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我的音樂語言的技巧》(Techniaque de mon Langage Musical,《音樂語言》)、以及

《節奏、顏色與鳥類學的論述》(Traité de Rythme, de Couleur, et D’ornithologie, 《論

述》),可清楚看到梅湘音樂語言的發展脈絡。

五章(第 2-6 章)解釋節奏部分、四章(第 8、第 10-12 章)解釋旋律與曲式、七

感動,以及對畫家德洛內(Robert Delaunay, 1885-1941)作品的愛好,74顏色一直是梅

湘所探尋的重點;再加上梅湘自稱患有類似「光幻覺」(Synopsie)的疾病,75可在

聽到聲音時看見色彩,使梅湘對於「聲音 ― 顏色」的結合性更加着迷。而梅湘

所設計出的七個「有限移位調式」(modes à transposition limitée),更是梅湘傳達色

彩概念的有力媒介。

「有限移位調式」係被囿於一個封閉的體系之內,使位移之次數大受限制。

74 德洛內係梅湘最喜歡的畫家,其畫作特色在於多種對比色的並置,並影響到梅湘 音樂中的「同時對比」(contrastes simultanés)的概念。請參見連憲升 (1992),33。

75 瑞士籍畫家布朗–加替(Charles Blanc-Gatti)罹患「光幻覺」,也就是一種視覺神經與 聽覺神經錯亂的病症,使他可以在聽到聲音時,同時看到顏色。梅湘表示,自己並沒有這 種「非常幸福的疾病」,但是他也具有某種聯覺(synesthésie physiologique)。詳見連憲升 (1992),32-37。

這些調式可用旋律、或是和聲的方式呈現,但旋律與和聲絕不脫離調式的音。76

(Quatour pour la fin du Temps, 1941)的前言中,提出了〈我的節奏的小理論〉,裡面 談到了包括「不可逆節奏」(Les rythmes non rétrogradables)等四種節奏手法;在《音

樂語言》中,又以不少的篇幅介紹諸多嶄新的節奏設計,可看出節奏在梅湘早期

impossibilités)形容此種節奏與有限移位調式帶來的奇異感受:

伯納(Jonathan Bernard)指出,在 1979 年的訪問中,梅湘表示顏色與聲音的連結,

超乎一切,甚至節奏。81在《聖方濟》中,這種現象尤為明顯。82在本章第二、第

81 Jonathan Bernard, “Color” in Hill (1994), 203.

82 Keym 指出《聖方濟》中,顏色與和聲的重要性超過節奏;另外,Michaely 也提出 相同的看法。請參見 Keym (2002), 5; Michaely (2006), 118.

地點,最後多會附上梅湘運用此鳥歌之譜例。梅湘主要以兩種方式運用這些龐大

且鮮活的材料:

第一、儘可能地擬真,努力勾勒出精確的音樂肖像。83

第二、將鳥聲當成柔韌可塑的材料加以處理。第一種方式可以《鳥類誌》(Cataloque

d’Oiseaux, 1958)作為代表。在作品中,梅湘精確地描繪各種鳥鳴,並將其棲息地

四周的鄰居圍繞在牠身旁。84另外,《時間的色彩》(Chronochromie, 1960)中令人驚

艷的、十八個聲部的鳥類大合唱,亦是一個絕佳的例子。85在其中,所有的鳥鳴皆

85 參見 Olivier Messiaen, Chronochromie, (Paris: Édition Alphones Leduc, 1963), 155-204.

86 參見戴維后,《梅湘的音樂 ― 分析時間的色彩》,(台北:全音音樂出版社,1990),

39-45。

87 連憲升 (1992),29。

鳴的分析,窺其端倪。

88 éblouir﹙動詞﹚,其名詞即為「眩懾」(éblouissement),為一種宗教層面的眩惑,亦 是梅湘音樂所追求之重要課題。關於「眩懾」譯詞之來源請參見註釋 166.

89 請參見薩爾茲堡音樂節節目單 (1992),6。底線出自本文作者。

90 如 Paul Griffiths 指出:《聖城的色彩》中,所有的素材像馬賽克一般,或更精確的 說法 ― 像彩繪玻璃般組織起來。請參見 Paul Griffiths. "Messiaen, Olivier." In Grove Music

Online. Oxford Music Online,

http://www.oxfordmusiconline.com/subscriber/article/grove/music/18497 (accessed April 10, 2009).

另外,Lionel Couvignou 也提到《聖方濟》中的馬賽克效果,請參見 Nicole Rose et Geneviève Capgras (ed.), Portrait d’Olivier Messiaen, (Paris: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e France, 1996), 162.

Robert Sherlaw Johnson 亦提到:這種將多種音樂塊並置、交疊的形式,就像彩繪玻璃窗的 馬賽克一般。請參見 Robert Sherlaw Johnson, Messiaen,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9), 166-167。

樂形式進行全面且系統性的分析。凱姆從語意學的角度切入,加上嚴密的音樂分

Musical),(台北:中國音樂書房,1992), i。

即使在具有多次位移可能的調式中,仍會因顯色程度的高低,決定其在梅湘心目

(一) 調式二 二之二的和弦。(VIII, 114.)請參見 Keym (2002), 110.

98 調式二之一所涵之 A 音、C 音大三和弦,係《聖方濟》中極重要的兩個大三和弦,

調式二之一:

101 Olivier Messiaen, Traité de Rythme, de Couleur, et D’ornithologie, Tome VII. (Paris:

Alphonse Leduc, 2002), 118. 此處採用連憲升之譯文。請參見連憲升 (1992),38。並可參 閱附錄二之法文原文。

102 同前註。

103 同前註。

104 Keym (2002), 103.

各具正向意涵:降 E 大調象徵「崇高」;105而升 F 大調在梅湘先前的作品中被視為

「神秘之愛」(mystischen Liebe)的象徵。106在《聖方濟》中,升 F 音大三和弦雖然

沒有特別顯著的地位,但仍隱含正向意義。107

調式二尚有一個特點,即每個位移都可組成兩個減七和弦:若將每一音組的

第一個音加以組合,則可拼湊出一個調性體系中的減七和弦﹙和弦 A﹚。同理,結

合每組的第二個音,將可建構出第二個減七和弦﹙和弦 B﹚。第三景的痲瘋病人主

題,即建構在調式二之二的減七和弦上。108

譜例 2-2:調式二之一與所組成之減七和絃

梅湘並為了大部分的調式各設計一組平行和弦(accords parallèles)。109譜例 2-3

即為調式二之一的平行和弦。以橫向來看,此四音和弦的每個音,皆循序完成一

個完整的調式二之一音階;縱向來看,此和弦組合由一個大三和弦附加增四度、

105 Keym (2002), 103-104.

106 Keym (2002), 103.升 F 大調在早期作品中的重要性,亦可參見蕭慶瑜 (2003),414。

107 因為在《聖方濟》中具有多種更重要的調式象徵,如 C 大調象徵純淨與單純;A 大調象徵自然、愛與希望;降 A 大調象徵對宗教的渴求與追尋等等。相較之下,升 F 大 調的重要性較為減弱。請參見 Keym (2002), 103-104.

108 參見第三章第一節,痲瘋病人主題。

109 其中,僅有調式五不具「平行和弦」。其它各個調式,梅湘以平行遞移的方式設計 平行和弦。

以及屬七和弦附加大六度之和弦,不斷交替循環所構成。

譜例 2-3:調式二之一平行和弦

在《論述》中,梅湘特地以符號(○)標示出第四、第五、第七、第八和弦,

並註明這些和弦的藍紫色,特別容易被感知(譜例 2-3)。110在本景的第二段天使

之歌中,即採用特別鮮艷的第八和弦強調重要歌詞。111而其它位移同樣也具有顏

色特別突顯的和弦,比如調式二之二的金、棕色,在第一、第二、第六、第七和

弦則更為閃爍。112

(二) 調式三

調式三是梅湘最偏愛、最多彩、亦是整部《聖方濟》中最重要的調式。從使

用上來看,調式三與正向、光明、神性之意涵密不可分。以第三景為例,痲瘋病

人痊癒時的呼喊、漫溢神聖氛圍的天使之歌,皆使用調式三和弦。113

1. 調式架構與顏色

調式三共有九個音,由三個四音組所構成,其音程結構為「大二度 ― 小二

110 梅湘在《論述》中係以(×)標示顏色顯著之和弦。在此以(○)標示之。請參見 Messiaen (2002), 118.

111 參見第三章第一節,第二段天使之歌。

112 Messiaen (2002), 118-119.

113 請參見第三章第一節痲瘋病人聲樂音磚與天使之歌。

度 ― 小二度」,共具有四次位移的可能。

主導顏色為橘、紅,並帶有一些藍色。119

2. 調式三之和聲

調式三每一個位移皆含有六個大三和弦,與調性的關係相當緊密,作曲家常

常將調式三與其他調性混用,塑造調性迷離之氛圍。以調式三之一為例,即包含

以 C 音、降 E 音、E 音、G 音、降 A 音與 B 音為根音的六個大三和弦。其中 C 音

大三和弦與 G 音大三和弦、降 A 音大三和弦與降 E 音大三和弦,分別為主屬關係,

換言之,調式三之一與 C 大調、降 A 大調之間的關係則更為靠近。

調式三的平行和弦,係由三個構造複雜的和弦循環組成。這三個和弦都使用

「層化」的概念,亦即用和弦的疊置來建構和聲,營造特殊的聽覺效果。在〈親

吻痲瘋病人〉第一、第三段天使歌中,梅湘即使用調式三之二、三之三的平行和

弦,詮釋出悠揚靜謐的天籟。120

譜例 2-5:調式三之一的平行和絃

如譜例 2-5 所示,第一個和弦﹙和弦 X﹚的下層為以降 A 為根音的屬七和弦

(第二轉位),接著以 C 音為樞紐,於其上疊置一個 C 音大三和弦。第二個和弦﹙和

弦 Y﹚,下層為 E 音上的半減七和弦,以 D 音為樞紐,上疊一個大三度與增四度。

119 Messiaen (2002), 123.

120 請參見第三章第一節,天使之歌。

第三個和弦 Z 則由下層的降 A 上的小七和弦﹙第三轉位﹚,與樞紐音 ― 降 E 音

請參見 Messiaen (2002), 122-123.

123 梅湘在第八景聖方濟過世前的「道別獨白」中使用了調式六之四;在聖人過世後 響起的「喜悅之舞」(源自第三景)中,則使用了調式六之二的和弦。此種痛苦與喜悅的 融淬,正是調式六的特點,因而在涵意上指涉矛盾。請參見 Keym (2002), 113.

124 請參見第三章第二節,前進動機;第三章第一節,聖方濟聲樂音磚;第三章第三 節,導奏音磚。

譜例 2-6:調式六之一125

調式六的色彩在梅湘眼中也是燦然繽紛的,然而,從梅湘較簡潔的文字描述,

即可發現調式六在顏色階層上略低於調式二與調式三:

調式六之一:襯以銀色背景的金色字母,加上菱形的橘色斑點,枝狀的 綠色,反射著溫和的金色。

調式六之二:皮革及巧克力色,加上橘紅、深紫色的區塊,閃耀著些許 淺灰色和淺紫色。

調式六之三:透明的硫黃色,閃爍著淺紫、加上鈷藍、棕紫色。

調式六之四:垂直的色帶,黃、紫、黑。

調式六之五:金、淺藍色,紫色、帶有細緻的棕。

調式六之六:垂直的白與黑,散佈著淺藍色的光點。126 2. 調式六之和聲

調式六包含兩個大三和弦。以調式六之一為例,其包含的和弦為 E 音大三和

弦與降 B 大三和弦。調式六之一亦有一組平行和弦如下:

譜例 2-7:調式六之一的平行和絃

調式六的平行和弦由於包含八個音,在聲響上更接近於音堆。架構上,由四

個和弦﹙A、B、C、D﹚為單位,不斷重複。檢視這個和弦串群,可發現它其實是

125 調式六其它位移及應用請參見蕭慶瑜 (2003),49-51。

126 Messiaen (2002), 132-134. 法文原文請參見附錄二。

由無數重疊的完全四度與大三度所構成。以和弦 A 為例,其由下而上彼此堆疊的

音程為「大三 ― 完四 ― 完四 ― 大三 ― 大三 ― 完四 ― 完四」。127這些

龐大的和弦,乍看之下會讓人有種「音響尖銳難耐」的刻板印象,然而,梅湘設

計的此組和弦,卻是由協和的大三度與完全四度所組成,反而能藉由綿密的織度

帶出寬廣具厚度的音響。

值得注意的是,梅湘並未標示出任何顏色特別鮮明的和弦,而調式六的平行

和弦也不會像調式三以固定和弦配置、順序出現,且多以不完整的形態呈現。因

此,調式六平行和弦的重要性實次於調式二與調式三。

(四) 調式四

調式四雖屬於多彩性調式之範疇,在《聖方濟》的使用頻率卻微乎其微。在

第三景中,調式四僅短暫地使用在聖方濟〈和平祈禱文〉的旋律部分;128此種狀

第三景中,調式四僅短暫地使用在聖方濟〈和平祈禱文〉的旋律部分;128此種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