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創作背景

《E 大調鋼琴奏鳴曲,作品 109》完成於 1820 年,題獻給一位十九歲少女馬 克西米利安‧布倫塔諾(Maximiliane Brentano, 1802- 1861),她的父親是一位富裕的 商人,在經濟上給予貝多芬很大的幫助,母親亦是《狄亞貝里變奏曲》(Diabelli

15 Kenneth Drake, The Beethoven Sonatas and Creative Experience(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94), 289.

音樂語言,來追求內在心靈的淨化與昇華,進而超脫世俗的局限,表達心中的天 A- flat Major, Op. 110, 1821- 1822)與《第三十二號鋼琴奏鳴曲,作品 111》(Piano Sonata in c minor, Op.

111, 1821- 1822)兩首樂曲,這兩首曲子是貝多芬尚未完全失去聽力時已有構想,直到耳朵全聾後才 完成的作品。

19 卡爾‧徹爾尼,《貝多芬全部鋼琴作品的正確奏法》,張淑懿 譯(台北:全音樂譜出版社,

2006),38。

20 Maynard Solomon, Beethoven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Macmillan, 1977), 296.

對於貝多芬那無遠弗屆的驚人想像力,樂評保羅‧亨利‧蘭(Paul Henry Lang)寫道:

第二節 曲式結構

《E 大調鋼琴奏鳴曲,作品 109》是一個三樂章的奏鳴曲。第一樂章為 E 大調,2/4 拍,從容的甚快板(Vivace, ma non troppo)。此樂章雖為奏鳴曲式,

但形式較為自由。特別之處在於呈示部沒有反覆,而第一主題只有短短八小節,

在沒有過門樂段之下,以一個共同和弦即轉入第二主題。第二主題的拍號為 3/4 拍,速度標示為富有表情的慢板(Adagio espressivo),由於速度的變化,造成此處 每一拍的拍長,相當於第一主題的兩倍。在音域上,第一主題以中音域為主,第 二主題則以琶音方式來展現如歌劇詠歎調(Aria)般的華彩,不僅擴大音域,更造成 兩主題間性格的差異。在樂句結構上,呈示部第一主題為 4+4 的正規樂句,第二 主題則為 7 個小節的不正規樂句。前兩小節為下行二度的模進,其餘的多為雙手 交織的琶音段落,在形式上比第一主題更為自由。發展部以第一主題的素材為主,

動機式的發展讓樂句較為綿長,且段落終止不明顯。再現部的第一主題與第二主 題其樂句結構比呈示部長,第一主題為 6+4 的樂句結構組成,一樣沒有過門樂段,

第二主題則為 9 個小節的樂段,比呈示部多了兩個小節。尾奏由 a、b、c 三個小段 落組成,a 小段為第一主題的素材,為一連串動機式樂句;b 小段從第 75 小節開 始,以和弦為主,呈現出如聖詠般的音響,為 12 小節的不正規樂句;c 小段同樣 以第一主題的素材為發展,同樣為動機發展的樂句。

由上述可知,此奏鳴曲式在樂句結構的組成上較為自由,藉由一個小小的音

Vivace, ma non troppo 第二主題 第 9 至第 14 小節 升 c 小調 E 大

第一樂章最後使用 I 級終止和弦接續第二樂章的開頭,25以平行調 e 小調主和 弦展開熱烈與剛毅性格的第一主題。第一主題分為 a、b 兩個小段落組成,a 小段 為 4+4 的樂句結構,最後一個和弦停留在 e 小調的 I 級之上,並進入 b 小段。b 小 段是 a 小段的延續,比 a 小段長,以 4+4+4+4 的樂句結構呈現。第 25 至第 32 小 節是過門樂段,使用 e 小調 I 級和弦與 b 小調 IV 級和弦為共同和弦,轉入 b 小調 第二主題。第二主題同樣為 a、b 兩個小段落組成,a 小段的樂句結構比第一主題 長,為 4+6 的樂句結構組成。而 b 小段則由許多不規則的樂句組成,樂句的發展 較長,並以一段音階旋律來結束主題。

發展部有兩個發展群,其中第一發展群以卡農的手法寫作,性格上較為穩定 而恬靜。再現部則省略了第一主題的 b 小段,直接進入過門樂段並做了擴充;第 二主題的 a 小段不同於呈示部的樂句安排,以 4+4+4 之樂句呈現,形成更豐富的 音樂張力。筆者依段落、小節、調性、拍號與速度,附表歸納說明曲式結構,如 表 3:

25

表 3. 貝多芬《E 大調鋼琴奏鳴曲,作品 109》,第二樂章,曲式結構。

此變奏曲包括主題與六段變奏,各段變奏在調性方面均為 E 大調;曲式方面,

Gesangvoll, mit innigster Empfindung

如歌而富有表情的行板 Andante molto cantabile ed espressivo

Etwas langsamer als das Thema

比主題稍慢一些的行板 Un poco meno andante ciò è un poco piu adagio

段落 調性 拍號 曲式 速度 音樂特色 變奏五 2/2 二段體 從容的快板

Allegro, ma non troppo

為四聲部,主題

【例 3- 3- 1】貝多芬《E 大調號鋼琴奏鳴曲,作品 109》,第一樂章,第 1 至 5 小 節

第二主題由於拍號與速度的轉變,造成此處每一拍的拍長,相當於第一主題 的兩倍。第 11 小節開始,主旋律由許多快速音群所組成,例如:由三十二分音符 所構成的三連音、五連音與六連音,以及一連串的六十四分音符等,呈現出豐富 又多變的節奏。左手的伴奏聲部,除了在第 14 小節出現一段與右手齊奏的三十二 分音符下行三連音之外,大多以長音符或正規的節奏呈現,支撐著右手多樣的變 化,讓節奏在動靜之間相映成趣(譜例 3- 3- 2)。

【譜例 3- 3- 2】貝多芬《E 大調鋼琴奏鳴曲,作品 109》,第一樂章,第 9 至 14 小節

發展部以第一主題的節奏素材來發展,第 33 小節開始,於第二拍加入突強即 弱(sfp)的力度記號,讓樂曲在持續的漸強中,表達出急切之感(譜例 3- 3- 3)。

【譜例 3- 3- 3】貝多芬《E 大調鋼琴奏鳴曲,作品 109》,第一樂章,第 31 至 35 小節

再現部第一主題,延續發展部漸強的音量,在音域上不僅比呈示部更為寬廣,

在強音的音量之上,更讓音樂呈現出一股激昂之感。第二主題的再現與呈示部相 似,直到第 63 小節,加入一連串以三十二分音符構成的六連音,持續至第 66 小 節,相同的六連音轉為十六分音符,增加了音符的時值,也讓音樂的進行在此時 得到了聽覺上的舒緩(譜例 3- 3- 4)。

【譜例 3- 3- 4】貝多芬《E 大調鋼琴奏鳴曲,作品 109》,第一樂章,第 63 至 65 小節

尾奏運用第一主題的素材作為發展,其中穿插一段以四分音符為主的節奏,

呈現出一股安定的聲響(譜例 3- 3- 5)。

【譜例 3- 3- 5】貝多芬《E 大調鋼琴奏鳴曲,作品 109》,第一樂章,第 78 至 86 小節

第二樂章的拍號為 6/8 拍,第一主題的 a 小段,主要由動機 a、動機 b 與動機

c 構成:主旋律上的動機 a,為一個三拍的長音符,運用結合線連結三個八分音符 中的第一個音,以一次的音型模進,帶入動機 b。動機 b 主要由兩拍的四分音符與 一拍的八分音符所組成,如附點節奏般輕盈的跳動著。伴奏聲部則為動機 c,附點 二分音符和附點四分音符長音符,襯托出主旋律動機,讓樂曲一開始就宛如一個 即將跳躍的舞者,穩健而有自信的翩然起舞(譜例 3- 3- 6)。

【譜例 3- 3- 6 貝多芬《E 大調鋼琴奏鳴曲,作品 109》,第二樂章,第 1 至 4 小節

第一主題的 b 小段,主旋律的節奏為動機 a 與動機 b 的組成;伴奏聲部則以 動機 c 的節奏為主,運用附點二分音符的長音在最低聲部支撐著,中間聲部則還 加入了動機 a 的變形(譜例 3- 3- 7)。

【譜例 3- 3- 7】貝多芬《E 大調鋼琴奏鳴曲,作品 109》,第二樂章,第 8 至 15 小節

第二主題的 a 小段延續第一主題的節奏素材,直到第 35 小節開始,伴奏聲部

以連續不斷的八分音符展開,讓音樂更具有向前的動力(譜例 3- 3- 8)。

【譜例 3- 3- 8】貝多芬《E 大調鋼琴奏鳴曲,作品 109》,第二樂章,第 33 至 38 小節

發展部有兩個發展群,第一發展群的主旋律節奏以動機 c 為主,運用卡農的 手法相互模仿;伴奏聲部則以八分音符的來回八度音做為背景,呈現出穩定的氛 圍(譜例 3- 3- 9)。

【譜例 3- 3- 9】貝多芬《E 大調鋼琴奏鳴曲,作品 109》,第二樂章,第 70 至 74 小節

第二發展群的節奏素材源自於動機 c,主旋律與伴奏聲部的節奏以三拍與六拍 的長音符為主,呈現出沉穩而恬靜的氣氛(譜例 3- 3- 10)。

【譜例 3- 3- 10】貝多芬《E 大調鋼琴奏鳴曲,作品 109》,第二樂章,第 83 至 88 小節

再現部的節奏進行和呈示部相較並無太大變化,尾奏從三個四分音符開始,

以三拍的附點四分音符整齊地向前進行,最後以三個強而有力的四分音符斷音,

為第二樂章劃下句點,果斷而俐落(譜例 3- 3- 11)。

【譜例 3- 3- 11】貝多芬《E 大調鋼琴奏鳴曲,作品 109》,第二樂章,第 83 至

88 小節

第三樂章主題包含 A(第 1 至 8 小節)、B(第 9 至 16 小節)兩段,最高聲部 的節奏,強調第二拍的附點節奏,形成一股律動感。中間聲部與低音聲部以四分 音符為主,猶如堅定的步伐,一步一步穩穩地向前邁進(譜例 3- 3- 12)。

【譜例 3- 3- 12】貝多芬《E 大調鋼琴奏鳴曲,作品 109》,第三樂章,主題,第

1 至 4 小節

相較於主題的主旋律,變奏一運用了更多元的節奏素材,例如附點節奏與三 十二分音符的五連音等,讓音樂更加流動。並且運用二分音符與附點四分音符等 長音符,加上重音記號來強調第一拍。伴奏聲部則以三拍子的節奏模式,讓樂曲

【譜例 3- 3- 13】貝多芬《E 大調鋼琴奏鳴曲,作品 109》,第三樂章,變奏一,

第 17 至 23 小節

變奏二的 A 段改變了主題原有的節奏模式,每一拍平均劃分成為四個十六分 音符,在雙手交織之下,使得音樂更具流暢感(譜例 3- 3- 14)。

【譜例 3- 3- 14】貝多芬《E 大調鋼琴奏鳴曲,作品 109》,第三樂章,變奏二,

第 33 至 34 小節

第 41 小節開始,增加了音符的時值,雙手為八分音符齊奏,帶給聽覺上舒緩 的感受。直到第 45 小節,才恢復成為短促的十六分音符,由於主旋律的節奏位於 後半拍,因此與伴奏聲部交織成為切分節奏,讓音樂呈現出一股律動之感(譜例

3- 3- 15)。

【譜例 3- 3- 15】貝多芬《E 大調鋼琴奏鳴曲,作品 109》,第三樂章,變奏二,

第 41 至 46 小節

變奏三的拍號轉變成為 2/4 拍,由簡潔有力的八分音符與緊湊的十六分音符所 構成,相當清楚而單純,以四個小節為單位互換節奏模式,猶如貓與老鼠般的互 相追逐,呈現出流暢之感(譜例 3- 3- 16)。

【譜例 3- 3- 16】貝多芬《E 大調鋼琴奏鳴曲,作品 109》,第三樂章,變奏三,

第 65 至 72 小節

變奏四的拍號為 9/8 拍,A 段的節奏主要以十六分音與第二樂章的動機 a 為素 材,穿插於各聲部間,形成一股綿延不絕之感(譜例 3- 3- 17)。

【譜例 3- 3- 17】貝多芬《E 大調鋼琴奏鳴曲,作品 109》,第三樂章,變奏四,

第 97 至 98 小節

B 段同樣以十六分音符為主,圍繞在極弱的音量上,到了第 107 小節,弱拍與 強拍上運用不規則的重音,造成音響上的衝突感(譜例 3- 3- 18)。

【譜例 3- 3- 18】貝多芬《E 大調鋼琴奏鳴曲,作品 109》,第三樂章,變奏四,

【譜例 3- 3- 18】貝多芬《E 大調鋼琴奏鳴曲,作品 109》,第三樂章,變奏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