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

3.5 研究方法與調查過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1

3.5 研究方法與調查過程

3.5.1 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研究方法有文獻分析法與量化分析法兩種。具體說明如下:

1.文獻分析法

本研究系統性的整理內部行銷、組織認同、組織承諾的文獻。有鑑於過去在 非營利組織的探討課題中,普遍較少討論內部行銷。故本研究在內部行銷的部分,

係借鑑企業管理對內部行銷的討論。另外,組織認同與組織承諾已是一個被學界 廣泛探討的課題,內部行銷、組織認同與組織承諾的討論已被企業討論,在非營 利組織縱使已有探討,但以大學生類別為探討主題者,目前仍屬罕見。本研究引 進企業管理、非營利組織的概念並將其融合,期盼能結合不同的見解,並透過新 的類別:大學生非營利組織,為學術研究做出貢獻。

2.量化分析法

本研究採量化統計方法,調查對象是以上海與台北近兩年曾參與種子人才培 訓計劃的大學生與碩博士生為主。本研究的樣本選取,考量個案的完整性,決定 以普查的方式進行。本研究的樣本選取,考量個案的完整性,決定以普查的方式 進行。為了確保回收的樣本與母體具一定的代表性,本研究以代表性檢定的方式 檢測。

有鑑於組織認同與組織承諾在本質上相似,在問卷的設計上也已經發展出相 關量表。本研究在組織認同與組織承諾參酌過去普遍被使用的量表。而在內部行 銷的部份,為了避免題目與組織認同、組織承諾具高度雷同性,本研究挑選有別 於 proposal 時的另一份內部行銷問卷。本研究參酌 Ahmed, Rafiq & Saad(2003)

提出的內部行銷問卷,並針對個案做出題目調整。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2

種子人才培訓計劃歷屆的學員維持一屆約 35 人的數量,台北目前已進行到 第五屆,上海目前進行到第四屆。本研究透過群組信件、線上問卷與現場發放的 方式,一共發送 315 份問卷。上海採用線上問卷與電子郵件的形式,台北則採用 線上問卷與現場發放的方式。線上問卷的方式,上海係擴散問卷連結至微信群組,

請群組內的成員協助填答。後續亦委託現任的幹部協助寄送給曾經參與種子人才 培訓計劃的成員。台北則委託現任的幹部在 facebook 上貼鏈結,並鼓勵成員填 答。後續因台北的實際填答情形不佳,故實地前往上課現場發送問卷。兩岸的種 子人才培訓計劃在剛開始的填答情形都不佳,故本文採用兩種發放問卷的形式,

以確保兩岸的問卷樣本均一定數量。抽樣方法請參見表 4:

表 4 抽樣方法表

組織 地區 預期樣本數 實際樣本數 抽樣方法 種子人才培訓計劃 上海 140 130 以普查的方式行之。

台北 175 122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3.5.2 調查過程

本研究於 2016 年 3 月 1 日完成問卷,花了兩天的時間進行前測。分別挑選 台北與上海各 15 名成員進行字句上的修正。為了確保上海與台北的樣本有一定 數量。本研究設計了兩份問卷,一份為繁體版,一份為簡體版。上海版本的問卷 於 3 月 3 日晚上開始進行填答,於 3 月 10 日回收完畢。台北版本的問卷於 3 月 5 日晚上開始進行填答。於 3 月 7 日回收完畢。上海的樣本採群發與線上問卷的 方式進行,因為上海的種子人才培訓計劃多透過微信群的方式運作,作者將問卷 擴散至微信群,並委託上海種子人才培訓計劃的幹部群協助群發電子郵件。上海 原先的評估有效樣本回收數量為 140 份,後續實際回收的樣本有 130 份。

台北的樣本,原先係透過線上問卷的方式進行。後來發現填答情形不佳,遂 利用 3 月 7 日上課程時,實地前往現場發放問卷。當天預計出席者有 82 人,共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3

回收 70 份有效問卷。台北原先的評估有效樣本為 150 份,後續實際回收的樣本 有 122 份。

綜觀兩岸種子人才培訓計劃最初填答意願低落的原因,與動員力密切相關。

上海種子人才培訓計劃最初的填答樣本傴 30 份,但在後續成員動員力的號召下,

包含:微信朋友圈的轉發,組長協助提醒組員填答,二次發放群組信件,在一個 禮拜內累積 100 份問卷。上海的部份,剛開始的填答情形一樣不理想,但後續實 地到現場發放,藉此掌握一定數量的填答者。但台北的動員力,因作者參與的經 驗較為有限(我先至上海再回來台北。台北的前幾屆幹部我沒有很熟悉),縱使 台北的母體數量較多,但發現問卷的發放情形不如上海。

在問卷填答檢測的部份,本研究取得兩岸種子人才培訓計劃的報名系統名單,

並透過人工校對的方式,台北與上海每屆各邀請兩位歷屆幹部協助確認名單,確 保填答者均有實地參與種子人才培訓計劃的課程。而實地發放的部份,除了一再 提醒有填答者不需再次填答外,後續再回收問卷時,也再次提醒若先前有填答過,

請務必另外放置問卷。透過人為的方式,將重複填答的情形降至最低。為了確保 兩地的問卷均有一定的數量,本問卷設計兩份問卷,一份繁體版本,一份簡體版 本。具體的問卷操作情形,請參見圖 3 與圖 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4

圖 3 台北種子人才培訓計劃線上問卷示意圖

圖 4 上海種子人才培訓計劃線上問卷示意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5

在回收完問卷後,本研究於 3 月 10 日向上海與台北的種子人才培訓計劃索 取母體的相關資訊。母體的相關資訊係經最初的報名系統而來,本研究以人為的 方式,請上海與台北每屆各 2 位幹部協助人工篩選名單,確保填答問卷者均有實 地參與種子人才培訓計劃的經驗。本研究以三個月作為分界線,成員經三個月的 培訓後,將開始擔任實習幹部。部分成員因為個人因素而選擇離開組織,不能加 入幹部之列,仍曾參與過種子人才培訓計劃,身分為學員。在 3 月 12 日取得母 體的資訊後,開始進行後續的統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