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六章 結論

第一節 研究發現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斷增加兩岸人民來往,以逐漸對臺灣人民生活習慣及社會模式產生影響,進而產生互賴 關係,以達社會統戰之目的」,我想在本論文第二章的這段論述已說明了中共對臺政策 的本質,基於馬克思唯物辯證法4而建構的「統一戰線」策略,反觀中共拉攏民心的統戰 行為,我們可以明確的看出,其慣用手法即是「爭取次要敵人以打擊主要敵人」、「聯合 明天敵人以打擊今天的敵人」,積極推動兩岸間的非政治性文化與社會交流活動,爭取 臺灣人民的文化向心,俾利最終達到以「鄉村包圍城市」的態勢,完成臺海統一於「一 國兩制」的政治目標。

第一節 研究發現

一、對臺影視及媒體操作

香港就是臺灣一個負面的鏡子,在1997年中國統治香港後,中國大陸透過收購、控 制等手段,全面宰制媒體,現在香港言論自由空間被壓縮的奄奄一息,香港回歸時,中 國大陸就透過傾中港商不斷收購媒體,透過政商掛鉤,左右媒體輿論,達到控制目的,

這與臺灣正在發生的媒體併購狀況如出一轍。中國國民黨榮譽黨主席吳伯雄於2013年6 月13日於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時,習近平談話時強調,希望兩會預定 六月底前在上海舉行的會談能簽署「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該協議中亦包含了出版業,

一旦開放後,可能因雙方市場的差異,臺灣出版社在中國大陸出版業的大舉攻勢下,逐 漸難以生存,甚至同樣慘遭併購。

兩岸影視交流開放已行之有年,且有既定的「大陸地區專業人士來臺從事專業活動

4 唯物辯證法(Materialist Dialectics),是一種研究自然、社會、歷史和思維的哲學方法;是辯證法的三種基 本歷史形式之一;是由馬克思首先提出,經其他馬克思主義者(比較突出的如恩格斯、列寧、托洛茨基、

毛澤東等)發展而形成的一套世界觀、認識論和方法論的思想體系;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核心組成部分。

唯物辯證法認為:「普遍聯繫」和「永恆發展」是世界存在的兩個總的基本特徵,從總體上揭示了世界的 辯證性質;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規律和各個範疇,從不同側面揭示了這兩個基本特徵的內涵和外延;矛盾

(即對立統一)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核心。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許可辦法」為申請交流依據,除了電影及電視的交流日漸成長外,兩岸人士合拍電影及 電視劇亦成為趨勢,中國大陸因資本雄厚、廣大腹地,再加上許多歷史劇的起源都在中 國大陸,因此吸引許多臺灣電影業者赴對岸取景拍攝,相對中國大陸亦有許多影視業者 現正積極申請到臺灣拍攝相關影片,從早年的「大陸尋奇」節目,到近年中國大陸亦到 臺灣民間拍攝臺灣民間民俗、美食節目,都顯示出兩岸影視交流劇烈增長。但在積極推 動文化創業產發展的同時,中共統戰組織及策略亦正逐漸深植臺灣民眾觀念,除了以潛 移默化方式,將文化的「軟實力」滲入臺灣民間,更甚而兩岸的交流將對臺灣的國家安 全造成影響。

近期發生一件中國大陸人士申請入臺拍攝衍生危及國家安全事件,臺灣知名導演鈕 承澤為製拍「軍中樂園」電影,聘請中國大陸曾得兩次金馬獎攝影師曹郁到臺灣擔任拍 攝團隊,這或許只是兩岸文化創意產業交流的一項再平凡不過的申請,但因導演鈕承澤 私自唆使曹郁冒用鍾姓臺灣製片團隊身分證,進入海軍左營軍港登上中字型船艦勘景,

違反了「要塞堡壘地帶法」及「刺探蒐集國防祕密罪」等國安法規,因而引起社會嘩然;

單就這項個案或許某些人認為這並沒什麼大不了,但就中共對臺統戰意圖來看,中共似 乎已達到統戰目的,正因鈕承澤個人認為「這只是電影人為想拍出厲害作品,常常無所 不用其極、擅用的權宜之計」,5明知陸籍人士進入軍營拍攝有違國家安全,若該員具有 堅定民族意識及愛國信念,又怎會明知故犯?很明顯的,在商業的考量上,對於國家安 全應有的警覺已盪然無存;我們換個角度來想,中共對臺統戰策略正是以各種「無所不 用其極的手法」,讓臺灣人民鬆懈心防,以利統戰觀念的灌輸,甚而造成各種洩密情事,

就中共統戰的策略而言,像鈕澤承這類行為之輩,已成為中共對臺統戰的對象,也是統 戰成功的例子。

5 李昭安,「違法讓大陸籍攝影師『冒名頂替』進入營區 鈕承澤知法犯法 國防部封殺?」,聯合報,2013 年 7 月 4 日,版 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二、學術與藝文交流

兩岸學術交流關係隨著全球化的快速發展,知識及創新成為提升國家競爭力的利 器,世界各國莫不競相投入知識的創新及人才的培育,教育部推動高等教育輸出,擴大 招收境外學生,並鼓勵學生出國留學及研習,擴大國際視野,因此積極推動兩岸學生交 流及師資交流,從採認中國大陸 70 所中國大陸大專院校學歷新增到 111 所大學,不難 看出兩岸教育交流是擴展臺灣學生視野的重要政策;另因臺灣教育資源有限,目前臺灣 許多大專院校正面臨無人可招的窘況,因此「開放陸生來臺」勢必成為解套的方式,從 2006 年到到 2012 年中國大陸到臺灣從事教育類活動成長數量可以清楚的發現,近幾年 相較 2008 年之前都是以倍數成長,胡錦濤的「胡六點」重大對臺政策方向中亦明確指 出,加強人員往來,擴大各界交流,這當中當然包括學術方面交流;兩岸除了學生及師 資相互交流頻繁外,兩岸學術界人士更是定期往來兩岸參與彼此學術研討會,例如近期 於 2012 年 12 月 10 日由臺灣舉辦「臺北會談」,邀請國臺辦副主任孫亞夫、研究局局長 黃文濤等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官員及大陸相關智庫學者專家與會。這是中共「十八大」

後,國臺辦官員首次往訪。孫亞夫這次以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身份赴臺,其他國 臺辦官員也都以民間身份與會。包含國臺辦官員,大陸方面有近 40 位學者專家參與,

包括中國社科院臺研所所長餘克禮、上海臺灣研究所所長俞新天、全國臺灣研究會執行 副會長兼秘書長周志懷等大陸重要對臺智庫學者。諸如此類學術研討會,由政府委託民 間機關、各大專院校、民間政府機構及私人學術團體等單位互邀辦理,已成為經常性交 流活動。

另針對兩岸藝文活動交流次數亦是不同於以往,從中國大陸來臺申請辦理相關藝文 活動成長量可清楚看出,自 2009 年起,同樣是成倍數成長,中共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將 於 2012 年 9 月 10 日率文創交流團來臺參訪 10 天,有專家就指出,臺灣民眾要警惕中共 利用文藝的形式,把有黨文化的文藝作品帶來臺灣,這些戲劇歌曲裡面看不到敬天信神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及人權的普世價值,以及和平理性的傳統文化元素,其實中共利用文化交流手段,以達 到政治統戰的目的。藝文交流是兩岸間較無爭議的活動,透過藝文活動展演,將中國大 陸各省市的文化帶入臺灣。綜上所述,學術及藝文的交流是非常正常的活動,但是中共 在學術及藝文活動的交流上,仍脫離不了統戰的色彩,其實中共在這方面的交流活動 上,雖然感覺上較不具威脅,但人是習慣的動物,當某種近似於自己認知中的文化知識 透過軟性的活動傳播來時,幾乎都是較易於接受的,但久而久之,這類的文化模式就會 漸漸變成一種習慣,而當臺灣民眾習慣於中國大陸某種文化模式時,中共正巧可藉由這 個管道,逐漸在內容中添加「和平統一」的原素,長久下來,接觸的民眾也就漸漸能夠 認同與接受「和平統一」是正常的,也就是說變成了一種習慣,這就是統戰。

三、宗教與民俗交流

中共對臺傳統文化交流面向極廣,諸如宗教交流、民俗節慶交流及地區文化及文物 交流等,從本篇論文中可以清楚看出,兩岸人民同根同源,許多的宗教信仰、民俗節慶 及地方文化都是類似的,臺灣人民原本就是從中國大陸過來的,也因此把許多歷史的記 憶也一併帶到臺灣這塊土地,我們從媽祖信仰來看,全臺灣幾乎各處都有媽祖廟宇跟祭 祀的信徒,又如同農曆過年、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大型民俗節慶,這都是兩岸中 國人共同的習俗,就連故宮也是中國大陸與臺灣各有千秋,但實際是師出同門。

兩岸在宗教、民俗節慶及地方文化交流上,已是歷史悠久,因此,對中共而言,這 類民間活動非常有利於對臺統戰作為,「宗教直航」甚至成為兩岸直航的突破口, 2001 年 1 月 1 日開啟「小三通」交流,兩岸實際上就以利用這類管道,進行民間的地區文化 交流,其中多為宗教及民俗節慶,例如連江縣的「媽祖昇天際」活動、「擺暝迎神鬧元 宵」活動以及金門縣政府的「迓城隍活動」,都是由臺灣地方政府主辦,並邀請中國大 陸民間單位參與;及至 2008 年 12 月 15 日,在第二次江陳會簽署四項協議的基礎下,兩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岸「大三通」正式上路,開放的幅度更大、地方更廣、項目更多,這也顯示中共可利用 作為統戰的管道更多元化;中共在「十七大」強調遵循「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和

「江八點」、「胡四點」主張,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主題,在「一中」原則基礎上建構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架,納入「四個決不」(即「胡四點」)以對抗「臺獨」,並首次針 對性指稱「任何涉及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問題,必須由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

「江八點」、「胡四點」主張,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主題,在「一中」原則基礎上建構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架,納入「四個決不」(即「胡四點」)以對抗「臺獨」,並首次針 對性指稱「任何涉及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問題,必須由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