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檔案館藏徵集與使用需求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一節 檔案館藏徵集與使用需求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一節 檔案館藏徵集與使用需求

現代檔案館制度之發軔與確立起源於 18 世紀法國大革命時期,為公文書管 理制度的重大改革,一向被視為機密而不公開的官方檔案,自此開放給世人,也 因此讓檔案館除了保存功能外,檔案館多了檔案開放使用的權責後,開始籌畫檔 案開放使用的規劃、組織、用人、領導、控制,發展出檔案應用服務的理論與實 務。

檔案館功能主要分為保存與應用兩大類,檔案館館藏徵集與典藏保存面比較 相關,而使用者角色、使用需求等則與應用面相關。本節先探討保存面中的檔案 館藏發展徵集政策對於檔案使用需求的交互影響,至於應用面相關的檔案使用者 角色與需求則於第二、三節再行探討。

一、 檔案館藏發展與館藏徵集

館藏發展(Collection Development)是指有系統、有計畫地依據既定政策建立 館藏,並且評鑑館藏,分析館藏強弱,探討讀者使用館藏情況,以確定能夠利用 館內外資源來滿足使用者資訊需求的一種過程(Evans, 2005)。而在檔案館中的館 藏發展整體目標是:「有效的徵集檔案的過程,發展館藏,管理館藏的成長與維 護,並讓使用者蒙受其益」(薛理桂,2012),具體之內容則包括檔案徵集、鑑定 等,給予檔案館概念性與遵循之準則。

館藏發展政策之制定過程,需要考慮的因素包括:機構內資源的合作、收藏 範圍的資料可得性、相關資料的支援情形、對於其他相關檔案館館藏收藏的瞭解、

對現有館藏的分析(Ham, 1984)。因此在制定館藏發展政策前,要先行經過館藏分 析(Collection Analysis)的過程,館藏分析是評鑑檔案館中某些館藏在特定時間的 典藏情況,藉以在決定館藏徵集目標與順序前,能對現有館藏深入之瞭解。館藏 分析可採用量與質兩種面向的分法,量的分析是將館藏用數據來衡量,而質的分 析則是根據檔案館的館藏內容加以分析,並將分析結果以一個大型的概念架構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示(薛理桂,2012)。

館藏發展政策內容項目包括:機構目標、支援計畫、服務對象、館藏優先順 序與限制、合作館藏發展、資源分享政策、館藏淘汰政策、監控與評估館藏發展 的過程等。其中服務對象與館藏優先順序之定義便與使用需求息息相關,依據檔 案館對於主要服務對象的界定與此服務對象的使用需求,將影響該館徵集檔案的 主題取向,與館藏蒐集層級政策的確立,也就是說檔案徵集方向與使用需求是交 互影響的。

是故檔案館藏發展與檔案徵集方向關係密切,因為檔案徵集工作是執行館藏 發展的首要條件,而館藏發展是指導檔案徵集的最高原則。藉由徵集工作,檔案 館能夠具體落實館藏發展,進而擴大與豐富館藏內容(劉佳琳,2002)、滿足檔 案使用需求、塑造檔案館藏脈絡。

圖書館學早期研究顯示有 50%到 60%的館藏圖書未被利用,在被利用的圖 書中 50%到 40%的館藏就可滿足大約 90%讀者的需求(Katz, 1980)。而在現今資 訊化社會的環境與數位館藏徵集方針當道,對於實體館藏的使用不若當年依賴程 度的情況下,不只圖書館,有關於實體文化典藏機構之未被使用率或許更為擴大,

而檔案館使用者基數規模本身就較小,在此假設下檔案館更應將館藏發展政策與 徵集政策調整,使其更符合使用者之需求,提升並平均各類檔案的使用率,在此 動機下所徵集的檔案,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了該館之館藏脈絡。

二、 檔案使用需求與館藏脈絡

在 資 訊 行 為 中 , 使 用 者 與 檔 案 館 藏 彼 此 連 結 最 密 切 的 莫 若 資 訊 需 求

(information need),資訊需求是指個人在環境中,基於某種理由或是為解答某 一個問題,或是為了工作上的需要,或是純粹為了增廣見聞,而對資訊所產生的 一種需要。檔案使用者的資訊需求,主要是為查找能解決實際問題的憑證,藉由 尋找憑證以解決實際工作與生活中的問題,例如:進行學術研究、解決個人權益 問題等;或是應用檔案查找資訊提供參考依據,由於檔案具有真實性與權威性的 雙重優勢,在制定政策、工作計劃,或是進行歷史研究、科學研究與學術研討等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工作,經常需要從檔案查找參考依據,進行綜合分析和研究,作為判斷和決策之 參考。(林巧敏,2013b)。

對檔案館藏的資訊需求動機可能出自於學術研究、實務需求等,套用在檔案 館使用上,整體而言不脫檔案之價值特性,包括行政、法律、財務、證據、資訊 之價值,與這些價值衍生為了解決實際問題以及研究使用之需求。張銳(2009)

將應用檔案的行為動機區分為:

(一)學術應用行為動機

檔案是史學研究的第一手資料,可提供研究結論的證據或作為創新 成果的啟示。

(二)實際應用行為動機

檔案是各級機構、社會組織行使職能與從事管理活動產生的真實紀 錄,可發揮重要的憑證與參考作用。

(三)普遍應用行為動機

個人可以透過應用檔案而得以獲取資訊和滿足。

檔案館在徵集館藏過程中,除了參考既定館藏發展政策,也會考量自身成立 之定位,針對主要服務對象之需求與動機,進行館藏類型徵集,這樣所建構出的 檔案館藏結構,就是該館的館藏脈絡。館藏脈絡必須切合使用者之需求,檔案才 能被善加利用,呼應前述「檔案價值貴在應用」,一旦檔案館藏不符合使用需求,

將無法彰顯價值,檔案應用的效率與品質也必然隨之低落。

檔案館的館藏脈絡多半與其成立歷史有關,可能是承接過往機構與機構相關 類型之檔案,此種先於檔案館成立的收藏,多半被當作「鎮館之寶」,之後該檔 案館的徵集或多或少也配合著原始館藏的性質,而朝著特定的方向,逐漸形成該 領域研究的重鎮,如中國大陸的第一歷史檔案館承接清代故宮之檔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又如國史館承接清朝國史館,民國成立後將國史館組織法制,民國元年 12 月 29 日總統府公布《國史館官制》即揭櫫國史館掌纂民國史、歷代通史、並儲 藏關於史之一切材料。民國 6 年業務停頓(簡笙簧,1995)直至政府遷臺後,檔 案法制定前,國史館依據兩項法令管理政府機關之檔案,其一為民國 45 年修訂 之《國史館組織條例》第七條:「凡有關史料文件,各機關應抄送國史館。國史 館向各機關徵集或調閱有關資料時,各機關不得拒絕」,另一則為民國 62 年 3 月 5 日行政院秘書處發布之行政命令:「各機關應對現有檔案進行徹底清理,將大 陸運臺舊檔及已失時效案卷、文牘,均於 62 年 8 月底前移送國史館接管,並將 辦理情形報院備查,嗣後每年定期辦理一次」(朱重聖,1994)。故目前國史館館 藏徵集之方向,以大陸時期國民政府組織單位,以及延續而來臺灣之中央政府單 位檔案為主。

另外一種檔案館藏的脈絡,是為了符合機關成立伊始之目的,界定主要服務 對象,而開始進行館藏的徵集,如檔案管理局成立後,著手於民國 38 年以前政 府檔案與專案徵集之二二八事件檔案、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徵集與所 方研究取徑相符之民間契書、日記書信等個人與家庭檔案,當然這兩種類型之檔 案館的分野並非涇渭分明。

檔案館應依主要使用族群之需求,擘劃館藏的徵集方向以支援該族群,對於 檔案館使用族群,多認為是以研究人員為主,若想滿足研究人員的需求,則必須 從相關方向的館藏徵集著手,如臺灣大學圖書館設想臺灣史相關研究人員有針對 平埔族研究資料的需求,故將稀有的館藏與人類學系的藏品數位化,如淡新檔案、

岸裡大社文書等,建構「平埔探源」以支援平埔研究人員即為一例(林珊如、李 郁雅,1999)。

又如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其創所之初(1965 年)首任所長郭廷以先生 為豐富近代史研究的材料,徵集了與中國近代歷史發展最密切的外交、經濟部門 的檔案,也緣於此,近史所才有檔案館的成立,其後又因應政府政策、社會期待 與研究方向(民國 79 年行政院成立二二八事件研究小組),開始徵集二二八事件 史料,其徵集來源包括政府單位提供、搜集海外有關二二八事件的資料、徵集散

28 日,檢自:http://www.archives.gov.tw/Publish.aspx?cnid=1466。

其中多為政府機關移轉檔案,由於檔案法中對於私文書相關規定僅第 14 條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