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梅洛龐蒂現象學前後期的特點和轉折

第一章 梅洛龐蒂的現象學

第二節、 梅洛龐蒂現象學前後期的特點和轉折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節、梅洛龐蒂現象學前後期的特點和轉折

(一)、關於人的存在

梅洛龐蒂所發展的存在現象學關注的莫過於「人的存有」89 問題。人的存 有是因人作為「在世存有」而存於世、在於世界之中,於世界之中的在世存有,

才有關於人的存有的問題,若是如同極端的客體論或極端的主體論對世界與人的 看法,90 則是將人自立於世界之外,客體論如科學客觀思維,將世界的一切化 約為種種符號而推論歸納成為一種可運用的模式;主體論如笛卡兒與康德為首的 理性主義,以主體意識的主觀建構去形塑出人作為理性主體如何為自然立法、認 識外在世界的方式。故此,為了重建人與世界的聯繫,以及理性的根源,梅洛龐 蒂在《知覺現象學》序言最後一個段落討論「世界與理性」(World and Reason),91 也就是梅洛龐蒂所發展的現象學第一階段的任務即是去揭露「世界的秘密與理性 的秘密」,92 當我們藉由《知覺現象學》整本書所操作的現象學方法去企圖了解 世界的秘密與理性的秘密的根源,也才能回答作為人整體存在的根源是什麼,人 的存有問題才可能被回答並且被描繪出來。

梅洛龐蒂在哲學史上被稱為一名現象學家,是因為他所有著作的基調都關心 經驗上的描述,並且關心現實根源,關照身體與歷史的處境。93 為什麼梅洛龐 蒂這麼重視「人的存有」問題?早期,他的天主教信仰,與哲學思維的進路相互 參照,以現象學的道德實踐,透過謝勒 (Max Scheler) 的價值理論來成為他信仰 的最高價值,94 但一次天主教會支持杜勒弗 (Dollfus) 鎮壓工人的事件,讓他對 宗教感到疏離,而在 1930 年代轉向馬克思主義。95 於此同時,自 1927 年馬 賽爾《形上學日記》出版以來,他就受到其存在主義提倡的具體經驗的影響,談 落實經驗與在世存有。馬克思主義及馬賽爾的存在主義讓他從個體的角度去思考 吾人自身的存在。96 從形而上的天主信仰直到對現實關懷的馬克思主義,以及 馬賽爾的身體現象學,讓他從吾人的身體去思考關於形而上的與現實的限定。另 外,也和參與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有關。1939 年 9 月,德國入侵波蘭,導致第二 次世界大戰,而梅洛龐蒂 1939 年 8 月被徵召服役,成為一名步兵師少尉,被德

89 同上,p.528。

90 Spiegelberg, Herbert, The Phenomenological Movement : 552.

91 PhP : p.xx-xxi.

92 Spiegelberg, Herbert, The Phenomenological Movement : 553.

93《現象學導論》:512、515。

94 蔡錚雲著,《台灣現象學》:123。

95《現象學導論》:504。

96 蔡錚雲著,《台灣現象學》:12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國人虜獲,受到刑求,至 1940 年 9 月法國停戰才退役而恢復教職。97 戰爭服 役的經驗,對他的思考留下痕跡,期間也開始準備他著名而最大的著作《知覺現 象學》,98 在序言中他對現象學開頭的解釋即是:

「牽引本質重返於存在的哲學,因而現象學認為要了解人類和世界,

就不能不以它們的『事實性』(facticity) 為起點。」99

梅洛龐蒂本著他持續不斷的人文關懷用現象學的脈絡去呈現具體經驗的落實是 如何的重要,本於具體經驗的事實性讓現象學得以開展,了解人與世界、人如何 聯繫世界、認識[人是外在世界最重要的起點。從形而上的天主教信仰的崩潰到 馬克思主義對現實的關懷、馬賽爾存在主義對身體關注所談的在世存有,以及無 法以任何理論解釋的戰爭經驗,讓他對具體經驗的有、現實的有、身體的有、以 及活生生的慘烈戰爭經驗的有,這種對梅洛龐蒂而言就是一種活生生的具體經 驗,具體經驗同時作為一種存在,而讓人能思考人的存在,人的存有問題。應以 形而上的本質作為人存在的依據回歸到存在本身,人作為具有身體的存在,以吾 人身體發生的具體經驗作為一種存在而與世界聯繫,認識世界,以具有身體的人 作為在世存有的具體經驗為起點,而認識、了解的世界,才是本質上地存在,這 種本質地存在與吾人的身體與世界共存。100

稍早的著作《行為的結構》沒有明顯地觸及現象學的議題,只在最後一章論 及知識問題時談論心靈與身體的的關係。對於完形心理學無法解決的行為的問 題,以現象學的方式來解決。試圖在僵化的主體與客體的區分中,現象作為一種 顯現,而哲學獻身於此,研究現象的顯現而成為現象學。以胡賽爾現象學還原的 方法,作為一種以知覺經驗為優先的前提,作為能讓現象顯現自身,世界能建構 其自身的方法。意識不是作為主體,主宰自然世界作為客體,以主體的認知等同 於現象的發生,梅洛龐蒂要鬆動這種區分,讓意識是在世界之中的關係,而非外 於世界,卻能認識世界的關係。101

(二)、前期─身體主體

1. 胡賽爾的主體性─先驗意識

梅洛龐蒂在《知覺現象學》裡談論「身體主體」(subject-Body) 102 在知覺經

97《現象學導論》:505。

98, Spiegelberg, Herbert, The Phenomenological Movement : 548.

99 PhP : p.vii.

100 Spiegelberg, Herbert, The Phenomenological Movement : 548.

101 Ibid, p.550.

102 Husserl, Edmund, Ideas pertaining to a pure phenomenology and to a phenomenological

philosophy, trans. Richard Rojcewicz and Andre Schuwer, The Hague ; Boston : M. Nijhoff ; Hingham,

體性 (transcendental subjectivism) 去認識外在世界,不僅對知識的要求是如此,

無論對世界或自然以及精神 (心靈) (spirit) 的態度都以科學客觀的批判思維概 括之。世界被看作是先驗主體所要求的主體的世界 (subjective world) 以及自然 科學客觀思維所要求的客體性的世界 (objective world),但無論如何,都不是世 界本身。笛卡兒則是將客觀知識所要求的客體性世界,交到自己手中,先驗主體 的 (bare)、知覺的世界 (perceptual world),這個世界開放自身給所有一般主體而 被知覺,是先於所有語言、文化所能指涉的世界。106 胡賽爾將伽利略以來科學 對自然世界的認知,以及笛卡兒至康德的先驗主體意識對世界的宰制,還原成生 活世界之中主體經驗的知覺世界。世界不再是科學思維以及理性主體所判斷的客 觀世界,也不是主體的先驗意識所認知的世界,而是以主體性的個體實際經驗生

Mass. : Distributors for the U.S. and Canada, Kluwer Boston, 1989: 61. 「身體主體」的概念由胡賽 爾所提出。

103 PhP : p.ix.

104 PhP : p.xi.

105 R. Philip Buckley, Husserl, Heidegger, and the crisis of philosophical responsibility, Dordrecht ; Boston : Kluwer Academic, 1992 : 49-51.

106 Ibid, p.92-9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活在世界之中的基礎而形構出的知覺世界。

2. 梅洛龐蒂的主體性 ─身體感知世界

梅洛龐蒂在此說到的先驗意識,即是胡賽爾將笛卡兒理性主義的主體意識的 先驗自我還原到先驗意識之中,並把意識之中的客體還原到現象的狀態裡。107 主 體所經驗的知覺世界,才能在現象的狀態之中,讓現象顯現,世界因此能朗現出 來,在這之中,主體意識的先驗自我以及客觀知識所認知的自然世界已經消解,

主體的具體知覺經驗被還原,而留給現象世界自己說話。

「世界本身,大致可定義成全部可知覺物、作為萬物之物的世界本 身,也不應被理解為數學家或物理學家所言意義上的客體,即包含所 有局部現象的唯一法則或被一致證明的根本關係,而應被理解為所有 可能存在的知覺的普遍風格。」108

梅洛龐蒂延續胡賽爾如何將自然科學裡數學家及物理學家認知外在世界所歸納 的客體,說明世界被歸結為一切客體的萬物,不只是客體,是可知覺物,而這些 可知覺物無法被唯一或單一證明的法則所化約,而喪失主體經驗所能知覺的可能 性,這些可知覺物構成世界本身,而主體所知覺的世界則描繪出主體性的存在。

他進一步將胡賽爾建構出的主體性所呈現的先驗意識,以吾人的身體為知覺 意識,讓身體成為知覺主體後,而重新找回身體主體所能聯繫的那個世界,將還 原所回歸的先驗意識,轉化為知覺意識。但現象學不是要否定知識,它是希望人 們正視「出現在經驗事物當中的」109 現象,這些現象即是以身體主體所具現的 實際知覺經驗,而構成的大千世界,世界所呈顯的偶然性與多變性,才成為可能。

身體與世界相互感知的,相互聯繫的顯現,讓所見的事物,經驗中的事物,讓現 象成其為現象。

能夠讓現象世界的事物自身顯現的關鍵,在於經驗主體的建構 (the make-up of the experiencing subject),如此才能關聯到我的身體,以及我的身體知覺經驗 中的感覺能力。身體是連接於所有的知覺以及知覺經驗的主要橋樑,事物所呈顯 的事實圍繞於世界之中,而關連於身體。110

梅洛龐蒂所談的身體主體,是繼承胡賽爾為了將科學思維及理性主義的先驗 自我而轉化成先驗意識,提出建立身體經驗的主體性,而談的身體主體。在《行 為的結構》之中,梅洛龐蒂展開對反射論 (reflexology) 及完形心理學的批判,

107 Cunningham, Suzanne, Language and the phenomenological reductions of Edmund Husserl, The Hague : Nijhoff, 1976 : 16、36-37.

108 PP : p.16.

109 劉韶涵著,《眼與心─梅洛龐蒂現象學美學論文集》:2。

110 Husserl, Edmund, Ideas pertaining to a pure phenomenology and to a phenomenological philosophy : 6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希望更完整的談論自然經驗而非科學思維下的世界,並且希望以現象學解決完形 心理學無法解決的問題 111。《知覺現象學》接續了前一本著作,為了克服心物二 元論的難題,從而探索心靈與身體關係,以身體主體 (body subject) 或吾人身體 (own body) 的首要性去建立他關注的知覺理論,人的身體是一個有機體,而並 非只是「刺激─反應」的機械化生理運作,而知覺理論的建構就是去說明人的身 體作為一個有機體,同時,也為人的身體尋求一個現象學式的說明,讓人自身身 體的主體性經驗顯現出來,而這必須以知覺理論作為基礎來描繪。112

身體,是梅洛龐蒂哲學發展的核心。而身體是向世界開放自身的,梅洛龐蒂 在《知覺現象學》中探究吾人身體的現象挑戰了傳統概念對主體與客體的區分,

對客體性來說,身體,已經超出了主體性的範疇,它不僅是生物學上視身體為生 理結構的客體,也是經驗中的我作為主體性的媒介,開放吾人身體給世界的媒 介。113 我的身體不是作為客體的身體,而是活生生的身體 (corps vecu;lived

對客體性來說,身體,已經超出了主體性的範疇,它不僅是生物學上視身體為生 理結構的客體,也是經驗中的我作為主體性的媒介,開放吾人身體給世界的媒 介。113 我的身體不是作為客體的身體,而是活生生的身體 (corps vecu;li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