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有無行動閱讀支援之閱讀成效、態度、動機、團體效能與凝聚力差異分析 56

第四章 實驗結果分析

第二節 有無行動閱讀支援之閱讀成效、態度、動機、團體效能與凝聚力差異分析 56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6

第二節 有無行動閱讀支援之閱讀成效、態度、動機、團 體效能與凝聚力差異分析

一、 有無行動閱讀支援合作閱讀標註之閱讀理解成效差異分析

本研究分別於採用無行動閱讀支援之「合作數位閱讀標註系統」輔以合作閱讀學習 後與具有行動閱讀支援之「合作數位閱讀標註系統」輔以合作閱讀學習後進行學習成效 評量,以瞭解兩種模式學習後的閱讀理解成效差異,結果如表 4-2 所示。結果顯示在整 體 平 均 上 , 有 行 動 閱 讀 支 援 的 平 均 學 習 成 效 (M=79.80) 優 於 無 行 動 閱 讀 支 援 學 習

(M=61.80),並且有行動閱讀支援的標準差(SD=11.670)也小於無行動閱讀支援

(SD=22.773),結果顯示採用有行動閱讀支援之「合作數位閱讀標註系統」輔以合作閱 讀學習的學習成效落差縮小。

表 4-2 有無行動閱讀支援之合作閱讀標註閱讀理解成效敘述統計 組別 個數 平均數 標準差 最小值 最大值 無支援

行動閱讀

記憶 10 15.90 4.175 10 21 理解 10 15.90 7.078 0 22 應用 10 15.80 6.268 0 22 分析 10 14.20 6.303 0 21

整體 10 61.80 22.773 10 85

有支援 行動閱讀

記憶 10 18.90 2.685 16 23 理解 10 21.10 1.853 18 23 應用 10 20.40 5.038 11 24 分析 10 19.40 3.204 16 24

整體 10 79.80 11.670 61 93

因為本研究的樣本數較小(N=10),因此採用魏克森等級和檢定(The Wilcoxon Rank Sum Test)來檢視有無行動閱讀支援合作閱讀標註之閱讀理解成效彼此之間是否具有顯

著差異,結果如 4-3 所示。結果顯示除了在記憶的層面上(Z=-1.340, p=.180>.05)未 達顯著差異外,理解(z=-1.989, p=.047<.05)、應用(z=-2.241, p=.025<.05)、分析(z=-2.215, p=.027<.05)等層面以及整體綜合閱讀理解成效(z=-2.157, p=.031<.05)上達到 顯著差異,並且有行動閱讀支援之合作閱讀標註學習成效顯著優於無行動閱讀支援之合

Mann-Whitney U 統計量

Wilcoxon W

統計量 Z 檢定

p.341=>.05)、學業性分量表上(Z=-.192, p=.848>.05)或是整體性的閱讀態度上 (Z=-.569, p=.570>.05)皆不具有顯著差異。

表 4-4 有無行動閱讀支援合作閱讀標註之閱讀態度敘述統計

Mann-Whitney U 統計量

Wilcoxon W

統計量 Z 檢定

克森等級和檢定(The Wilcoxon Rank Sum Test)對這兩種閱讀學習模式進行閱讀動機差 異檢定,結果如 4-7 所示,結果均未達到顯著差異。

Mann-Whitney U 統計量

Wilcoxon W Wilcoxon Rank Sum Test)對這兩種閱讀學習模式進行團體效能與凝聚力差異檢定,結 果如 4-9 所示,結果顯示有無行動閱讀支援合作閱讀標註,其團體效能與團體凝聚力皆 未達顯著差異。

Mann-Whitney U 統計量

Wilcoxon W

統計量 Z 檢定 顯著性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2

五、小結

綜合以上,本研究使用有無行動閱讀支援之「合作數位閱讀標註系統」輔以合作閱 讀學習後,在閱讀理解成效、閱讀態度、閱讀動機、團體效能與團體凝聚力影響差異,

摘要整理如表 4-10 所示。結果顯示在閱讀理解成效部分,除記憶面向無顯著差異外,

於理解、應用、分析各面向和整體上皆顯現出顯著差異,並且有行動閱讀支援之合作閱 讀標註輔以合作閱讀學習顯著優於無行動閱讀支援之合作閱讀標註輔以合作閱讀學習。

表 4-10 有無行動閱讀支援合作閱讀標註之閱讀理解成效、閱讀態度、閱讀動機、

團體效能與團體凝聚力差異分析整理

依變項 面向 有無行動閱讀是否具顯著

閱讀理解成效 記憶 不具顯著差異

理解 有行動閱讀>無行動閱讀 應用 有行動閱讀>無行動閱讀 分析 有行動閱讀>無行動閱讀 整體 有行動閱讀>無行動閱讀 閱讀態度 休閒 不具顯著差異

學業 不具顯著差異

整體 不具顯著差異

閱讀動機 效能與信念 不具顯著差異 社會目的 不具顯著差異 閱讀目標 不具顯著差異

整體 不具顯著差異

團體效能 整體 不具顯著差異 團體凝聚力 社會 不具顯著差異

任務 不具顯著差異

整體 不具顯著差異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3

(一)有行動閱讀支援合作閱讀標註學習者,其閱讀理解成效顯著優於無 行動閱讀支援學習者可能原因

根據上述分析結果,有行動閱讀支援之「合作數位閱讀標註系統」所開發的 App,

具有新標註提示、標註瀏覽、回覆等功能,可以加深受試者觀看及瀏覽文章的次數,即 便不透過所開發之 App,手機亦搭載瀏覽器,受試者可以透過手機直接登入網站平台就 可以直接進行文章閱讀、標註、瀏覽等活動,相較於需定點學習的無行動閱讀支援之

「合作數位閱讀標註系統」,多了零碎時間可以學習。然而在記憶層面無法展現差異,

可能係因為有支援行動學習之「合作數位閱讀標註系統」縱使多了提醒功能,但對於關 鍵字型態之記憶型學習內容仍需要費心去背誦,且未必同學標註的內容是測驗時所提出 的重點,因此在觀看手機的提示時就不會被提醒到。

(二)有無行動閱讀支援合作閱讀標註,閱讀態度無顯著差異可能原因

本研究可能因時間實驗期間過於相近,且均使用數位閱讀模式,因此要在閱讀態度 上較難看到明顯變化。因對受試者而言,這兩種模式是相關而非對立,應是相輔相成。

此外,因手機具有螢幕尺寸小難以閱讀的缺點但具有可攜帶性便利等優點,而電腦具有 螢幕尺寸大較易閱讀複雜度和難度較高的文章,且可以同時多工和切換多個視窗查找資 料來做為註解的優勢,雖相較起來無法隨時移動學習、擅用零碎時間閱讀,且本研究實 驗時,並非僅使用電腦定點數位閱讀與僅能使用手機進行數位閱讀模式兩種對立模式,

在整體學習上受試者同樣能感受到電腦定點數位閱讀的優勢,學習時間也相隔不遠,自 然無法顯現其差異。

(三)有無行動閱讀支援合作閱讀標註,閱讀動機無顯著差異可能原因

根據前述分析,閱讀動機與閱讀態度彼此相關性高,在閱讀動機無顯著差異情況 下,在兩者的閱讀動機間也較難有顯著變化。然而值得一提的是,若以有無行動閱讀支 援學習模式於學習後的閱讀動機皆明顯優於學習前之學習動機,顯見一開始雖大多數受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4

試者的學習動機多半來於課堂上老師的鼓勵,或基於個人喜好或想補強課程的動機,但 經過合作閱讀的學習模式,對於整體閱讀動機有逐漸增強的情況。

(四)有無行動閱讀支援合作閱讀標註,團體效能與凝聚力無顯著差異可 能原因

本研究為所有研究對象一起進行合作閱讀學習,雖然根據前述分析,在團體效能部 分,有行動閱讀支援合作閱讀標註在平均上是高於無行動閱讀支援學習模式,但仍未達 顯著差異,可能因為相較於自行分組,研究對象間可能需要更多的磨合時間,且本研究 非屬於封閉實驗,當研究對象可能因為實驗外活動或課業導致減少標註量,因此對於觀 看他人標註所提升的整體效能也就無法顯著突出。

而在團體凝聚力部分,在敘述統部分時,在社會凝聚力層面是小幅降低,但在任務 凝聚力部分卻較為提高。可能因社會凝聚力主要是整個團體成員在觀念和行動上的合作 性,彼此之間是否積極,推測因在有行動閱讀支援學習時,大家對於標註行為和互動減 少感到疑惑而降低了其分數,但在任務凝聚力部分,因為經歷過無行動閱讀支援的學習 模式和測驗的衝擊,對於剩餘還願意一同完成此次實驗,因此對於彼此的連結和任務約 束力抱持較為高的肯定,但由於實驗時間僅兩週,且為自主的共同學習,要明顯提高整 體團隊凝聚力恐嫌不足。

第三節 訪談資料分析

為了瞭解研究對象在採用不同閱讀模式學習時的真實經驗與體驗感想,本研究針 對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親自體驗過無行動閱讀支援與有行動閱讀支援之「合作數位閱讀 標註系統」輔以合作閱讀學習,在學習前、中、後的感受現象。本研究採行一對一個別 訪談,10 位研究對象中,除 1 位不同意參與訪談外,其餘 9 位研究對象同意受訪並填 具同意書,每位研究對象接受 1 小時左右的訪談。此外,為避免同學對於學習過程遺 忘,訪談於實驗結束後即開始實施,並選擇安靜且不受干擾的圖書館研討室進行訪談;

訪談開始前經過研究對象同意後採同步錄音,並隨時於訪談中和研究對象一起重新觀看

本研究依據 Giorgi(1997)現象學研究方法進行資料歸納、整理與分析,依據訪談 大綱及內容分成背景資料、實驗前、中、後三個面向過程和建議與省思、訂定 8 個訪談 主題,並各自再分為次主題與類別,如表 4-12 所示。個別主題與類別呈現之原始訪談 內容說明如後。

ppt 放在數位學習網上,所以都會看,可是我覺得(moodle)滿難用的。」(S4)

「其實像是學校不是有什麼 moodle 平台嗎?它也算是上傳資料,學生可以下載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8

看,但是沒有標記系統。還有另外一個叫做數位學習網。因為文學史是上課的補 充教材和 ppt,然後管理學也是 ppt,但有時候也會有一些補充資料,看完之後變 成一個作業,然後下次會在課堂上討論。」(S5)

「其實老師上面常常說數位學習網上有東西,但實際下載的人不多。」(S7) 2. 其他平台經驗

除了政治大學較常使用的 moodle 與 WM3 平台外,S2 於受試期間因修習其他 課程時亦使用過另一套網路合作學習平台;S3 則是於高中時使用過學校自行開發 的合作共筆平台,而此兩次都與本次的合作標註平台不太相同,也都未具行動閱讀 模式,因此兩人對於本次使用平台給均給予高度肯定。

「這學期我也有另外接觸一個,是『華人文化與社會』,這個平台有另外一個好處 就是有時候修課不是你認識的人可以直接討論,而不用加別人的 facebook。但像 是這個平台(指華人)就會變得有些問題它要你問,你才問,然後就是有的問題 就很不準確或是很空洞,就沒有什麼意義。」(S2)

「有點像筆記整理,就是它會有個章節 1-1,就是它會有誰做了一個東西。這次就 是有整個文本在上面,然後是根據文本畫重點,然後寫註解,以前那個是只有註 解沒有內容。」(S3)

(二)雲端硬碟經驗

本次所有研究對象皆有利用雲端硬碟來合作撰寫過小組報告經驗,但所有研究 對象一致認為雲端硬碟合作編輯功能僅適合彙整報告,因無法標註和註解,也無法 看見文件更動的歷史紀錄,因此皆認為無法具有討論與互動的功能。

「有時候就是這樣,然後整合東西而已,所以討論的部分比較少。」(S1)

「有時候就是這樣,然後整合東西而已,所以討論的部分比較少。」(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