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壹、 憂鬱症對社工的家庭、人際及職場影響 一、 對家庭的影響

小芳在確診為憂鬱症後,接受由風信子機構所提供的心理諮商與 治療。在與諮商師初步討論的諮商目標是讓家人去了解憂鬱症以及為 何小芳會得到憂鬱症。前兩次家庭治療時,小芳的大弟、小弟及小妹,

都可以認同及體諒小芳得到憂鬱症。第三次家庭治療時,大弟和小弟 都認為小芳是個完美主義的人,會過度要求自己。小妹則覺得自己活 在小芳及大弟的陰影之下,壓力很大,並且覺得小芳今天會變成這樣,

是個人問題。小芳的父親雖然沉默,但給小芳的感覺就是看吧!是你 個人的問題。

這次的家庭治療,將家庭中許多塵封已久的事情及問題給浮上檯 面,並且過程中小芳也知道大弟、小弟及小妹的想法及感受。讓小芳 與家庭成員的關係有了變化。

89

研究者與小芳第一次訪談時,小芳提到自己的母親至今仍認為只 要想開一點,憂鬱症就會變好。小弟認為小芳沒有工作,並要求小芳 去找工作,反正平常也沒事做,忽略了小芳在家庭做家事的辛勞。小 芳的父親,以前會先指責身為老大的小芳,但是現在對小芳則是採取 放任,甚至對小芳的所作所為沒有任何的意見。

憂鬱症讓小芳與家庭成員關係在互動上有了不同的變化,雖然不 是每個成員都能理解憂鬱症。但是小芳父親的改變,是讓小芳感觸最 多的,並逐漸修補與父親的關係。

二、 對人際的影響

在小芳的人際關係裡,有兩位重要他人學妹與蚵仔煎。過去小芳 大多都是擔任照顧者的角色去照顧與傾聽,但在第一次自殘時,小芳 的脆弱與無助,轉而讓學妹擔起照顧者去安慰與傾聽。在小芳生命的 最低潮的同時,學妹也罹患癌症,兩人的情緒與狀態都到了低點。學 妹提議那就一起去死吧,這樣的提議反而激勵小芳活下去的動力,要 更努力的活下來,這樣才能照顧學妹。

蚵仔煎與小芳個性相似,甚至認為自己也有憂鬱症。蚵仔煎的存 在就像鏡子般,讓小芳可以變成一個旁觀者去看到其行為與想法,並 去反思自己。小芳、蚵仔煎與學妹三人在自身也罹患疾病的影響下,

可以更同理、貼近彼此的感受。

三、 對職場的影響

在職場中,憂鬱症所帶來的影響與社工的倫理價值是有所衝突的。

像是風信子機構老闆娘認為小芳會罹患憂鬱症是來自於家庭的影響,

而非工作環境因素,因此小芳要離開時,機構也不願意簽非自願離職 書,甚至當政府局處承辦致電詢問時,也不承認憂鬱症算是職災的一

90

種。

在風信子機構中的同事,則對於小芳罹患憂鬱症一事,採取冷處 理的方式。這樣的方式會讓小芳感覺被排擠,同事們則回應想太多了。

當社工的高工作量、高工時與高壓力,與同事間的冷漠回應及處理,

讓小芳身體的疲憊與內心的失落,在生理與心理相互加乘影響下,就 像天旋地轉,希望感與求生意志的慢慢消逝,小芳認為你們在逼我去 死。最後小芳只能選擇逃避、翹班、睡覺,反而讓機構中的老闆娘和 同事對小芳的觀感更不好。

鬱金香機構中的大部分同事,都可以接受小芳的憂鬱症。反倒是 主管並沒有接受,甚至跟新進同事說,小芳有憂鬱症,講話要注意。

在小芳的工作表現下,其中一位主管也開始認同與接受小芳。

機構評鑑前,市府要求簽署是否有精神疾病的切結書,讓小芳感 到焦慮和擔憂,因為不是每一個人或單位都可以接受小芳罹患憂鬱症。

若是坦承是,可能會失去工作。若是簽否,這樣是否代表小芳在隱瞞?

而這樣的隱瞞是否會被拆穿?事後是否會帶來更大的影響?

餐廳職場的同事口頭上可以接受小芳的憂鬱症,但是對於憂鬱症 卻有許多誤解、偏見及歧視,這些所謂的「關心」在無形中都會刺傷 小芳。甚至最後無法接受憂鬱症在職場上的影響。

研究者發現小芳在職場的感受與經驗,若職場中同事們給予包容 與支持,那麼憂鬱症對小芳的身體、心理及工作能力的影響較小。當 職場中的同事們對小芳採取冷漠、歧視、誤解及偏見的方式,則會強 化憂鬱症對小芳的身體、心理及工作能力的影響。

91

貳、 當社會價值、社工價值與個人需求衝突時的抉擇,抉擇後的感受 對其意義及詮釋

一、 當社會價值與社工價值有衝突時的選擇

在方案中所獲得的補助,風信子機構的老闆娘要將一半的補助拿 走,並要小芳用假收據去應付方案核銷。當機構的生存需要,與小芳 的社工價值都有所衝突。小芳選擇求助於機構主任,但在機構主任無 奈的告知,這就是現實。為了機構的生存,去剝奪個案的福利和做假,

小芳選擇哭泣與接受。

如同機構主任所說,這就是現實。雖然小芳可以選擇拒絕,但是 考慮到個案的權利與需求。如果拒絕或是檢舉,會傷害到機構的生存,

間接的也傷害到個案。為了個案們,只能安慰自己還有一半的補助。

二、 當社工價值與個人需求有所衝突時的選擇

在法院事件時,小芳在機構喝醉想要出去,被同事阻止。所以小 芳選擇逃避和睡覺時,仍被阻止。同事們強迫小芳將情緒宣洩出來,

小芳因而與同事們起衝突,並大哭、大聲去回應同事們的問題與指責。

當下大聲的哭泣與言語斥責,都讓個案聽到了。事後小芳很懊悔自己 不該在個案面前與同事吵架、喝酒和情緒失控。

小芳提到自己在大學時所受到的社工教育,告訴你該怎麼處理與 服務個案、社工倫理、道德及規範、個案研究等,都不斷的在要求及 形塑社工要如何服務個案及社工的角色形象。但是憂鬱症、各種事件 壓力累積等因素迫使小芳去看到自己內心需求時,要如何滿足自身需 求?當這些個人需求與社工價值有所衝突時,該怎麼辦?小芳不知道、

也不會,因此每一次的情緒反應所帶來的影響與後果,都是一個經驗 與學習。

92

最後小芳選擇正視自己的需求,並意識到自己原來是可以休息和 放鬆的。當運用社工服務個案的技巧及處遇在自己身上時,如:跑步、

出外走走,自己卻很抗拒這些處遇。因為這些處遇,代表著社會對小 芳的壓迫。以前強迫自己做那麼多的事情,但後來得到了什麼?這些 難受的經驗,彷彿在告訴小芳,難道沒有其他選擇嗎?難道不能順著 自己內心的需求嗎?最後選擇順從內心需求後,發現天沒有塌下來,

事情沒有變得更糟。

總和上述,從開始面對社會價值時,選擇妥協。到後面社會價值 與社工價值對個人需求時,小芳選擇接受自己。這樣的選擇,小芳用 自嘲的方式去賦予意義,反正都這麼差了,還能差到哪邊去。過去的 種種經驗與學習,是形塑小芳重要的因素,這些難過的遭遇,並沒有 擊倒小芳。反而讓小芳可以更為坦然地去和內心的自己站在一起,一 起面對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