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議題與美中關係具有密切的關係。林品貝(2010,15-16)分析 1991 至 2008 年間 美國國會對台提案後也發現,許多對台提案不僅涉及中國問題,而且對中提案也 涉及台灣問題,因而「區分中國法案與台灣法案最為困難」。換言之,美國議員 的對中態度與對台態度互相作用。

第三節 美國對台政策的特徵

雖然美國對台政策基本上是在行政部門與立法部門之間對立中開展的,但此 對立給兩岸關係的穩定性卻會帶來正面影響。Hao(1998)提到,兩者對立是在美 台中三方關係的穩定上,所必需存有的自動調節機制(Self-adjusting Mechanism),

兩者對立的本質是「零和博弈」(zero-sum game),即一方的利益意味著另一方 的損失。實際上,1978 年台灣與美國斷交以後,雖然台灣的議價力量(bargaining power)弱於中國,行政部門則因考慮「親台」的國會與「反中」的國內輿論而需 要實施比較穩健的台灣政策。這是海岸關係保持穩定性的原因之一。實際上,當 行政部門想實施將海岸關係根本改變的政策時,立法部就將強烈反擊行政部門。

譬如,雖然 Cater 政權於 1978 年實施了與台灣斷交,使得立法部門制訂了台灣關 係法。柯林頓總統也於 1997 年宣稱了「三不政策」,使得共和黨議員翌年提出了

「反彈道飛彈條約」。簡單而言,兩者對立在美中台的三者保持均衡關係上扮演 重要的角色。那麼,美國議員為何持續支持台灣?本論文透過分析既有「實證研 究」,探討美國議員支持台灣的主要原因。

第四節 既有研究的特徵與問題

關於台灣議題的既有研究可以分成三個類型:其一是分析特定時期或特定議題 的美國議員對台灣的政治行為或態度。此類型的研究取向基本上是個案研究;其 二是分析對台提案的美國議員特色。此類型的研究取向基本上是實證研究;其三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是分析各政府對台提案的增減或表決記錄。此類型的研究取向基本上是量化研究。

本論文之所以特別聚焦實證研究,是由於外交政策多半不但由行政部門和立法部 門的日常互動來決定,而且重大外交問題也絕不自外於日常外交決策(Carter James 2009: 9)。因此若在美國發生重要的外交問題,美國議員的政治行為會反映美 國議員對其問題的態度。從此角度看來,我們之所以需要探討對於台灣議題的美 國議員性質,是因為議員會依據其個別特質,做出關於台灣議題的政治決策。因 此,本論文的文獻探討聚焦在既有研究當中的實證研究。此外,除了少部份研究 外,既有研究的研究單位都是眾議員,因此本論文後續的分析對象同樣聚焦於美 國眾議員。

一、既有研究的特徵

本節論述既有「實證研究」的概要與特徵。首先,本節針對既有研究的「研 究單位」及「主要變數」等研究設定,其次提到,既有研究的研究結果與問題。

本節通過此過程,試圖系統地掌握美國議員的對台態度以及既有研究的問題。

(一)研究單位

美國國會的表決形式基本上有兩個:其一,投票紀錄(Roll-Call-Voting):此 形式將各位議員對於一個提案的支持、反對或棄權記錄下來;其二,口頭投票

(VoiceVote):此形式對於一個提案的表決, 各位議員分別喊“Yeas”或“Nays” ,看 哪種聲音大來判斷表決結果,因而將各位議員對於一個提案的支持、反對記錄下 來。2

一般來說,研究者之所以以投票的表決記錄來探討美國議員對特定議題的態 度,是由於研究者只要以投票的表決記錄分析美國議員的政治決策,就能基於同 樣的尺度,探討議員的特色(Carter Scott 2009, 7)。Xie(2009,19-20)也提到,

投票紀錄的優點有三個:一,容易得到表決結果;二,與訪問研究等個案研究不

同,不會發生測量誤差(measurement errors)的問題;三,它之所以在推估個別議 員的偏好(preference)時為有效的指標,是因為其表決結果被記錄,研究者容易 律;其二,聯合決議案(Joint Resolution):聯合決議案原則上等於法案,當它 成立時,就發生法律效果;其三,共同決議案(Concurrent Resolution):即使兩 院都同意一件共同決議案,其決議案就不發生法律效果,因此它的目的主要表示, 度的共通性;其二,分析所屬「台灣連線」(Taiwan Caucus) 的議員特色(張光,

3 陳治世, 1986 ,《美國政府與政治》,臺北:臺灣商 :14-19。

習大明 2009a;Kastner Grob 2009)。台灣連線是指:在美國兩院的「非公式」

議員團體。台灣連線成員不但傾向支持台灣,所屬成員數也眾多。因此既有研究 案的「專業戶」,這些親台議員往往是反中國議員。Xie(2009 ,37-50)分析 1973 年-2006 年間 513 件有關對中提案,探討美國眾議院的對中態度,那些提案多半是 有關台灣提案。研究結果發現:關於中國的提案多半是對中國頗為嚴厲;中國議 題數量與美中關係變化互相作用。另外,本論文收集冷戰後(1989-2020 年)有關 台灣以及中國提案的提案者及附署者數量,其數量前 5 名如下表所呈示,具體來

4 Library of Congress. "China"

https://www.congress.gov/quick-search/legislation?wordsPhrases=%22china%22&titles=on&congresses

%5B0%5D=all&legislationNumbers=&legislativeAction=&sponsor=on&representative=&senator=&sear chResultViewType=compact&q=%7B%22congress%22%3A%5B%22101%22%2C%22104%22%2C%2 2103%22%2C%22106%22%2C%22102%22%2C%22105%22%2C%22107%22%2C%22108%22%2C%

22109%22%2C%22110%22%2C%22111%22%2C%22112%22%2C%22113%22%2C%22116%22%2C

%22115%22%2C114%5D%7D (November 22, 2018).

Library of Congress. "Taiwan"

https://www.congress.gov/quick-search/legislation?wordsPhrases=%22taiwan%22&titles=on&congresses

%5B0%5D=116&congresses%5B1%5D=115&congresses%5B2%5D=114&congresses%5B3%5D=113

&congresses%5B4%5D=112&congresses%5B5%5D=111&congresses%5B6%5D=110&congresses%5B 7%5D=109&congresses%5B8%5D=108&congresses%5B9%5D=107&congresses%5B10%5D=106&co

Times》於 2001 年提到,New York 州的 Solomon 共和黨眾議員與 North Carolina 州 的 Helms 共和黨參議員是在美國國會上最堅持支持台灣,7譬如,Helms 參議員是

《台灣安全加強法案》的提案者之一,法案最初的文本不僅是由台灣人公共事務 協會(Formosan Association for Public Affairs 簡稱:FAPA)與 Helms 等共同起草,

而且他主導該法案(張子介 2015,106-108)。整體而言,親台議員與反中議員相 同,因此台灣議題與中美關係變化互相作用。

5 大紀元,2002,<美國眾院成立台灣>,http://www.epochtimes.com/b5/2/4/11/n182661.htm 查閱時間:

2019/5/11

6 THE HIll .2001.“Republican lawmaker compares China to Nazi regime”

https://thehill.com/blogs/blog-briefing-room/news/138905-republican-lawmaker-compares-china-to-nazi-regime ( January 23, 2019).

7 Taipei Times “US Congressman Gerald Solomon: a Taiwan patriot”

http://www.taipeitimes.com/News/editorials/archives/2001/11/16/0000111814 ( January 23, 2019).

表2-1 有關台灣以及中國提案的提案者數量前5名(1989-2020)

眾議院的台灣提案 眾議院的中國提案 參議院的台灣提案 參議院的中國提案 C olorado Tancredo 共和黨 9 C alifornia Lantos 民主黨 13 N ew Jersey Torricelli 民主黨 5 M innesota W ellstone 民主黨 9 表2-2 有關台灣以及中國提案的附署者數量前5名(1989-2020)

眾議院的台灣提案 眾議院的中國提案 參議院的台灣提案 參議院的中國提案

州名 名字 政黨 數量 州名 名字 政黨 數量 州名 名字 數量 州名 名字 政黨 數量

C alifornia Rohrabacher 共和黨 64 C alifornia Rohrabacher 共和黨 120 O klahom a Inhofe 共和黨 19 N orth C arolina H elm s 共和黨 40 O hio C habot 共和黨 51 N ew Jersey Sm ith 共和黨 103 Alaska M urkow ski 共和黨 17 W isconsin Feingold 民主黨 31 Indiana B urton 共和黨 48 Virginia W olf 共和黨 91 Arizona K yl 共和黨 15 M innesota W ellstone 民主黨 26 C alifornia Royce 共和黨 39 Indiana B urton 共和黨 85 N orth C arolina H elm s 共和黨 13 C onnecticut Lieberm an 民主黨 25 Texas Sessions 共和黨 37 M ississippi Lantos 民主黨 69 C onnecticut Lieberm an 無黨 13 Illinois Sim on 民主黨 25 來源:美國國會圖書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二)主要變數

對台議題的既有研究都大致透過「意識形體變數」、「政黨變數」、「選區 利益變數」及「外交委員會變數」四項變數,探討美國議員的對台態度。因此本 論文也總結這四個變數對美國議員的影響力。

意識形態變數

Hunt(1987)將意識形態視為「將個人的符號、價值觀以及信念一體化的系 統,它也具有連貫性」。根據如此定義,Xie(2009,21)提到,由於個人的意識 形態具有連貫性、一致性及穩定性,研究者因而只要分析美國議員的意識形態,

就能得知其變數對美國議員的影響力。實際上,美國議員做出政治決策時,意識 形態發揮最重要的影響力。譬如,Kozak(林博文翻 1994,319-358)對美國議員 的採訪研究後發現,議員百分之六五在投票決策上最注重意識形態。意識形態是 美國議員對於外交領域的政治決策也具有顯著影響力。Kritzer(1978)提到,美國 國會議員於 1970 年代對國際人權問題的關注度極高, 因而許多議員都根據自由主 義信念,做出外交領域的政治決策。另一方面,美國的民主黨和共和黨對於外交 領域的意識形態分歧,即民主黨傾向支持自由主義,共和黨則傾向支持保守主義,

如此意識形態的差異在美台關係之上扮演重要角色。冷戰期間,美國國會的保守 派之所以支持國民黨,是因為國民黨不但反共產主義,而且是自由經濟的推進者。

然而,1980 年代,國民黨對台灣人民的壓迫使得「自由派」美國議員失望,反而 他們與 FAPA 等遊說團體合作,積極推進台灣民主化。這是台灣實現民主化的原 因之一(Bush 2004)。1990 年代以後,在舊共產主義國家的民主化過程,許多美國 議員都將順利達成民主化的台灣視為民主化的「榜樣」,積極支持台灣(Calder 2014,

17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可以說是美國議員支持台灣的原因,即台灣和美國共享包括民主在內的諸多 價值觀(Wu 2009,397; Xie 2009,96-99; Bush 2004,223)。整體來說,既 有研究結果都發現,意識形態是美國議員支持台灣的最大原因。

政黨變數

政黨變數會牽涉美國議員對於外交議題的態度。政黨變數可以分成「黨派變 數」與「一致性政府、分立政府變數」。黨派變數是指:所屬政黨的意向對議員 政治決策的影響力。既有研究結果表示,黨派變數對美國議員的影響力沒有定論。

越戰以前,民主黨議員與共和黨議員都為了對抗蘇聯而持續支持總統的外交政策。

因此美國議員的政治決策當時大致是跨黨派(Wittkopf McCormick 1990)。越戰 以後,許多議員則都可以不但涉及到美國外交政策,而且往往根據自己的政黨立 場來決定政治決策。Lindsay、Ripley(1992)分析其原因有兩個:其一,越戰以後,

政黨積極涉及外交政策過程;其二,黨內的意識形態歧異縮小,但政黨之間的意 識形態歧異卻擴大,使得所屬同一政黨的議員彼此能較易合作,做出政治決策。

也就是說,美國議員決定外交政策的原因主不見得是黨派,而是意識形態。然而,

也就是說,美國議員決定外交政策的原因主不見得是黨派,而是意識形態。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