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態度、主觀規範與各子信念間的關係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三節 態度、主觀規範與各子信念間的關係

一、態度與行為信念、結果評價間的關係 (一)智慧型手機使用行為態度之分佈情形:

對於智慧型手機使用的態度,本研究使用:我認為智慧型手 機的使用對我而言是非常需要/非常不需要、非常有益/非常有害、

非常值得/非常不值得、非常喜歡/非常不喜歡等四個子題來測量,

將四個子題分數加總後帄均,所得為該態度量表之得分數。表 4-3-1 顯示接近七成(67.5 %)的大學生對於智慧型手機的使用抱持正向 態度,且整體的帄均值也趨向正值(Mean= .62)。逐一探討各題發 現研究對象中 75.9% (327 人)的學生對手機的使用表示是有需要,

同時有 77.3% (333 人)的學生表示喜歡智慧型手機的使用。至於智 慧型手機使用的損益層陎來看,有 49.0% (211 人)的學生表示智慧 型手機的使用是有益於生活,39.2% (169 人)持中立立場,有 11%

(51 人)的學生對智慧型手機的使用抱持負向的態度,但調查智慧 型手機的使用是否值得時,有將近 67.5% (291 人)的學生表示是正 向的看法,28.8% (124 人)保持中立立場,3.5% (15 人)表示衡量其

利弊之下智慧型手機不值得使用。

表 4-3-1 對於智慧型手機使用的態度之分佈情形 ( n = 431 )

項目 正向

人數(%)

中立 人數(%)

負向

人數(%) 帄均數 標準差 需要/不需要 327 (75.9) 87 (20.2) 17 (3.9) .72 .531

有益/有害 211 (49.0) 169 (39.2) 51 (11.8) .37 .686 值得/不值得 292 (67.7) 124 (28.8) 15 (3.5) .64 .548 喜歡/不喜歡 333 (77.3) 91 (21.1) 7 (1.6) .76 .217 總量表 291 (67.5) 118 (27.3) 23 (5.2) .62 .496

註:1.對於智慧型手機使用的態度計分範圍為:+2~-2 2.正向:+2~+1 中立:0 負向:-1~-2

(二)智慧型手機使用行為之行為信念分佈情形

行為信念主要是在測量研究對象認為使用智慧型手機可能導

致的結果之信念,測量結果由表 4-3-2 顯示有 71.5 %(308 人)對於 智慧型手機使用行為信念都抱持正向的看法,本分量表中依開放 式引導問卷所得之顯著信念,將智慧型手機使用行為區分為正陎 及負陎效應,結果顯示研究對象對於智慧型手機所導致的正陎或 負陎結果均傾向認同。

表 4-3-2 智慧型手機使用行為之行為信念分佈情形 ( n = 431 )

項目 正向

人數(%)

中立 人數(%)

負向

人數(%) 帄均數 標準差 1.打發時間(等待時間) 369(85.6) 42(9.7) 20(4.6) .81 .497 2.影響健康(視力/痠痛) 403(93.5) 27(6.3) 1(0.2) .93 .260 3.衛星定位 370(85.8) 48(11.1) 13(3.0) .83 .451 4.影響工作/學習 245(56.8) 138(32.0) 48(11.1) .46 .687 5.通訊軟體增進聯繫 371(86.1) 51(11.8) 9(2.1) .84 .420 6.隨手拍照 354(82.1) 39(9.0) 38(8.8) .73 .611 7.作息紊亂(飲食/睡眠) 221(51.3) 98(22.7) 112(26.0) .25 .843 8.掌握新訊息(查資料) 349(81.0) 67(15.5) 15(3.5) .77 .495 9.社交疏離(聚會滑手機) 201(46.6) 121(28.1) 109(25.3) .21 .822 10.生活干擾(忽略正事) 200(46.4) 121(28.1) 110(25.5) .21 .823 總量表 308(71.5) 75(17.4) 47.5(11.0) .60 .591

註:1.對於智慧型手機使用行為的行為信念計分範圍為:5~1 2.正向:5~4 中立:3 負向:2~1

(三)智慧型手機使用行為之結果評價分佈情形

結果評價主要是在測量研究對象對於使用智慧型手機可能導 致的結果所做的價值判斷,根據測量結果(表 4-3-3)顯示,分量表 中第 2、4、7、9、10 等負陎效應題,其得分帄均數均明顯偏低,

介於-.13~.10 之間,而第 1、3、5、6、8 等正陎效應題帄均得分介 於.70~.82 之間。由此可知多數人對於智慧型手機使用行為所導致

的結果都能有正確的區分判斷。

表 4-3-3 智慧型手機使用行為之結果信念分佈情形 ( n = 431 )

項目 正向

人數(%)

中立 人數(%)

負向 人數(%)

帄均數 標準差

1.打發時間(等待時間) 350(81.2) 61(14.2) 20(4.6) .77 .522 2.影響健康(視力/痠痛) 208(48.3) 56(13.0) 167(38.7) .10 .929 3.衛星定位 366(84.9) 54(12.5) 11(2.6) .82 .444 4.影響工作/學習 149(34.6) 130(30.2) 152(35.3) -.01 .837 5.通訊軟體增進聯繫 343(79.6) 75(17.4) 13(3.0) .77 .490 6.隨手拍照 336(78.0) 61(14.2) 34(7.9) .70 .607 7.作息紊亂(飲食/睡眠) 137(31.8) 107(24.8) 187(43.4) -.12 .860 8.掌握新訊息(查資料) 348(80.7) 73(16.9) 10(2.3) .78 .465 9.社交疏離(聚會滑手機) 131(30.4) 119(27.6) 181(42.0) -.12 .844 10.生活干擾(忽略正事) 123(28.5) 127(29.5) 181(42.0) -.13 .830 總量表 350(81.2) 61(14.2) 20(4.6) .77 .522

註:1.對於智慧型手機使用行為的結果評價計分範圍為:5~1 2.正向:5~4 中立:3 負向:2~1

(四)態度與行為信念暨結果評價間的關係

根據理性行動理論,態度是由個人對行為的評價概念化而來,

態度可視為個人對行為結果的重要信念之函數,因此行為信念與 結果評價之相乘積亦可視為行為態度的一項間接性測量(王國川,

1998)。調查結果顯示(見表 4-3-4)研究對象的態度與行為信念暨結

果評價相乘積 (∑Bi*Ei) 呈顯著正相關(r =.304 ,p<.001),即研究 對象對於智慧型手機使用行為之行為信念及結果評價越正向,其 態度亦越正向。

表 4-3-4 態度與行為信念暨結果評價相乘積(∑Bi*Ei)的相關矩陣

名 稱 態 度 ∑Bi*Ei

態 度 1 .304**

∑Bi*Ei .304** 1

註:1. ∑Bi*Ei 表示行為信念與結果評價之相乘積和 2.**p < .01

二、主觀規範與規範信念、依從動機間的關係

(一)他人對智慧型手機使用行為的主觀規範分佈情形

他人對於智慧型手機使用行為的主觀規範,本研究使用:「我 覺得我身邊的重要他人,認為我使用智慧型手機是完全需要/完全 不需要、完全支持/完全不支持」及「我覺得我身邊的重要團體,

認為我使用智慧型手機是完全需要/完全不需要、完全支持/完全 不支持」等四個子題來測量,所測得結果如表 4-3-5,有 65.9 % (284 人)對於研究對象智慧型手機使用行為抱持正向態度,逐題探討,

分數由+2 ~ -2,分數愈高表愈正向,發現多數人對於研究對象智 慧型手機使用行為表示「有需要且支持」,(眾數均為 1),表示通

訊科技發達的今天,儘管智慧型手機使用行為或多或少會為人們 帶來一些危害,但智慧型手機帶來的便利性及娛樂性在人們的心 目中仍超越其所帶負陎效應。

表 4-3-5 他人對智慧型手機使用行為之主觀規範分佈情形 ( n = 431 )

項目 正向

人數(%)

中立 人數(%)

負向

人數(%) 帄均數 標準差

重要的他人認為 需要/不需要 284(65.9) 128(29.7) 19(4.4) .61 .571

支持/不支持 278(64.5) 141(32.7) 12(2.8) .62 .541 重要的團體認為

需要/不需要 288(66.8) 129(29.9) 14(3.2) .64 .545 支持/不支持 286(66.4) 136(31.6) 9(2.1) .64 .522 總量表 284(65.9) 134(31.0) 14(3.1) .63 .545

註:1.他人對智慧型手機使用行為之主觀規範計分範圍為:+2~-2 雙極計分 2.正向:+2~+1 中立:0 負向:-1~-2

(二)他人對智慧型手機使用行為的規範信念分佈情形

「規範信念」主要是在了解重要的他人對於研究對象是否應

該從事智慧型手機使用行為的信念,根據調查結果(見表 4-3-6)有 50.1 % (216 人)表示應該~非常應該使用,其中以朋友及同學所佔 比例最為高(70.8~71.2 %),而師長所佔比例(19.5 %)最低,原因可

且學生可能因為智慧型手機的使用而影響到上課秩序及學習表現 有關。

表 4-3-6 他人對智慧型手機使用行為之規範信念分佈情形 ( n = 431 )

項目 正向

人數(%)

中立 人數(%)

負向

人數(%) 帄均數 標準差 師長 84(19.5) 259(60.1) 88(20.4) -.01 .632 父母 146(33.9) 208(48.3) 77(17.9) .16 .702 朋友 307(71.2) 119(27.6) 5(1.2) .70 .483 同學 305(70.8) 119(27.6) 7(1.6) .69 .496 男/女朋友 238(55.2) 177(41.1) 16(3.7) .52 .570 總量表 216(50.1) 176(40.9) 38.6(9.0) .41 .577

註:1.他人對智慧型手機使用行為的規範信念計分範圍為:5~1 2.正向:5~4 中立:3 負向:2~1

(三)個人依從重要他人的動機之分佈情形

「依從動機」旨在了解研究對象對於重要他人的規範信念,

其依從的意願程度,由表 4-3-7 可知,研究對象有 52.2 % (255 人) 抱持中立意見,願意~非常願意遵從者則佔 39.1 % (169 人) ,在不 願意~非常不願意遵從的選項中,「師長」的規範所佔比例(15.5 %) 最高,推測大學生正處自我意識高漲的階段,對於行為的從事與 否有其獨特的想法,對於重要他人的規範以同儕的規範較具影響

力,與父母的親密關係亦影響著研究對象的遵從意願,而師長的 影響力僅侷限於課堂期間,所以相形之下也較弱。

表 4-3-7 個人依從重要他人的動機之分佈情形 ( n = 431 )

項 目 正向

人數(%)

中立 人數(%)

負向

人數(%) 帄均數 標準差 願意依從師長 117(27.1) 247(57.3) 67(15.5) .12 .644 願意依從父母 159(36.9) 232(53.8) 40(9.3) .28 .622 願意依從朋友 201(46.6) 207(48.0) 23(5.3) .41 .592 願意依從同學 185(42.9) 216(50.1) 30(7.0) .36 .609 願意依從男/女朋友 181(42.0) 223(51.7) 27(6.3) .36 .596 總量表 169(39.1) 255(52.2) 37(8.7) .31 .613

註:1.個人依從重要他人的動機計分範圍為:5~1 2.正向:5~4 中立:3 負向:2~1

(四)主觀規範與規範信念暨依從動機間的關係

根據理性行動理論,如同態度一般,主觀規範是規範信念 之函數,規範信念是指個人在採取行為時所感受到的社會壓力,

因此規範信念與依從動機之相乘積可視為主觀規範的一項間接 性測量(王國川,1998)。由表 4-3-8 可知,研究對象的主觀規範 與規範信念暨依從動機相乘積 (∑NBj*MCj) 呈顯著正相關(r

=.403 ,p<.01),即重要他人對於研究對象智慧型手機使用行為

的規範信念越正向,而研究對象越願意遵從重要他人的信念,

其主觀規範亦越正向。

表 4-3-8 主觀規範與規範信念暨依從動機相乘積(∑NBj*MCj)的相關矩陣

名 稱 主觀規範 ∑NBj*MCj

主觀規範 1 .403**

∑NBj*MCj .403** 1

註:1. ∑NBj*MCj 表示規範信念與依從動機之相乘積和 2.**p < .01

三、本節討論

研究對象對於智慧型手機的使用行為態度(見表 4-3-9),由帄均數可 得,研究對象對於智慧型手機使用行為態度為「喜歡」勝於「需要」,而 相較於其是否「有益」於生活,研究對象認為智慧型手機所帶來的娛樂 及便利性更顯得「值得」。根據周楚莉等(2011)研究調查顯示大學生智慧 型手機所從事的活動中以娛樂消遣(54.5%)、聊天交友(59.5%),獲取新知 (54.5%)及打發時間(47.5%)為主,從此亦可窺見研究對象對於智慧型手機 使用行為所抱持的態度,在娛樂生活、同儕互動中佔有不可輕忽的地位,

即便造成部分生活作息紊亂、或多或少的身體不適亦覺得值得。

表 4-3-9 對於智慧型手機使用的態度之細項分佈情形 ( n = 431 )

人數(%) 人數(%) 人數(%) 人數(%) 人數(%)

需要/不需要 134(31.1) 193(44.8) 87(20.2) 15(3.5) 2(0.5) 1.03 .833 有益/有害 58(13.5) 153(35.5) 169(39.2) 37(8.6) 14(3.2) .47 .942 值得/不值得 101(23.4) 191(44.3) 124(28.8) 11(2.6) 4(0.9) .87 .832 喜歡/不喜歡 132(30.6) 201(46.6) 91(21.1) 4(0.9) 3(0.7) 1.06 .785 總量表 106(24.7) 185(42.8) 118(27.3) 17(3.9) 6(1.3) .86 .848

智慧型手機使用行為信念及結果評價,由表 4-3-10 與 4-3-11 可見,

不論智慧型手機使用行為所導致的結果為正陎或負陎效應,研究對象均 傾向於贊同、非常贊同(表 4-3-10),表示其對於智慧型手機的使用可能造 成的結果以有清晰的認知;結果評價的部分,由表 4-3-11 題 2、4、7、9、

10 等負陎效應題項可見,其得分帄均數明顯低於正陎效應題,可知多數 人對於智慧型手機使用行為可能導致的結果,皆能有正確的區分判斷。

表 4-3-10 研究對象智慧型手機使用行為信念之細項分佈情形 ( n = 431 )

項 目

非常

贊同 贊同 無意見 不贊同 非常

不贊同 帄均

標準 差 人數(%) 人數(%) 人數(%) 人數(%) 人數(%)

1.打發時間(等待時間) 173(40.1) 196(45.5) 42(9.7) 20(4.6) 0(0) 4.21 .801 2.影響健康(視力/痠痛) 224(52) 179(41.5) 27(6.3) 1(0.2) 0(0) 4.45 .623 3.衛星定位 190(44.1) 180(41.8) 48(11.1) 11(2.6) 2(0.5) 4.26 .792 4.影響工作/學習 76(17.6) 169(39.2) 138(32.0) 45(10.4) 3(0.7) 3.63 .916 5.通訊軟體增進聯繫 185(42.9) 186(43.2) 51(11.8) 6(1.4) 3(0.7) 4.26 .774 6.隨手拍照 175(40.6) 179(41.5) 39(9.0) 31(7.2) 7(1.6) 4.12 .958

表 4-3-10 研究對象智慧型手機使用行為信念之細項分佈情形 ( n = 431 )(續)

7.作息紊亂(飲食/睡眠) 72(16.7) 149(34.6) 98(22.7) 85(19.7) 27(6.3) 3.36 1.156

8.掌握新訊息(查資料) 148(34.3) 200(46.4) 67(15.5) 13(3.0) 2(0.5) 4.12 .811

師長,擔憂智慧型手機的使用對於大學生的生活作息、健康狀況及學習 情形造成危害卻又需要仰賴智慧型手機聯繫的矛盾情緒所造成,但整體 而言仍屬於正值,而分數最高者(Mean=.90)為「重要的團體認為我使用智 慧型手機需要/不需要」推測重要的團體可能為同學或朋友,同儕拉聚的 力量加上市場削價競爭瞄準學生族群的需求亦可能是造成現今智慧型手 機普及的重要因子。

表 4-3-12 他人對智慧型手機使用行為之主觀規範細項分佈情形 ( n = 431 )

項 目 2 1 0 -1 -2 帄均

標準 人數(%) 人數(%) 人數(%) 人數(%) 人數(%) 差

重要的他人認為…

完全需要/完全不需要 94(21.8) 190(44.1) 128(29.7) 12(2.8) 7(1.6) 0.82 0.861 非常支持/非常不支持 75(17.4) 203(47.1) 141(32.7) 8(1.9) 4(0.9) 0.78 0.783 重要的團體認為…

完全需要/完全不需要 116(26.9) 172(39.9) 129(29.9) 12(2.8) 2(0.5) 0.90 0.845 非常支持/非常不支持 107(24.8) 179(41.5) 136(31.6) 6(1.4) 3(0.7) 0.88 0.819 總量表 98(22.7) 186(43.2) 134(31.0) 10(2.2) 4(0.9) 0.85 0.827

重要他人對於智慧型手機使用行為的規範信念,由表 4-3-6 可見,依

重要他人對於智慧型手機使用行為的規範信念,由表 4-3-6 可見,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