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旅遊動機理論之概述

本節旨在探討旅遊動機相關理論,透過相關文獻整理分析以瞭解旅遊動機之定義、

內涵,做為分析打工度假客旅遊動機之依據。故本節首先探討旅遊動機之定義、進而探 討其衡量構面、相關研究結果與重要性。

一、旅遊動機之定義及內涵

Woodworth 於 1918 年首先將動機一詞應用於心理學界 (張華保,1986) 。謝淑芬 (1994) 指出動機是啟動、指引和維持身體與心理活動機能,並引導該活動朝向某一目標 進行的一種內在歷程。張春興 (1996) 認為動機 (motivation) 是指引起個體活動,維持 該活動,並促使該活動朝某一目標進行的內在作用,是一種促使個體進行各種行為的內 在動力。Kotler (1997) 認為動機是個體內在的一種動力,如興趣、態度等,該動力可影 響行為並造成行為的改變,也是一種被刺激的需求,它足以引發個體採取行動以滿足需 求。韓傑 (1998) 則指出能夠引起人類行為的任何刺激都可視為動機。Moutinho (2000) 將動機視為一種需求狀態,可驅動個人朝向特定行動而帶來滿足。Iso-Ahola 與 Allen (1982) 提出動機為行為產生之原動力,若以觀光旅遊之範疇而言,遊客必須先有動機的 產生,才會衍生出後續的旅遊行為,因此旅遊動機可謂探討遊客行為研究中相當重要的 因素之一。

旅遊動機乃是基於個體為滿足休閒遊憩需求,所引起個體從事並維持該遊憩活動,

並導致該種活動朝向某一目標進行的一種內在歷程,透過遊憩活動行為的發生以滿足個 體之遊憩需求 (Crandall,1980)。Iso-Ahola 與 Allen (1982) 認為在整個旅遊活動歷程中,

旅遊動機驅使遊客滿足個人社會和心理的需求,可說是遊客從事旅遊活動的真正原因。

徐惠珍 (2009) 指出旅遊動機視形成旅遊需求的主觀因素,是激勵人們實現旅遊行為的 心理因素。

Manning (1985) 認為各種不同的旅遊動機都是為了滿足人們追求不同體驗的需求。

由於現今的旅遊及活動型態更加多樣化,旅遊動機之類型勢必也更為多元,許多研究指 出旅遊動機為多種動機相互交錯並同時存在的,若要歸納出單一動機有其困難度。Pearce (1988) 提出的旅遊生涯階梯論也強調人們具有多元的旅遊動機。周義隆 (1993) 亦認為 人們旅行的動機往往不只有一個,可以透過旅遊行為同時滿足多重需求。

二、旅遊動機相關理論

(一)Maslow 需求理論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 Maslow 於 1954 年提出需求層次論 (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 ,他強調動機是引起個體活動,引導該項活動並維持該活動導向某特定目 標之內在動力,這些動力由多種不同需求組成,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 求、自尊需求、自我實現需求五個層級,當低層次的需求獲得滿足時,較高層的需 求將隨之產生,各需求之階層分布如圖 2-1。

圖 2-1 Maslow 需求層次論

資料來源:”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Maslow, A. H. (1970). NY: Harper & Row.

許多研究將 Maslow 需求層次論套用於旅遊動機之探討,Beach 與 Ragheb (1983) 根據 Maslow 需求階級理論為基礎,提出休閒動機的模型,其中包含知識性要素、

社會性要素、能力優勢要素及避免刺激要素。McIntosh (1990) 以需求層級理論之概 念探討人們從事旅遊活動的內在動力,並將基本的旅遊動機分為以下四種類型:生 理 動 機 (physical motivators) 、 文 化 動 機 (cultural motivators) 、 人 際 動 機 (interpersonal)、地位與聲望動機 (status and prestige motivators)。張衛紅 (1999) 亦 參考 Maslow 的需要層次理論,將旅遊動機依需要層次分為生理/放鬆、安全/刺激、

歸屬感/關係、自尊/發展、自我實現/實現共五個層次。

(二)旅遊生涯階梯理論

Pearce (1988) 以 Maslow 的理論為基礎,提出旅遊生涯階梯 (Travel Career Ladder),將旅遊動機分為五個層級:放鬆和身體需求、刺激、人際關係、自尊發展、

自我實現,其認為人們必須先滿足或體驗低層級的動機,才能依序提升到更高的層

級,且較高層級動機包含低層級動機,亦指出表示人類的旅遊動機具有多元性及變 化性,同一個人的旅遊動機會隨著時空背景的不同而有所改變,本研究整理 Maslow 需求層次論與 Pearce 旅遊生涯階梯進行對照如圖 2-2。

圖 2-2 Maslow 需求層次論與 Pearce 旅遊生涯階梯對照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Loker-Murphy (1996) 針對澳洲自助旅行者進行實證研究,證實旅遊生涯階梯 論的應用性,認為此理論適合做為探討旅遊動機的初步方法,並藉由集群分析將澳 洲自助旅行者分為逃離者/放鬆者、社交/刺激追求者、自我發展者、追求實現者四 種類型,可分別對應至旅遊生涯階梯理論中的放鬆和身體需求、人際關係、自尊發 展、自我實現,除了受到各階段最主要的動機驅使之外,同時也會受到較低層次動 機的影響,此論點也支持了 Pearce 理論中所提出「較高層次的動機包含較低層次者」

之觀點。

(三)推拉理論

Dann (1981) 運用推拉理論 (push-pull framework) 探討旅遊決策因素,討論遊 客的旅遊意願及旅遊地的選擇,推力指的是日常生活中影響人們決定到外地旅遊的 特定因素,拉力則是在決定旅遊後,影響人們選擇目的地的因素。人類從事旅遊行 為除了受到內在因素的推力影響之外,旅遊目的地的拉力也會同時影響旅遊行為的 決定,因此不該將推力與拉力視為獨立運作的兩種因素 (Cha, McCleary, & Uysal, 1995; Crompton, 1979)。以推拉理論的觀點而言,旅遊動機的產生除了源自於個人的 需要,亦來自於外在的刺激與誘因,推拉理論中的推力因素是指來自個人內部的社 會心理需求,用以解釋產生旅遊行為的動機,推力因素包括:學習、逃避、放鬆、

挑戰、戶外運動、名聲、休息、社交等;拉力因素指的是外在環境中的刺激與誘因

所產生的作用力,如旅遊地所傳播出的訊息,用來解釋遊客的旅遊地選擇行為,拉 力因素則包括:安全、娛樂、自然、古蹟、學習、設施、預算、獵釣、文化等 (葉 奕乾,2004;Cha, McCleary, & Uysal, 1995)。

Riley (1988) 認為背包客的旅遊動機也是拉力與推力的結果,他們想逃離一成 不變的生活及義務,因而選擇到陌生的地方,給自己多一些空間及新生活。Kao, Patterson, Scott, 與 Li (2008) 使用推拉理論調查臺灣至澳洲旅遊之遊客動機及滿意 度之研究,分析出推力及拉力動機因素。Crompton (1979) 運用推拉理論,以深入訪 談法歸納出推拉因素,其中推力因素包含以下七項:脫離單調生活、探索自我、放 鬆、聲望、懷舊、增強親屬關係、促進社交;而拉力因素包含新奇、教育兩項。

三、旅遊動機之分類及衡量構面

陳思倫與劉錦桂 (1992) 指出動機常被分為生理動機與心理動機,生理動機源於生 物上的需求,心理動機則是個人在社會環境中的學習性的需求。McIntosh (1990) 將旅遊 動機分為生理動機、文化動機、人際動機、地位聲望動機。Swarbrooke 與 Horner (1999) 則認為旅遊動機包含的範圍有文化動機、生理動機、情緒動機、狀態動機、自我成長、

個人動機等六大類。由分類可發現,旅遊動機之範疇涵蓋生理、心理及社會三大面向,

與休閒訴求之本質不謀而合。旅遊動機包含之要素隨著時代變遷、旅遊型態的創新而有 所改變,因此國內外學者對於旅遊動機尚未有完全一致之分類,故本研究彙整各家學者 對於旅遊動機之分類如表 2-3。

表 2-3

旅遊動機之分類

學者 年代 組成要素

Iso-Ahola 1982 尋求獎賞、逃離

謝淑芬 1994 放鬆心情、逃避現實、健康、支配、追求自尊、學

習、社交

表 2-3

旅遊動機之分類 (續)

學者 年代 組成要素

張衛紅 1999 放鬆動機、刺激動機、關係動機、發展動機、實現

動機 Baloglu &

McCleary

1999 逃避與放鬆、興奮與冒險、知識、社交、聲望

朱珮瑩 2003 調劑身心、充實新知、體驗活動、享受自然生態、

興趣、消磨時間

李佳蓉 2004 逃離、冒險、自由與獨特、自我實現 McLean, Hurd, &

Jensen

四、旅遊動機之相關研究

(一)海外旅遊者之旅遊動機

Baloglu 與 McCleary (1999) 以國際觀光客做為研究對象進行調查,將其旅遊動 機分為逃避與放鬆、興奮與冒險、知識、社交及聲望等五大構面。Kao, Patterson, Scott, 與 Li (2008) 針對臺灣旅客前往澳洲旅遊之動機及滿意度進行探討,研究結果發現 驅使臺灣旅客訪澳旅遊的推力動機包含環遊世界、擁有舒適的旅程、逃離現狀、結 交新朋友及聲望,澳洲本身具有之拉力動機則為知名景點與動物、陽光與景色、適 合闔家旅遊。Lin, Lee, 與 Wang (2012) 將臺灣研究生到國外旅行的動機分為以下 五大構面:自我成長、金錢導向、教育學習、購物美食、文化體驗。

(二)自助旅行者之旅遊動機

Riley (1988) 指出背包客的動機與追求與逃避有關,周義隆 (1993) 探討自助旅 行目的地選擇行為,認為自助旅行者主要鬆弛、好奇、學習、社交、美食/採購五 個動機因素。李淑宏 (2000) 則指出自助旅行者有擴展視野、自我再教育,突顯個 人特質、邊旅行邊學習及印證等動機。曾煥玫 (2000) 歸納女性自助旅行經驗得出 知識的學習與成長、陪養自信與擴展視野、放鬆、深入瞭解異國國情,融入當地生 活與文化、實現夢想、挑戰與創新、自我解放、享受獨處與自由等動機。李佳蓉 (2004) 針對女性自助旅行者進行訪談,研究結果發現其旅行動機主要包括逃離、冒險、自 由與獨特、自我實現。陳勁甫與古素瑩 (2006) 將海外自助旅行者之旅遊動機分為 社會/尊重需求、自我發展需求、自我實現需求、放鬆/嘗鮮需求等四大構面。

Mohsin 與 Ryan (2003) 針對前往澳洲的自助旅遊者進行調查動機與滿意度之 調查,並透過文獻分析、深度訪談及理論對應建構出動機量表,提出 12 個題項,

分別為:拓展國際視野、結交新朋友、旅遊型態的偏好、自我考驗、親友推薦、長 期渴望造訪當地、對未來感到困惑、剛完成學業、剛結束一段工作、暫緩現在的生 活、求職、尋找合得來的夥伴。Loker-Murphy (1996) 針對澳洲自助旅行者進行調查,

發現國籍在動機區隔上有顯著差異,並指出亞洲自助旅遊者偏向追求實現者,而較 不易成為自我發展者。Mohsin 與 Ryan (2003) 研究亦發現性別與國籍會造成旅遊動

發現國籍在動機區隔上有顯著差異,並指出亞洲自助旅遊者偏向追求實現者,而較 不易成為自我發展者。Mohsin 與 Ryan (2003) 研究亦發現性別與國籍會造成旅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