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隨著資訊科技發展的日新月異,傳統紙本的閱讀模式已經慢慢轉變為數位閱讀模式,

並且因行動科技(mobile)的普及,使得閱讀模式更進一步的發展而進入了行動閱讀的時代。

近幾年美國大學與研究圖書館學會(Association of 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ies, ACRL) 的研究報告指出,行動裝置和服務為大學圖書館十大發展趨勢之一,報告中提出智慧型 手機(smart phones)、電子書閱讀器(e-book readers)、iPads 及其他手持裝置(handheld devices) 的興起,已改變了資訊傳遞和接收的模式,也迫使圖書館不得不發展新的服務,以因應 行動閱讀時代的來臨(ACRL Research Planning and Review Committee, 2010, 2014)。

Amazon 於 2007 年推出電子書閱讀器 Kindle,加上當年蘋果公司亦推出智慧型手機 iPhone,簡潔便利的觸控使用介面,讓行動閱讀開始蓬勃發展。2010 年發展定位於智慧 型手機 iPhone 和筆記型電腦 MacBook 之間的平板電腦 iPad,更大幅提升數位閱讀市場 的蓬勃發展。美國 Pew 研究中心(the Pew Research Center)2014 年的報告指出,雖然 2013 年大多數人仍習慣閱讀紙本,僅三成的人讀過電子書,但卻有近半數的人已經擁有平板 電腦(tablet)或電子閱讀器(e-reader),而閱讀電子書的人口也逐漸成長,從 2011 年的 17%,

提升到 2012 年的 23%,到 2013 年則進一步提升到 28%,可見電子書的推廣與普及有漸 漸增長的趨勢(Pew Research Center, 2014)。

近兩三年行動裝置市場(mobile device market)的發展更朝向多樣化方向發展,各種尺 寸螢幕和面板的行動載具被發展出來,讓許多資訊服務已經無法單純為桌上型電腦 (desktops)或智慧型手機使用者提供制式化的數位服務。如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國立臺灣大學等國內外多所大學,為因應各式各樣的行動裝置或電腦螢幕尺 寸,已採用適應化網頁設計(Responsive Web Design)技術,讓網頁的呈現方式能隨著裝置 來自動調整,以呈現最佳的畫面給使用者,以促使使用者有更好的閱讀體驗(ACRL Research Planning and Review Committee, 2014)。因此,毫無疑問,二十一世紀不僅是數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

位閱讀的時代,更是行動閱讀的時代。

行動裝置具有可攜帶性、功能性、多媒體整合、無所不在、個人所有制、社會互動、

情境感知、位置識別、連結性、個人化等特性,因此行動學習有鼓勵隨時隨地學習、幫 助弱勢孩童、提高二十一世紀社群互動、契合不同學習環境及啟動個人化學習經驗等五 大機會(Pachler, Bachmair, Cook, & Kress, 2010)。Quinn(2000)也提出行動學習的願景,認 為行動學習(m-Learning)為行動計算(mobile computing)與數位學習(e-learning)的結合,透 過行動學習可無所不在的取得資源,這種不受時空侷限的學習模式,已是目前全球教育 的發展趨勢。此外,陳祺祐、林弘昌(2007)的研究指出,相較於線上學習,行動學習具有 線上學習大多數的優點,卻又同時具有輕便可攜的優勢。再則,採用智慧型手機、平板 等可攜性裝置輔以學習,更能夠達到隨時隨地、無所不在及充份運用零碎時間的學習效 益,顯見行動閱讀與學習已經是未來的發展趨勢。然而,行動閱讀尚有許多支援學習的 層面值得探討,許多研究質疑行動閱讀會造成分心、產生身體負擔、沒有學習理論的支 持,以及行動裝置本身仍有許多限制等問題仍有待突破(Pachler et al., 2010)。

綜合以上,本研究想要彌補目前行動閱讀研究的空缺,透過在「合作數位閱讀標註 系統」上發展可支援行動閱讀互動與討論的 App(application)應用軟體,希望能夠發揮有 別以往單純使用桌機進行「合作數位閱讀標註系統」輔以合作閱讀學習模式,所產生無 法達到無所不在學習的侷限,進一步透過行動裝置獨有的便利攜帶、即時連結與互動等 特性,促進學習者在社群中的閱讀即時互動與歷程,提升個人的閱讀態度與動機、團體 效能與凝聚力,進而提升閱讀理解成效。也希望本研究結果可進一步釐清增進行動閱讀 成效的方法,作為未來推動行動閱讀的參考。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基於以上研究背景與動機,本研究目的下:

1. 希望探討採用有無行動閱讀支援之「合作數位閱讀標註系統」輔以學習,對於學習 者的閱讀理解成效、閱讀態度、閱讀動機、團體效能與凝聚力及的影響差異,

2. 希望能更清楚了解行動閱讀支援之「合作數位閱讀標註系統」輔以學習時的優劣與 特性,以作為推動行動閱讀的參考。

根據以上研究目的,本研究之研究問題如下:

1. 採用有無行動閱讀支援之「合作數位閱讀標註系統」輔以閱讀學習,對於學習者的 閱讀理解成效、閱讀態度、閱讀動機、團體效能與凝聚力及是否具有顯著的差異。

2. 探討支援有無行動閱讀支援之「合作數位閱讀標註系統」輔以合作閱讀學習前、

中、後,研究對象實際的閱讀學習經驗與感受。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因本研究囿於時間、人力、物力及經費等現實客觀因素影響,在研究對象、閱讀教 材及研究設計上的範圍與限制,說明如下。

一、 研究對象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以國立政治大學文學院大學部中國文學系二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其他研究 對象不在本研究探討範圍,因此研究結果是否能推論至其他年齡族群及國家,需再作進 一步探討,不宜作過度推論。此外,研究對象學科背景差異,亦不在本研究的探討範圍 之內。

二、 教材內容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以中國文學系領域相關學術性文章為實驗閱讀教材,研究結果是否能推論至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

其他類型文本,不宜做過度推論。此外,本研究探討的合作數位閱讀學習教材以純文字 類型為主,兼具圖文或者多媒體的文本不在本研究的探討範圍。

三、 實驗設計情境限制

本研究以準實驗研究法進行,因最終完整參與者人數屬小樣本,採用同一群研究對 象依序體驗有無行動閱讀支援之「合作數位閱讀標註系統」輔以合作閱讀學習後,進行 兩者之閱讀理解成效、閱讀態度、閱讀動機、團體效能與凝聚力差異比較,也不再另行 做閱讀理解成效、態度、動機和團體效能與凝聚力之間的相關分析,而其他閱讀標註平 台學習情境不在本研究之探討範圍。

第四節 名詞解釋

一、行動裝置(Mobile Device)

行動裝置也被稱為手持裝置(handheld device)或手持電腦(handheld computer),指的 是輕巧的手持電腦裝置,通常都具有觸控的顯示螢幕或是迷你鍵盤,並且重量都在 0.91 公斤以下。市場上所出現之手機(cellphone)、智慧型手機(smartphone)、平板電腦(tablet)及 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都可算是行動裝置。另外像是筆記型電腦(laptop)或其他可 攜帶式電子產品(portable electronic product)在某些情況中,也會被視為手持裝置 (About Tech, n.d.)。

二、行動應用軟體(Mobile App)

App 為英文 Application 的縮寫,原指的是電腦上的應用程式。因智慧型手機興起,

因此在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行動通訊裝置上的軟體,也被稱為 App。相較由桌面或 筆記型電腦存取,行動應用軟體通常可協助使用者更容易連結使用網路服務,或更快速 地透過攜帶裝置來連結上網。一個行動應用軟體很可能只是個網站的書籤工具、一個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

手機為基礎的即時通訊用戶端軟體(mobile-based instant messaging client)或是其他的應用 程式軟體(Wikipedia, n.d.)。本研究所指的 App,係一種在智慧型手機上執行即可連接「合 作數位閱讀標註系統」,進行閱讀標註內容瀏覽、回應、討論與互動的應用軟體。

三、數位閱讀(Digital Reading)

廣義來說,凡是利用電腦裝置閱讀數位化的資料,都可以稱為數位閱讀,例如閱讀 電子郵件、觀看數位文件及瀏覽網頁等都可視為數位閱讀。然而隨著科技進步,現在多 認為透過行動裝置如電子書閱讀器(e-book reader)、平板電腦(tablet computer)或智慧型手 機(smartphone)來閱讀報章雜誌及書籍等,較適合稱為數位閱讀(Ziff Davis, n.d.)。本研究 所稱之數位閱讀,係指利用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裝置,

搭配有無行動閱讀 App 支援之「合作數位閱讀標註系統」進行之數位文本閱讀。

四、行動閱讀(Mobile Reading)

行動閱讀係指利用行動裝置所進行的閱讀行為,特點在於快速、即時和隨時隨地,

不需於固定地點上即可點選閱讀。本研究所指的行動閱讀,係指利用基於「合作數位閱 讀標註系統」所發展的行動閱讀 App 進行所指定之數位教材閱讀、回應與互動討論,

以吸收知識的學習方法。

五、社群閱讀(Social Reading)

社群係指具有相同的利益、意識型態、追求目標或是職業的群體。如在網路時代,

在電子佈告欄、論壇、聊天室,人們共同分享資訊和討論共同關注的議題,這樣的群體 我們便可稱之為社群(Dictionary, n.d.)。而社群閱讀的概念即是人們希望與他人分享彼此 的閱讀心得,並且期望夠得到他人的想法和意見回饋。社群閱讀至少需要兩人以上,不 論是親自或是透過網路與人互動進行社群閱讀,都具有擴展讀者的經驗,鼓勵讀者藉由 互動,進而激盪產生知識的效益 (Mennella, 2011) 。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