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之訪談大綱是依據研究目的、相關書籍與 論文著作閱讀,並與相關領域專家

討論後訪談大綱擬定訪談大綱;訪談大綱係參考「張宏亮(運動績優保送生學校適應問 卷)」、「黃楗翔﹙運動績優生與一般生適應情況之問卷)」、「吳敏華(高中籃球運 動績優生學校適應調查問卷」、「胡業成(運動績優生學校生活適應問卷」、「周惠如 (臺北市公立高中職體育班學生課業壓力、學校適應與社會支持調查問卷)」、「林德齊 (宜蘭高中體育班畢業生學習歷程及發展現況調查問卷)」等文獻,並 參照研究需求,歸 納出「學生於體育班在學期間學習狀況」、「學生於體育班在學期間訓練狀況」、「學

生於體育班在學期間生涯發展規劃」等三大 類目,並透過受訪者個人認知陳述以瞭解研 究參與者的學習歷程,藉以進一步探討。在完成受訪者的個別訪談後,將影音資 料繕打 成逐字稿,以利於下一階段的資料分析與處理。在訪談期間,研究者將視訪談狀況與研 究需要,持續對訪談大綱做適度的增刪,配合相關文獻資料之蒐集與閱讀,以確保取得 最充分之研究所需資訊。在訪談的過程中,若在第一次訪談中有遺落、缺失之處,則進 行第二次訪談以獲取完整資料。並於訪談資料繕打完畢後,交付研究參與者進行確認,

將逐字稿內容進行登錄、分類、編碼及擷取重要資料,進行資料分析,最後進行研究報 告的撰寫。

2. 訪談過程

研究初期的團體訪談選在訪談者較為熟悉的環境(隊室或宿舍)中,以減輕受訪者心 理壓力,每次訪談的時間約為80~90分鐘。選定研究參與者後進行深入訪談的地點則選 在學校以外的自然環境(餐廳),以使訪談者可以在較為放鬆的情境中自在回答問題,每 次訪談時間約為60 分鐘左右,且以個人訪談為主,然而,因少數受訪者較不適應訪談 進行方式,為減低受訪者的焦慮與不安全感,可允許邀集受訪者友人陪同,在不干擾訪 談進行的前提下完成研究訪談。訪談期間以錄音的方式記錄訪談內容,為克服受訪者的 陌生感,於訪談前與受訪者清楚說明本研究之目的,並允諾訪談資料僅為研究所用。於 訪談進行前規劃舒適、安全的環境使研究參與者可自在的發表意見,且允諾若於訪談過 程中感到不適,可隨時退出,全程以錄音方式記錄訪談內容,且為確認訪談內容之正確 性,以覆誦受訪者回答內容之方式,確認受訪者的答案。

3.訪談手札

訪談手札主要記錄訪談者之基本資料及訪談過程中之重要事件,其主要目的,是紀 錄訪談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特殊狀況包括情境脈絡的描述、受訪者非語言的訊息、訪談者 與研究參與者互動之感受、訪談者訪談後的省思,及研究者聽訪談錄音繕打逐字稿時的 特殊紀錄與感想。

第五節 資料處理

資料處理與分析之目的為根據研究結果將所獲得之原始資料做系統化、條理化的方 式陳列,最後用逐步集中和濃縮的方式將資料反應出來,最後對資料進行有意義的解釋

(陳向明,2002)。在訪談結束後,研究者將錄音檔轉成逐字稿,並將相關文件與資訊 做初步的彙整分析之後,使整體情境於本文中呈現。本研究資 料處理過程可分為四個具 體步驟,分別為:

一、謄寫逐字稿

本研究在完成資料的蒐集後,以編輯逐字稿的方式作為資料分析的第一步。逐字稿 完成後,將個案的訪談逐字稿繕打,交由各受訪者作確認,請受訪者確認內容是否有所 遺漏或缺失,若有不足或遺漏,則與受訪者進行第二次訪談,並將受訪者之疑意或其他 補充,以不同顏色之字體直接在電子檔上做修正,彌補資料不足之處。此外,研究者需 中止主觀想法,不斷傾聽錄音帶與反覆詳閱逐字稿,避免遺漏重要訊息,並瞭解研究參 與者的真實感受與資料所傳遞的真實意義。

二、登錄

登錄為資料分析中最基本的一項工作,是一個將搜集的資料打散、賦予概念和意 義,然後再以新的方式重新組合在一起的操作化過程(陳向明,2002)。在初步的登 錄 過程中,研究者將訪談內容逐字分析,進 行小單位的初步命名,隨後即濃縮相近或相同 的概念,並予以歸納分類。將相關有意義的句型編號:再劃出有意義的句型後,依據逐 字稿前後的脈絡關係,儘量以研究參與者的陳述句為依據,補足由口語轉為文字資料的 過程中喪失的重要訊息,使相關有意義的句型能更清楚完整呈現研究參與者所要陳述的 內涵。在此階段研究者須培養敏銳的觀察力,洞悉訪談文字中富藏意義的字句、詞語,

以免遺漏重要訊息。

三、建立編碼與歸檔系統

完成上述登錄工作後,隨即進行下一步歸類、編碼的工作。透過歸類的程序將有意 義的詞、短句等用一定的方式編號,且由反覆出現之現象中提煉出來,以便設立不同的 歸類,並擷取重要語句進行分析。以情境式方式進行資料的分析,目的為使資料可以其 時間序列或意義關連進行整理與分析(王文科,2002),並符合訪談對象口述時,前後 脈絡的一致性。檔案系統的建 立則是對資料歸類的具體呈現,透過多次研讀訪談資料的 分析比較與反覆歸納分析後,將各範疇類別做有意義連結,確使研究主題架構更明顯,

作為主題之呈現。而在訪談資料引用上,研究者以受訪者身份編號及訪談日期的方式加 以註明。如資料出於 2009 年 2 月 12 日與 A 的訪談資料,其標示為「A/0212」,即代表 A 受訪者於 2009 年 2 月 12 日的訪談紀錄。

四、相關文件分析

資料分析的進行,首先需反覆閱讀相關文件及紀錄筆記、參考文獻,從反覆閱讀當 中,逐步理解書寫者的內容敘述,並對同一事件進行不同文件(例如學生週記與選手日 記)的交叉比對,除了可以更清楚事件實際發生之脈絡外,也有助於解析書寫者建構該 事件意義之過程。接著,研究者將對每份資料進行編碼的工作,進而依歸類主題進行資 料歸檔。將與學業適應方面與訓練狀況,以及生涯發展方面相關之有意義的句型加以群 聚(cluster)為之命名:將意涵相似之相關有意義的句型群聚,在維持研究參與者的原 意下,具體摘要其敘述句,並以貼切具代表性之字語命名因為在同一敘述句中,所包含 的意涵可能是多重的,因此可能出現於不同的群聚中。最後從已經命名的群聚中決定主 題(theme):從已命名的群聚中尋找相關的類別,抽取共通本質以確定為主題,並命名 之後,將脈絡主題整理排序,依據研究問題與相關參考文獻呈現,進行分析。

五、研究信效度

本研究採取三角檢測法(Triangulation)以及藉由研究者角色以及成員查核

(Member checks)、同儕檢定(Peer examination)等方式以達到本研究之有效性。

以下就上述之方法,說明如下:

一、成員查核(Member checks)

在訪談後,將文本資料進行整理,並且將分析結果由受訪者再重新檢視,以確立訪談資 料的真實性。利用受訪者自行檢閱的方式,以了解編碼過程的訊息誤解或是詮釋錯誤,

達成本研究之有效性考驗。因此,在研究者完成逐字稿的意義摘要之後,就將逐字稿與 意義摘要的完整內容,全部拿給受訪者檢視,遇到詮釋誤差或是不夠精確的部分,藉由 相互的討論重新呈現,力求意義摘要的完整性。並且在整體主題分析完畢後,將研究結 果送給受訪者檢視,以求分析結果貼近受訪者之經驗內涵。

二、同儕檢定(Peer examination)

在進行研究的過程之中,研究者開始與研究同儕或是前輩進行討論與分享,藉由不 斷的辦證與討論以達到自省,另外更持續的與指導教授請教整體研究的方向與分析困 難,利用同儕與指導教授的回饋,讓研究者調整研究步驟,以增加與事實貼近的有效性。

因此,在訪談結束之後,研究者盡快將訪談內容以逐字稿方式呈現,並且邀請共同參與 質性研究以及修習質性研究的夥伴,進行逐字稿評鑑,內容著重在訪問者與受訪者的開 放程度、訪談與研究目的的切合度、訪談資料的厚實度以及相關建議等部份,期待藉由 同儕夥伴的建議,客觀的給予訪談建議,以修正後續的訪談工作。

三、三角檢測法(Triangulation)

三角檢測法可增加資料蒐集與分析的精密與嚴謹程度,因此根據研究對象在整體脈 絡與研究者本身等角度進行檢證工作,並且藉由相關文件的資料與訊息,了解受訪者回 答問題的真實性,並且利用不同的問題陳述,以了解訪談資料的可信程度。本研究以研 究者觀察受訪者真實生活作為檢定標準,藉由上述各項檢證的執行,加上指導教授的建 議與檢視,構成三角檢測法。在執行過程,研究者於訪談後完成逐字稿,並經由研究同 儕、訪談成員檢核後,交由指導教授檢證,以再次確認資料的完整與可信。並且在資料 分析的過程,由編碼、摘要、構成意義單元、歸類次主題、命名與統整,以求本研究資 料與分析可信性與有效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