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日據時期台灣大眾小說之興起與發展

第三章 「日據時期台灣大眾小說之特色」,探討日據時期台灣大眾小說所蘊含之 主題思想與所呈現之特色,如:白話、鄉土語言的書寫;傳統宿命論觀點;因果報應之 社會教化;處女、貞操、守節之道德迷失;蒙冤、受屈之道---自殺;風花雪月、言情 說愛之情節;大東亞共和、中日親善讚頌;篇章結構與第三人稱全知觀點;社會實況……

等大眾小說特色之探討。

第四、五、六章 對日據時期台灣大眾小說中之女性角色,分三階級十二種類型之 女性角色加以探討,觀察日據時期台灣大眾小說中所描繪之女性角色之處境,窺探大眾 小說作者對社會與女性角色所呈現之關懷、警醒、寓教於樂之文學功能。

第七章 「日據時期台灣大眾小說中女性角色之蛻變」,探究日據時期台灣大眾小 說中女性角色因男性之關懷、女性自覺、外國風尚之冲擊與社會、教育、經濟之時代潮 流趨勢中蛻變。

第八章 「結論」,總結本文研究之成果與心得。

日據時期台灣大眾小說研究--以女性角色為主

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緣起與目的…………..………1

第二節 相關研究成果………..………4

第三節 研究範疇與研究方法………..………6

第二章 日據時期台灣大眾小說之興起與發展……….………9

第一節 大眾小說概述………..9

第二節 日據時期台灣大眾小說之興起與發展………16

第三章 日據時期台灣大眾小說特色……….………..37

第一節 白話、鄉土語言書寫……….37

第二節 日據時期台灣大眾小說之主題思想………65

第三節 風花雪月、言情說愛之情節………..………88

第四節 大東亞共和、中日親善讚頌………..…92

第五節 篇章結構與第三人稱全知觀點………..………101

第六節 常見社會實況………..107

第四章 日據時期台灣大眾小說中資產階級之女性角色…………...……..117

第一節 認命順從的知識女性……….………..………...119

第二節 爭取婚姻自主的新女性………..….…...124

第三節 墮落失節的浪漫女性………… ………...…. 128

第四節 金錢婚姻的受害女子………...………..….131

第五節 熱血沸騰的時代女青年………...……….. 134

第五章 日據時期台灣大眾小說中勞動階級之女性角色…………...……..141

第一節 宿命守節的堅貞女性………...………..….…142

第二節 屈服金錢的賣身女子…………...………...148

第三節 為生活而掙扎的婢妾………..…149

第四節 為貧困家庭而犧牲的媳婦仔………..……151

第六章 日據時期台灣大眾小說中風月紅塵之女性角色…………...…..…155

第一節 委身賣笑之女侍………...……….. 155

第二節 追求愛情的女給………..………157

第三節 被命運操弄的妓女………..………163

第七章 日據時期台灣大眾小說中女性角色之蛻變………...…………..…165

第一節 男性的關懷,女性的自覺………165

第二節 外國風尚的冲擊………...……….. 171

第三節 社會、教育、經濟的時代潮流之引動………..………..…182

第八章 結論………..…...………..………..…193

主要參考書目……….……….……..………..197

附錄表一:日據時期台灣大眾小說中女性角色分類索引表……...……….201

附錄表二: 《台灣大眾文學系列•第一輯》全十卷發表、出刊年代簡 表……….……….203

附錄表三: 《台灣民報》中論述婦女問題及婦女運動之文章一覽

表………..204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緣起與目的

從小就愛聽長輩們說故事,尤其阿嬤(奶奶),外嬷(外婆)、姨婆、嬸婆、姑婆、

媽媽、姑媽、姨媽、嬸嬸們,總有訴說不完,賺人熱淚,親身經歷的悲憐故事,這些經 歷日據時期的女性們,經歷過戰爭、躲空襲、生活艱辛窮困,物資貧乏,加上與殖民統 治者語言隔閡,風俗習慣不同……等問題;結婚後,也常聽日據時期出生、成長的婆婆、

嬸婆述及日據時期的生活遭遇:世界大戰,男性被徵召、害怕空襲、躲警報、吃樹葉、

吃地瓜葉、撿蕃薯賣錢,住茅草屋、草寮……等,有時也因聽不懂日本警察的問話,而 被抓去灌水……等悲憐的生活遭遇。在困厄窮苦的環境中還要養育下一代,還要堅靭地 努力、奮鬥活下來,好似每個日據時期的台灣女性,背後都有一個悲奮感人的故事,可 以寫成一本本賺人熱淚、感動讀者的情節小說,因而也讓愛看小說的自己,大量地關心、

閱讀日據時期的台灣小說,日據時期的台灣小說有著特殊的歷史背景,文化傳統思想,

政治環境……等因素影響,有其重要性與價值,亦有其特別值得研究之處。

然就近年來台灣文學作品研究風氣之盛況看來,日據時期的台灣文學作品包括小 說、報刊、雜誌、評論、詩文均頗有研究成果,而獨缺在日據當時銷售量大,廣受民眾 喜愛1的日據時期台灣大眾小說之研究,行文在時代脈動裏,敘述、描繪大眾最關心的、

且最貼近民眾生活的大眾小說卻乏人論及。本文將以日據時期《台灣大眾文學系列•第 一輯》日治篇全十卷2為研究對象,並對佔百姓人口一半以上的女性角色加以探討、研 究。

「了解自己的過去,才能掌握自己的未來。」;「要走出歷史悲情,必須先走進悲情 的歷史。」3本文將分析、探討日據時期的台灣大眾小說,以女性角色為主,藉以考察、

1 參考楊永彬〈從『風月』〉到『南方』一一論析一份戰爭時的中文雜誌〉《風月.風月報.南方.南方 詩集》,台北:南天出版社,2001 年 6 月,頁 70。

2 《台灣大眾文學系列•第一輯》日治篇全十卷詳見本論文之第 6 頁<研究範疇>。

探討日據時期台灣大眾小說之興起與發展,並試圖瞭解與呈現日據時期大眾小說中豐富 多元的社會風貌、複雜特殊的人、情、事、物與大眾小說作品內涵、特色及女性角色的 處境與遭遇,以提供日據時期台灣社會風貌、歷史考察線索、社會借鏡、社會反思及對 女性角色的關注。

誠如下村作次郎、黃英哲在〈台灣大眾文學緒論〉末尾所敘及的:

……「台灣大眾文學系列」僅是在台灣文學這片一望無際的沃野中,試著開拓 出一畦新的耕地,冀望能夠再為台灣文學研究開闢一個新的研究領域,當然關 於台灣大眾文學作品的挖掘與研究,這只是一個起點。4

筆者因日文能力之限制與部份日據時期的大眾小說作品或作者之相關資料不足或 散佚,且就日據時期《台灣大眾文學系列•第一輯》日治篇全十卷之台灣大眾小說作品 為研究對象,作起點,期待更多人開始注意並投入研究這長期不為嚴肅文學所肯定,瑟 縮於黯冷角落的日據時期台灣大眾小說。下村作次郎和黃英哲所調查羅列的大眾小說單 行本5如下表:

作 者 書 名 出 版 者 出 版 日 期

建勳 《京夜》 中央書局 1927 年 12 月 林煇焜 《爭へね運命》 林煇焜 1933 年 4 月 阿Q之弟 《可愛的仇人》 台灣新民報社 1936 年 2 月 阿Q之弟 《暗礁》 台灣新民報社 1937 年 4 月 阿Q之弟 《靈肉之道》 台灣新民報社 1937 年 6 月 阿Q之弟.張文環譯 《あぃすべきだびと》

《可愛的仇人》

台灣大成映畫公司 1938 年 8 月

吳漫沙 《韮菜花》 台灣新民報社 1939 年 3 月

4 下村作次郎、黃英哲〈台灣大眾文學緒論〉,《台灣大眾文學系列.第一輯》台北:前衛出版社,1998 年,頁 12。

5 參考下村作次郎、黃英哲〈戰前台灣大眾文學初探(一九二七年∼一九四七年)>《文藝理論與通俗

林萬生 《純愛姻緣》 林萬生 1939 年 3 月 林萬生 《運命》 捷發書店 1941 年 10 月 吳漫沙 《黎明之歌》 南方雜誌社 1942 年 7 月 吳漫沙 《大地之春》 南方雜誌社 1942 年 9 月 顏氏碧霞 《ながれ》 原生林社 1942 年 9 月 長尾和男 《傳記小說吳鳳》 皇 道 精 神 研 究 普

及會

1943 年 4 月

林熊生 《船中の殺人》 東都書籍株式會社 1943 年 10 月 吳漫沙 《莎 秧 的 鐘 - 愛 國

小 說》

南方雜誌社 1943 年 3 月

吳漫沙.春光淵譯 《サヨンの鐘》 南方雜誌社 1943 年 7 月 長尾和男 《サヨンの鐘》 皇 道 精 神 研 究 普

及會

1943 年 7 月

林熊生 《龍 山 寺 の 曹 老 人》

1 輯

東寧書局 1945 年 11 月

林熊生 《龍 山 寺 の 曹 老 人》

2 輯

東寧書局 1945 年 11 月

陳蕙貞 《漂 流 の子羊》 陳 蕙 貞 文 藝 出 版 後技會

1946 年 10 月

葉步月 《長 生 不 老》 台灣藝術社 1946 年 11 月 葉步月 《白 畫 の 殺 人》 台灣藝術社 未發行 林萬生 《都 市 的 黃 昏》 待查 1947 年 12 月

期待有研究者繼續研究,亦值得筆者再努力。

第二節 相關研究成果

一九九八年八月在下村作次郎與黃英哲的總企畫下,前衛出版社出版《台灣大眾文 學系列•第一輯》日治篇全十卷,由於下村作次郎與黃英哲對台灣大眾文學研究的大力 推動,開啟了台灣大眾文學研究之風氣。在《台灣大眾文學系列•第一輯》日治篇全十 卷,未出刊前,有關台灣大眾小說之研究並無專論,相關研究有:

一、吳舜鈞《徐坤泉研究》東海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 年 7 月。

吳舜鈞論文完成於一九九四年,以日據時期頗受歡迎的大眾小說家徐坤泉及其三部 大眾小說《暗礁》、《可愛的仇人》、《靈肉之道》為研究對象,可視為日據時期台灣大眾 文學作品及作家研究的先驅,其研究成果乃以歷史的角度呈現日據下台灣社會變遷背 景、徐坤泉的生平與文學活動以及徐坤泉當時的文學環境與其小說語言特色與社會背 景。在台灣文學研究方興未艾,史料出土有限之時,吳舜鈞就將研究對象放在大眾小說 家徐坤泉身上實是難能可貴,其研究提供了可貴資料,也引動了後續之研究。

《台灣大眾文學系列•第一輯》日治篇全十卷出刊至今,仍無對日據時期之大眾小 說作專論,而相關研究有:

二、下村作次郎、黃英哲發表〈談戰前台灣大眾文學-台灣文學史的一段空白〉刊於《中 外文學》第 27 卷第 6 期 1998 年 11 月。

三、下村作次郎、黃英哲合撰〈戰前台灣大眾文學初探(一九二七年∼一九四七年)〉,

收於彭小妍編《文藝理論與通俗文化》(上),台北:中研院文史哲所籌備處,1999 年 12 月。

四、李進益〈日據時期長篇通俗小說的創作及主題探究-以徐坤泉、吳漫沙作品為主〉, 收錄於《第三屆通俗與雅正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1 年 10 月 19 日。

五、吳瑩真《吳漫沙生平及其日治時期大眾小說研究》,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2 年 1 月。

下村作次郎與黃英哲對推動日據時期台灣大眾文學之研究不遺餘力,在《台灣大眾 文學系列•第一輯》日治篇全十卷,出刊時共同為該套日據時期大眾小說執筆寫序文〈台 灣大眾文學緒論〉,為「台灣大眾文學」作初步的定義,簡述了日據時期台灣大眾文學 發展的樣貌,亦指出在一九三0年代台灣新文學運動成熟茁壯之際,大眾小說已受讀者 大眾的歡迎,在閱讀市場佔有一席之地,並為《台灣大眾文學系列•第一輯》日治篇全 十卷,作介紹與宣傳。爾後兩人所發表的〈談戰前台灣大眾文學-台灣文學史的一段空 白〉與〈戰前台灣大眾文學初探(一九二七年∼一九四七年)〉這兩篇論文中羅列了目 前所能調查到的,且合乎文中大眾文學定義的單行本與增補「戰前台灣文學創作語言的 形成•盛衰概念圖」,將大眾小說置於戰前台灣文學的創作語言的歷史脈絡來觀察,並 指出「四0年代的台灣文學,並不是只有日本語作品獨自擅揚,中國語作品在某種程度 上,也相當興盛,支撐這種盛況的作品,也就是大眾文學作品」6。下村作次郎、黃英 哲兩人對日據時期台灣大眾文學有相當的投入,並對日據時期大眾文學的整理與研究領 域的開發、貢獻頗巨。

二00一年十月李進益發表〈日據時期長篇通俗小說的創作及主題探究──以徐坤 泉、吳漫沙作品為主〉之單篇論文,論述徐坤泉、吳漫沙的長篇小說創作背景、寫作手 法和主題思想。顯現了徐坤泉和吳漫沙兩人作品堪稱是台灣大眾文學的代表作。

吳瑩真二00二年一月完成的碩士論文《吳漫沙生平及其日治時期大眾小說研究》

以頗受讀者喜愛並為日據時期台灣大眾文學的重要代表人物吳漫沙及其日據時期大眾 小說──《韮菜花》、《黎明之歌》、《大地之春》、《莎秧的鐘──愛國小說》為研究為象,

以頗受讀者喜愛並為日據時期台灣大眾文學的重要代表人物吳漫沙及其日據時期大眾 小說──《韮菜花》、《黎明之歌》、《大地之春》、《莎秧的鐘──愛國小說》為研究為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