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景觀道路規劃設計原則

在文檔中 誌 謝 (頁 35-58)

第二章 文獻回顧

2.4 景觀道路規劃設計原則

改道,可使其成為具有神秘性之景觀。

(四) 在景觀道路之計畫路權內不宜採取制式的剖面設計,而應同時 考量實際運輸量及環境承載力,並在不同路段因地制宜設計剖 面。

二、 注重景觀道路整體風貌及序列感受

(一) 利用眺望景點或淨空延續之手法,保留好山好水及特殊觀景機 會。

(二) 道路兩側之開發應集中規劃而避免帶狀發展,並留設緩衝綠帶。

(三) 土地在規劃利用上,發展核心應設於景觀道路延伸支線地區。

(四) 視環境適宜性,考量以替代性運輸道路,紓解景觀道路通過性 之交通。

(五) 景觀道路除主線道外,應配合其他支線進行整體配套規劃,構 成區域性景觀道路網路。

三、 視路權、地形及交通流量,設置賞景專用道(如圖 2.2 所示)

(一) 考慮不同車速車流,在路權內之車道區隔賞景與通過性車輛,

設置賞景以供慢速駕駛、兜風賞景使用。

(二) 賞景專用道之道路剖面應視腹地大小及地形限制,設置不同形

式之賞景道,如不平衡車道、不同高程車道、高架式賞景或設 置替代性賞景道路,基本上仍應優先考量環境衝擊及需求運量。

(三) 賞景專用道內應包含賞景車道、步道或自行車道,並加設休憩 服務設施及景觀美化處理。

圖 2.2 設置賞景專用道 資料來源:[5]

四、 景觀道路沿線應設置眺望點(如圖 2.3 所示)

為促使在景觀道路上序列感受變化豐富,應於適當之地點設 置眺望景點或休憩設施,且建造位置應與路形車輛進出動線有良 好的配合。

(一) 眺望景點選擇設置於良好視野及優美景觀之處,應避免設置於 急彎或直角轉彎處。

(二) 配合周圍景色和環境特色,設置賞景及解說設施。

(三) 眺望景點之活動(如停車與人行動線)應與道路車流有明確之

眺景設施

界定。

(四) 配合眺望景點停車應有明確之標誌及交通安全考量。

圖 2.3 設置眺望景點 資料來源:[5]

五、 加強道路安全設計

賞景者於道路從事駕車賞景活動時,景觀道路本身應提供安 全性之道路品質,並須與各遊憩點或服務區連接順暢。

(一) 進入城鎮聚落區,道路應有減速設計、避免距離太短之路口。

(二) 於聚落或遊憩點出入口,設置左右轉專用道、避車道、出入引 道或人行穿越道。

(三) 路型設置不佳路段,加強道路安全設計(如減速跳動路面、警 示號誌或測速照相機),以改善交通流暢及遊客駕車賞景之安全

性。

六、 構造物造型與配置應與四周景物相配合

(一) 構造物之材質及色彩(如擋土牆、橋樑、建築物、電塔、電線 桿、防護柵欄、路緣石等),除功能性考量外,應盡量與四周景 物協調。

(二) 電線、電塔最好地下化或單項設置,並避免設置於主要觀景方 向。

(三) 護欄設置選擇穿透性高,高度以不妨礙觀景視線為基本原則。

(四) 山區落石處理應優先考量落石緩衝設施,若設置明隧道則應考 量與地勢協調,並強化綠化及結構之美。(如圖 2.4 所示)

圖 2.4 落石緩衝設施 資料來源:[5]

人行道 主線道

七、 景觀道路美化

(一) 保留路線內原生大樹、優型樹及老樹,作為緩衝綠帶或道路分 隔島,形塑綠色隧道。

(二) 整體植栽原則應依沿途景觀可視性之適當配置,原生植栽必要 時應進行清砍之工作。

(三) 道路兩側植栽帶狀矮性植栽,可緩衝防護柵欄之衝擊,並可增 加景觀美化及引導效果。

(四) 景觀式檔土牆或緩坡綠化應注重植栽之選擇及綠化手法。

(五) 以原生地適宜種植為主,並配合四周景觀。

八、 動物移動路徑之考量(如圖 2.5 所示)

(一) 應設置動物替代涵管,出入口之邊溝應加蓋,且應增設脫離 斜坡;涵管內部係依目標物種之考量設置低水路及步行廊 道,其涵管斷面與長度應適宜性做考量。

(二) 利用誘導植生將道路構造物不良者加以遮蔽,並強化路權阻 隔以防動物誤入。

(三) 路權範圍兩側之植生高度,應依鳥類及昆蟲之飛行習性做為 考量,以避免造成橫越道路時之衝突。

圖 2.5 動物移動路徑之考量 資料來源:[26]

九、 生態工法之應用

(一) 工法選擇需考慮地形、地質、水文、植生情況、生態環境需 求(如特定物種之培育、保護)及材料取得等因素。

(二) 道路排水設計除滿足基本排水之功能外,可在溝壁採以砌石 構築,或於溝底堆置消能石塊以營造多孔隙生物棲息之空間。

(三) 邊坡植生採以綠化方式可演替趨勢較傳統之工法,此工法可 快速與周邊植生融合;樹種之選擇應以附近之潛在優勢種為 對象,以加速演替之進行減少人為干擾,樹種選擇亦應考量 多樣性避免形成單一群落。

良好之誘導方式

(四) 採用生物性較高之邊坡,並輔以植穴種植原生喬木,配合適 當之生態設計,提昇其生態廊道之機能。

(五) 道路構造形式之佈設,應採對地表最小干擾之構造形式;減 少大規模之土方挖填作業,以最短運距達到挖填平衡,及最 小面積開挖之方式。(如圖 2.6 所示)

圖 2.6 道路構造形式減少最小之地貌干擾 資料來源:[26]

2.5 道路開發形式與生態工法之應用

一、 一般道路開發形式

在道路規劃中,應先針對沿線自然環境的實地調查與資料蒐

路塹開挖改為橋樑 坡面開挖改為隧道

集,避免直線型思考應保留彈性思考空間,對現地物理環境、生 物環境進行充分的瞭解,而在道路開發時應針對道路的安全性、

安穩性、便利性、舒適性等因素做考量,提供一致性景觀供遊客 沿途賞景。其一般道路開發形式如下:

(一) 平面式道路-整體景觀具有開闊性之視野,能提供給遊客較佳 之視野景觀(如圖 2.7 所示)。

圖 2.7 平面式道路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二) 一側邊坡封閉一側崖邊者-另一側可設置眺望台供遊客欣賞 山腳下之風情,不具影響整體空間之型態(如圖 2.8 所示)。

圖 2.8 一側邊坡封閉一側崖邊者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道路範圍

道路範圍

挖方邊坡

(三) 一側邊坡封閉一側開放者-遊客的視野景觀較不受影響,自然 景觀具一致性(如圖 2.9 所示)。

圖 2.9 一側邊坡封閉一側開放者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四) 兩側邊坡封閉者-兩側道路封閉者較會影響遊客視野景觀(如 圖 2.10 所示)。

圖 2.10 兩側邊坡封閉者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二、 道路建設對生態環境衝擊的影響

道路建設主要衝擊是來自於施工中之環境干擾及營運之交

道路範圍

挖方邊坡

道路範圍

挖方邊坡 挖方邊坡

通噪音及阻隔效應(barrier effect)所造成的生態影響;同時規 劃設計階段的路網結構及密度,不但干擾水平向度的生態流亦改 變了地景的空間格局,抑制了嵌塊體內部的重要物種,故道路密 度、路網的結構及影響範圍等因子係生態影響的主要議題[27]。

Forman 等人於 1998 年提出現今道路生態(road ecology)領 域的相關性研究,以及道路建設對生態環境影響(road effect zone)的相關議題,其說明如下:

(一) 路側(road side)對植生帶及動物的影響 1. 對植生的影響:

包括過度除草,造成物種的滅絕及棲地多樣性的衰減、外 來物種的入侵;致使原生植群衰減及路面的化學污染影響道 路周邊的植物群落等因素。

2. 對動物及移動的干擾:

因過度除草及維護管理,影響賴以花草維生的昆蟲、爬蟲 類及兩棲類生物,且路側禾本科植物的清除,易造成草原鳥 類繁殖的干擾;部分路廊阻斷動物移動路徑,且道路寬度過 寬造成動物橫越時之傷亡。

(二) 道路及車輛對生態族群的影響 1. 道路對動物的傷害:

依據相關研究推估,美國過去三十年因道路建設及交通建 設事故傷亡之動物數量,遠超過人類獵捕數量,若計入車輛 大燈及擋風玻璃上,因撲火效應而傷亡之昆蟲族群,更是難 以估計;就台灣地區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統計,七年來在 轄區路邊發現之動物屍體已超出九千筆(中國時報第十七

版,2002),經檢討造成道路動物事故之主因為道路的寬度、

車速及流量。

2. 車輛的干擾及路廊緩衝帶的留設:

在荷蘭有 60%靠近道路繁殖的鳥類族群,密度遠低於林 地及草原之族群密度,其中主要之原因為車輛噪音的干擾;

其有效的緩衝林帶,在車道速限 12 公里,流量每日 10000 輛 時為 305 公尺。部分敏感之草原鳥類,噪音值甚且不得高於 35db。就一般大型的動物而言;若路廊之緩衝帶低於 200 公 尺,則族群之密度將逐漸下降。

3. 路廊的阻隔效應及棲地破碎:

路廊對動植物棲地之切割,造成生態的阻隔效應(barrier effect)及棲地的碎裂,若無相關迴避及補償對策將使族群數 量降低甚至消失,尤其對於移動能力較低之兩棲類之衝擊影 響較大。

(三) 道路的環境污染 1. 道路排放水:

道路逕流水的沖刷及污染的排放,對鄰近水域生態系之衝 擊最大,其排放之油污、粉塵、泥沙、礦物質及營養鹽等,對 週邊環境均造成干擾,其中以其化學污染源的沉澱與堆積,若 透過食物鏈的傳遞造成之衝擊頗為深遠。

2. 污染源的堆積效應:

影響道路污染源堆積之主要因子,包括道路的幾合線形、

縱坡、長度寬度及維護管理之方式;次要因素尚有土壤的成 分、植生覆蓋、舖面材料、排水廊道佈設等因素。

3. 化學污染:

道路的化學污染,除了路面油污隨逕流水排放外,尚包括 汽車廢氣的汙染及輪胎碎屑的汙染,相關污染源易造成鄰近 地區重金屬的沉澱。以荷蘭為例:在每天車流量 11,000 至 124,000 輛之道路周邊 5-15 公尺之區域形成鎳、鋅化物等金屬 的堆積,造成環境污染嚴重破壞生態。

(四) 路網之衝擊

1. 道路對地景的衝擊:

道路建設引進的人為開發及干擾,對地景之衝擊遠高於道 路建設之破壞,從景觀尺度來看路網的主要衝擊包括下列幾 種因素:

(1) 景觀結構的瓦解。

(2) 生態梯度的破壞。

(3) 生物多樣性的降低。

(4) 水平向生物流之干擾。

2. 道路之密度:

單位面積之道路密度,已經成為許多道路生態衝擊影響之 指標,其影響之評估因子包括動物移動的補償、族群的碎裂 程度、人類活動的干擾、水路及水域生態系等;如能納入道 路之類型、寬度、交通量及路網連接度等將更能反應道路密 度對地景之衝擊評估。

三、景觀生態學與應用生態工法之相關理論

(一) 廊道之定義

廊道為景觀元素之ㄧ,其定義為異於周邊環境之線型景觀元

在文檔中 誌 謝 (頁 3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