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

近年來全球通訊技術迅速發展,行動電話由最原始的語音通話、文 字簡訊功能,透過第二代(2nd -generation,2G)、第三代(3rd-generation,

3G)…甚至是未來即將推出的第四代行動通訊技術,其功能不再侷限於語 音通話及文字簡訊,而是運用架設完善的軟體系統,執行相關的應用程 式達到多媒體播放、資料存取、行動商務、遊戲娛樂、電子地圖及拍照 等等多元化功能,智慧型手機如同電腦一般能隨心所欲的下載應用程式,

執行諸多生活輔助相關功能,例如:遙控電子儀器、金融轉帳、購物、

卡路里計算、統一發票兌獎(胡仕儀,2011)、語言學習、網路訂票…等 等,網際網路的豐富資源搭載行動上網的便利性,智慧型手機發揮了加 乘的綜效,您也許不陌生…路上、餐館、車站、大眾運輸工具上、甚至 是朋友、家庭的聚會場合,隨處可見沉默無聲的「低頭族」,聚會場合中 聚集在同一空間的友人藉由行動上網聯結社群網站訊息交流,現場無聲 寂靜,在另一端網路空間裡熱絡交流,如此捨近求遠的人際互動景象已

經在我們的生活中逐漸擴散開來。

根據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統計資料顯示,自 2006 年初至 2012 年 1 月底 3G 行動通訊服務的申請戶數由一百四十六萬戶攀升到兩千一百萬 餘戶,短短六年期間,成長了一千九百五十餘戶,直線上升的數據也意 味著我們正進入人手一機隨時隨地都能翱翔網路世界的 3G 行動通訊多 媒體生活。美國 Pew Research Center (2012)調查結果顯示於 2011 年 5 月 至 2012 年 2 月期間全美境內不論是都會或市郊、男性或女性、年輕族群 或中老年族群,持有智慧型手機的人數皆有成長的趨勢,尌全美持有比 例來說,由 2011 年五月的 35% 增加到 2012 年二月的 46%,全美 88%的 行動電話用戶中即占有 46%的智慧型手機用戶,換言之持有行動電話的 五個人中,只有兩個人非智慧型手機用戶,由此可見智慧型手機於行動 通訊產業中已經逐漸成為未來的主流。同時隨著市場競爭價格降低加上 通訊產品的方便性,學生族群手機的持有比例已經不在少數;英國國家 通訊委員會(ofcom, 2011)公佈最新調查結果顯示有超過四分之一(27%)的 成人及將近二分之一(47%)的青少年擁有智慧型手機。James Richard 指出 2009 年第二季世界各國智慧型手機使用人口 16.9%相較於 2008 年第二季 的 10.3%成長迅速,其中又以大學生人口激增幅度最高,統計數據顯示 2009 年 2 月到 2009 年 10 月大學生使用智慧型手機人口由 27%竄升至

38.5%。國內數據金車教育基金會(2013)針對全國北中南都會區與鄉鎮共 二十四所學校進行「2013 青少年使用行動電話調查報告」,調查對象從國 小五年級到大學學生,調查結果顯示近八成的大學生持有智慧型手機,

相較於 2005 年的調查結果大幅成長了 2.5 倍,其中一成五的青少年選擇 行動上網吃到飽,大學生更是高達三成五,手機對青年族群所帶來的影 響的確不容忽視。此外青少年追求流行的趨勢也展現在手機種類的選擇 上,約有 27.25%的青少年持有智慧型手機,並有 35%的學生表示即便已 經擁有手機,看到新上市的手機時仍有想要購買的慾望;調查結果更進 一步指出約有 93%的青少年會因為手機沒帶、手機沒電、電話撥打不通 或對方未接來電、手機被監控及通話時間過長而感到焦慮不安,關於此 一狀態曾有媒體稱之為手機成癮症,但目前為止仍缺乏確切的學術定義 及文獻加以探討之。

在青少年的媒體使用行為中,過去針對網際網路成癮相關議題甚多,

2008 年富邦文教基金會委託政大媒體素養研究室策畫執行「2008 全國青 少年媒體使用行為」針對全國國高中職學生進行研究調查,結果顯示「網 路」是青少年認為最重要的媒體、其次為電視,青少年每周使用網路 16.1 小時,所佔比例最高,其次為看電視每週 15.36 小時,及使用手機每週 4.94 小時,總計 43.7 小時/週,時數超過一般上班族每週 40 小時的上班

時數。而不適當的網路使用行為對青少年造成的負陎影響眾所皆知,包 括學業荒廢(戴秀津,2004)、飲食不定、睡眠不足、手腕關節肩頸痠痛、

活動量減少、眼睛乾澀、視力減退、現實社交障礙(戴秀津,2004)…等 等。

相較於桌上型電腦或筆記型電腦的使用,結合行動上網技術的智慧 型手機在連結上網的便利性中顯得更為輕巧、隨時隨地。18-25 歲的大學 生對於自身的行為自制能力以及是非對錯的判斷力不如成年人來得成熟 穩定,在享受先進便利、多元多變的科技產品之餘,容易因一時的喜好 而產生不健康的使用方式。回顧過去文獻手機使用對於青少年的影響少 數出版提及注意力不集中、疲倦(Feyching, 2012)、社交恐懼、躁鬱(王智 弘,2006)、眼睛疲勞、視力減退、肩頸痠痛、下背痛(Hakala et al.,2006)、

甚至是工作及生活鬆散(Richard, 2009),長期來看 Hardell (2008) 亦於研 究指出過度的使用手機,與某些腦部腫瘤相互關聯;世界衛生組織於 2010 已確定將無線射頻列入青少年健康的潛在影響因素,並於 2011 年呼籲青 少年使用行動電話日趨普遍,其終身潛在電磁暴露期也更長,世界衛生 組織(2011)也積極倡導必頇針對該族群做進一步的研究。以上也凸顯出未 來在校園中的網路成癮以及青少年身心健康更令人擔憂的問題,青少年 時期在人生的發展階段中視為一個重要的轉折點,也是建立終身健康生

活型態的關鍵期,因此深入探討大學生智慧型手機的使用現況及其伴隨 而來的身心變化,以協助未來大學生釐清行動裝置使用之利弊,選擇正 確的使用行為,減少便利的科技產物下所造成的副作用,故引發「大學 生智慧型手機成癮及其相關因素探討」之研究動機。

理性行動論(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為一個解釋並預測人類行 為的架構(Ajzen, 1991),該理論藉由個體本身對行為的「態度」、個體感 受到重要他人對行為的「主觀規範」、及加上個體對於掌控特定行為的自 覺能力來加以預測及解釋行為的發生(自我效能)。本研究擬參酌 Fishbein 的理性行動論及 Bandura 的自我效能理論來預測智慧型手機的成癮行為,

透過大學生對於智慧型手機成癮行為的態度、信念、自我效能及行為產 生來探討影響大學生持有智慧型手機與成癮狀態之相關因素。並期望藉 由研究所得結果做為家長及教師們輔導學生避免成為「低頭族」的參考,

減輕先進科技發展之下為學生帶來的身心影響。

第二節 研究目的

綜合上述研究背景及動機,本研究以大學生為研究對象,探討智慧 型手機成癮現況及其外在因素、使用行為與智慧型手機成癮之關係,目 的分別敘述如下:

一、暸解研究對象外在變項(性別、年級、科系、家庭社經地位、開始使 用手機時間、手機網路連線方式、每日手機使用時間及自覺健康狀態)、

智慧型手機使用行為態度、智慧型手機使用行為主觀規範、智慧型手 機成癮之自我效能及網路成癮行為之現況。

二、分析研究對象之外在變項、智慧型手機使用行為態度、智慧型手機 使用行為主觀規範、智慧型手機成癮自我效能與智慧型手機成癮行為 彼此間的關係。

三、探討研究對象之智慧型手機使用行為信念及結果評價與智慧型手機 使用行為態度之間的關係。

四、探討研究對象之重要他人對於智慧型手機使用行為之規範信念及研 究對象的依從動機與智慧型手機使用行為主觀規範之間的關係。

五、探討研究對象外在變項、智慧型手機使用行為態度、智慧型手機使 用行為主觀規範、智慧型手機成癮之自我效能對智慧型手機成癮行為 的預測。

第三節 研究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