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柴科夫斯基第五號交響曲曲式分析與詮釋

第一節 第一樂章

10 (mm.11-20)=4+4+2 10 (mm.21-30)=6+4 7 (mm.31-37)=2+2+3 呈

示 部

Allegro con anima 第一段:(mm.38-115) 12 (mm.38-49)=4+4+4 8 (mm.50-57)=4+4 8 (mm.58-65)=4+4

18 (mm.66-83)=2+4+4+4+4 16 (mm.84-99)=6+6+4 8 (mm.100-107)=4+4 8 (mm.108-115)=4+4

第二段:(mm.116-169) 16 (mm.116-131)=4+4+4+4 20 (mm.132-151)=4+4+4+4+4 18 (mm.152-169)=2+4+4+4+4 第三段:(mm.170-225) 12 (mm.170-181)=4+4+4

16 (mm.182-197)=4+2+6+4 16 (mm.198-213)=4+4+4+4 12 (mm.214-225)=4+4+4 發

展 部

Allegro con anima (mm.226-320) 29 (mm.226-254)=

4+5+4+5+(2×3)+1+4

14 (mm.255-268)=(2+4)+(2+4)+2 16 (mm.269-284)=4+4+4+4 16 (mm.285-300)=4+4+4+4 20 (mm.301-320)=4+4+4+4+4 再

Allegro con anima (mm.321-486) 8 (mm.321-328)=4+4 8 (mm.329-336)=4+4

部 8 (mm.337-344)=4+4

20 (mm.345-364)=2+4+4+4+(2×3) 8 (mm.365-372)=4+4

16 (mm.373-388)=4+4+4+4 20 (mm.389-408)=4+4+4+4+4 18 (mm.409-426)2+4+4+4+4 12 (mm.427-438)=4+4+4 16 (mm.439-454)=4+(2×4)+4 16 (mm.455-470)=4+4+4+4 16 (mm.471-486)=4+4+4+4 尾

奏 段

Allegro con anima (mm.487-542) 16 (mm.487-502)=4+4+4+4 20 (mm.503-522)=4+4+4+4+4

20 (mm.523-542)=4+4+4+4+4

二、第一樂章之樂曲分析與詮釋

發展部使用到的手法,主要是以呈示部的動機來架構,除了具備呈示部的中「強 烈的節奏性」與「如歌的旋律性」所營造出的強大對比;在張力的醞釀上,也毫無遜 色於呈示部。

再現部就以呈示部的動機與架構來發揮,樂句的進行大同小異;直到尾奏段,再 次掀起一番高潮後,便反覆進行著主題動機的變形,以第一主題動機變化的旋律,不 斷的呼應著本樂章的命運主題後,伴隨著無聲的嘆息,漸行漸遠的結束了第一樂章。

而本樂章的創作特色有以下幾點:

(1)優美的主題旋律,經由不同樂器的交替出現之下,各樂器間音色調和的美感 營造出聽覺上豐富的色彩。(2)大量地使用動機模進與主題穿插,經由這個手法,製 造出更多的層次與張力。(3)樂句快速且細膩的音量變化,充分顯示出他本人多愁善 感的情緒。(4)大量使用弦樂的撥奏,並有效地與木管樂器呼應。(5)在樂句頂點處,

強烈的銅管齊奏,表現出俄羅斯豪放的風格。(6)即使在單純的動機發展中,依然維 持了濃烈的情感。(7)重複的樂句使人印象更加深刻。

三、各樂句詳細的分析與詮釋

(一)導奏 (mm.1-37): 4/4 拍,行板 Andante

導奏開始時,由豎笛吹奏出了哀傷且低沈的旋律,因其哀傷的特質與低沈的音域,

又加上作曲家曾在給梅克夫人的書信中,充分說明此交響曲中所夾雜了眾多命運所給 他的衝擊與感受,因此這段旋律可稱作為「命運動機主題」旋律【譜例 4-1】。

【譜例 4-1】

(mm.1-10):樂曲在寂靜的氣氛中開始,豎笛以 p 的音量演奏,到第 3 小節時馬上 增強了力度,第 5 小節又隨著旋律的下行做出漸弱,即使是到了第 8-10 小節的樂句收 尾,還是詳細的記載著,p 的音量中該如何漸強與漸弱;筆者認為第 10 小節的音,應 該準確收在第三拍的拍子上,同時必須顧及到漸弱與漸強的平均度,以及豎笛與弦樂 之間音量的平衡。

(mm.11-20):必須承接好第 10 小節豎笛漸強上來的音量,筆者認為:以接近 mf 的音量開始為佳,但弦樂仍須控制在總譜上所記載 p 的音量;這個樂句是先前樂句的 延伸,在音域上稍稍提高了一些,音量則漸強到 f;整體來說音樂的走勢如同先前的 樂句,但是在此必須明顯演奏出音量上的區別,進而表達出音樂中情感的變化。

在第 20 小節之前的兩個 16 分音符,是否漸慢或者漸慢的程度該如何拿捏,則端 看個人詮釋與感覺,筆者在此使用了非常小幅度的彈性速度,來使這個樂句更加人性 化,同時也想表達出,對於命運的感嘆意味。在 20 小節時,總譜上雖然沒有記載漸弱,

筆者在此也使用了小幅度的漸弱,來表現出聲音自然消散之音響效果。

(mm.21-37):主題動機再次出現,但是是以兩小節的句子反覆回憶著先前的完整 主題,在 21 到 26 小節仍然必須注意音量上極細膩的層次,先由 p 到 mf 到 f,然後漸

弱到 mf 再到 p 的音量變化,僅僅只在 6 小節內完成。

隨後的 sostenuto 的演奏法,務必要求豎笛與弦樂音符長度等長,並且同時漸弱;

到了 28 小節出現了這個樂章首次的突強音 sf 【譜例 4-2】,這個突強音的處理一定要 以沈重灰暗的音色來象徵命運的打擊與內心沈重負荷之感,切勿以嘹亮振奮的強音來 詮釋。

【譜例 4-2】

隨後的聖詠風格旋律,象徵著對命運的屈服,必須擺脫掉前面突強音所帶來的沈 重打擊的意味,此處筆者認為應該表現出臣服於命運之淡淡憂傷與無力感,漸強與漸 弱的幅度不宜過大,在 p 與 pp 音量之間的控制仍須相當注意,在第 37 小節是以半終 止和弦做結束。

導奏樂段可以說是第一樂章的中心思想,整個段落弦樂必須跟隨著豎笛的樂句一 起呼吸才能夠將整個氣氛與音樂結合在一起,並且要注意,開始時譜上所記載的相當 悲痛並綿延的 peasante e tenuto sempre 之術語,抖音的使用建議不宜過於快速,如能

做到與豎笛樂句處理一致,並控制好音量與音準,做出良好的搭配,就可以順利的演 奏好這個段落。

(二)呈示部 (m.38-225):6/8 拍,激動的快板 Allegro con anima

「第一段:第一主題與主題發展樂段」 (mm.38-115):

(mm.38-41):以簡單的進行曲風節奏開啟呈示部【譜例 4-3】,並且成為了之後貫 徹整個樂章的節奏動機,這個反覆進行的節奏,猶如生命中的黑暗面與人生中的不幸,

毫不妥協的一次又一次襲上心頭;這種手法不禁令人想起布拉姆斯的第一號交響曲第 一樂章的導奏中,定音鼓的頑固低音所象徵的意義。可以比較出來的是,命運所給予 這兩位作曲家的情緒是截然不同的,布拉姆斯使用了強烈的定音鼓,敲奏頑固低音象 徵了命運的強烈衝擊,但是在弦樂的和聲卻使用了厚重且不安穩的和弦,表現出與命 運的對峙,但是柴科夫斯基卻好似早已臣服於命運,一步一步順著命運的步調,緩緩 前進。

【譜例 4-3】

(mm.42-49):豎笛與低音管八度齊奏出第一主題旋律【譜例 4-4】,雖然對於這次 的主題旋律並無任何術語說明,但是因為後來銜接上的長笛演奏著主題旋律的延伸,

並記載著優美且輕巧 grazioso e leggiero 的術語,因此主題旋律的演奏也必須是十分優 美與輕巧的。

【譜例 4-4】

豎笛與低音管皆屬於簧片樂器,在音色上的統一與結合可以做到相當融洽,但是 在八度音程上的音準問題就必須很謹慎的去控制;在樂句中可以看到漸強與漸弱記 號,筆者以漸強到 p 的音量,做為樂句高點。此外,在圓滑奏與斷奏上必須清楚分明;

斷奏時,筆者認為應該帶點 non legato 的處理方式,以避免聽起來過於活潑,而破壞 了優美的氣氛。

(mm.50-57):長笛由第 49 小節以弱起拍的方式,銜接上豎笛與低音管的主題旋律;

而弦樂器所記載的術語—持續極小聲 sempre ppp,直接表明弦樂不應該隨著旋律做起 伏,並且應該很謹慎的維持好 ppp 的音量;這 8 小節的樂句,與之前主題樂句比較之 下可發現,漸強與漸弱的記號有較長的時間去做,這次的漸強漸弱可以用 3 個小節的 時間做分配;筆者認為:第一次的漸強可以做到 mp 的音量,而第二次到達 57 小節時 長笛甚至可以以接近 mf 或 mf 的音量作漸弱,以做出更多音樂上的層次。

然而弦樂在角色上仍是屬於伴奏,絕對不可以超過長笛的音量,建議維持在 mp 即可,筆者會選擇稍稍提昇這個樂句的漸強幅度是因為:在層次上可以獲得更多的變 化;此外,在音樂進行的需要上,為了回應到第一主題的樂句,理當做出稍微明顯的 變化;經由層次上的處理,聽者很容易可以判斷出句子的前後關係,並與下一句樂句

的開頭做出良好的分別。

(mm.58-65):第一主題再次出現,而這次在角色上,弦樂與管樂是互相調換的。

弦樂以第一、二部小提琴與中提琴演奏第一主題,木管樂器則以節奏動機伴奏之;必 須注意的伴奏部分出現在低音管與豎笛,低音管與豎笛的音階圓滑奏的相互銜接,在 練習上有相當難度,不僅在音準與音量上的控制必須要求,而且這兩項樂器在演奏圓 滑奏的第一個音時,不可發出明顯的點音,並且連貫到如同一個樂器在演奏一般【譜 例 4-5】;而這裡法國號以伴奏方式首次出現,注意好音量不要過大即可。

【譜例 4-5】

(mm.66-83):正式開始運用主題片段做發展,此段落木管樂器的上行快速音群是 第 66-67 小節的重點,木管在節奏與音量的控制上,以及銜接的音量比例上具有相當 高的難度,在演奏第 66-67 小節時,必須相當注意音量從 f 到 mf 在到 mp 的驟降,不 可以使用漸弱的方式演奏,否則將失去作曲家精心安排的巧思,這個樂思在這段樂句 中反覆使用了四次,必須準確詮釋與演奏【譜例 4-6】。

【譜例 4-6】

弦樂的部分在第 66-67 小節的整齊度與漸弱的速度需要嚴格要求,否則將使得長 笛在第 67 小節無法清楚呈現;中提琴的上行音階也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中提琴必 須將整個情緒迅速拉起;然而,這個漸強的音階由 p 到 f 只有相當短暫的時間去做,

通常的結果必然是音量與氣勢的提升會不足夠,因此必須特別注意中提琴的音量與漸 強的速度。

到了第 68-69 小節主題旋律片段再現,由弦樂演奏;演奏方式如同第一主題出現 時樂句中的漸強與漸弱,但是情緒的強度與音量的使用則是大幅的提升;此時木管則 以快速音群做裝飾性伴奏。此後,一直到第 79 小節都使用這兩種手法連貫,故不多贅 述。

到了第 80 小節醞釀的情緒持續提高,這裡使用了連續兩次由弦樂演奏的第一主題 片段,同時以法國號加強音量與聲響的飽滿度,需注意的是:到了第 83 小節就不再做 漸弱,維持住 ff 的音量,將氣勢持續到 84 小節一口氣釋放出來。

(mm.84-99):由整個樂團齊奏出沈重的和弦,筆者建議第 84 小節的第一拍,以

sostenuto 演奏,尤其是弦樂,要盡可能的演奏滿拍,到了第三拍要同時簡短有力的收

拍,切勿延長到下一拍,否則既沈重又難以喘息的感覺將大打折扣。隨後使用到第 66-67 小節的動機,這裡的手法比之前稍微複雜,不同的樂器不僅在節奏上交替出現,並且 還要將音群拼湊成一個圓滑線的音階,各樂器的銜接要如同一個圓滑的上行音階【譜 例 4-7】。

【譜例 4-7】

到了第 88-89 小節,音量上雖然還是維持在 ff,但是作曲家刻意加註音樂術語「仍

到了第 88-89 小節,音量上雖然還是維持在 ff,但是作曲家刻意加註音樂術語「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