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四節 本章結論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21 -

第四節 本章結論

由於保險事故之概念不易理解,本章即從危險承擔之角度出發,

說明承保之危險事故發生,使得保險人承擔之危險產生具體化的狀態,

即為保險事故發生。尋找危險具體化之方式,必須先判斷承保之危險 事故發生,進而觀察當其造成被保險人損失,即為危險具體化之時,

亦即保險事故發生時點。

然而,危險具體化在責任保險中具有其特殊性,因為其屬於一個 漸進性之動態過程,並非如財產保險有清楚明顯之時點。在承保之危 險事故上,若以法律責任形成過程之時間演進上劃定承保範圍,不但 會影響危險具體化程度,更決定了保險事故發生時點。

判斷責任保險之保險事故並非容易,必須決定一個最適時點作為 保險事故之發生時點。如何決定保險事故之發生,涉及承保責任啟動 理論之內容,將在後續的章節中逐次分析剖陳,依序探討。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22 -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23 -

第三章 承保責任啟動概述 第一節 承保責任啟動之意義

承保責任啟動(trigger of coverage)之用語在我國保險法中並未出 現。字面上或許在我國學說略為陌生,惟本文認為其觀念與我國法中 的特定概念互相呼應,並且貫穿整部保險法,為重要之議題。

依照美國法之文獻說明,「啟動」這個用語並沒有出現在保單條 款的用語中,「啟動」僅只是事故的標籤,決定保單應該對索賠有所 回應(“The policies do not refer to a ‘trigger’; ‘the term ‘trigger’ is merely a label for the event or events that under the terms of the insurance policy determines whether a policy must respond to a claim in a given set of circumstances.”) 33。「承保責任的啟動」是在判斷哪一張保單上,保險 人的給付義務應該被開啟。詳言之,「啟動」的概念並非用於決定承 保範圍,而是扮演一個守門員的角色,決定特定保險契約有效期間保 險人須履行保險契約之義務(the trigger concept is not designed to determine coverage; rather, it acts as a gatekeeper, matching particular claims with particular periods of time and hence particular insurance policies)34

我國學者有針對承保責任啟動做出合宜的詮釋為「保險人負保險 責任時必須發生之事件」35。本文進一步認為「承保責任啟動」即等 於「保險事故」。因為保險事故乃為保險契約同意履行義務的前提要 件實現,保險人開始負有履約義務時。而「承保責任啟動」即為決定 開啟保險人義務之時點,與「保險事故」之意義相同。責任保險保單 之承保責任啟動是系爭事故必須發生已決定第三人的損害賠償請求 是否為此保單所涵蓋(The coverage trigger of a liability policy is the event that must take place in order for a claim be covered under the policy.)36,決定承保責任何時啟動即等於判斷保險事故何時發生。又

33 Owens-Illinois, Inc v. United Ins. Co., 650 A 2d 974, 979 (N.J. 1994).

34 James M. Fischer, Insurance Coverage for Mass Exposure Tort Claims: The Debate Over the Appropriate Trigger Rule, 45 Drake L. Rev. 625, 631 (1997);然而本 文認為選擇不同的承保責任啟動方式將會影響保險人承保範圍的大小。

35 王志鏞,同前揭註 19,頁 8。

36 See MALECKI et al., supra note 28, at 71.

Montrose Chemical Corp. v. Admiral Insurance Co.38一案中,加州最高 法院揭示第一人保險與責任保險之相異之處,以決定合適的啟動機制

39

37 See Fischer, supra note 33, at 631-32; See Phyllis Van Wyhe, Coverage Triggers:

Occurrence v.s. Claims-Made, www.insurancece.com,

http://www.insurancece.com/files/covclaims.pdf, last visited: 2012/12/10 ;Craig F.

Stanovich, Trigger Theories and the CGL, http://www.austinstanovich.com/pdf/Articles/

Trigger-Theories-and-the-CGL-IRMI.pdf, last visited: 2012/12/10.

38 913 P.2d 878 (Cal. 1995).

39 See Fischer, supra note 33, at 631 n.21:

“Trigger issues also arise in first party property insurance contexts. Although the issues to some extent overlap, the focus here is on liability insurance policies. In Montrose Chemical Corp. v. Admiral Insurance Co., 913 P.2d 878, 886-87 (Cal.

1995), the California Supreme Court identified reasons for distinguishing between first party and third party coverage insofar as identification of an appropriate trigger is concerned: (1) first party coverage is for loss or damage sustained directly by the policyholder; third party coverage is for liability of the policyholder to a third person;

(2) first party coverage protects against loss caused by fortuitous, active, physical forces; in third party coverage contexts the right to coverage draws on traditional tort concepts of fault, proximate cause, and duty; (3) first party coverage is purchased in an amount sufficient to cover the value of the property insured; the amount of third party coverage is based on an educated guess by the policyholder as to his potential exposure; (4) third party coverages do not impose as a condition of coverage a

requirement that the injury be discovered at any particular point in time; (5) first party coverages may require the policyholder to bring any action against the carrier within 12 months after ‘inception of the loss’; third party coverages do not include such a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25 -

因為承保責任啟動即屬保險事故發生,故尋找啟動之時點,必須 從危險具體化觀察,判斷承保之危險事故在何時造成損失。故本文接 續此脈絡,探討如何尋找承保責任啟動之時點,先以財產保險分析,

再進入責任保險,以資比較。

provision. The court did not explain why these identified differences warranted a different ‘trigger’ analysis for third party coverages from that provided in first party coverage cases.”; 學者 Chandra Lantz 亦說明責任保險與第一人保險與之本質不同,

故責任保險之部分有特別探討之必要,可參閱 Chandra Lantz, Triggering Coverage of Progressive Property Loss: Preserving the Distinctions Between First- and

Third-Party Insurance Policies, 35 Wm. & Mary L. Rev. 1801 (199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26 -

第二節 從危險具體化尋找承保責任啟動時點

第一項 財產保險承保責任啟動之判斷

在財產保險之中,承保之危險事故發生與保險事故發生之時間間 隔相去不遠,故判斷財產保險之承保責任啟動,可從承保之危險事故 發生時點尋找保險事故的發生。如在車體損失保險中,承保碰撞之危 險事故,若汽車碰撞發生,將立即造成車體毀損,保險事故在碰撞時 發生,幾乎與危險事故同時間發生,承保責任啟動。

第二項 責任保險承保責任啟動之判斷

在責任保險中,亦是從承保之危險事故發生時,判斷承保責任啟 動。若以法律責任形成過程之時間演進上,劃定承保之危險事故範圍 大小,會影響危險具體化之程度,並進一步決定承保責任啟動時點。

因此,如何在法律責任形成過程之時間演進上,劃定適當的承保範圍,

在危險具體化的動態過程中,決定最適時點作為承保責任啟動時點,

即成問題。

從法律責任形成的發展過程觀察,在最初時,責任保險自被保險 人為加害行為後,並不會馬上產生法律責任而造成其經濟上減少,必 須經過一段漫長的時期,才會產生最終危險具體化的效果。從時間的 演進上,係由於被保險人之行為可能不會立刻造成第三人之損害,縱 其受有損害,第三人亦可能不會馬上向被保險人請求賠償。

被保險人最終雖然會產生經濟上減少,但由於責任保險之危險具 體化屬於一個漸進的動態過程,十分抽象,無法精確從一時點作一分 為二之區隔。惟吾人仍須決定一個特定時點作為承保責任啟動,因為 惟有確定承保責任啟動,保險人才會負有履約責任。又承保責任若沒 有在契約有效期間內啟動,保險人亦不負有履約責任。

因此,在責任保險中,決定承保責任啟動並非絕對惟一,而是吾 人必須透過價值判斷與利益衡量後,再來決定一個最適當時點。典型 的啟動樣態可以分為兩種方式,一為以損害事故發生,啟動承保責任,

屬事故發生基礎制保單;另一為以第三人請求損害賠償,啟動承保責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27 -

任,屬索賠基礎制保單。

第一款 被保險人造成損害事故

以損害事故發生作為承保責任之啟動之想法,在於被保險人對第 三人造成損害,自然可能引發潛在索賠之可能性,負擔法律責任,產 生被保險人損失之結果。損害事故是否發生,需包括不法行為、損害 發生、因果關係都具備成立,並發生在保險契約有效期間內,始啟動 承保責任。

關於判斷損害事故之重點,在於不法行為至損害之間及損害發生 時點。

第一目 從不法行為至損害發生

責任保險並不能直接以不法行為作成時立刻決定損害事故,須待 第三人損害確實發生後,才有可能因此導致被保險人經濟上之損失,

損害事故始算成立。

舉例而言,在車禍事件中,被保險人碰撞之事實與第三人之車子 毀損即相隔不遠,不法行為馬上造成損害發生,損害事故成立。惟如 產品責任之案例中,被保險人 A 兩年前安裝樓梯欄杆有缺失,造成 第三人 B 兩年後於某日跌倒,A 對於 B 的手臂骨折及花瓶毀損因而 須負擔損害賠償責任。損害發生於 B 跌倒時,而非兩年前 A 為 B 建 造樓梯欄杆時,此之間存有時間上的落差40。另外,當大量製造商出 售有瑕疵的產品時,即是不法行為作成時點,然而若消費者購買後未 立即使用該產品,產品的瑕疵並不會立即造成消費者的損害,損害發 生與不法行為亦存有一段期間。

第二目 損害發生時點

損害發生難以認定在於若第三人的「損害」屬一個漸進的過程時,

必須決定應以何時作為損害發生時點。因為不論是財產之使用或是人 體的健康,一旦曝露於少量的危險源,損害結果是不會立即的顯現,

40 See Stanovich, supra note 3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28 -

需要經過這些危險因子長時間不斷的累積,可能是幾個月或幾年,損 害結果才會顯現,被稱為遲延顯現之損害。

如消費者在食用有毒塑化劑食品後,因為單次攝取量很低,並不 會立即對生理機能有所影響,但經過日積月累的食用,其毒素不斷的 累積於體內,終至病症顯現,損害結果產生。又如土地受到有毒地下 水排放的侵害,每次地下水排放的量並不會立即造成土地無法種植農 作物,至令不堪使用。然而經過多次多年的排放,累積的毒物終會使 農作物枯萎無法繼續生長,土地毀損而不能種植作物。

因此,這種漸進性累積性的損害,究竟從一開始曝露於危險源時 即可被視為損害發生,或是須待損害結果顯現始為損害發生,即容有 爭議。

第二款 第三人請求損害賠償

第二種承保責任啟動之方式是以第三人請求損害賠償作為啟動。

此種類型之保單並不必然要求損害事故必須發生在保單有效期間內,

而以第三人之在保單有效期間內提出索賠,啟動承保責任。第三人索 賠時又更加深危險具體化之程度,被保險人責任損失的可能性又更加 提高。

惟此種保單等於多了一道限制,即於被保險人造成第三人損害後,

第三人若不在保單有效期間提起索賠,則不會啟動承保責任,保險人 將不須負責。在責任保險中,第三人受有損害後,常因種種原因而不

第三人若不在保單有效期間提起索賠,則不會啟動承保責任,保險人 將不須負責。在責任保險中,第三人受有損害後,常因種種原因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