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概念詮釋結構模式及其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概念詮釋結構模式及其相關研究

壹、概念詮釋結構模式理論簡介

Warfield(1976)提出的詮釋結構模式分析方法中,元素間的關聯指向只 適用二元關係,且概念與概念之間的指向有無並不絕對代表關聯的存在,

也就是說概念之間沒有指向關係並不代表彼此毫無關聯,有指向關係也不 表示有百分之百的關聯性。

林原宏(2005)提出模糊取向的詮釋結構模式分析法,乃是利用模糊理 論的截矩陣和察覺的模糊邏輯模式(fuzzy logic model of perception, FLMP) 以及試題反應理論(item response theory, IRT),分析概念或解題元素的個人 化階層結構圖,計算其為上下從屬關係(subordination relation)機率計算,

進而進行模糊取向的ISM分析,且元素之間並不受限於二元關係。

Lin, Hung and Huang(2006)提出概念詮釋結構模式(concept advanced interpre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CAISM) , 針 對 既 有 的 詮 釋 結 構 模 式 (interpre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ISM),透過模糊理論α截矩陣和察覺的模糊 邏輯模式(fuzzy logic model of perception, FLMP)改進模糊關係矩陣,並且 用概念向量比對(concept vector matching)、精熟度數值等計算方法,針對 受試者對分屬特定概念屬性的每道試題之作答反應進行分析,將個人化概 念階層結構(individualized concept hierarchy structure)以數值和圖形呈現,

提供每位受試者個人化的概念結構訊息。

Lin, Hung, Huang and Li(2009)提出多元計分概念詮釋結構模式,乃是 為 改 進 二 元 計 分 概 念 詮 釋 結 構 模 式 (dichotomopus concept interpretive structural modeling)所發展而成,其分析資料已由二元計分擴展至多元計分 或混合計分模式,且以「概念」(concept)為分析單位,據以呈現個別化 (individualized)的概念結構圖。然而在實際的測驗中,為了統整多個概念於 同一題組,各試題的配分已多元化,於此,將概念詮釋結構模式自二元計 分擴展至多元計分,即為多元計分概念詮釋結構模式(林原宏,2010)。

概念結構圖的呈現會因為每個人的資質以及對概念理解力等因素之

不同而產生不同的概念階層結構圖,如圖2-4-1 A學童的概念階層結構及圖 2-4-2 B學童的概念階層結構(梁錫卿、葉律吟、陳怡汝,2010)。各個概念 方框下方的數字代表受試者對該概念的精熟度。A學童的概念階層結構圖 中,概念1位於第一階層,但在B學童中,第一階層除了有與A學童相同的 概念1以外,還包含了概念2。兩位學童差異較大的地方在於概念2。就A來 說,概念2位於第二階層,對B來說,概念2卻位於第一階層。換言之,三 個概念對於A、B兩學童而言,精熟度不相同,而且針對概念3的精熟,A 學童只要先精熟概念1即可,但是B學童卻要先精熟概念1及概念3。

圖 2-4-1 A 學童之概念階層結構圖

圖 2-4-2 B 學童之概念階層結構圖

概念 2 0.65 概念 3

0.54

概念 1 0.87

→ 第一階層概念

→ 第二階層概念

概念 2 0.76 概念 3

0.35

概念 1 0.66

→ 第二階層概念

→第一階層概念

貳、概念詮釋結構模式演算法則 (relative goodness rule, RGR),配合察覺的模糊邏輯模式(fuzzy logic model of perception, FLMP)的觀點,以pcc’ 表示對於受試者s而言,概念c為概念c’

六、計算概念間的關係矩陣

参、概念詮釋結構模式相關應用研究

戴筱玲(2009)應用概念詮釋結構模式分析法及透過相似性聚類分析演 算法(similarity-based robust clustering method, SCM)分群後,發現不同群組 受試者之速率概念階層結構圖的階層數不盡相同,每一階層內的概念數 量、概念屬性與概念間連結關係也都有所差異。教學者可有效掌握學童的 速率概念知識結構,找出學童學習困難的癥結處,以便有效實施補救教學。

呂秀茹、洪文良、林原宏(2009)應用概念詮釋結構模式及相似性聚類 分析演算法(similarity-based robust clustering method, SCM)將受試者分群,

以分析國小五年級學童時間化聚計算概念。研究指出國小學童時間化聚計 算概念,其知識結構具有階層性,概念之間有連結指向的關係,整體而言,

各群組學童以「日、時、分、秒時間單位的高低階關係」此概念最易精熟;

而以「綜合運用時間的加、減、乘、除計算解決二步驟問題」之概念最難 精熟。

吳玫栞、林原宏、易正明(2008)運用概念詮釋結構模式,針對國小六 年級學童進行四邊形概念結構之圖形化知識結構分析,比較學童的概念詮 釋結構圖發現,對於總分不同之受試者而言,其四邊形概念知識結構圖皆 有所不同,其中以低成就組受試者在概念間的關聯性最為薄弱;而受試者 在總分相同的情形下,其四邊形概念知識結構圖亦會隨著受試者的作答反 應組型不同而產生明顯的差異。整體來說,由國小學童個別化的四邊形概 念階層結構圖可知大多具有階層結構之共同特徵,進而瞭解學童於各概念 的熟悉程度與概念間的關聯指向狀況,因此此診斷訊息可供教學者及教材 設計者作為參考。

Lin, Hung and Yu(2007)應用概念詮釋結構模式,對國小學童等量公理進 行概念結構之分析。研究發現,對於作答反應組型不同或是總分不同的受 試者,其概念階層結構圖也會有所不同。

Yih and Lin(2007) 利用 概 念 詮釋結構 模 式分析大學生在學 習 使 用 MATLAB軟體後,對於該軟體的概念認知結構,結果顯示不同作答反應組

型和不同總分的受試者,在概念結構圖上各有不同的特徵及其差異存在。

其他有關在概念詮釋結構模式分析之實證資料還有診斷選修線性代 數卻學習落後之大學生的知識結構(Yih, Lin & Hung, 2007)、分析三年級學 生數字概念(Lin & Yih, 2008)等。

綜上所述,概念詮釋結構模式為應用察覺的模糊邏輯測量,將概念或 知識間的從屬關係清楚描述,藉由個人化的概念階層結構圖,瞭解不同能 力值或者是得分相同的受試者,在概念階層結構圖上所具有的不同的特徵 及意義。教學者可依此資料進行認知診斷評量的參考,並有助於教學者正 確地找出受試者學習概念或知識時的問題所在,適時實施補救教學,改善 學習效果,提升學習興趣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