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知覺經驗

第四節、 知覺信實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自發 (spontaneous) 安排,所以並非是理智的判斷所能掌握並控制的。284

「視覺始終是有限的,在我的目前的視覺周圍,始終有一個不能被看 見、甚至不可見的物體的界域。視覺是一種受制於某個場的思維,這 就是人們叫做感官 (sense) 的東西。」285

「我的身體是表達現象的場所 (seat),更確切地說,是表達 (Ausdruck;expression) 現象的現實性本身。」286

視覺透過一個特定的場呈顯它自己,身體與知覺事物的認識關係稱為感官 (感 覺),它由身體探索被知覺物的本有能力,讓場被建構出來,身體的探索與行動,

同時是知覺的同時也是行為上的建構。身體的行為與活動就是表達現象的現實 性,被知覺物屬於現象場的世界,在身體知覺的建構中被表現出來。287

第四節、知覺信實

(一)、世界就是我們所見

知覺信實 (The Perceptual Faith) 這一概念在《可見與不可見》中第一次出 現,此書寫作的時間於 1959 年 3 月至 1961 年 5 月,共 150 頁大開本紙的手稿,

有許多零散章節及文句,全文手稿充滿塗改並經常在稿紙上隨意寫下一些想法以 及不完整的句子,可見梅氏為了將知覺經驗以及關於人的存在及世界以及對存在 與真理的發問是如何地反覆發想,這與身體面對知覺經驗的錯綜複雜與模糊性是 極為相似的,為了將真實面對世界的經驗試圖表達圓滿,冀望在缺陷中表達得更 為細膩,而進行不斷表達與理解的筆觸。288

關於知覺信實,梅洛龐蒂在此書〈反思與探究〉(Reflection and Interrogation) 一章以〈知覺信實與模糊性〉(The Perceptual Faith And Its Obscurity) 為標題的內 文開頭就破題說明:「我們看到事物本身,世界就是我們看到的那個東西。」289 「知 覺給予我們一種對世界的信實」,290 知覺經驗讓我們面對世界的真實,目光的凝 視之中澄澈清朗,我們就能以身體的知覺經驗去直接面對世界本身。明確地指 出,在知覺經驗中,我們看見了什麼,就是事物本身彰顯的樣貌,世界就是什麼

284 Ibid, p.64.

285 PhP : p.217.

286 Ibid, p.235.

287 Taylor Carman, Merleau Ponty : 64-65.

288 VI : p.xi-xxxi.

289 Ibid, p.3.

290 Ibid, p.2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樣子,在我們所見的事物背後,沒有一個所見事物的本質在背後支撐它而得以呈 現此面貌,當下所見的樣子,就是事物本身,也就是世界,但是當我們進一步要 去深究我們所見,世界是什麼,事物自身為何,以論題或陳述的方式表達,就陷 入一種矛盾與難題。291

「反思將我們從混雜的和不可設想的經驗向我們提出的虛假問題中 解放出來的同時,又簡單地把具體的主體換為先驗的主體,把世界的 實在換為世界的觀念,來使這些虛假問題成為合法的,…。」292

反思 (reflection) 是透過理智去確定世界認識的內容,認定世界被認識的方式是 可以透過定義或歸屬事物的性質去達到正確認識世界的清晰性,理智設定了對世 界的認識具有正確與不正確、清晰與模糊的區分,具有普遍的真,因應全然判斷 而設定了一套模式,事物被認識的性質必須符合這套模式。以認知的方式去認識 世界的人會說:「確實,世界是我們之所見,然而,我們必須學會看見它。」293 這 是科學追求普遍價值,客觀思維的想法,它們對普遍的真有一種信念,深信必須 透過學習來達到對外在世界正確清晰明白的認識,對於看見的事物,總認為有一 套客觀準則支撐,世界外於我的身體,而我能透過這套客觀思維建構出來的理智 知識去正確地掌握認識世界。「它假設了普遍的世界 (the world in general) 和自 在的真 (the true in itself)」,294 而認為我們所見相對於這套客觀思維有可能為 假,藉此降低知覺經驗當下可見的真實。

梅洛龐蒂提出知覺信實,為的是要進行一場理智上的革新,他認為預先假設 一個客觀思維將事物的認識屬性預先規定,將某些科學認為模糊性的東西排除在 客觀思維之外,這樣的預設與排除,事實上已經同意也已經知道有一種無法被歸 屬的模糊性的存在,這套預設對於世界的認識,擺脫我們面對世界的經驗,看見 世界的樣貌、在世界中存在的問題往往排除不論,而以普遍的觀念當作事物自身 的真去取代當下的直接經驗。

普遍自在為真的觀念世界,無法如實表達並掌握世界,在普遍的世界與自在 的真之間,像是圍了一圈柵欄,保留科學預設了關於事物客觀思維的真以及普遍 能被認識掌握的世界,這個客觀思維的旗幟射向高空,一如空包彈,轉眼間消逝,

無法辨認事物自身,因為事物自身的彰顯在於知覺經驗之中,不在這一面標榜客 觀思維的旗幟裡。客觀思維屬於全稱命題,將事物的特質與屬性化為符號,這些 符號變成一個系統,最大的系統就是普遍世界,這個以符號為系統的普遍世界把 一種自在的真置入事物之中,將自在的真視為事物本身,但世界與事物同樣都被 圈限在性質與符號之中,物自身的彰顯就不見了,取消我能夠「進入世界的能

291 Ibid, p.3.

292 Ibid, p.31.

293 Ibid, p.4.

294 Ibid, p.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力」,而世界沒有身體作為媒介,世界也無法展現其自身。295

身體「居住的世界本身,是自然的世界,是歷史的世界,是帶著構成這世界 的一切人類痕跡的世界。」296 也就是說,世界不是由客觀思維的理智與知識所 鋪展而成,因為是藉由身體的知覺經驗所展現,人作為存在,在世界之中,透過 知覺進入事物,與事物的交涉具有種種痕跡與歷史,而人作為存在,也具有種種 的痕跡與歷史。這些痕跡與歷史由知覺經驗將身體的相關與延伸保留在世界的深 處,身體與世界之間,永遠有一道入口,為知覺經驗的發生藏匿著某種無聲的力 量,黯然隱退,銷聲匿跡,卻也時時湧現。無聲的力量與眼睛的凝視就是身體面 對世界、進入世界的證明。「世界是我看到的那個東西,但它的絕對鄰近在我們 檢查它和表達它時也會不可理解地成為不可挽回的距離。」297 科學對世界的解 釋是對世界的一種理解,他想要一網打盡,追求普遍的真,卻總是有漏網之魚,

因為世界無聲的力量總是被身體所見,而知覺經驗的無聲力量則是不時的進入身 體之中,並讓身體進入事物之中。「從此,在事物與我之間有了一種隱匿的力量,

一種只有在不確定的目光中才使人重視的不確定的夢幻之物。」298 身體的周遭 不斷提醒震盪著知覺,讓我們面對事物自身的彰顯,周遭即是一種絕對的鄰近,

它的目光邀請你不斷地凝視,在身體陷落之餘,回過頭來,試著檢查及表達這種 召喚的目光,世界與身體,身體與事物之間,周遭震盪著彼此,並造就了一種鄰 近的、迫切的、將臨的期待。

「科學思考更多的是預設了世界,而不是把它當作主題。」299 科學對知覺 經驗的態度猶如一隻街角的貓向你別過頭去,創造自身的天地,別過頭去的身 後,是一團臨近無聲的知覺經驗,貓尾巴拖得長長的沉默回應,越是忽略越是相 連,是一長串無法抹滅的背景,在目光不可見的背後,震盪腦袋牽動心弦,客觀 思維的可見性與對象化,仍舊與尾巴牽動的世界相繫,科學以這種相繫為籌碼來 預設世界本身,就像政治人物掌握了某個事件的關聯線索,以此壓制事實扳倒對 手一樣,忽略事實的全面性,而科學要壓制的是知覺經驗的不可掌握與模糊性,

他的既得利益是追求客觀思維的權威性,昭告天下世界已被完全制伏與掌握,得 到普遍性,透過理智與知識能夠更深入地認識,創造一個對客觀思維權威統治的 信仰,在這一個普遍世界中,任何模糊無法被掌握的知覺經驗都不合法,只因為 它不符合權威的預設,在掌握之外跳躍太多、未知太多、臨近的期待讓人無所適 從而助長了權威壓制的氣燄。氣燄是照亮了一個普遍世界的預設,而不是將真實 世界當作主題,向它發問,讓自身的預設被世界發問。

「我們不是駐於一個本質世界中的,相反地,我們要求人們通過回到 先於區別的世界的經驗而重新─看待存在 (that) 與什麼 (what) 之

295 Ibid, p.8.

296 Ibid, p.5.

297 Ibid, p.8.

298 Ibid, p.9.

299 Ibid, p.2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間的區別,本質與存在條件之間的區別。」300

梅洛龐蒂認為科學客觀思維的預設猶如預設現象世界之上有一個本質世界,這個 本質世界能夠支撐現象世界的建構與顯現,而現象世界的顯現以本質世界為基 礎,但我們真實經驗的發生都是在現象世界之中,我們必須正視這個現象世界,

回到被本質世界區分掌握之前的經驗世界,仔細思考這個區分與現象世界中知覺 經驗的發生是否相符應,重新理解知識與理智的客觀追求,重新看待知識對象的 什麼以及知覺經驗展現人的存在的現象發生,知識的客觀預設不是存在的預設條 件,本質世界也不是現象世界的預設以及先於存在之前現象發生的條件。

(二)、知覺思維

梅洛龐蒂所談的知覺信實並不是一種權威性的信仰,知覺經驗裡並非執迷於 攏納一切事物為俯首稱臣的對象而俯視之,在科學的客觀思維裡只有合法不合 法、明確與模糊、主體與客體二分,在兩者之間難以和解,而關於世界的知覺本 身則是沒有區分,它在和解與區分之前已經達致了思想的條件,而這種思想是

「由我對世界的探究和探究引出的知覺應答 (reponses sensorielle;the sensorial responses) 之嚴格的關聯所構成。」301 這種思想是完全擺脫各種預設的知識去 證實主體、客體,證實觀看、證實感覺的知覺思維,這樣的思想正是梅氏透過談 知覺經驗以及由身體作為在世存有的媒介為基礎與世界聯繫的嚴格探究,這種思

「由我對世界的探究和探究引出的知覺應答 (reponses sensorielle;the sensorial responses) 之嚴格的關聯所構成。」301 這種思想是完全擺脫各種預設的知識去 證實主體、客體,證實觀看、證實感覺的知覺思維,這樣的思想正是梅氏透過談 知覺經驗以及由身體作為在世存有的媒介為基礎與世界聯繫的嚴格探究,這種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