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貳、 、 、 、校長科技領導的內涵 校長科技領導的內涵 校長科技領導的內涵 校長科技領導的內涵

貳 貳

貳、 、 、 、校長科技領導的內涵 校長科技領導的內涵 校長科技領導的內涵 校長科技領導的內涵

一 一 一

一、、、、國內國內國內研究國內研究研究研究

張奕華(2003a)在其標題名為〈美國中小學校長領導的新趨勢:科技領 導〉的研究,歸納相關科技領導之文獻並發展出教職員評量校長科技領導效 能之七項層面:1.願景、計畫與管理(visio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2.

成員發展訓練(in-service training);3.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interpersonal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4.倫理與法律議題(ethical and legal issues);5.整合科 技於課程教學(integration of technology into the curriculum);6.科技與基本設 施的支持(technological support and infrastructure);7.評鑑與研究(evaluation, research, and assessment)。

葉連祺(2003)參考 ISTE 和一些非營利組織所共同發展出的 TSSA,認 為就校長科技領導而言,應包括六類標準:1.領導和願景:係啟發學校人員 進行全面科技整合的共享願景,並形成實踐願景和文化。2.教導和學習:是 確保課程設計、教學策略和學習環境,能整合科技,以最大化學習和教導的 成效。3.生產力和專業實務:指應用科技去促進學校人員的專業實務,增進 自己和他人的生產力(productivity)。4.支持、管理和運作:在確保整合科技,

以支持有益學習和行政的系統。5.評量和評鑑:泛指使用科技去計畫和實行

16

有效評量及評鑑的全面系統。6.社會、法理和倫理議題:即了解有關科技的 社會、法理(legal)和倫理議題,並形成決策責任的規範。

張奕華(2004b)在其標題名為〈教育領導新趨勢:科技領導及其效能 之研究〉的研究中將相關科技領導之文獻歸納為五項層面:1.願景、計劃與 管理:好的領導者需要有願景,科技領導的一個重要元素,就是發展與清楚 說明科技如何產生變革的能力。清楚說明學校中科技使用的願景,發展科技 計畫並且有效地利用資源予以推動。2.成員發展與訓練:成員發展的構念係 由三種能力所組成,亦即描述和確定成員發展的資源、計劃和設計成員發展 的課業,以及基於不同的決策者(教師、行政人員、資訊協調者或校長),制 定不同的成員發展計劃。3.科技與基本設施支持:當教師和職員有問題或需 要協助時,科技領導者需要提供技術的支持,讓他們能得到幫助,是科技整 合成功的關鍵之一。所以確保相同的機會取得科技資源,以及確保適當的科 技使用設備,是校長科技領導技巧之一。4.評鑑與研究:校長能評鑑教師個 人成長,建立科技標準,並引導教師專業發展計劃。更重要的是,校長能應 用科技相關的研究以引導學校中科技的使用。5.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人際 關係技巧被視為比科技專門技術更為重要,應了解和確認教職員及學生在科 技上的需求和關心,並公平與尊重對待所有學校人員,與其溝通有關科技的 議題。

伍于芬(2005)於〈國民小學行政人員資訊科技素養指標建構之研究〉

碩士論文中,參考國內外相關文獻,歸納整理,將國民小學行政人員資訊科 技素養指標歸納成七個向度:1.領導與願景;2.課程的教與學;3.生產力和專 業實際;4.支援、管理和實行;5.評估與評鑑;6.社會、倫理、法律以及人類 方面的議題;7.操作與概念。

李淑莉(2005)於〈學校行政人員資訊素養檢定指標發展之研究〉碩士 論文中,將國民小學行政主管落實校園 E 化檢核表區分為四項層面:1.管理、

運作與評鑑;2.領導與提昇資訊專業;3.資訊科技之應用;4.社會、法律與倫

17

理議題。

徐潔如(2005)的研究則歸納出校長必須具備的科技領導知能,分為五 大層面:1.共擬願景和計畫;2.行政規劃、評鑑與教學領導;3.專業發展與示 範;4.提昇工作效能;5.支持、管理與運作。

吳清山與林天祐(2006)指出學校科技領導者應該扮演下列角色:1.激 勵者:激勵所屬成員能夠學習資訊科技,使成員具備資訊素養。2.示範者:

領導者願意學習各種資訊科技,本身具有資訊使用能力。3.分享者:領導者 能夠分享自己學習資訊經驗,並形塑一個資訊分享文化,以建立資訊校園。

4.溝通者:領導者利用各種場合或時機,說明和宣導資訊科技對於行政、教 學和學習的價值及重要性。5.資源提供者:領導者提供各類資訊科技軟硬體 設備以利資訊分享。

吳聖威(2006)參考與歸納國內外學者之相關研究與文獻,綜合整理出 科技領導的重要特徵,提出六項科技領導的面向,分別為:1.發展科技願景、

計畫與管理:校長能領導成員共塑學校科技願景,擬訂學校科技計畫,倡導 科技的使用,分配與管理科技資源。2.學校成員發展與訓練:校長能鼓勵與 支持學校組織成員在科技方面的專業發展與訓練。3.學校科技設施與融入教 學的支持:校長能提供適當軟硬體的科技設備,以作為學校組織成員行政與 融入教學的使用。4.評鑑與研究:校長能依據評鑑的規準評鑑學校組織成員,

在科技使用的情況,對運用科技於行政與教學上,做持續性的檢討與回饋。

5.社會、法律和倫理議題:校長能帶領教職員工遵守科技使用的安全與著作 權等相關政策與法律規定,並與成員討論使用科技時的道德議題。6.人際關 係與溝通技巧:校長能瞭解和關心教職員工和學生在科技方面的需求,並能 展現耐心來激發教職員工學習使用科技,對於科技廠商、社區人士、家長、

支持團體都能維持正面的關係。

陳易昌(2006)將校長科技領導分為「規劃與管理」、「成員發展」、「科 技整合」、「人際溝通」等四項層面:1.規劃與管理層面:指校長能運用願景、

18

設備規劃、評鑑來推動科技的應用,並能宣導智慧財產權等相關倫理議題。

目的在達成共同的願景、形成共識,呈現未來科技運用及發展的方向;並有 效運用資源,利用政策與環境規劃提供良好的實施流程與進行評鑑。2.成員 發展層面:指校長注重學校成員科技素養的訓練與發展,以落實科技的運用。

目的在促進成員學習並提昇科技相關知能,建立科技專業成長的團隊與機制,

提昇成員的科技專業素養,以利科技運用的推動。3.科技整合層面:指校長 鼓勵教師將科技整合到日常的行政、課程與教學之中,並且提供資訊科技基 礎建設的支持,以促進教學與學習。目的在建構完善的軟硬體科技基礎建設,

提供良好易使用的介面,使成員能整合科技到課程之中,幫助教學與學習,

提昇其表現與效果。4.人際溝通層面:指校長能經營良好的人際關係,運用 正確溝通技巧,協調各部門以推展科技政策,並爭取外部的支持與配合。目 的在運用正確的溝通技巧,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除了對於科技政策實施的 推展與各部協調有正面助益,更能取得外部支持與配合。

秦夢群與張奕華(2006)在其標題名為〈校長科技領導層面與實施現況 之研究〉綜合相關科技領導文獻,抽取臺中市 700 名國民小學教師,檢測校 長科技領導之層面,研究結果顯示出科技領導內涵層面如下:1.評鑑與研究;

2.願景、計畫與管理;3.校長的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4.科技與基本設施支持;

以及 5.成員發展與訓練。

張盈霏(2006)綜合學者專家的觀點,歸納出衡量校長科技領導的五項 層面:1.學校願景、計畫與管理:係指校長帶領學校成員形塑學校科技發展 願景、規劃科技發展計畫、並進行合理有效的科技發展管理,藉以凝聚共識 與承諾,促使科技發展願景與計畫能真實的實踐。2.成員發展與訓練:係指 校長能夠整合科技資源,提供學校成員在職進修的機會,訓練與發展其科技 運用技能。3.科技與基本設施:係指校長能夠積極規劃成立科技資源中心,

有充裕的科技設備、應用軟體、維修機制、發展基金等,支持學校成員運用 科技於教學和行政,藉以提昇教學品質與行政績效。4.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

19

係指校長在進行科技領導的過程中,能夠靈活運用溝通技巧,圓熟的處理與 營造校內外利害關係人的人際互動關係,團結合作而心甘情願的為學校科技 發展貢獻心力。5.評鑑與研究:係指校長會透過評鑑程序與行動研究,評估 教學與行政績效,並引導學校成員落實科技專業發展,促使學校成為具有豐 厚科技素養的學習型組織。

高上倫(2007)在其研究中提出,落實國小校長科技領導宜符合:1.願 景計畫與管理、2.成員發展與訓練、3.人際溝通與法理議題、4.整合科技於課 程與教學、5.評鑑與研究及 6.實際操作與示範等六個層面。

張奕華、蕭霖與許正妹(2007)針對臺灣七個縣市(包括臺北市、高雄 市、基隆市、新竹市、臺中市、嘉義市、臺南市),共計抽取 1,880 位教師,

區分為北部(臺北市、基隆市、新竹市)、中部(臺中市、嘉義市)、南部(臺 南市、高雄市),依其總體教師比例抽取樣本人數,建構出學校科技領導的五 個向度及二十二項指標如下:1.願景計畫與管理:(1)清楚地說明學校中科技 使用的願景。(2)授權一個包含不同成員的科技計畫團隊。(3)提倡學校的科技 資源。(4)有效地管理科技上的變革。(5)利用科技以有效地管理行政運作。2.

成員發展與訓練:(1)鼓勵在科技領域上的在職訓練。(2)支持設計一個科技上 的在職訓練課程。(3)支持傳遞科技上的在職訓練。(4)提供時間以作為科技訓 練之用。3.科技與基本設施支持:(1)確保科技設備的使用是適當的。(2)確保 學校人員有相同的機會取得科技資源。(3)當學校人員需要協助時,能確保科 技的支持。(4)確保設備的及時修理與維護。4.評鑑與研究:(1)考慮有效的使 用科技是評量教職員表現的一部份。(2)評鑑學校的科技計畫。(3)從成本效益 的觀點評鑑科技。(4)評鑑教室和實驗室中的電腦操作系統。(5)利用地區的資 料去評鑑教學上使用科技的情形。5.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1)瞭解教職員和 學生在科技上的需求和關心。(2)有關於科技上的實務,能與教職員生維持正

成員發展與訓練:(1)鼓勵在科技領域上的在職訓練。(2)支持設計一個科技上 的在職訓練課程。(3)支持傳遞科技上的在職訓練。(4)提供時間以作為科技訓 練之用。3.科技與基本設施支持:(1)確保科技設備的使用是適當的。(2)確保 學校人員有相同的機會取得科技資源。(3)當學校人員需要協助時,能確保科 技的支持。(4)確保設備的及時修理與維護。4.評鑑與研究:(1)考慮有效的使 用科技是評量教職員表現的一部份。(2)評鑑學校的科技計畫。(3)從成本效益 的觀點評鑑科技。(4)評鑑教室和實驗室中的電腦操作系統。(5)利用地區的資 料去評鑑教學上使用科技的情形。5.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1)瞭解教職員和 學生在科技上的需求和關心。(2)有關於科技上的實務,能與教職員生維持正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