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PRACTICE ! PRACTICE?體育班學生的專項訓練狀況

「『量』不能等於績效,如何強化『質』的部分是比較重要的,曾在日 本見過柔道訓練,令我相當印象深刻,他們不需要花很多時間。訓練的方式 可能還會牽涉到教練的素質,除了教練還有助理教練、防護員以及運科人員 等在現場,幫忙在訓練上提供相關正確的資訊,提供更進步的訓練空間、績 效。」(周宏室,2008)

根據吳萬福(1984) 對運動訓練所下的定義:「運動訓練是利用身體對運動刺激 的適應性,加強意志力的內在人類運動的過程。」然而,運動員面對專項運動訓練時,

會因為外在人為、物質或內在心理等因素,產生不良或影響學習意願及成績的表現。依 據「教育部主管高級中等以下學校體育班設置要點」(2006)第一條之具體目標有:配 合國家重點運動發展、發掘運動人才、提供國中運動績優生繼續升學、銜接優秀運動選 手培訓、培育優秀運動人才…等。由上述目標可知高中體育班之專業課程應以發展運動 競技為主,也就是專項訓練(郭遐煒,2006)。因此,本節主要整理運動績優生訓練狀況 之文獻,探究其相關問題並整理學者專家所提供之建議,以嘗試瞭解目前高中體育班學 生在訓練方面所面臨的適應狀況為何?再嘗試比較探討各階段體育班專業課程之相關規 定,以瞭解目前高中體育班之訓練背景。

一、 運動績優生之訓練適應狀況

國內專家學者對於運動員訓練問題有許多不同的看法:黃金柱(1984)在「影響運 動保送績優生訓練意願因素之調查分析」中認為,由於運動參與屬於社會化的學習過 程,其中包含訓練計畫的擬定、比賽場地的提供、比賽時間的安排、教練訓練、同學之 間的鼓勵、父母兄姐的關懷、選手人格特性、價值觀念等,皆會影響著選手的訓練及成 績。此外,大眾傳播媒體的報導、未來職業的保障、學校課業、個人價值觀、父母期望、

同儕團體等對保送生皆會影響其訓練的意願。國內外學者針對體育班(運動績優生)訓練 適應狀況研究發現茲整理相關文獻如表1:

表1 體育班學生訓練適應狀況一覽表 研究者/

年代

主要發現

徐元民

(1985)

1.解決運動選手訓練問題,學校應選擇重點運動項目二至三項發展。

2.在行政上校長需領導著相關處室一起計畫實施,甄聘熱心專業教 練,積極籌措經費,增加相關場地、設施及器材。

3.制訂完整的生活輔導及課業輔導辦法,以培訓出品學兼優、文武 雙全的運動選手。

包德明

(1989)

1.健全學校組訓工作:透過體育課正常實施及校內運動競賽實施,

以調查學生專長,並鼓勵優秀選手參加訓練。

2.聘請優秀、專心、認真的專業教練,協助學校從事專長訓練。

3.訂定短、中、長期訓練計畫。

4.充實場地設備、充裕的經費運用。

5.加強生活輔導,讓選手學習認真的態度及服從的精神。

6.加強課業輔導、健全獎勵制度。

許建民

(1998)

1.整體球季規劃,在訓練期與比賽期外避免額外訓練浪費體力,以 及影響到學校正常上課。

2.運動員宿舍安排,讓運動績優生與一般學生共同住宿,不僅減少 同儕次級文化的產生,亦可接受室友的薰陶,強化學生之角色。

3.教練的價值觀評估,教練對學生的「運動員」與「學生」兩種角 色的認定,應該正向且能力求平衡,不應偏頗任一角色。

(續下表)

表1 體育班學生訓練適應狀況一覽表 (續上表)

表1 體育班學生訓練適應狀況一覽表 (續上表)

另吳萬福(1992)指出,有關教練的定義中其廣義指的是:「運動技術指導、體能的訓

由表 2 比較分析高中體育班的專業術科課程節數可發現,自「台灣省高級中等學校 試辦體育班實施計畫」(1998)規定每週共 15 節專業課程(含 12 節專項運動訓練與 2 節體 育和 1 節專業學科);至「高級中等學校成立體育班注意事項」(2004)將體育課列為一般 課程,並調整部分一般學科為體育專業學科的修訂過程中可看出,雖然專項術科的節數 並沒有改變(12 節),但其他相關課程皆因班級特殊性而做了調整。而目前正在研擬階段 的「高中體育班課程綱要總綱草案」(2007)則有更大幅度節數和規定上的調整:主要是 將學期中的必修專項術科節數調整為 8 節,再開設兩種選修課程,其中「競技運動綜合 訓練」不計畢業學分並於寒暑假中實施。除了可以將學分數調整至與其升學或生涯相關 的科目上之外,更賦予專業術科課程較大的彈性分配空間,且課綱中的訓練課程設計也 強調應以競技體適能為導向,並把握漸進性、平衡性、特殊性等原則。

三、 世界主要國家高中體育班校課程 (一) 日本高中體育科課程

熊本縣立大津高等學校體育科課程強調訓練學生之向上團結,夏季著重高爾夫或露 營,冬季則是溜冰的實際學習。在體育理論方面,涵養運動精神,強化科學化訓練或學 習最新運動傷害的預防方法,並以如何照顧運動的生理、心理面為主;日本石川縣津橎 高等學校體育科實際技術演練的授課時數為 1 週 7~8 小時,將來想成為體育指導者必需 要取得多樣化技能的實際技術科目之學分。著重學習運動Ⅰ、運動Ⅱ、運動Ⅲ、舞蹈、

身體構造運動、專門體育等科目。野外實習方面,以學校內授課的方式來進行野外實際 練習,1 年級進行游泳、露營實際練習,2 年級進行滑雪實際練習,3 年級進行登山實際 練習。專門體育方面,「專門體育」(1 週 3 小時)的授課時數,在 3 年級均需修課。專 門體育的種類包括柔道、劍道、長刀、舉重、男子籃球、女子籃球、棒球、女子軟式棒 球、路上競技、足球、划船等。另外,體育科的學生,全員必需參加社團活動,除實際 練習自己的專長外,亦要鑽研體育理論,以培養更上一層樓的技術能力。

(二) 加拿大體育高中課程

加拿大亞伯達省國立體育學校(National Sport School)於 1994 設立,由加拿大亞伯達

省卡加立市教育局及卡加立奧運發展協會 CODA 資助成立,藉由以下方式提供學生選 手們全年無休 24 小時的學習:1.規劃正規高中文憑課程。2.每天 2 次的個別指導。3.電 子郵件指導、電話諮詢及學習網站。4.網上學習課程及遠距學習工具箱。該校目前有 146 位學生選手,有 23 類的奧運體育專長項目,提供個別化的學習時程、學習機會及支持,

以協助選手在參與運動之外也能完成學業。

綜觀其專業課程設計,可以發現其多元化與個別化的特色。再探究其學術科之比 例:日本熊本縣立大津高等學校體育科之一般科目與體育科目的比例為 71.6%:28.4%;

日本石川縣津橎高等學校體育科之一般科目與體育科目的比例為 76.9%:23.1%。加拿 大亞伯達省國立體育學校之一般科目與體育科目的比例約為 72.4%:27.6%。可見,一 般科目與體育科目的比例約為 7:3。以此比例推論,若我國高中體育班參考其課程設計 原則,則應係「培養具備國民基本素養的運動專長學生」(教育部,2007)

相信在課程時數的編排方面,首先要思考的應該是:究竟我國高中體育班課程要培 養出什麼學生?以一般高中學生的基本素養為主?或以體育專長為主?或兼具兩者?

由李坤培、林聯喜(2004)的研究中發現我國高中體育班學生被期待兼具專項運動能力與 一般高中生能力。前教育部杜正勝部長則強調:體育班學生除體能訓練、技能訓練外,

亦應提升人文素養、壓力調適及其他心智能力。高中體育班除培養體育專長的一般選手 外,更應顧及頂尖選手,課程應能充分提供學生適性發展的空間。呈上所述,不論是參 酌我國高中體育班課程的相關研究與建議,或是參考其他世界主要國家之體育班(校)之 課程設計模式及意涵,皆可發現高中體育班雖屬於特殊資優教育的一環,設立之宗旨有 其特殊性,但總歸「適性發展」與「全人教育」才是其主要理念與特色。因此,體育班 學生應採教育與訓練並重為宜,除了在訓練上講求績效外,也應在課業與品德上強化,

這是行政機關需去關切的。當然,身為相關從業人員,如何提供適當的行政支援、專業 師資,甚至於一套完整、長期的訓練計畫且確實督導實施,也是十分重要的。相信要有 良好的訓練效果首先要使學生無後顧之憂,但無後顧之憂並不表示除了訓練之外可以不 用煩惱任何其他事物,而應該是一套完善的規劃與管理制度,指引學生如何妥善分配、

運用已經十分有限的時間;更指引學生如何學習自我規劃與管理。但相信我們也都體認 到,即使擁有再強大的身體運動能力,若沒有良好的心智訓練,也不可能有突破性的成 績;即使在運動場上取得了璀璨耀眼的成績,若沒有生涯規劃的能力,更不可能有永不 謝幕的舞台。綜合上述文獻探討多數皆支持即使是運動績優學生,在學習的歷程中,也 應該秉持全人教育的理念,協助其妥善的分配與管理運用時間,並以彈性化、漸進化的 原則來從事運動訓練的工作,以免揠苗助長、適得其反。唯有將眼光放大放遠,以長期 培養的方式來進行整體規劃,並全面性考慮不同程度學生的需求,調整適當的課程內 容,才得以真正照顧到我們的運動選手,而不是讓他們只學會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