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日本耐震補強評估制度實施課題

第二章 國外實施耐震評估補強制度、課題及績效檢討分析

第二節 日本耐震補強評估制度實施課題

本節探討日本實施耐震補強之課題,綜觀日本耐震補強評估制度的建立與實施狀 況,本計畫歸納四項課題進行討論,分別為(一)假設地震發生可能之危害;(二)建築物 耐震推動現狀;(三)耐震推動停滯原因;(四)現行推動機制與補助方式。

壹、假設地震發生可能之危害

日本位處地震頻仍地帶,由過往關東大地震(大正 12 年-1924 年)、阪神淡路大地 震(平成 7 年-1995 年)及近年的東日本大地震(平成 23 年-2011 年)等大小地震,因地 震引發海嘯、建築物倒塌及火災死亡人數占 8 至 9 成,為防止地震引發建築物倒塌,

保障人員於地震災害時疏散通道之安全,使其對於既有建築物防止倒塌的防震策略採 更保守的方式處理。日本分析模擬各地地震發生機率與災害損失,顯示各種未來可能 發生之大規模地震,如有東海地震、東南海南海地震、南海海溝地震、首都內陸地震、

日本海溝千島海溝周邊地震及中部地區近畿地區內陸地震,並依據所模擬預測之地震 可能帶來的災害損失,作相關的配套與預防措施。

以海溝型地震為例,海溝型地震有東海地震、東南海‧南海地震及南海海溝大地 震等,預測各地震所可能造成之最嚴重災情於表 2-2,分別有死亡人數、建築物倒塌 棟數(包含因搖晃而全毀、因地面液化而全毀、因海嘯而全毀、因傾斜過大或地裂而全 毀、因地震火災而燒毀)之數值推測,其中以南海海溝大地震造成災情最嚴重,其次為 東南海‧南海地震,及東海地震。此三個地區之地震分析以南海海溝大地震於 2012 年(平成 24 年)公布最新,該地震之震度預測如圖 2-1,預測為地表震度 7 級以上強震,

而東海地區、近畿地區、四國地區及九州地區為嚴重受災地區,各區預估約有九百萬 至二千三百萬棟房屋倒塌或燒毀,並有三十萬至三百萬人死亡。其中推測災情最嚴重 者為東海地區,有 238 萬 6 千棟建築物全倒或燒毀及有 32 萬 3 千人死亡。

表 2-2 海溝型地震預測災情比較表

項目 東海地震 東南海‧南海地震 南海海溝大地震 死亡人數 7,900~9,200 1,200~1,800 3,200~32,300 建築物全倒燒毀棟數(棟) 230,000~260,000 330,000~360,000 940,000~2,386,000

建築物 發生最 嚴重災 情時的 詳細損 毀狀況

因搖晃

而全毀 170,000 170,200 1,346,000 因地面液化而全

毀 26,000 83,100 134,000 因海嘯而全毀 6,800 40,400 154,000 因傾斜過大、

地裂而全毀 7,700 21,700 6,500 因地震毀災而燒

毀 50,000 40,600 746,000

(資料來源:耐震改修促進法の改正の概要,2014)

表 2-3 預測南海海溝大地震災情

地區 全倒和燒毀棟數 死亡

東海地區受災嚴重件數 954 千棟~2,382 千棟 80 千人~323 千人 近畿地區受災嚴重件數 951 千棟~2,371 千棟 50 千人~275 千人 四國地區受災嚴重件數 940 千棟~2,364 千棟 32 千人~226 千人 九州地區受災嚴重件數 965 千棟~2,386 千棟 32 千人~229 千人

(資料來源:耐震改修促進法の改正の概要,2014)

圖 2-1 預測南海海溝大地震震度分布圖 (資料來源:耐震改修促進法の改正の概要,2014)

以影響東京都之假設性地震為例,東京都為日本首都,若發生大型地震,使得房 屋傾倒、崩塌及人員傷亡,其所造成的損失可能直接衝擊日本整國經濟,因此日本國 內即有針對以東京都為主要對象來作假想性的地震分析,以作為後續預防參考之依 據。在「東京改修耐震促進計畫」有說明若以「首都內陸地震等所造成的東京受災情 況假設(東京都防災會議,2012 年(平成 24 年) 4 月)」為基準,其預測可能發生之假設 性地震有首都內陸地震(東京灣北部地震、多摩內陸地震),海溝型地震(元禄型關東地 震)及活斷層發生地震(立川斷層帶地震),而各地震則依據本身條件,模擬發生 7 至 8 級以上大地震建築物崩塌毀損與死亡人數之情形,其中地震假設條件如下,模擬後結 果如表 2-4 所示:

 東京灣北部地震(M 7.3)的假設發生條件如下:

部分地區發生震度 7 的地震,並有 7 成的地區發生震度 6 偏強以上的地震(圖 2-2),

發生時間為冬天傍晚 18 時,風速為 8 m/s,死亡人數約 9,700 人,死因中有約 56%是

因建築物崩塌毀損所導致的(圖 2-3)。

 多摩內陸地震(M 7.3)的假設發生條件如下:

部分地區發生震度 7 的地震,多摩地區中有約 4 成的地區發生震度 6 偏強以上的 地震,發生時間為冬天傍晚 18 時,風速為 8 m/s,死亡人數約 4,700 人,死因中有約 68%是因建築物崩塌毀損所導致的。

 元禄型關東地震(M 8.2)的假設發生條件如下:

品川區,大田區,町田市等都的南側地區發生震度 6 偏強的地震,部分地區則發 生震度 7 的強烈震動。發生時間為冬天傍晚 18 時,風速為 8 m/s,死亡人數約 5,900 人,死因中有約 57%是因建築物崩塌毀損所導致的。

 立川斷層帶地震(M 7.4)的假設發生條件如下:

立川市中心發生震度 6 偏強的地震,部分地區則發生震度7的強烈震動。發生時 間為冬天傍晚 18 時,風速為 8 m/s,死亡人數約 2,600 人,死因中有約 55%是因建築 物崩塌毀損所導致的。

圖 2-2 東京灣北部地震(M 7.3)震度分布圖

(資料來源:東京都の新たな被害想定について 首都內陸地震等による東

京の被害想定,2012)

圖 2-3 東京灣北部地震木造建築物全倒分布圖

(資料來源:東京都の新たな被害想定について 首都內陸地震等による東 京の被害想定,2012)

表 2-4 以東京為分析對象之假設性地震與造成影響

假設發生的地震 死亡人數 主要死因 東京灣北部地震 M 7.3

(冬 18 時,風速 8 m/s) 約 9,700 人 因建築物崩塌毀損所導致的比例約 56%

因地震火災所導致的比例約 42%

多摩內陸地震 M 7.3

(冬 18 時,風速 8 m/s) 約 4,700 人 因建築物崩塌毀損所導致的比例約 68%

因地震火災所導致的比例約 28%

元禄型關東地震 M 8.2

(冬 18 時,風速 8 m/s) 約 5,900 人 因建築物崩塌毀損所導致的比例約 57%

因地震火災所導致的比例約 40%

立川斷層帶地震 M 7.4

(冬 18 時,風速 8 m/s) 約 2,600 人 因建築物崩塌毀損所導致的比例約 55%

因地震火災所導致的比例約 41%

(資料來源:東京都耐震改修促進計画,2014)

貳、建築物耐震推動現狀

以東京都為例,「東京改修耐震促進計畫」將其耐震化現況區分為住宅、主要的公 共住宅、民間特定建築物、與防災相關的重要公共建築物、特定緊急輸送道路沿路的 建築物、災害對應據點醫院與社會福利設施等之五大類型,分析各類結果之耐震化率,

以表示當前建築物之現狀。

以下為耐震化率計算說明概要:

 耐震化率:

「符合耐震性條件的住宅・建築物數量」佔「整體住宅・建築物數量」的比例。

 符合耐震性條件的住宅・建築物數量:

「1982 年(昭和 57 年)以後的建築物數量」+「1981 年(昭和 56 年)以前的建築物當 中,符合耐震性的建築物數量」。

 整體住宅・建築物數量:

「1982 年(昭和 57 年)以後之建築物數量」+「1981 年(昭和 56 年)以前之建築物數 量」。

一、住宅

以住宅而言,依據 2008 年(平成 20 年)實施的住宅・土地統計調查為基準所 估測的 2010 年(平成 22 年)度末止之東京都内住宅總數量,東京都約有 614 萬戶。

若以國家的耐震化率之估測方法為準計算的話,約有 498 萬戶(81.2%)之住宅可望 符合必要的耐震性條件。反之,約 116 萬戶(18.8%)之住宅可能無法符合必要的耐 震性條件,詳細數據參考表 2-5。

二、主要的公共住宅

以主要的公共住宅而言,2010 年(平成 22 年)度末止的都内主要公共住宅約為 527,600 戶。以國家級的耐震化率之估測方法等為準計算,其中約有 379,000 戶(71.8

能無法符合必要的耐震性條件,詳細數據參考表 2-6。

601,800 1,253,900 1,855,700 1,317,800 71.00%

木造 197,600 449,900 647,500 454,800 70.20%

據等估算出的數值,都營住宅等當中,除都營住宅之外,還包括地區特別租賃住宅,特定

以與防災相關的重要公共建築物而言,2010 年(平成 22 年)度末為止的都内之

五、特定緊急輸送道路沿路的建築物

類別

a b a+b=c

d d/c

災害對應據點醫院1 - - 70 58 82.9%

(單位:棟)

1 災害對應據點醫院(包括都立,公立醫院)之符合耐震性的建築物數,代表的是全部的建築物 均已經執行耐震化的醫療機關數量(平成 23 年(西元 2011 年)10 月1日為止)。

2 依厚生勞動省調查結果為準。數值為有効回答數中的實際數值(平成 22 年(西元 2010 年)4 月 1 日為止)。

3私立學校之耐震化狀況,高中,小學,中學,特別支援學校,幼稚園之合計値(平成 23 年(西 元 2011 年)4 月 1 日為止)。

(資料來源:東京都耐震改修促進計畫,2014)

由上述資料可知,東京都既有建築物之可望符合必要的耐震性條件者,於住宅方 面耐震化率有 81.2%;主要的公共住宅方面有 71.8%;民間特定建築物方面有 82.3%;

與防災相關的重要公共建築物方面有 90.3%;特定緊急輸送道路沿路的建築物方面有 81.3%。各建築物之耐震化率範圍在七至九成之間,以八成為大宗,而與達到完全耐 震化尚有約兩成的空間。

參、耐震推動停滯的原因

日本推行建築物耐震化多年,然檢視過去推動效率未達預期成果,根據日本文部 科學省之資料,日本對國內進行耐震化意願的問卷調查,並有歸納無法進行耐震改修 建工程的主要原因有下:

1. 耐震化所需負擔的費用過大。

2. 依對耐震性等認知等,認為建築物不需要耐震化。

3. 難以決定施工業者。

4. 難以判斷工法、費用、效果等是否適當。

5. 擔心工程中,將被限制使用該建築物(不希望造成房客、入住者的麻煩等)。

6.建築物區分所有權人難以達成共識。

另外,於大阪市 2010 年(平成 22 年)所提出之「大阪市耐震改修促進計畫」,亦歸 納一般性及針對該市的耐震化停滯的要因。

1. 一般性的要因

(1) 費用(不想支付費用)、勞力負担(因耐震修改所需的暫時性遷移或手續繁 雜而感到麻煩)。

(2) 技術性的知識不足。

(3) 生命週期的不適應,包含無法確認可否維持現狀且能持續長期性的居住 (將來會搬走);避免育子、考試等的費用、勞力負担等理由(當前不想實 施);由於高齡者家眷等今後的居住年限被限定之緣故、而不認為需要長 期性且安全的居住(這幾年沒問題就好。反正自己也沒那麼長壽…等)。

(4) 地震損害的意識低。

(5) 效果不明。

2. 大阪市的獨特要因

大阪市由於有很多很久以前就留下來的連棟式住宅和木造共同住宅、這些住 宅不但以租借家庭為多,且住宅的所有者的權利關係又如輻射般分散,故難以達 成修建的共識。尤其連棟式住宅,更常發生僅有一戸要單獨做耐震修改,又怕造 成其他住戸的耐震性能的低下,而使耐震化停滯的狀況發生。諸如此類的理由而 導致停滯。老朽住宅的密集住宅、市街地,但這種市街地區的建築用地狭小,且 其前方的道路也窄,卻在如此條件下改建更是難行,結果,其耐震化率與全市相 比較仍停留在低水準階段。

由上述可見,目前日本時施耐震化所遇障礙,以相關施作費用、民眾知識及技術 性的認知不足及改修時住戶暫時居所的問題為大宗。此外如大阪市耐震改修促進計畫 所述,針對老舊房屋或社區,其房屋規劃連棟,且附近道路狹窄,若僅一戶欲改修則 可能影響隔壁其他戶的結構,因此於實際實行時也有技術上的問題要克服。

日本目前執行策略係由「耐震改修促進法」為既有建築物耐震評估及補強推動的

地方政府

勵等,各項目補助內容分述如下:

一、貸款優惠:

針對住宅、公寓之貸款優惠,每戶限額 1000 萬日幣/戶,依據償還期間不同

針對住宅、公寓之貸款優惠,每戶限額 1000 萬日幣/戶,依據償還期間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