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智慧資本的效益評估

值資產的智慧原物料等,也就是指具有無形性(Bontis et al.,1999) 、遞延性(陳美純,2001)、

報酬遞增性(Ross et al.,1998)、非零和(non-zero-sum)變化特性(Roos and Ross,1997)、不確 定性等之無形資產與能力。目前有關智慧資本的研究,可以分為兩個領域(Ross et 量他們所產生與創造的價值為何(Van Buren,1999)。

截至目前對於智慧資本研究有較完整分析架構與貢獻的研究,包括 Skandia 金融保險 公司所提出的領航者(Navigator)方法(Edvinssonandm Malone,1997),為智慧資本觀念提出 與實際於財務報表揭露智慧資本的第一家公司。Sveiby (1997)所提出的無形資產監測法 (Intangible Assets Monitor),從知識的觀點出發,研究企業的無形資產為何。Stewart (1997) 將智慧資本分為「人力資本」、「結構資本」以及「顧客資本」三大類,依不同行業、公 司特性等建構不同的指標。ASTD 所提出的智慧資本管理模式(Van Buren, 1999)計算智慧 資本的核心衡量方式,作為衡量其與財務績效的關係。國內學者吳思華與其智慧資本研 究團隊(2000) 投入國內智慧資本的衡量已有多年的成果,將國內企業智慧資本的衡量要 素分為人力、流程、創新與關係資本四大類,並分別發展出衡量指標。除上述五項研究,

對於衡量智慧資本有較完整的分類與指標的建構外,最近幾年有關智慧資本的研究如火

觀察各項主要智慧資本項目的互動關係,以提高公司價值 (Stewart, 1997;Knight, 1999) 。 另一個趨勢為,智慧資本依產業與企業的特質不同,有不同強調的核心內涵,形成不同 的分類法(taxonomy)。

目前尚未有一套可以符合所有需求的智慧資本分類方法,不過發現多半源自為 Skandia 金融保險公司所提出的 Navigator領航者方法,也就是將智慧資本分為人力資本 與結構資本兩大類。後續實務界與學術界人士將結構資本區分為組織(或結構) 資本與關 係 (或顧客) 資本,目前以分為「人力資本」、「結構資本」與「關係資本」三大類為居 多 (Stewart, 1997;Edvinsson and Malone, 1997;McConnachie, 1997;Lynn, 1998;Knight, 1999;Dzinkowski, 2000;Bontis et al., 2000;Zhou and Fink, 2003;Peng et al., 2007) 。 其中「人力資本」為融合知識、技術以及公司個別員工掌握自己任務的能力,通常存在 1999;Lev, 2001;Bukh et al., 2001;Hurwitz, 2002;黃宛華,1999;吳思華等,2000) , 所謂「創新資本」係指公司擁有的產品、服務、作業程序等方面的創新能力,能為公司 提高附加價值。

Stewart (1997) 認為智慧資本管理並非按上述分類而各自管理即可創造出公司價值,

而是需藉由各項智慧資本之間的互動影響才能產生價值 (Youndt and Snell, 2004;Tseng and Goo, 2005) 。Knight (1999) 則進一步指出有效管理智慧資本,必需創造出一個正面

McConnachie (1997) 組織競爭優勢的來源包含員工智力知識及流程的總和 Edvinssion and Malone

(1997)

資料來源:Stewart (1997:125)

流程是組織競爭力的重要來源,個別成員的能耐與才智必須與組織的各種流程結合,

才能真正形成組織整體的競爭優勢(司徒達賢,2006);結構資本愈高,技術與創新愈 密集,組織運作愈緊密而順暢,產能越高,企業價值就越大;本研究欲探討此結構資本 中的流程資本對企業價值如何產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