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隨著當今媒體越來越傾向圖像式的表現為傳達媒介,日常生活文化已演變 為極度視覺的文化(Mirzoeff,1999,1)。特別在青少年當中,不論是遊戲、卡 通、漫畫、音樂錄影帶、電影等,都以大量普及的強勢之姿,入侵青少年的休 閒領域。從好萊塢強調聲光特效的電影,到日本自成一格的動漫產品,甚至是 工作、休閒必須的網路等,這些媒體不只快速改變台灣的文化景觀,更深深影 響平日的閱讀習慣。台灣 90 年代解嚴之後,各種媒體興起,配合科技的與時並 進,遂讓以圖形與感官為刺激的「圖像文化」取代傳統的文字符號,成為青少 年習慣的思考依據(伊彬、林演慶、張婉琪,2006)。因為這些視覺導向的作品 風格,充滿繽紛、破碎、片段、跳躍等特質(伊彬,2008,50),可以預見的是,

這將造成青少年與不同世代間的圖像理解能力差異。

不同的視覺創造者,透過各種不同風格的畫面,呈現出千變萬化的視覺作 品,不同的觀者則因大相逕庭的生長背景、學習環境等,而有不同的解碼過程。

欲了解青少年之間的視覺文化,其中之一便是從其圖像理解能力著手。台灣青 少年的中等教育,普遍在高中階段有文理分科的措施,目前已知理組在掌握線 條、色彩、形狀等的能力較文組優秀(吳武典等,2009)。另一方面,性別也有 可能是影響圖像理解的因素之一,目前的研究已經指出,男性相較於女性,其 視覺空間能力表現較為優秀(Healy,2004/2009,134)。然而青少年面對不同類 別的圖像,是否會產生不同的理解程度,尚待探討,且空間視覺的理解能力,

與解讀有文化意涵的圖像解讀能力,亦不可以等同視之。圖像速食文化會讓青 少年更容易理解深度的圖像內涵,亦或是造就青少年以即時跳越的閱讀接受訊 息,缺乏進一步的思考理解,亦未出現可觀的資料。

以實徵為取向的圖像實驗中,因為眼動儀器能夠即時紀錄眼球接受訊息時 的運動,進而可以客觀的評估觀者當下的生理狀態(Rayner,1998),而被廣泛 運用在相關的視覺探索。本研究期盼藉由眼動儀的客觀輔助,以無字圖像為刺

激物,探討高中的青少年是否因其性別、學習的傾向等,而造成圖像的觀看和 理解程度的差異,以及在接受視覺刺激的過程當中,眼球運動在圖像理解所扮 演的角色,提供後續相關研究為參考依據。

1.2 研究目的

儘管當今台灣的青少年文化和視覺文化密不可分,多數的眼動實徵資料仍 以文字閱讀為主要實驗架構,以視覺圖像為脈絡的研究寥寥可數,當中多數的 參與者又以大學生與幼兒為大宗。且實驗探索的焦點多關注參與者的掃視時間 與區域,進而歸納出參與者較感興趣的圖像特徵,對於參與者是否理解更深一 層的圖像內涵,並進一步探究眼球運動和圖像理解的關連亦少有著墨。

另一方面,青少年每日約有一半的時間在學校環境中學習,正規的高中生 在第二學年還必須依照興趣與志向,分成不同的學習組別,本研究因此將探討 不同組別的高中生,是否因其學習環境的不同,造成圖像理解的差異?眼球運 動在圖像理解的過程中是否和決策過程有關?故本研究的目的可歸納如下:

1. 高中青少年不同性別對於空間、歷史、文化、生活等四類圖像的解讀能 力是否具有差異。

2. 高中青少年不同組別對於空間、歷史、文化、生活等四類圖像的解讀能 力是否具有差異。

3. 高中青少年不同性別對於空間、歷史、文化、生活等四類圖像的眼動資 料是否具有差異。

4. 高中青少年不同組別對於空間、歷史、文化、生活等四類圖像的眼動資 料是否具有差異。

5. 圖像理解與眼球運動的關聯性。

1.3 研究範圍

受限於時間、金錢、人力等因素,本研究在實驗的參與者、刺激物、以及 實驗方式的範圍如下:

1. 實驗進行的學校,配合教師上課時間與地點,選定台北市某區域高中。

2. 可以配合實驗時間的班級為高三,故以高三學生為主要的參與者。

3. 本實驗以研究者處理過的無字圖像為刺激物,透過單純的圖面呈現,降 低影響高中青少年圖像理解的變動因素。

4. 為配合眼動儀器的紀錄,所有刺激物以掃描的方式於電腦內排序,於實 驗過程中以電腦螢幕的方式播映。

1.4 研究架構與流程

本研究將先探討國內外相關的論文文獻,汲取前人的論點,並比較實驗優 缺,進而篩選刺激物、設計實驗,步驟如圖 1.1.1:

1. 界定研究主題與目地,對研究的相關背景有大致的輪廓概念。

2. 相關文獻探討,對於高中生的認知發展、視覺文化、視覺認知差異、眼 動數值等相關知識的建構,有初步的認識。

3. 刺激物等視覺圖像,經討論後,挑選空間類、歷史類、文化類、生活類 等 4 類能測出高中生青少年理解差異的圖像。

4. 設計實驗流程,並進行先遣實驗,根據結果的狀況修正實驗。

5. 對實驗的答題結果和眼動的資料進行比對。

6. 分析實驗結果,並歸納出結論。

圖 1.1.1 研究架構與流程圖

1.5 名詞釋義

1. 性別(Gender)

依照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性別分為生理與社會兩 大類別,生理特性者,英文稱之 Sex,生物學上的雄性/雌性屬之;社 會認同者,英文稱之 Gender,陽剛/陰柔的氣質屬之,另據該組織使用 範例,凡生物學範疇者(例如,女性有月事,男性則無)使用生物學之 性別(Sex),凡社會範疇者(例如,在阿拉伯國家,男性被允許開車,

女性則否),使用社會學之性別(Gender),(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2)。本研究之「性別」,因研究目的關係文化、符碼等意涵的理解,

故以後者之社會性性別為準則。

2. 高級中學(Senior High School)

指中華民國政府,以陶冶青年身心,培養健全公民,奠定研究學術或學 習專門知能之預備為宗旨之機構,高級中學的學生,係指有國民中學畢 業或同等學力者,經入學考試、推薦甄選、登記、直升、保送、申請或 分發等方式入學之學生(法務部,2010)。

3. 組別(Study Major)

高中生目前主要分為三組別,即一類組、二類組、三類組。各類組的主 要學科分別為,一類組:國文、英文、數學、歷史、地理、公民與社會;

二類組:國文、英文、數學、物理、化學;三類組為二類組主科另加上 生物(教育部中部辦公室-生涯輔導資訊網,2012)。本研究依一般社 會慣用說法,將一類組稱之為「文組」,二、三類組稱為「理祖」。

4. 圖像理解(Image Comprehension)

圖像「泛指所有對物件、建物、人物、動物、植物、地方或現象等的描 繪或再現,描繪的對象可能存在於現實中,也可能只是想像,圖像一詞 可指獨立於依附物以外的描繪本身,例如獨立於畫紙外的圖畫。它也可 指物件的再現形象,而不同於有形的物件本身,譬如照片或數位圖像等

視覺替代物,有別於其所描寫的藝術品本身。」(藝術與建築索引典網 路版,2010)。理解(comprehension)意指「領會某物某事的動作或能 力。」(Oxford Dictionaries 網路版,2012)。綜合以上所述,「圖像理解」

的意涵為:「領會對物件、動物、植物、地方或現象等的描繪或再現的 動作或能力」。

5. 眼球運動(Eye Movement)

眼球內分佈著椎細胞(cone),椎細胞在光線之下方能運作,且多集中在 視網膜後的中央小窩(fovea),眼球運動即是眼球不停的轉動,以便讓 觀看的影像能夠清楚的投射在中央小窩上(陳學志、賴惠德、邱發忠,

2010;Munoz、Brian,2011;Richardson、Spivey,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