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2 高中生視覺認知

2.2.4 文理組與視覺認知差異

目前台灣的高中教育,除卻入學第一年之外,需從高二開始分成不同類組,

依所欲報考的大學科系分為四個組別。第一類組除國英數共同科目,加強的課 程以歷史、地理為主,大學選系時則報考文、史、哲、法、商類。第二類組,

加強的課程以物理、化學為主,數學的教學內容比一類組更困難,大學選系時 則多選理工學系。第三類組以二類組的科目為基礎外,另外加上生物一科,大 學選系時則多選醫學相關科系。第四類組課程和第三類組相似,大學選系時以 農學院為主,目前台灣的高中多為三、四類組合併(教育部,2008;教育部中 部辦公室-生涯輔導資訊網,2012)。

以第一類組為主的文組,與二、三、四類組為主的理組學生,在視覺認知 上是否具有差距,目前的文獻較少探討,以國外的文獻為例,大多探討數學能 力與視覺空間能力的關係。如前段所述,由於理組加強的科目為數學等,因此 本節將先探討數學能力與視覺能力的關係。

目前已知視覺空間的能力不只是數學能力的基礎,也關係到問題決策的能 力,孩童時期擁有較強的視覺空間能力和問題決策技巧,往後也會有較強的數 學能力(Assel、Landry、Swank、Smith、Steelman,2003),視覺空間能力和數

學能力呈現正相關(Webb、Lubinski、Benbow,2007)。

除此之外,若是在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能夠使用圖表(schematic image)

輔助者,視覺空間能力也較好,但是使用圖像(pictorial image)輔助者,則和 視覺空間能力呈現負相關(Garderen,2006)。類似的結果也表現在 Hegarty、

Kozhevnikov(1999)的研究中,使用圖表解決問題的人在數學的表現較好,使 用圖像的人則不然。

數學、視覺空間能力、以及語言能力,則有可能會出現性別的差距。Klein、

Adi-Japha、Hakak-Benizri(2010)從語言、空間、數學等三項指標,檢視幼稚 園孩童的能力差異,結果發現,數學表現與男性的視覺空間能力相關,女性則 是和語言能力相關,在男性的受測者身上,空間能力與語言能力無關,但是在 女性身上,空間能力和語言能力則有重要的關聯。Stavridou、Kakana(2008)

針對青少年的視覺與數學能力所做的研究顯示,視覺空間能力與數學上的表現 呈現高度正相關,受測者中只要有較好的視覺空間認知,對於數字以及物理也 有比較好的概念。

針對題目的難易度與完成時間測試,Mazman、Altun(2010)將參與者以 空間翻轉能力題目檢定,並據其成績區分為高成就與低成就族群,Mazman 等再 以困難、簡單等不同難易度的七巧板題目作第二次測試,其結果顯示在簡單的 七巧板題目中,高成就的空間翻轉能力參與者完成的時間明顯比低成就者要短,

然而在困難的七巧板題目中,高成就與低成就者的完成時間並無顯著差異。

至於台灣,則有吳武典等人,對 1626 位高中二年級的學生進行各種價值興 趣分析,其中就包括了多元智能,研究將掌握色彩、線條、形狀、形式、空間 的敏銳度,歸為「空間智能」一項,其比對性別和組別的結果顯示,文組內,

空間智能有顯著的差異,文組男生的空間智能優於女生;理組內,男女之間的 空間智能差異並不明顯,然理組的空間智能優於文組的空間智能。而對於語言 掌握程度的「語文智能」,以單純組別比照的結果顯示,文組的語文程度較理組 優異,性別對照則女性優於男性(吳武典等,2009)。

2.2.5 小結

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幾乎無時無刻都在接觸視覺文化,更因各種流通資訊 的媒體,使視覺文化與青少年產生密不可分的關係。大腦在處理這些視覺資訊 有其一定的篩選與辨識機制,這些機制因為不同的性別或是數學能力而有不同 的差異,就已知的研究,男性或數學能力較好的人,其對空間解讀的能力也比 較優秀,然而,較為優異的視覺空間能力,是否也會有優異的圖像理解能力,

則是本研究欲探討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