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六節 研究者的預備與反思

質性研究中研究者本身即是研究工具,則會有主觀意識,因此在 此節告知研究者的主觀想法及經驗,以及因應處理方式。

壹、 研究者的學術訓練

社會對於每個職業及角色都賦予規則與解釋。這些規則與解釋在 無形中成了一個困住我們的牢籠。我最常聽到旁人說:想想你們念社 工的初衷、犧牲奉獻、要有愛心、要為這群孩子著想、個案很可憐… 等。這些話語在無形上對社工角色形象的塑造。這讓我聯想到服役時 與眼鏡仔的故事,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符合所謂的軍人形象,當自身 行為與軍人形象相牴觸時,得面臨到同袍弟兄及長官質疑。

入伍服役時,由於大學科系的關係,我變成連上隱藏的心輔小老 師。不少人私下會跑來找我訴苦,談話內容大多為感情受挫、兵變及 身體障礙。其中以一位學弟讓我印象最深刻,我都叫他眼鏡仔,他剛 到部隊時就表示自己脊椎疼痛,走路緩慢,無法出操,甚至無法下床

。但連隊送他至醫院做過 X 光和核磁共振檢查,卻顯示身體功能一 切正常。

我與眼鏡仔談話後,他哭著訴說自己身體不適及對服兵役的抗拒 和排斥,身體與內心痛苦不斷纏繞著他,但卻沒有人能理解。而由於 眼鏡仔不用出操,已經被連隊長官列為頭痛人物,被部隊弟兄貼上裝 死的標籤。許多背地裡的諷刺言語與明顯的冷漠行為,讓他對於服兵 役更加深了抗拒及更痛苦的感受。

27

某一天,眼鏡仔躺在床上喊不舒服,部隊長官叫我帶著他去北區 測驗中心的心輔室接受諮商。心輔官知道我的學歷後,他說:

「你比我更專業,你來跟他會談好了,我在旁邊聽。」

我驚訝的是專業的心輔官竟然說出這樣的話。

有天眼鏡仔被送至北投國軍818 醫院休養等待驗退。我前往探視

,眼鏡仔看到我和輔導長,很開心跟我們介紹房間與院區。我關心他 走路好像正常,身體還會疼痛嗎?他告訴我:

「學長,應該是環境關係,我現在好很多,走路還是會不舒服,但可以 正常走路。」

帥華安(2009)針對國軍士官兵因精神疾病停役之研究,研究發 現因精神疾病而停役以重度憂鬱症比例最多。研究結果未提到因疾病 所引發的行為反應與軍人形象相牴觸,因此在國軍士官兵申請停役核 准之前,需要面臨到長官及同儕們的指責、標籤與冷漠。在部隊中有 很多的不願役待在這個與世隔絕的牢籠裡,對外面世界有很多的無能 為力,對內在世界也有很多的無能為力。部隊每天訓練及要求,讓我 們可以符合軍人不怕苦、不怕操及堅強形象。在這個密閉的牢籠裡,

大家都很辛苦時,自己的聲音在這邊是不存在的。當生理與心理出現 問題時,容易被旁人貼上裝死的標籤。這樣的牢籠對於外在環境與內 在產生了很多的無能為力,不僅困住了身體,也綑綁了心理。

退伍後,則到「張秀菊基金會附設奇歷兒少之家」擔任生活輔導 員,在職場工作三年,在三年中參與職場各種教育訓練,也時常與社 工討論個案的相關議題及社工如何處理及因應。

28

因為自己想要進修學習更專業的知識以提升自我能力,因此進入 朝陽科技大學社會工作所就讀。入學時對於論文的方向就已經鎖定以 社會工作員為對象,及心理相關議題,除了碩士班課程外,也下修大 學部社工課程,以增加對社會工作的知識。並且參與大學機構兩個月 實習,並加強訓練個案工作、團體工作及社會工作相關知識。

這時期研究者找了許多關於憂鬱症的文獻,發現大部分文獻都在 探討個案、青少年、婦女及老人,針對社工的文獻少之又少,再加上 自己的工作經驗,更加深對於此研究的興趣,並期待自己能在研究中 有所學習及成長。

貳、 研究者的實習經歷

研究者在研究所時期實習兩次,一次為大學部實習,一次為研究 所實習,實習經歷讓研究者更瞭解社工的工作場域及所要面對的各式 狀況,對於研究者的研究有很大的幫助。

一、 兒少安置機構

研究者在碩一暑假時間選擇回去原單位兒少安置機構作為實習 單位,當初想法是覺得在工作時是擔任生活輔導員,但今日作為一個 社會工作系實習生。與生活輔導員的工作及目標都各為不同。因此應 該會有有不同的想法及感受。

經歷一年後再次回去原單位時,當初的院童已經大多數都結案。

由於自己是實習生的關係,在實習過程中被交付許多任務,例如設計 及執行團體工作、個案會談、電影活動、社區資源連結及廚藝競賽等

。活動前準備計畫書及器材準備。活動後記錄撰寫並檢討。

這次實習與社工接觸較多,社工大多都在接電話、打報告、前往

29

學校、醫院或法院洽公等。由於人手不足,社工依然要值晚班。假日 有活動或訓練課程時,社工仍會出席參與以便觀察和處理狀況。

私人安置機構所面臨到的經費及人手不足,導致社工需要頂替其 他工作角色,例如:生活輔導員、廚房人員和才藝講師等。導致每天 下班都是晚上七、八點。這樣的工作環境與狀況,在實習過程中仍然 存在。因此每天看到社工疲憊的眼神,辦公室時常會有情緒爆炸。

二、 衛生局毒品防制中心

研究者在第二次實習時選擇政府單位的衛生局,一方面想要瞭解 憂鬱症與藥物的關聯,另一方面是想要瞭解政府單位的工作環境狀況

許佑生(2001)書中提到吃了 Ativan 能體會到神遊處境,吸一 口,就跟睡一小時一樣,因此從那天起養成了吃鎮定劑的作息。在實 習過程中,透過閱讀個案紀錄與家庭訪視,並不是每位個案接觸毒品 藥物都是為了娛樂。有些個案因為家庭經濟及工作狀況,需要透過藥 物來提神。有些個案則是因為身體病痛,需要透過藥物來舒緩。這也 讓我原本對藥癮者的刻板印象有了改變,需要瞭解用藥背後的原因及 個案本身的環境與狀況。

實習結束前我也與數位個案管理師(以下簡稱個管師)會談,以 瞭解工作環境與壓力狀況。雖然公家單位比較少有資源與人手不足的 問題,由於是政府單位,需要對上級長官及民眾負責。因此需要製作 大量的數據資料及報表,好讓人一眼就看出,單位做了哪些事情、服 務多少人次及達成率。在數字下的個案紀錄及服務狀況,兩者相比之 下似乎就沒有那麼重要了。個管師大多都提到行政事務的繁忙,佔了 工作時間很大比例。因此迫使個管師要在個案服務品質與個案工作量

30

之間作一個選擇。

公家單位實習經驗讓我對於個案使用藥物的目的並不是只有娛 樂,透過資料與實際家庭訪視後,不能用固著的想法去思考問題以及 將問題歸因在個人身上。就像藥物使用背後的原因夾雜家庭、人際、

感情、生理及心理等。唯有透過與個案接觸及講述,才能慢慢去瞭解

就像精神疾病患者,不能只有固著的想法去思考問題以及將問題 歸因在個人身上。每位個案背後,由許多故事串聯而成。唯有透過與 個案接觸及述說,才能慢慢去瞭解。

參、 研究者對於研究中的主觀及情感處理

研究者在質性研究中本身即是研究工具,但是人就有主觀意識及 觀點,再怎麼保持中立立場,都會有自身的選擇及看法,由於自身經 驗以及與研究參與者的關係,主觀及情感都會是研究中發生的事情。

在敘事研究中,研究者將研究參與者的經驗與自己產生聯結,藉 由與自己生命經驗的對話,產生新的領悟與啟發(鈕文英,2014)。對 於研究參與者來說自己的故事被傾聽與書寫,藉由重述故事的動作,

建構出新的經驗,並有新的體悟,且與研究者及讀者產生聯結及共鳴

,自己知道並非是一個人。

在主觀方面,研究者盡可能不去評斷研究參與者的行為與價值,

而是帶著好奇以及開放包容進去研究參與者的生命脈絡中,在研究參 與者訪談過程對於情感處理,是很難去避免,但覺察到自己的生命,

因為人與人之間的生命分享而觸動,這也是敘事研究會碰觸到的,這 也是研究者選擇敘事的主要原因之一。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