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發現

第二節 新聞動畫化之處理過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節 新聞動畫化之處理過程

一則新聞從事件的發生,到閱聽眾在電視上看到的新聞內容,經過了許多人 參與了編輯與各種處理過程,在新聞產製過程中所參與的每個人,對動畫內容都 有把關的行為與責任,也可能會影響最後閱聽眾所看見的動畫內容。因此,要使 新聞報導完全正確,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這中間必須經過重重關卡,由起點到 終點經過的「守門人群」都可能使訊息歪曲,整個動畫的產製過程充滿了價值判 斷的選擇,而導致報導本身與被報導的真實世界之間的拉扯互動。

壹、 編輯室內部控管與新聞價值判斷的內化

從受訪結果,新聞台內部主管、記者、動畫師普遍表示,動畫新聞的製作與 內容呈現,歷經的是一個團體思考的守門過程,如同Berkowitz(1990)指出新聞內 容是由團體動態形塑而成,有許多關卡必須靠編輯台上的各個守門人一起進行團 體思考,進而產製出最後的動畫新聞成品。記者B和C皆表示,在動畫新聞的產 製環節當中,上層長官在無形之中會影響到記者處理動畫新聞報導時的切入角度 和新聞價值判斷:

新聞要不要用到動畫,有時候是長官決定,有時候是記者自己決定,有經驗 的長官或有敏銳度的記者,他們很容易就可以判斷這則新聞裡面要不要做動畫,

看新聞的重大性或特殊性來決定,畢竟每則裡面都做動畫也沒必要,所以要挑過。

(記者 B)

記者還是看長官決定為主,假設你今天的新聞不是很重要,就沒必要去擠壓 到另外更為重要的新聞去發動畫,因為動畫師能製作的時間都受到壓縮,不是短 時間內就能處理完成的,動畫師會依照記者給單的先後順序來製作,發比較早他 才有時間製作,如果兇殺命案跟吵架糾紛兩件新聞比起來,兇殺案會比較有新聞 的梗,就會選擇以製作兇殺動畫為優先,留給比較重要的新聞,總之情況都要回 報給長官,讓長官掌握狀態。(記者 C)

由上述兩段訪談可知道,上層長官對記者處理動畫新聞報導方式的影響,可 分為兩個層次來看,第一層次涉及長官對新聞資訊的控管是否嚴格,這點對於動 畫新聞報導的影響尤其明顯;第二層次則與記者個人新聞價值判斷的內化有關,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在訪談過程中,受訪記者 B 和 E 皆提及他們的確會去摸索、迎合上層長官的喜 好,並以此選擇使用動畫和切入新聞點的角度,受訪記者 C 則是觀察到其它同 業有類似的情況出現。

從第一層次來看,受訪記者 D 表示,如果上層長官對新聞資訊的控管和處 理原本就不夠嚴謹,加上他們人又不在事發現場,不夠瞭解新聞狀況時,很有可 能將記者處理的資訊照單全收,沒有辦法適時查證錯誤的資訊內容,或是明明現 場拍到的真實畫面已經夠用,上層長官還是要求該則新聞必須使用動畫,憑他們 的經驗去想像進行連結的思維邏輯。此外,在截稿時間的壓力下,上層長官判斷 的時間通常很短,受訪記者 A 說:「長官通常會觀察其他台新聞誰有用動畫,這 是為了收視率啊。」基於這樣的考量之下,上層長官便會要求記者能使用動畫就 盡量使用。

就第二層次來看,受訪記者 C 表示,記者這項工作是需要成就感、需要上 級肯定和需要與同業競爭新聞收視率的職業。因此,若是他們發現有什麼新聞適 合製作動畫,抓到上層長官喜好的新聞點,可以時常衝高收視率時,有的記者就 會特別關注這類型題材,或是摸索適當的切入角度來使用動畫,久而久之這樣的 新聞價值判斷,意即該則新聞是否需要使用動畫報導,也會跟著內化進記者的「新 聞鼻」而不一定自知。以下列舉記者 C 的訪談,說明上層長官的喜好如何對記 者處理新聞動畫使用與否的心態:

我們做動畫就會按照長官意思去做,大概都會知道他們要的點是什麼,像車 禍現場,長官也希望記者用遠鏡頭拍一個整體的景,讓動畫部門可以在全景的場 景下,做還原車禍的呈現,會比較讓觀眾有身歷其境的感覺,畫面上看起來更真 實,新聞本身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就會被突顯。(記者 C)

如上所述,記者個人又是如何在組織思維及個人經驗下,考量新聞使用動畫 的價值呢?五位受訪記者表示,他們在處理新聞動畫報導時,通常會優先考量的 新聞價值是「故事性」、「重要性」、「衝突性」,接著是「話題性」,再來是「反常 性」和「接近性」(詳細分布狀況請見表 4-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表 4-1:五位受訪記者使用動畫新聞報導時優先考量的新聞價值

A B C D E

時效性 ★ ★ ★

接近性 ★ ★ ★

重要性 ★ ★ ★ ★

資訊性 ★ ★

人情味 ★ ★

顯著性 ★ ★

反常性 ★ ★ ★

故事性 ★ ★ ★ ★ ★

衝突性 ★ ★ ★ ★

娛樂性 ★

話題性 ★ ★ ★ ★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綜合五位受訪記者的意見來看,他們之所以把「故事性」列為優先考量的新 聞價值,主要有以下四大原因:(1)社會新聞議題涉及的層面較為複雜,需要有 故事性引起觀眾注意,或是協助觀眾以較簡單的方式理解案情進展;(2)故事性 是現在電視新聞非常強調的角度;(3)故事性的題材和報導比較容易有收視率;

(4)受壹集團的感官主義風格影響。其中又以第二點和第四點的考量最為普遍,

以下列舉三位受訪記者的訪談說明之:

譬如說有一個被性侵的受害者,因為她長得很像林志玲,在這一類的新聞裡 面有很特殊的點,那麼受害者說話的聲音就會是一個特色,也搞不好她喜歡講林 志玲的口頭禪,如果因為這些引起歹徒的犯案動機,這個點就會很特別。(記者 B)

像法庭上的一舉一動也是我們會去觀察的重點,當事人在回答法官問題時忍 不住尷尬地笑了,這種有故事感的東西,我就會強調在動畫裡面,或者是令人感 同身受的情節,也會去針對當事人的表現或表情做加強。(記者 C)

壹電視有影響我們沒錯,長官會要求我們參考它的作法,來延伸出一些東西,

讓新聞更加分更好看,譬如說像車禍案件有一家新聞台做了動畫,長官看到就會 過來下指令,要求我們也要做得跟其他台一樣。(記者 D)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整體來看,記者在決定該則新聞議題是否使用動畫時,雖然擁有決定權,但 多少會受到上層長官喜好和編輯政策等組織思維的影響,因而多傾向選擇具「故 事性」和「重要性」的題材進行報導,而若進一步探究新聞組織產製邏輯背後的 結構性因素,研究者認為上層長官通常是以商業競爭為考量依歸,進而期待記者 完成他們所設定的工作任務與工作目標,也就在這樣層層關卡影響下,引導著記 者以尋找「故事性」報導為動畫使用的主要邏輯。

貳、 產製的溝通與落差

根據文獻回顧,Baxter(2006)認為傳播如同對話,對話溝通可以建構、創 造新聞,但也可能因對話的差異,出現新聞呈現上的落差,換句話說對話過程會 產生差異,這些差異是必然存在的,因為對話過程必須使用語言,且語言使用有 高度的情境性,說的話會與對話當時的文化情境與對話者的社會地位有關。所 以,動畫新聞製作過程中的溝通,是否能絲毫不差地使動畫「還原」新聞事件而 無失真疑慮,這當中就包括了動畫的腳本構想、實際執行到成品確認之間的訊息 傳遞與接收。主管 I、記者 B 以及 動畫師 G 分別就針對此一經驗提出了相關說 明:

製作人與採訪中心會報告,今天記者會跑什麼線,然後新聞會做到多深這樣,

哪則新聞要做動畫的部分,也會在這時候開始設定,壹電視他們則是分工更細,

讓記者與 PM 分工合作去做動畫,把新聞事件的腳本快速產製出來,再針對要用什 麼材質去跟動畫師溝通,在兩個小時以內就完成動畫成品,然後把真實的新聞畫 面與其結合在一起。(主管 I)

以動畫來說,電視新聞非常趕,大概 1800 新聞是各家電視台的主力時段,在 下午五點以前就要開始寫新聞過音跟產出,那勢必動畫得在五點之前給記者跟攝 影,再往前推算,一個動畫產出需要跟動畫師溝通繪製,又要去想腳本,構思動 畫怎麼呈現在新聞內,所以我們通常一點半到兩點之間,就要先把腳本給他們,

讓他們去執行與溝通。(記者 B)

從接稿開始大概有 25 分鐘繪製腳本,然後花 15 分鐘的時間做報板,讓各單 位去接收這則新聞的內容,接下來就往外走,到動畫師這邊有一個小時時間把所 有東西整合起來繪製,動畫師拿到的,已經是有動作、有 3D 元件、場景的動畫,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他們會把畫面會再做一些微調,然後再加上特效像是爆炸、冒煙等動畫,都是在 動畫師這裡裡完成的。(動畫師 G)

一般閱聽眾在新聞中看到有關於視覺設計製作的部分,多是由各單位通力合 作製作而成,以動畫新聞為例,在製作的流程中,通常是上層長官給予指示後,

記者便要設法去了解事件的情況,以文字描述或畫出簡略需要動畫呈現的內容腳 本,委託動畫部門進行製作,主管 K 表示要將動畫製作過程融入以文字為主的 新聞產業,再加上電視新聞台的生態就是搶快,每天過著跑新聞、追新聞這種緊 湊的生活,碰上製作動畫這種耗時、耗工夫的工程,一直都是艱鉅的挑戰。因此,

只要給予新聞工作者相對充裕的製作時間,新聞報導都可透過動畫繪製來還原、

重建現場,至於畫面細緻程度或好看與否,動畫師 H 說:「如果時間上是真的有

重建現場,至於畫面細緻程度或好看與否,動畫師 H 說:「如果時間上是真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