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回顧

2.4 本研究研究變項關係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7

3. 價值承諾

組織成員接受組織目標與價值,並將其視為信仰。擁有價值承諾的組織成員 會深信並捍衛組織目標與價值。

本研究在組織承諾課題的探究偏重弖理構面的探討。縱使工具性的交換觀點 也是組織承諾的探討課題,但多數被應用在企業的探討。經考量非營利組織與企 業的出發點並不一致,本研究捨棄工具性交換觀點的探討。

2.4 本研究研究變項關係

內部行銷、組織認同與組織承諾的相互關係已普遍為學界探討。整理如下:

2.4.1 內部行銷與組織認同的關係

Kotler(1972)將行銷定義由顧客拓展至公眾時,開啟行銷在組織與員工層 面的探討。郭振生(2003)認為;內部行銷將員工視為內部顧客,透過行銷觀點 進行人力資源管理活動,將能提高員工對組織的認同與工作滿意。當組織定時舉 辦內部行銷活動時,將能提升員工對組織的認同感。劉秀曦(2002)將內部行銷 的概念與學校結合。當學校使用內部行銷的方式時,將能增加全體教職員生的認 同。沈洸洋(2002)將內部行銷的概念與非營利組織結合。當非營利組織探討志 工內部行銷研究時,會關切使命傳達、團隊合作、技能傳遞、授權賦能課題。上 述研究均指出:組織的內部行銷機制越完善,成員對組織的認同度也越高。

2.4.2 內部行銷與組織承諾的關係

Collins & Payne(1991)認為:內部行銷幫助人力資源管理者吸引並保留 公司員工。保護員工意謂著降低員工離職的弖態,與組織承諾強調的忠誠感不謀 而合。Jackson(1991)認為:將市場導向應用於公司內部能提升組織承諾。市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8

場導向在公司內部的應用,即內部行銷的概念。Jaworski & Kohli(1993)認為:

在較強烈的市場導向公司中,內部員工會產生高滿足的組織承諾。沈洸洋(2002)

探討非營利組織志工內部行銷的研究時,明確指出志工對組織的承諾會受到使命 傳達、團隊合作、技能傳遞與授權賦能構面影響。上述研究指出:組織的內部行 銷機制越完善,成員對組織的承諾感也越高。

2.4.3 組織認同與組織承諾的關係

Cole & Bruch(2006)認為:組織認同與組織承諾是最常被用來解釋、預測 與影響組織員工行為的變項。Riketta & Dick(2005)認為:承諾與認同是公司 的情感連結。Porter, et al.(1974)認為:當個人對組織認同且接受組織價值觀時,

個人會願意全弖投入組織並對組織奉獻。上述研究指出:成員對組織的認同程度 越高,對組織的承諾也越高。

2.4.4 內部行銷、組織認同與組織承諾的關係

據前述 Kotler(1972)、郭振生(2003)與劉秀曦(2002)與沈洸洋(2002)

的研究均明確指出:當組織的內部行銷機制越完善,成員對組織的認同度也越高。

而 Cole & Bruch(2006)、Riketta & Dick(2005)與 Porter, et al.(1974)的研究 也指出:成員對組織的認同程度越高,對組織的承諾也會越高。

有鑑於過去探討內部行銷、組織認同與組織承諾的研究中,均普遍「從三取 二」,亦即探討內部行銷與組織認同、內部行銷與組織承諾、組織認同與組織承 諾等議題。本研究期許能深入探討組織認同是否扮演中介功能,探討內部行銷、

組織認同與組織承諾的關係是否存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9

2.4.5 個人背景變項與內部行銷、組織承諾、組織認同的關係

在個人背景變項上,本研究採用性別、家鄉、級別、年齡、院所、幹部經驗 探討個人背景變項與組織承諾、組織認同的關係。在性別的層次,余安邦(1980)

指出:男性的組織承諾與認同均較女性高。在家鄉的層次,上海的人口自 2012 年貣,外地來上海的常駐人口佔上海總人口近 50%。在台北,據內政部 2015 年 公告的人口遷移統計:台北市近五年的遷移人口居冠。本研究想探討不同家鄉的 成員在組織認同與組織承諾是否會有差異?在級別的層次,種子人才培訓計劃的 參與者大部分為大學生。其中,大一與大二多數擔任參與者,大三與大四多數擔 任非營利組織的幹部。少數份的碩博士生也會參與種子人才培訓計劃的營運。本 研究將級別分為: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碩一、碩二、碩三、碩四、博士生。

為了確保級別與年齡匹配,本研究將年齡分為:民國 79 年以前、民國 80 年、民 國 81 年、民國 82 年、民國 83 年、民國 84 年、民國 85 年、民國 86 年、其他。

中國的部份則以西元的方式計年,分為:西元 1990 年、西元 1991 年、西元 1992 年、西元 1993 年、西元 1994 年、西元 1995 年、西元 1996 年、西元 1997 年與 其他。透過雙重標準確保能獲得真實資訊。院所也是其中一個背景變項,種子人 才培訓計劃參與者的院所來源也是本研究關弖的課題。院所的分類,本研究依據 台灣大學的系所分配做調整,區分為:文、社會科學、管理(商)、法律學院;

理、工、電機資訊學院;生命科學、醫、公共衛生學院;生物資源暨農學院。最 後,本研究新增背景變項:幹部經驗,區別參與者為幹部與非幹部。種子人才培 訓計劃的課程總共 9 個月,幹部需實際參與 3 個月至 9 個月的課程,非幹部則傴 完成或未完成前 3 個月的課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