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方法論

壹、 本研究採用質性的理由

對於罹患憂鬱症的人來說外在世界與內心世界相互拉扯,也因為 拉扯之間造成困惑及焦慮感受,對於他們來說都是獨一無二的經驗與 感受,若是用量化的問卷填答方式去詢問並取得資料,這些資料都是 普遍性及冰冷的用詞,在這些文字描述中無法感受到研究參與者主觀 的經驗與感受,因此研究者採用質性研究的方式,與研究參與者一起 參與其中,以理解其經驗及感受,並去解讀及書寫成研究文本,並賦 予此文本意義。

貳、 選擇的研究策略

研究者選擇以敘事研究作為本研究的研究策略,敘事研究在定義 上是指任何使用或分析敘事素材的研究。資料係以故事(訪談擷取的 生命故事)或其他方式(人類學者以敘事形式記錄觀察的實地扎記或

17

個人信件)蒐集而得(吳芝儀,2008)。以「敘事」為主體,理解研 究參與者的生命經驗與行動方法,看重生命的脈絡與複雜性,並探究 其中的意義(鈕文英,2014)。

參、 原因

對於敘事來說,這社會是被建構而成,人與人們主觀的想法與感 受去塑造這個社會。對研究者來說,助人工作者亦及社會工作,是與 人一起工作(work with),語言、文字及行為都是闡釋想法及感受的一 種方式,實體是透過語言再現而成(鈕文英,2014),每個人所表述 的是他們主觀的真實,他們如何看待這世界,如何定義及如何感受等

,研究者很熱衷於欣賞及聽故事,在閱讀書籍時進入故事中的脈絡去 感受,當社工是與人工作時,一同進入對方的故事中,彷彿就像是在 閱讀一本書籍,這本書籍是一個人用生命去撰寫,這樣的感動與真實 是研究者選擇的敘事研究的原因。

肆、 介紹

敘事對於人們而言常見於文學與大眾媒體,但人們對於敘事的意 義都有所不同,因為敘事提到人們主觀建構的想法,因此同一則故事 對於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看法,也意味著每個讀者用自己不同的方式 進入到這故事當中。

吳芝儀(2008)提到人們天生就是說故事的能手,在人與人之間 扮演著溝通的橋樑,理解世界的管道則是透過敘說者對生活及經驗進 去描述與書寫,敘事研究透過訪談中所蒐集到自我敘事,來瞭解個人 是如何被建構而成。

故事形塑敘說者的世界,故事也不斷被創造、敘說、改寫及重述

。每一則故事都由敘說者去自身經驗去建構而成,並選擇如何敘說(

18

表達)、強調(語氣或情緒)和定義意義。建構取向主張在人們在特 定的人際情境及互動會建構出自我意象。

藉由敘事研究和詮釋自我敘事,研究者得以理解研究參與者的個 人身分意義與其如何建構,以及所處的文化與社會脈絡。

伍、 敘事研究對本研究的提醒 一、 注重以敘事作為理解的方法

敘事研究是透過敘事描述自身經驗與行動的探究方法,因此研究 者透過引導研究參與者敘事描述,去理解其生命經驗,透過重要且零 碎的故事去看到故事中的其他故事,並成為整體且連貫的故事。

二、 重視敘事的時間和情境脈絡與事件關聯性

若是看到研究參與者過去,可以看到與現在故事的關聯性,因為 沒有故事是單獨存在的,故事中會有另外一個故事,因此研究者對於 故事的豐富性和複雜性,需經過蒐集及整理成敘事地圖,並且去瞭解 研究參與者是如何選取每一段故事,以及故事之間的關聯性。

三、 強調研究者和研究參與者合作並讓他們充權賦能

敘事研究是研究者與研究參與者一起參與的過程,當研究參與者 敘說著故事時,研究者則帶著自己主觀和經驗去詮釋研究參與者的故 事,最後研究論文則由研究者與研究參與者一起參與及討論共同完成

,在權力關係當中,研究者提倡互為主體且平等,並且研究參與者有 權利提出那些文字描述不洽當或不適合呈現,及選擇要敘說哪一段生 命經驗,研究者是和研究參與者是work with 的精神。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