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柴科夫斯基第五號交響曲指揮法研究

本章節欲探討的內容是針對於實際指揮此交響曲的方法,作為一位指揮最重要的 責任就是瞭解音樂,並且重現音樂。而所謂的音樂又為何呢?對筆者而言,音樂就是 透過作曲家將音樂精心的安排,然後藉由聲音的傳達將情感表現出來;當然,音樂給 予每個人聽到的感覺都是不同的,不同風格的音樂自然也就吸引不同個性的聽者。而 在這個章節,筆者想要傳達的是:透過對於樂曲基本架構的客觀認知,並結合自己對 於音樂的感受,來表達出一個屬於自我對於柴科夫斯基的詮釋。

而瞭解音樂也分為眾多層面:理性思考、邏輯縝密的人容易將音樂做出單位的分 析,也可以將音符以最科學、最符合樂譜上的方式呈現;而感性面對音樂的人,總是 容易將音樂線條化、情緒化;然而,在這兩者之間是必須取得平衡的,因為樂譜實際 上只能記載出正確的音符,但有時候甚至連正確都無法做到!如果一味的相信樂譜,

假設樂譜在出版時發生了錯誤,想必演奏時也就錯誤百出。反之,若光是憑自我感覺 處理音樂,對於音樂背景與風格毫無所知,也容易陷入偏執的一面。因此,在理性思 考上是必須要達到多方面的;而感性的訴求上更必須要有理性上的依據,誠如偉大指 揮家—傑利畢達克所言:一個指揮家,必須在第一個音出現之後,就可以連貫到最後 一個音!可以見得瞭解音樂是多麼的重要了。

筆者在本章節中,將會針對於各樂句中實際指揮上的技術面與困難點加以敘述,

並企盼在指揮動作的解析後,能夠做出合乎音樂的指揮,進而能夠帶領樂團將這個交 響曲中美好的音樂傳達出去。

第一節 第一樂章

(一)導奏 (mm.1-37):

(mm.1-10):第一樂章的導奏在寂靜中悄悄的開始,首先必須瞭解到的是,弦樂的 伴奏沈痛且綿延,而豎笛的主題動機是象徵對命運屈服的,因此在給預備拍時,指揮 首先就應該先沈靜在哀傷的氣氛中,然後以輕微的動作加上自然的呼吸帶出豎笛與弦 樂,在主題旋律出現後只需要靜靜的帶著旋律與伴奏繼續演奏即可,多餘且過大的動 作都應該避免。在第 3 小節中的 piu f,只需要稍稍加大一點劃拍子的動作將稍微更強 的感覺表現出來,而目光將集中在主奏的豎笛上,一來方便主奏樂器音量提高,同時 避免弦樂不小心過於大聲的困擾。到了第 4 小節的第 4 拍是旋律換氣的地方,指揮在 此要相當清楚的在第三拍提示所有樂團成員同時演奏出換氣的感覺,因此在第三拍 時,不僅動作要加大,更應該以身體做出明確的呼吸,將所有團員的速度與換氣的時 間統一;而在順利換氣後的下行音階,必須跟隨著吐氣自然的漸弱,指揮者應該自然 呈現出漸漸緩和的感覺,動作也要自然的減少幅度。

到了第 8 小節樂句即將到句尾時,拍點應該清楚的停在第三拍將音收掉;而且拍 點不可過重,過重的拍點會破壞音樂中寧靜的感覺,第 9 小節也是一樣;而第 10 小節 的漸強要以左手作輔助,可以以手掌向上的方式帶動音量的漸強,或是以逐漸加大的 動作來做出漸強的感覺,而最重要的地方就是在第三拍的收拍,這裡的收拍要很果決 的停在漸強的最大音量。

在這 10 個小節中,命運主題動機的旋律性與呼吸的感覺還有其中微妙的音量起 伏,都是在指揮上必須要考量到的,而其中微弱的變化,常常難以用指揮棒做出帶領,

很多樂句呼吸的感覺是必須憑藉著指揮的呼吸與眼神的傳達去作溝通,畢竟,一位指 揮的工具絕對不是只有雙手!

(mm.11-20):第二次一樣的樂句再次的演奏,在給預備拍時,一樣也要從安靜的 休止符中出發,動作上仍要維持小巧,指揮出安靜的感覺;到達第 14 小節樂句呼吸處,

一樣要給予呼吸與第三拍預備拍的提示,但是這次的音量比例要高於之前所做出的程 度,因此在第三拍就要以 f 的力度提示團員,之後一樣做出自然漸弱,嘆息般的感覺;

到了第 19 小節,筆者希望豎笛在第 4 拍做出漸弱,因此,指揮在打出第 4 拍的拍點時,

必須以更慢的速度將手臂向上拉,同時向上拉的範圍也應該更小,結合上述兩點做出 漸慢與漸弱的指揮,到第 20 小節第三拍時,以幾乎沒有拍點的感覺將拍子收掉,製造 出聲音在空氣中消散的效果。當聲音消失時,雙手的動作要穩穩的停留在延長記號上,

不可以有任何晃動;在延長結束後才以很小的第 4 拍預備拍與呼吸,輕輕帶出 pp 音量 的下個樂句。

(mm.21-37):第 21 小節時,指揮以極小的動作帶出樂句,並且在第 22 小節的第 二拍開始提示豎笛應該要漸強,對於豎笛單一樂器的提示,其實如果指揮功力足夠的 話,光以眼神的注視就以足夠,若還是不足的話,加入左手做出輕微的漸強即可,真 正需要使用到力度的地方是在弦樂加入時。在第 23 小節的第一、三拍,指揮必須以更 加深入的動作將弦樂沈痛的感覺帶出,然後再加上動作的擴張與減少做出漸強與漸弱。

在第 28 小節樂句出現了突強音 sf,因此在指揮到突強音的前一拍,就應該突然增

加力度迅速將第 4 拍拉起,然後快速打出第一拍的突強音,在突強音出現後,迅速放 鬆力度,讓聲音自然的漸弱,之後出現的突強音也是以此方式指揮。到了第 33 小節可 以看到有兩拍的休止,因此在第 33 小節第一拍時,指揮動作就應該馬上進入靜止狀 態,只留下右手以手腕輕微的提示拍子的速度,到了第 2 拍再輕輕的給予一個呼吸將 第 3 拍帶入,之後遇到休止符與長音收拍的方式皆如此。

整個導奏中運用到最多的技巧就在於旋律呼吸處的指揮法,如能夠做到在呼吸的 拍子前一拍,以較明顯的動作提示樂團團員呼吸的時機,就可以將樂團的演奏統合起 來。而在旋律中的起伏,指揮只要對於旋律中音量的變化有充分的熟練度,以動作搭 配好音量的起伏即可。而音樂的感覺要表現出臣服於命運的腳步,緩緩的一步一步前 進,音量的強弱起伏也代表著柴科夫斯基似乎想掙扎卻又使不上力的感覺,因此起伏 的速度並不會過於快速,重音也不必太過份的加重。

(二)呈示部 (mm.38-225):

(mm.38-41):呈示部是以 6/8 開始,拍子是兩拍的基本打法。樂句開始時的 ppp 音 量節奏,只需要以手腕輕輕點出拍子即可,但是拍點需要十分清楚乾淨,不要在點出 拍子後拉出線條,以避免拍點的混淆。

(mm.42-49):在主奏的豎笛與低音管出現之前,以左手的弱起拍輕柔的帶出主奏 樂器,左手只需要維持乾淨清楚的拍點與小幅度的動作。在樂句中的音量起伏處,可 以用身體與呼吸的感覺去帶動,或者也可以直接以雙手指揮出漸強漸弱的感覺,但是

因為起伏時間比較短,以雙手去作起伏很容易出現動作過大的困擾,應該特別注意與 避免,而在指揮的同時也應該注意弦樂要維持在小聲的音量中,不必跟著主旋律起伏,

整體動作要做出優美高雅的感覺。

(mm.50-57):長笛的指揮法與前樂句的豎笛一樣,但是在音量的起伏時間較長,

因此若以左手帶動漸強漸弱時,需要注意動作的平均度,在漸強與漸弱的動作上分配 要剛好,最重要的是在做出音量起伏時,動作不可影響到優雅、輕巧的感覺,到了第

57 小節時,要很快的將樂團的音量壓低,在漸弱到第 4 拍時,指揮的第二大拍要清楚 的把音切掉,好讓下次的弦樂演奏第一主題時可以清楚的進入。

(mm.58-65):弦樂演奏的第一主題旋律,指揮法與豎笛、長笛一樣,此樂段要注 意豎笛與低音管的連結是否緊密順暢,弦樂依照著豎笛的風格演奏即可。

以上三句樂句的風格都以維持在優雅、輕巧的感覺中演奏;在樂句銜接與配器的 交換時順利的銜接,並在旋律中帶入第一拍與第四拍的節奏強拍,將可以使音樂既優 美又充滿律動。

(mm.66-83):此樂句中出現了必須突破的新困難點,在配器的交換上,音量的改 變是直接下降的,對於這樣的音量變化的困難點在於:指揮在連續兩個拍點之間的運 作不容易清楚表示出音量突然的轉換,對於突然改變音量的指揮法,筆者認為:(1)

在拍點跟拍點中間,劃線條的感覺應該減少,過多的線條容易感覺到漸強與漸弱,因 此在指揮上應該著重在拍點之間的清楚度與力度。(2)在減少線條的運作之後,再搭 配上動作的瞬間縮小,是可以做到音量瞬間的變化感;若還覺得不夠生動的話,可以 加入位置高低來代表音量的強弱,在第 66 小節時指揮拍點 f 音量的基準點可以高一

點,到了 mf 的音量馬上降低拍點的高度,同理:mp 的音量則再降低手的位置;經由 兩種表達力度的方式同時使用,若是拍點清楚的話就可以順利做出不同層次音量驟減 的效果。

而第 67 小節的中提琴漸強,就要回復到以線條結合力量將漸強帶出來,第 68、

69 小節也是一樣的,指揮出深沈的線條並擴大動作至 ff 音量的程度。此後一樣的音型 與音量起伏狀況都以類似的方式運作。

而這段樂句的音樂著重在音量間靈活的變換以及大聲中旋律線的起伏與拉扯感兩 種對比,將重點擺在銳利的拍點與大聲時拉線條的感覺將可以指揮好這些樂句。

而這段樂句的音樂著重在音量間靈活的變換以及大聲中旋律線的起伏與拉扯感兩 種對比,將重點擺在銳利的拍點與大聲時拉線條的感覺將可以指揮好這些樂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