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模糊取向的詮釋結構模式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五節 模糊取向的詮釋結構模式

壹、理論

傳統的ISM分析法中的元素關係,受限於二元資料的處理,使ISM分 析法的應用受限,無法解釋許多複雜的人文社會科學現象,林原宏 (2005) 結合了模糊理論與察覺的模糊邏輯模式,提出了模糊取向的詮釋結構模式

,解決傳統ISM分析法只適用於二元關係的限制,應用在心理計量分析,

可針對模糊關係元素,計算出上下從屬關係 (subordinate relation) ,提供 個人化的概念關聯分析。

貳、模糊取向的ISM分析法

模糊取向的詮釋結構模式分析方法,其步驟如下 (林原宏,2005) : 一、確定欲分析的元素單位為試題或概念,假設共有M 個試題,L個概念

二、在選定的試題反應模式之下,能力值θk的受試者,其在第m題的答對 機率為Pm

( )

θk ,依察覺的模糊邏輯模式,計算該受試者的模糊關係矩 陣,方法如下:

1、若所分析的元素單位為試題,則能力值θk的受試者的模糊關係矩陣為

( )

k pij

( )

k M M

=[ θ ] ×Pij

( )

θk 為符合試題i指向試題 j的機率,依察覺的模 糊邏輯模式意義,令ci =Pi

( )

θkoj =1−Pj

( )

θk ,可得以下公式:

( ) ( ) ( ) ( ) ( ) [ ( ) ]

簡 化

… † ‡ ˆ

• ‚ ƒ ‰

圖2-7 簡化後之ISM圖

5、給定α 值,可獲得能力值θk的受試者之ISM圖,進而獲得不同能力值受 試者之個人化試題或概念ISM圖。

參、相關研究

陳河開、林原宏 (2009) 整合模糊理論的相關應用方法於知識結構分 析,應用察覺的模糊邏輯模式運算出受試者的概念從屬機率,並運算出個 別受試者與專家結構的相似度係數,研究結果顯示此方法在國小學童數學 概念結構分析上具有可行性,研究亦指出學童的小數解題能力結構具有階 層特性,且概念間具有順序的指向關聯。

王佩芬、易正明、林原宏 (2008) 應用概念詮釋結構模式 (concept advanced interpre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CAISM) ,分析國小四年級學童的 除法概念,並繪製學童的除法概念結構圖,研究結果發現,學童的除法概 念結構圖具有階層結構的特性,能力不同的學童,其概念結構圖在階層和 連結指向上均有明顯差異,且總分相同但反應組型不同的學童,在概念結 構圖之間也會有所不同。

莊惠雯、林原宏、易正明 (2008) 應用概念詮釋結模式分析國小一年 級學童在加減文字題的概念結構,分析、繪製受試者的概念結構圖,發現 國小一年級學童的加減文字題概念結構圖具有階層結構,概念之間存有關 聯性及方向性,其關聯的強度即表示其熟悉的程度,且每個受試者的概念

階層、概念順序、連結的強度也會有所差異,顯示即使測驗分數相同的受 試者,其概念結構圖也會有所不同。

林原宏、紀順雄、祝淑梅 (2006) 認為傳統紙筆測驗或個別晤談方式

,難以了解學童的概念屬性階層結構,因此應用模糊詮釋結構模式探討國 小學童在分數加法的概念屬性階層結構。研究顯示經由個人化的概念屬性 階層結構分析,可以了解學童的解題過程及策略,有助於教學者進行補救 教學之參考,且能力值不同的學童,在分數加法的概念屬性階層結構上也 會有所差異。

吳玫栞、林原宏、易正明 (2008) 以概念詮釋結構模式分析國小六年 級學童之四邊形概念結構,繪製個別化的概念知識結構圖,發現概念結構 具有階層結構之特徵,概念之間大多存在關聯指向。總分不同的學童,其 概念結構圖所呈現的階層數、概念關聯指向也會有所不同,能力值較低的 概念結構圖,其階層數較少,概念間的關聯性較為薄弱。總分相同而反應 組型不同的學童,其概念結構圖也不盡相同。

綜合上述,藉由模糊取向的詮釋結構模式分析學童的知識概念結構,

可以清楚的了解個別學童的知識概念結構,分析不同能力值的概念結構圖

,可以了解不同能力的學童在學習上的表現,協助教學者能為不同的學童 提供適性化的教學方法與內容,增進學童的學習成就與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