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宗教與民俗節慶統戰之研析

第二節 民俗節慶交流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節 民俗節慶交流

我國於 1987 年 11 月開放臺胞至中國大陸探親後,國內文化界人士開始與中國大陸 同行接觸,一些臺灣歌手到大陸演唱,成為兩岸文化交流的開始。1992 年 8 月,由 12 名藝術家組成的「大陸藝術家演出團」首次進入臺灣,開啟了兩岸的雙向文化交流,此 後,兩岸文化交流與合作不斷深化、發展。據文化部統計,自 1991 年至 2007 年底,僅 經文化部同意的兩岸文化交流項目就達五千多項,五萬多人次;目前,兩岸文化交流已 遍及文學、美術、音樂、戲劇、舞蹈、曲藝、雜技、文物、民俗、藝術教育、圖書館、

文化管理等各個領域。20

近年來,中國大陸政府積極擴展兩岸文化交流 1996 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制定了《關 於加快北京市文化發展的若干意見》,首次提出了北京文化産業發展計畫, 2005 年以 後,北京市將文化創意産業作為重點發展的産業之一,相繼公佈了四批 30 家市級文化 創意産業集聚區,在政策和資金方面加大投入,目的在爭取臺灣民眾的認同。至 2007 年,中國大陸以第二屆中國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産業博覽會為契機,北京市臺辦與相關部 門,在文博會會場專門開闢出 1,500 平方公央區塊,設立了「臺北主題館」,揭開了京 臺兩地文創産業交流合作的序幕。此後,歷屆北京文博會都循例邀請臺灣知名文創廠商 與會,設立專館專區,由最初體現臺灣單體文創企業的産品、構思和創意到設立多個主 題展區,採取實物展示、互動體驗、現場製作、交易洽談等不同形式,集中展示特色鮮 明的臺灣文創精品。2011 年「臺北文創主題館」更名為「臺灣文創主題館」,成為臺灣 文創産業界參加北京文博會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展館面積擴大到 4,000 平方公尺,132 家臺灣文創企業參展,參展企業數量增加 10 餘倍,累計交易金額達到 4 億元人民幣,

增長 30 多倍。京臺文創業者通過每年北京文博會這一平臺,舉辦了一系列京臺文創産

20 新華社,「文化部:兩岸文化交流 20 年來不斷深化發展」,人民網,2007 年 11 月 7 日,網址:

http://tw.people.com.cn/BIG5/14813/6496950.html。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業研討會或洽談會,積極推展兩地民俗文化交流與實質合作。臺灣文創産業走進北京的 同時,北京文創産業也在積極深入臺灣民間。2009 年至 2011 年,北京市連續三年在臺 北舉辦的「海峽兩岸文化創意産業展」中設置「北京展區」,來自北京 30 個文化創意 産業企業通過工藝美術、動漫遊戲、文博旅遊、京味服飾和文創推介等主題展區,向臺 灣民眾介紹和宣傳北京市文創産業的政策措施和發展現狀。

「京臺青少年交流周」始於 1999 年,至今已有 12 年的歷史。十多年來,「京臺青 少年交流周」已累計邀請臺灣 16 個縣市、近百所院校以及文化、教育等專業領域人士 到中國大陸北京參訪。2008 年 9 月,「首屆中華文化快車」在新竹揭開序幕,這是北京 市創立的以弘揚中華傳統國學經典和青年時尚文化元素為主題的兩岸青少年交流項 目。通過每年一屆「兩岸師生聯合祭孔大典」活動,重現皇家和民間祭孔禮儀,邀請國 學大家現場講解,欲藉由弘揚了中華文化中的「尊師重教」傳統,藉此拉近兩岸人民的 距離。中國大陸為使臺灣飲食文化和民俗文化在京城生根發芽,形成規模性産業化發 展,2010 年,北京臺灣街和北京前門臺灣文化商務區相繼開業。由百大特産館、鄧麗君 音樂主題餐廳、五桂樓和寶島夜市等 12 棟獨立建築組成的北京石景山臺灣街,設十大 主題館區,一條 500 米長的中街,一座藝術館,集臺灣美食、娛樂、時尚、文化等消費 于一體,聚集了 100 多家臺灣風情的商場、風味小吃和明星店舖,舉辦各類具有臺灣民 俗情調的主題活動,從臺灣廟會、媽祖出巡、歌仔戲、布袋戲、臺灣相聲、民俗表演到 兩岸民間藝術沙龍、兩岸美食文化大賞、臺灣原創星光音樂會一應俱全。北京前門臺灣 文化商務區以阿里山廣場為中心,配有臺灣風情市集、臺灣美食餐飲區、臺灣映像生活 美學館、映像臺北潮場、四合院品牌總部會所、臺灣會館等六個板塊以及臺灣映像藝術 中心、鄧麗君音樂生活館、北京文博會臺灣主題館常設展銷區、臺灣旅遊推廣中心等臺 灣風情會所,總建築面積 4 萬平方公尺,幾乎涵蓋了全部臺灣飲食和民俗元素,將臺灣 原汁原味的踩街祈福、鼓陣以及布袋戲等民俗文化呈現在北京市民面前,結合京臺文化 資源,打造了一個集臺灣主題旅遊、商業、文化、教育於一體的京臺多元交流平臺。「京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味文化之旅」創辦於 2001 年,迄今已走過了臺灣十多個縣市幾十鄉鎮村落社區學校,

來自北京的藝術家們通過巡展、演出等多種方式將北京老字號、京腔京韻、手工絕活、

曲藝藝術、衚同文化、民俗工藝帶到臺灣各地,與臺灣民眾近距離交流互動,其間在臺 累計展演活動五十餘場,約十萬多位臺灣民眾參與其中。京臺文化節是由北京市主辦的 以城市文化交流為平臺開展的大規模、全方位的雙向文化交流活動,旨在促進京臺兩地 文化藝術領域的交流,從 2005 年開辦以來,迄今已經舉辦了七屆。京臺文化節透過舉 辦開幕晚會、臺灣民族音樂會、京臺書畫名家作品聯袂展覽、臺灣題材電影回顧展、兩 岸民間書畫展、臺灣少數民族藝術展演、城市文化高峰論壇等活動,搭建兩岸民俗節慶 交流平臺,自 2006 年開始,京臺兩地分別以京臺文化節為平臺舉辦「兩岸城市藝術節—

北京周、臺北周」活動,2007 年活動期間,國臺辦、國家廣電總局發布了影視産業惠臺 政策。2009 年「京臺文化節」由北京市委常委率團赴臺,在臺北舉辦「流動的紫禁城」

大型文化展演活動,京臺文化節層次高、跨度大、時間長、範圍廣,完全是有計畫性的 運用民間習俗交流進行統戰。京臺民間文化商業展演活動儼然已成為兩岸民間交流常 態,已有非常多臺灣藝人、團體受中國大陸官方邀請,在北京舉辦或參與演藝活動,而 北京大批具有知名度的演藝公司、文化團體、社會組織、高等院校也受臺灣相關政府機 關或民間團體邀請,把傳統劇目和文化表演帶入臺灣,特別是京臺兩地民間組織利用節 慶假期舉辦交流活動更加普遍。21

以「弘揚臨水文化,兩岸共用平安」為主題的第六屆(福州)陳靖姑民俗文化節於 2013 年 3 月 7 日開幕,根據中國大陸媒體中新社報導指出,福州市倉山區作為陳靖姑信俗文 化的發源地,順天聖母陳靖姑宮觀遍佈城鄉,榕臺陳靖姑信眾往來頻頻,本次文化節就 有 13 個來自臺灣各順天聖母宮觀及民間演藝的團體前來參加。國民黨立委曹爾忠接受 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陳靖姑信仰作為臺灣兩大重要信仰之一,島上以其作為主神

21 謝志岳,「北京文化周將在臺舉辦 京臺兩地文化交流成果斐然」,中央日報網路報,2012 年 2 月 13 日,網址:http://www.cdnews.com.tw/cdnews_site/docDetail.jsp?coluid=111&docid=10181533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三節 對臺灣的影響

臺灣過去與中國大陸的文化交流,在兩岸刻意避開政治意圖及敏感度之下,促進雙 方互利的方向前進。32但是兩岸在經過深度文化交流之後,以媽祖文化交流為例,大陸 學者認為現今的文化交流,已經從「我要入島」變成「邀我入島」的情況。33中共是目 前世界上少數以行政手段血腥嚴控公民信仰自由的政權。即使是引領中共進入共產世界 的老大哥「前蘇聯」在解體之後不管是白俄羅斯或者是俄羅斯都紛紛立法保障宗教自 由,只有中共與這股世界潮流背道而馳。34因此中共中央及地方官方組織對臺灣民間進 行有目標、有步驟、有方法的統戰策略,現階段因政治議題尚稱敏感,因此多方藉由宗 教及民俗節慶活動交流,由民間組織到官方團體,正有計畫性的朝和平統一尊定基礎方 向邁進。甫在今年4月1日落幕的「世界佛教論壇」,橫跨兩岸舉辦,看來聲勢浩大。然 而,仔細思量,向來鼓吹「無神論」、否定神鬼存在、避談因果報應的共產黨,為何要 主動「推崇」佛教?或是中共悔悟了、開始要敬天信神嗎?是中共改革開放、要順從民 意尊崇佛法呢?當然不是。睽諸歷史,中共向來將宗教視為一種政治統治手段,至今仍 對「藏傳佛教」(如附錄十四)、「天主教」及「法輪功」(如附錄十五)進行殘酷鎮壓,

並以政治手段扶植11世班禪喇嘛、逕行任命多位主教等,顯見中共政權根本無意實現「信 仰自由」或「宗教自由」,而是透過宗教論壇的儀式,對各界人士進行收編,並意圖藉 此轉移各界對中共迫害法輪功、藏傳佛教的注意力。這次來臺參與佛教論壇的中共宗教 局長葉小文,實際上是迫害法輪功的主要黑手之一,中共派他宣傳宗教自由,豈不是最 大反諷?日前11世班禪配合中共向媒體宣稱「中國有宗教自由」,更讓人一度懷疑其背 後真正統戰意圖。

32 沈明室,「中共對臺文化交流策略之研究」,兩岸關係新論(臺北:麗文文化事業,2012 年 2 月),頁 334。

33 熊燁,「打造活動品牌對兩岸文化交流的促進作用」,東南傳播,頁 108。

34 童文薰,「認清中共宗教局,遠離信仰屠夫」,新紀元週刊,第 192 期,頁 2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行政院院會於2013年4月11日通過「大陸地區處理兩岸人民往來事務機構在臺灣地區 設立分支機構條例草案」(如附錄十六),賦予中國海協會來臺設辦事處的法源,35未來 海協會若在臺設立分支機構,得享有「館舍不可侵犯,非經負責人同意,不得入內」、「財

行政院院會於2013年4月11日通過「大陸地區處理兩岸人民往來事務機構在臺灣地區 設立分支機構條例草案」(如附錄十六),賦予中國海協會來臺設辦事處的法源,35未來 海協會若在臺設立分支機構,得享有「館舍不可侵犯,非經負責人同意,不得入內」、「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