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知覺的優先性消解了科學理性?

第一章 梅洛龐蒂的現象學

第三節、 知覺的優先性消解了科學理性?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識的,是一種對未反思知覺的把握與探索,136 在《知覺現象學》提出身體圖式 (body schema) 的概念,身體並不只是一塊肉,一個物質軀幹,而是身體自身各 部份相互影響,成為一個綜合體,視覺、觸覺以及對事物的感受性相互牽動,處 於時間與空間的變動性之中,藉由身體圖式的方式去談活生生的身體,而活生生 的身體運動所引發的知覺經驗趨向世界而具有存在意義。137

直到《可見與不可見》,經過十五年,他提出肉身的說法,但對於人的存在 的關懷,仍舊不變。並且人作為在世存有,必定是身處在世界之中,透過肉身與 世界的交織,在交織之中顯現出人作為存在者能透過身體顯露存有的通道。在世 存有在身體具有實際經驗的可見性的基礎下,去看見世界,肉身看見世界的具體 實例最多著墨是在 1948 年出版,而曾在《現代》雜誌發表的論文集〈塞尚的疑 惑〉Cezanne's Doubt (《意義與無意義》(Sense and Non-Sense) 以及 1961 年 1 月 發表在《法蘭西雜誌》、1964 年出版的《眼與心〉(Eye and Mind)。138 關於畫家 看見的世界而透過畫筆將它呈現出來的過程,仍舊是在談活生生的身體在知覺經 驗中如何顯示人的存在。

十五年,梅洛龐蒂要談的都是關於在實際知覺經驗中身體走向世界、在世界 之中,對於身體的思維,並非是物理生理上的物質身體,而是透過身體談人的存 在,談人具有一幅活生生的身體,去談人存在的歷史、身體的存在的歷史。從知 覺談到視覺,從身體談到肉身,從視覺的可見談到視覺的不可見,從身體的可見 性談到肉身的可見與不可見,說明人作為在世存有,在活生生的現象場之中,在 總是無法明確清晰的存在裡,存有論基礎下的身體所引發的知覺經驗因此總是無 法直接被說明,總是間接而曖昧。139 可見與不可見的化為一種無聲的言語,在 每個可感受性的事物之中,以一種一致性 (identical) 的樣態發出宣言,身體的 可見性所實質顯現的系譜,才足以表現人的存在。140

第三節、知覺的優先性消解了科學理性?

(一)、科學宰制存有者

存在現象學的起點,是由 1935 至 1938 年對「知覺性質」以及「現象學與 完形心理學的知覺問題」的探討而啟動,我們將它看作梅洛龐蒂的初衷與對現象

136 Taylor Carman, Merleau-Ponty : 121.

137 Monika M. Langer, Merleau-Ponty's Phenomenology of perception : a guide and commentary, Hampshire : Macmillan press, 1989: 49.

138 Taylor Carman, Merleau-Ponty : 123-125.

139 Gary Brent Madison, The Phenomenology of Merleau-Ponty, : xv-xviii.

140 Ibid, p.xix.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學的關懷的探索,直至其生命將盡的前一年所寫的《可見與不可見》(Le Visible et

l'invisible;The Visible and the Invisible, 1960),以及 1961 年 1 月於《法國藝術》

刊載的文章〈眼與心〉(L’Oeil et l’esprit;Eye and Mind, 1961),不間斷地反省科 學客觀思維如何讓所有的一切成為「一般的對象」(general object) 141,以致失落 了身體所處的知覺世界。

「科學操縱事物,拒絕棲居於事物當中。」

「科學是─而且從來就是─這樣一種思維,令人驚嘆地活躍、機智、

從容而灑脫,而且早已打定主意把所有的存有者當作『對象一般』

(object en general) 來看待,好像它們對我們既不關痛癢,卻又註定要 為我們的人工巧計 (artifice) 所用。」142

當代科學讓自身成為一個建構者,去控制它們所發展出來的模式,以此被人類所 利用,這樣的意識形態不斷地套用在現象世界的一切之上,它們在世界之中所經 驗到的一切都變成一般的、普遍的對象,因為每一個可被利用、運用的對象,都 可以經由人為的開發與掌控而得到科學上的價值。

「回到先於知識的世界,而這是知識所一直訴說的,在和它的關係 上,所有每個科學圖式都是抽象與衍生的符號語言,就像地理位置與 鄉野的關係一樣,我們先由它認識到森林、草原或河流。」143

「一旦對事物有所認識,就要對它進行宰制」,讓它成為可被我們利用的資源,

它的一切我們皆可開發,而對它的一切卻都沒有感覺,一切的存有者 (beings) 的 生命都被看作物質,可供科學世界任意取用,客觀思維不曾擁抱存有者,真切地 視之為活生生的有機體、生命體,對它們的所有認識歸結為種種性質與符號。所 有對象的性質與符號就是科學世界來認識它們的方式,而被歸屬的性質與符號也 恰恰決定了它們在科學圖式運作下的命運─「不是可用物質,否則,就是不可用 的物質」,故此,科學只想佔有一切存有者被化約為關於對象的性質與符號,而 不是單純地去感受與擁抱存有者。

(二)、釋放知覺經驗

地理位置即是性質與符號所歸結的產物,它將鄉野的森林、草原與河流變成 地圖上的一條線、一個點,在這面地圖中無法顯現鄉野之中關於我們身體對它最 直接的知覺經驗。地理位置上的點與線,甚至這片平面,就是科學世界看待現象 世界的方式,而鄉野之中的一切,關於眼睛所見的顏色、日光與風吹拂照耀的觸 覺、河流冰涼溫暖與否,都不重要,甚至被視為客觀判斷的絆腳石,因為它不夠

141《現象學導論》:513。

142 EM : p.159.

143 PhP : p.ix.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理性客觀,感覺經驗無法被有效地歸結而運用,反而是被化約成點與線的所有,

被視作能夠判斷地理位置,而在客觀思維中擁有價值。

地理位置的符號化恰如科學思維對一切宰制的觀念性的化現,梅洛龐蒂要將 純粹觀念化而成的幾何點所埋葬的關於鄉野的知覺經驗從宰制的魔咒中釋放出 來,回歸到真實存在的現象中。

「我們從未停止活在知覺世界,但我們在批判思想中卻超越過它──

幾乎完全忘掉知覺對我們真理觀念的貢獻。」

「知覺心靈是個落實心靈。我首先要重新建立心靈在其身體與在世界 的根基,相反那些視知覺為外在事物在我們身體上活動的簡單結果,

以及堅持意識自主性的學說。」144

梅洛龐蒂言明知覺世界就是我們如實生活著的世界,是我們的身體處在世界之中 而有的知覺經驗,批判思維通常輕易地跨越知覺經驗,以一種超然的心靈姿態凌 駕於知覺經驗之上,不論經驗論者、生理機械論者─以身體之「刺激─反應」生 理活動來解釋身體的知覺活動 (視知覺為外在事物在我們身體上活動的簡單結 果);理智主義、理性主義 (堅持意識自主性的學說) 的心靈都是超越知覺經驗的 心靈,他認為心靈是落實於吾人自身身體而存在於世界之中的知覺經驗的基礎之 上,也就是梅洛龐蒂要重新建立與描繪關於吾人的心靈、身體以及世界所交涉的 知覺經驗。

(三)、科學證實知覺的首要地位

梅洛龐蒂最早在 1933 年提出的「關於知覺本質的研究計畫」,首次借用格 式塔理論的研究來宣示:「知覺不是一項智性活動。」145 也就是說,梅氏一開始 對於知覺本質的關懷就顯示出與批判主義學說將知覺視作智性活動的理論截然 不同的態度。在 1946 年向法國哲學學會的報告會上提出的結論為:

「被知覺世界是所有理性、所有價值及所有存在總要預先設定的前 提。這樣的構想並非是對理性與絕對的破壞,而是使它們降至地面的 嘗試。」146

在文中他進一步說:

「有了對世界的體驗,我們才能對世界進行思考。通過這種體驗,我 們有了存在的意識並且理性和真實這樣的詞同時具有了意義。」

「物不是作為真顯現於所有智性,而是作為真實顯現於所有與我處於 相同情形的主體。」

144 PP : p.3.

145 《知覺的首要地位及其哲學結論》:77。

146 PP : p.1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我的身體,作為我把握世界的系統,建立著我所知覺的物體的統一 性。」147

透過知覺經驗的歷程讓理性與真實共同存在,梅洛龐蒂要做的不是推翻理性,而 是讓知覺經驗的真實重見天日,啟蒙理性,讓它的目光落到凡塵之中,並以我的 身體作為主體來包容理性。在理性中,一切明確清晰而同一;在知覺經驗中,包 含一切混沌,直接地反應真實,並且在與他人共享的真實中,容許不同的知覺經 驗,並能以理性嘗試描繪真實,反應真實。

在《知覺現象學》序言中,他看似積極地反對科學,但對梅洛龐蒂來說,他 反對的科學是以一種客觀態度而將一切事物清晰明確化的科學,以因果關係確定 事物的現象以及感知內容,缺乏具體的經驗內容,所有不確定的、不可見的都被 看作為可確定,也必須確定,所有偶然事件都被套用到必須確定感覺性質的框架 之中,框架就是一個法度,不合法的都被歸諸為無法確定以及無法認識的非常 態,不符合常態的就無法被思考,無法被思考的就不會被正面處理並且也被積極 忽略。這是關於客觀態度的科學理性,如此,在人文科學之中就無法具體描繪出 關於人的實際經驗。148 梅洛龐蒂將現象學與人文科學結合起來,他認為兩者之 間的關係是相互包容、包圍的,這和胡賽爾思想早期將兩者嚴格區分的方式不 同,但後期已經改變。149 他將兩者結合的原因在於現象學和人文科學:

「揭示人們在自然態度中早已遺忘的存在向度和知識類型。」150

梅洛龐蒂認為就哲學本身的知覺理論,也偏向於科學的判斷,不論哲學或科學對 知覺的解釋,都是科學客觀態度的模式,關於人的科學即是要建立感覺的存在 的,並以身體為媒介,去說明知覺經驗的意義。151 這是順延胡賽爾所談的,關 於哲學的危機、人的科學的危機以及科學本身的危機。152 但是他在《關於人的 科學與現象學》這篇文章裡明白顯示:

「科學是可能的,人的科學是可能的,同樣哲學也是可能的。」153 梅氏從 1933 年對於知覺本質的關懷就顯示出與批判主義學說將知覺看作智性 活動的理論截然不同的態度。既然知覺不是智性活動,它本身也無法被理性的客 觀思維所解釋或分析,即智性活動對於知覺的認識無法讓我們一窺知覺經驗的實

「科學是可能的,人的科學是可能的,同樣哲學也是可能的。」153 梅氏從 1933 年對於知覺本質的關懷就顯示出與批判主義學說將知覺看作智性 活動的理論截然不同的態度。既然知覺不是智性活動,它本身也無法被理性的客 觀思維所解釋或分析,即智性活動對於知覺的認識無法讓我們一窺知覺經驗的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