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新創公司生命週期

生命週期理論傳統上被用來解釋與了解組織創造與成長的過程,並認為各階 段的成長方向,反映了組織如何處理重要的問題。Kazzanjian 和 Drzain 於 1990 年針對 105 家科技新創公司(technology based new ventures)進行研究,發現 新創公司遭遇的問題與組織成長階段有關連性,組織結構需要隨著公司發展進 行調整,管理決策之制定會隨著組織發展,逐漸往組織高層集中,功能部門如 行銷與業務亦會跟著組織成長越趨專業化。

將新創公司的成長模式(patterns)及問題進行分類,有助於以多樣觀點來預 測各階段成長所需的重要條件,協助評估該階段的挑戰(Churchill & Lewis,

1983),像是在草創階段(start-up)創業團隊要全心全意投入,到了成長階段 則需要授權部屬,執行管理職責。對於創業投資者而言,了解新創公司生命週 期,有助於定位創業團隊發展的階段,評估是否有能力及資源克服組織及市場 挑戰,帶來快速成長的機會。同時,投資者亦可協助創業團隊在各階段的挑戰 中彌補不足,如招募專業經理人、提供產業經驗及法律財務咨詢。

壹、Greiner 組織成長模型

哈佛大學教授Larry E. Greiner 於 1972 年從行為科學觀點提出組織成長過程 中會先經歷穩定的演變(evolution),以及隨之而來的動盪變革(revolution),

變革過程中的轉變將決定組織是否能往下個階段的成長邁進。依據企業年齡以 及組織規模大小可以分成五個階段(圖 2-2):創業期(creativity)、集體期

(direction)、授權期(delegation)、協調期(coordination)、合作期(collaboration)。

創業期成長動能來自於新產品的研發製造與業務銷售,公司創辦人通常是技 術導向或是具有創業精神,強調依據消費者回饋來調整而非集中管理, 組織 成員間需要經常且非正式的溝通,在此階段創意性活動是公司是否能起飛的關 鍵,隨著組織成長,這些活動將成為問題。像是產品大規模生產需要具備成本 管理的知識技能,組織成員增加無法透過非正式的溝通來管理,需要會計程序 加強財務管控,對於不想承擔管理責任的公司創辦人,會感到負擔而產生領導 危機,此時,組織需要專業經理人的帶領來解決管理問題。

集體期成長動能來自透過指示命令提高管理效率,階段功能性組織部門被設 立,工作職責越趨專業化,需要內部控制流程跟行政管理系統,溝通遵循組織 層級與職責較為正式,隨著公司成長組織更多元及複雜,中下階層員工必須聽 令行事,感到士氣低落,產生自主性危機(autonomy),需透過組織高層授權 予中低階層來解決。

授權期成長動能來自於組織分權結構,激勵中低階層主管,提供自主權及獎 酬誘因,開發創新商品與更快速回應顧客需求。第一線主管如生產及行銷擁有 較大權責,部門利潤中心,執行高層依據各部門週期性的報告執行管理職責,

來自組織高層的溝通頻率降低,需透過正式管道進行,當部門間意見分歧,有 本位主義產生,則產生控制危機,需建制新的行政程序,並由組織高層親自監 督管理,促使部門間協調。

協調期成長動能來自組織內部資源的有效分配,部門主管除了決策管理的職 責外,同時需要針對總公司的情況來調整,跨部門單位依照需要進行整合,有 正式的計劃程序並且密集協商,公司總部增派人手來加強整體的控制,考核各

 

單位主管,特定功能單位如資訊、財務由總公司集中管理,日常營運管理仍由 各部門自行負責,使用股票選擇權及組織績效獎金,鼓勵員工依照公司整體為 目標達成績效,部門之間及總公司與各單位間的眾多行政程序,促使組織高層 決策與一線情況脫節,部門員工抱怨跨功能且不一致的直線主管,行政程序的 處理已多過問題解決與持續創新,產生僵化危機(red-tape),需運用團隊合作 的社會控制與自我約束,取代繁複的程序管理,增加因應市場競爭的快速應變 能力。

合作期成長動能來自組織內部團隊的建立,激發交流、整合與創新,強調團 隊合作針對特定任務快速解決問題,總公司的幕僚減少轉而協助跨部門團隊的 指派與咨詢,使用矩陣式的組織結構組織合適的團隊,行政管理系統單一化,

關鍵經理人針對重大問題經常開會協商,提供各部門經理教育訓練,培養團隊 建立與衝突管理能力,即時資訊系統與日常營運結合,提高管理決策品質,績 效考核以團隊表現為依據。

圖(2-2)Greiner 企業成長模型

資料來源:Greiner, L.E. (1972)  

貳、Churchill & Lewis 新創公司組織發展模型

Greiner 提出的企業成長模型不適合用來討論新創公司的發展,因為其理論假 設企業必須照各階段依順序發展與成長,若無法順利成長則組織即會滅亡,此 外,此模型沒有討論新創公司創立與成長的初期階段,區分各階段所使用的標 準,亦忽略其他重要因素,如產品項目、科技創新等(Churchill & Lewis,1983)。

Churchill 及 Lewis 針對新創小型公司,結合相關研究與實證結果,調整

Greiner 架構提出新的事業成長模型,分成創立(existence)、生存(survival)、

發展(success)、起飛(take-off)、成熟階段(resource maturity)五個階段(圖 2-3)。該模型指出在創立階段,最重要的問題是如何接觸客戶,怎麼將商品與 服務傳遞出去,並賺取現金收入。在生存階段,已經證實產品有市場可以獲取 利潤,需改善製造產品及提供服務的效率,確保有夠大的客戶群及市場利基 點。在發展階段,基本上新創公司已經成功,擁有穩定的獲利來源,足夠的市 場佔有率,需要功能別主管處理特定的組織事務。起飛階段需要更多資本投入 來擴大業務規模,此時管理控制非常重要,若管理不當事業就可能會面臨失 敗。在成熟階段公司已有足夠資源進行多角化投資,業務規模龐大但成長趨 緩,需要透過產品創新、研發應用或開發新市場,使事業再次進入不同的成長 階段。研究指出各階段成長所需要的資源必須事先就取得,否則組織將無法順 利成長發展。

 

資料來源:Neil C. Churchill & Virginia L. Lewis (1983)  

圖(2-3)Churchill and Lewis 新創事業成長模型

參、國內學者研究整理

台灣學者盧瑞陽將國內外 1980、1990 年代關於新創公司發展各階段之研

究,依照種子階段、創業階段、成長階段、擴充階段、成熟階段進行探討。種 子階段成功關鍵在於即時將產品原型完成,確認潛在市場規模與產品競爭力,

並組成管理團隊來執行業務。創建階段成功關鍵在於找到利基市場,建立行銷 業務渠道,有效率生產商品並提供服務。若是產品原型測試不滿意又無法快速 調整,或者潛在市場達不到預期,無法有效執行業務將資金用完就可能會失 敗。成長、擴充及成熟階段若無法有限管理組織運作與部門衝突,經濟出現衰 退或銷售沒達到預期,替代性產品技術出現,無法鞏固競爭優勢地位,有限回 收資金與穩健財務控制,將面臨高度的事業風險。

肆、網路世代公司成長模型

資訊科技興起造成產業環境變動快速,產業之間的疆界逐漸消除,過去經

濟與管理模型,假設環境處於靜態均衡狀態,但現今的商業環境充斥創新、改

變以及不確定性,過去提出的模型在實務上已不適用(Timmons,1999;

Marshak,2002)。Steven Blank 於 2007 年出版《The Four Steps to the Epiphany》

一書,該書是創業圈最有影響力的書籍之一,作者並針對網路世代的產業環 境,提出「精實創業」概念,推出最小可行產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

只要產品勘用就提供給消費者使用,透過顧客回饋,不斷調整產品特性,經過 持續地假設及驗證,找到可行的商業模式,快速創新創造顧客價值。

作者根據此概念,以產品開發觀點提出新創公司成長模式(圖 2-4)。顧客挖 掘階段(customer discovery)找到產品或服務的目標客戶,並確認提供的價值 對顧客是否很重要。顧客驗證階段(customer validation)創造可以重複的銷售 模式,產品或服務提供的途徑以及組織行銷團隊。顧客創造階段(customer creation)公司已經成功創造初期業務收入,要創造終端使用者的需求,並透過 公司的業務管道來滿足。公司建立階段(company building)建立正式的管理程 序以及部門架構,確保公司有效率解決顧客需求並獲得成功。

圖(2-4)Steve Blank 顧客發展模型

Berman 於 2011 年修改 Blank 的模型,提出以產品開發為觀點的新創公司

發展階段,分成四個階段。開發期(Discovery)打造第一版產品或服務並嘗試

資料來源:Steve Blank (2007)

 

確認消費者真實需求。確認期(Validation)確認建造的商業模式是否可行。效 率期(Efficiency)確認需求及業務模式後,盡可能提高服務顧客的效率。擴大 期(Scale)當組織架構建立,有正式的管理程序及穩定的管理團隊,開始跟著 市場成長擴大與成長並確保競爭地位。

伍、名詞解釋

各模型區分發展階段使用的名詞不盡相同,為釐清詞義方便後續討論,將重 要名詞定義如下:

一、種子期:尚未完成或已完成產品原型,商業模式尚需確認是否可行,已 組成創業團隊,獲利不穩定

二、成長期:商業模式證實可行,有正式組織架構,需提高管理效率建立內 部控制,業務快速成長,已經開始獲利

三、成熟期:業務成長趨緩,組織需要透過跨部門合作,降低部門本位問題,

需透過技術創新或開發新應用,維持業務穩定成長。

四、網路新創團隊:以資訊科技來提供產品服務,創造顧客價值的創業團隊

四、網路新創團隊:以資訊科技來提供產品服務,創造顧客價值的創業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