三則針對文化與社會統戰「對臺影響 之分析」,作一綜合性的敘述。

第一節 文化與社會統戰之意涵與策略

文化屬於「軟實力」(Soft Power)的一種,一個國家所具有的除經濟、軍事以外的 第三方面的實力,主要是文化、價值觀、意識形態、民意等方面的影響力;美國哈佛大

文化屬於「軟實力」(Soft Power)的一種,一個國家所具有的除經濟、軍事以外的 第三方面的實力,主要是文化、價值觀、意識形態、民意等方面的影響力;美國哈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