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經由本章相關文獻綜整,本研究將各節重點歸納如下:

一、臺北市運動中心發展與現況

臺北市政府以 OT 方式將 12 座運動中心委由民間單位營運管理。其目的即在 於吸引民間資源投注公共建設,將企業經營理念予以引進,據此以改善政府公共政 策服務的品質,並能減輕政府單位的財政負擔,擴大民間對於公共建設的投資意願 以振興市場產業景氣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 〔工程會〕,2012) ,並能使「公共 福利政策」、「撙節政府財政」與「民間營利績效」三者共榮共存。所以,各運動中 心的委託營運管理契約中除約定政府與民間單位的權利與義務外,更記載各項公共 福利政策的公益條款,其中,又以高齡者免費公益時段之政策,影響甚鉅。此外,

臺北市兩性平均餘命為 82.50 歲高出全國兩性平均餘命 3.49 歲,顯見臺北市人口結 構已在改變,亦使臺北市政府宣示規劃第二代運動中心,刻正規劃政策芻型與方向,

臺北市現有 12 座運動中心之使用者版圖必將有所遊移。因此,回顧過去與臺北市運 動中心相關之實證研究範疇,圍繞在行銷管理、消費者行為、經營管理策略、公共 關係、人力資源管理等領域 (邱鴻森,2008;魏彤亘,2011) 卻較少探討個別族群 (如:

高齡者或身心障礙者) 參與臺北市運動中心休閒運動之現況與使用硬體設施之需求,

以能建立基礎資料庫,作為政府單位政策發展之參考與後續研究者深入瞭解的基石,

本研究之重要與價值即由此予以張顯。

二、高齡化及其相關理論

綜合整理相關文獻,本研究認為高齡化是一種連續的狀態,並隨著年齡的增長 而不斷改變;於此歷程中,生理機能由於退化而影響心理狀態,進一步改變其社會 參與行為;反之,心理狀態及社會參與亦可回饋於生理機能,輔助延緩身體功能減 退速度,並融合三者交互作用,藉由自我角色認同,撤離部分關係學習正向關注自 己,重新參與社會休閒運動與活動,創造角色新貌,將高齡化由被動的連續狀態,

轉變為主動的適應及調整生活型態的能力。而適度的規律運動與休閒活動參與可以 協助高齡者促進生理機能循環、增強身體機能、減緩老化速度、提高自我肯定及生 活品質 (李曉文、唐亦輝,2006;劉影梅、陳麗華、李媚媚,1988;鄭石岩,1999) 。

三、休閒運動與相關研究

綜合整理相關文獻,本研究將休閒運動定義為:「高齡者在其可自由運用時段 使用休閒運動設施或參與休閒運動課程與活動,並能從中獲得生理健康及心理愉悅,

並對於減緩高齡化具有積極正向之效益。」更具體而言,休閒運動不僅只是高齡者 參與的對象或是目的本身;休閒運動藉由高齡者參與,由目的之功能轉變為高齡者 獲得健康與減緩高齡化負面影響的中介手段。因此,臺北市第一座中山運動中心於 2004 年啟用,對照體委會 (2009) 調查臺北市規律運動人口比例亦由 2004 年的 14.3%提昇至 2009 年的 28.9%,總計成長 14.6 個百分點。顯見高齡者至臺北市 12 座運動中心參與休閒運動,確實將休閒運動由目的性功能,轉換為帶動高齡者運動 參與,追求健康的舉足輕重之中介角色。

而休閒運動參與的變項分為「個人背景變項」與「休閒運動參與情形」兩部分,

在「個人背景變項」部分,多以「性別」、「年齡」、「健康情形」、「教育程度」、「婚 姻狀況」、「收入」、「工作狀況」 (陳畹蘭,1992;王素敏,1997;魏素敏,1997;

羅素卿,2002;邱俊村,2002;黃永福,2003;陳文長、張耿介,2004;陳欣宏,

2004;黃聿恒,2004;邱翔蘭,2004;林季樺,2011) 等七個變項為主。而「休閒 運動參與情形」部分,則多以「參與次數」、「選擇項目」、「參與時間」、「運動時段」、

「運動場所」、「參與機構」、「指導情形」、「收費情形」、「資訊取得」、「交通工具」

與「交通時間」 (張耀中,2002;黃聿恒,2004;楊聖德,2005;紀翠娥,2008;

林季樺,2011) 等十一個變項為主。

四、休閒運動設施與相關研究

綜合整理相關文獻,本研究將休閒運動定義為:「休閒運動設施,係指包含水 上、陸上、技擊、健身中心與其他特殊運動設施,結合社區交流、閱讀遊憩與簡易 餐飲的附帶功能,並兼具多元休閒健康、教育與運動課程之室內複合式的中型休閒 運動中心。」,而休閒運動設施需求的變項分,以「可以設置之休閒運動種類」、「應 設置的附帶設施」、「專業人員指導」、「設施使用說明」與「無障礙環境」 (洪昭坤,

2002;吳慶烜、陳俞伶,2004;張耀中,2001) 等五個變項為主。

第參章 研究方法

本研究旨在探討在臺北市運動中心參與休閒運動之高齡者,其參與之現況及設 施需求情形,以文獻探討與問卷調查法,建構理論基礎,並進行資料蒐集與分析。

本章依據前揭之研究背景、研究問題、研究目的與文獻探討等結果,提出本研究架 構及研究對象與研究工具之選擇、調查實施程序與資料處理。共分為六節:第一節 研究架構;第二節研究流程;第三節研究對象;第四節研究工具;第五節實施程序;

第六節資料處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