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軟實力的作用流程,乃從軟實力來源開始,透過散佈與接收(有時包括說 服)等階段,最後達到接收者發生行動(政策)改變(Lee,2011b: p.39)。然而 Lee 也認為,軟實力要能發揮作用,必須有兩前提,一是企圖影響者與被影響者需 具備共同的經驗,二是雙方對彼此認知建立在平等基礎上 (Lee,2011b: p.44),李 正通12認為,此定義更可具體化為共通性的心理與精神需求,例如對於異國文 化、社會制度、政治價值觀的好奇與探索慾望,或是生活上的共通實際需求,

包括生活環境的改善、生命品質的提升、生命財產的維護等。

Nye 指出, 軟實力作為一種吸引力,指的就是通過文化和意識型態形成魅力、

進而吸引對方的能力13。約瑟夫.奈伊也認為,在當今的世界中,若一個國家 的文化處於中心地位 ,別國就會自然地向它靠攏;若一個國家的價值觀支配了 國際秩序,它就必然在國際社會中居領導地位14。奈伊首先提出了柔性權力的 概念,也就是後人所熟知的軟實力。

然而韓我二國在軟實力的營造以及利基的創造掌握上,韓國明顯強過我國。

第二節 檢視目前對於韓流的研究成果

(一)朝鮮半島受中華文化影響之深且久程度,遠遠超過我方想像

1. 早自公元前 12 世紀,中國商朝的遺臣箕子帶領部分中原移民,在朝鮮半島 的北方平壤城附近建立了箕子朝鮮。西元 1145 年朝鮮的古代第一本官方史 書《三國史記》,記載箕子朝鮮的存在,並準確說明箕子來源於中國中原。

12詳見李正通 2019/04/17 科技與軟實力:韓國的案例與啟發,相關網址:

https://portal.stpi.narl.org.tw/index/article/10494

13 Nye Joseph S., “Redefining the National Interest, “Foreign Affairs, (july/August 1990) p24

14 約瑟夫.奈伊(Joseph S. Nye),吳家恆、方祖芳譯,《柔性權力》(台北:遠流,2006)

3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哈爾濱車站刺殺日本總理大臣以及第一任日本駐韓統監伊藤博文,他就是 安珦第六代的後裔。

小結:

韓國在遭日本併吞期間,學者檢討朝鮮儒學傳統對於中國學術的認同,對前 代儒者提出誤國致危的批判,包括申采浩(1880-1936)的「儒教改革論」,李光 洙(1892-1950)、朱耀瀚(1900-1979)等的「儒教亡國論」,更帶動了此後批判 的風潮。16「儒教改革論」或「儒教亡國論」多半認為過去朝鮮儒者以中國文 化作為自我認同的特色(亦稱為「中華認同」)17----被視為缺乏國族意識。先不 就中國儒教盛行與韓國遭到併吞的因果關係進行判斷,然而儒教在 1910 年大韓 帝國遭日本正式併吞以前的盛行,絕對是事實。

郭秋雯指出,韓國古裝劇中所出現的各式各樣代表身份地位的服裝、髮型,

讓人一看便知其階級之分明、貴賤之清楚。階級的重視一直存續在韓國現今社 會裡,並沒有隨時代的變遷而消失,這個文化特質至今仍可從語言與人際互動 間一覽無遺。(2012,頁 25)

研究者認為,韓國人在語言及人際互動高度強調「長幼有序」,最具體表現 在於「敬語」與「平語」使用的對象及場合的差別。研究者之子表示,韓國人 見面時會先報年齡,自年齡開始判明彼此的尊卑,除非是外國觀光客在韓國與 人互動會得到比較大的寬容,如果是外籍留學生或本國人士在韓國與人交談時,

16 李泰鎮(1943-)曾在《醫術、人口和農業技術----朝鮮儒教國家的經濟發展模型〉〉(首爾:太 學社,2002)中,首先反省「儒教亡國論」之盲點,並對朝鮮兩班官僚政治提出正面的評價。

17朝鮮儒者中華認同的新解釋--「天下」與「國家」的整合分析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第 96 期(民國 106 年 6 月),頁 32

41

(Kimbap) 和日式壽司太卷(太巻き/Futomaki) 長相神似,就是 韓國人另外發展出來的飲食型態,對照臺灣目前在臺語使用中,仍延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 在文化挪移性方面:模仿詩經周南篇的文體書寫《黃鳥歌》,就是十分 典型的挪移以及再製作。又如韓國人使用扁平的不鏽鋼筷子飲食,也是 挪移自中國文化。

上述是韓國身為跨文化傳播的被輸入國的作為。如今韓國在努力推動韓流,

對外輸出流行文化內容時,它又是如何進行跨文化的傳播:

1. 在文化親近性方面:如上所述,儒教五倫有關人際對待的主張,除了儒 教中若干不合時宜的部份,諸如嫡長子繼承、大男人主義、同姓不婚、

家父長絕對權威等,在跨文化傳播時容易發生文化折扣,其他皆為現代 閱讀眾所接受。在視覺經驗及影像產物在現代社會文明進程中扮演核心 的驅動角色下(李明璁,2015),這些強調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價值,藉 由戲劇、綜藝、動漫等影音產品向外輸送,確實容易獲得共鳴。

2. 在文化折扣性方面:韓流產品大量使用英文等外國語言,減少閱聽眾在 接收訊息時的不適應不愉快,設法降低文化折扣具體作為包括:

歌曲名稱使用簡單的外文名稱(主要為英文),歌名愈簡單時往往愈容 易受到歡迎。

(1)副歌歌詞大量使用英文方便國外粉絲跟著練習共鳴。

(2)鼓勵粉絲演唱 Cover 歌曲、進而也策展在新媒體之中,間接增 加歌曲的曝光及被關注度。

(3)曲向北美或北歐創作者募曲,歌詞由韓國創作者撰寫,舞蹈由 美、日等國編劇家設計,演出者以韓國藝人為主,輔以各國選秀 取得的練習生培養成藝人出道,以吸收輸出國粉絲的關注及支持,

再次呈現混生文化(Hybrid Culture)的魅力。

(4)韓流藝人赴海外演出時,會刻意加強外語練習,勤練當地流行 歌曲予以表演,以外語向粉絲親切問候,努力打破彼此隔閡。

4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 在文化挪移性方面:承上所述,舉凡儒教對於倫理文化的重視、日本偶 像團體經營的智慧引用,以及美國 MTV 視覺傳播技術的學習以及發揮,

都是韓方文化挪移的明確例證。

(三)中華民國與韓國的相似與相異

研究者自中華民國與大韓民國兩國之間,發現二戰以來驚人的相似性,卻在 今日呈現不同的發展結果,因此探討大韓民國流行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可以 對於我國相對產業的發展,產生重要的啟示:

1.中華民國與韓國驚人相近的部份:

(1)在二戰過後的政治角色相近:都是自日本殖民解放而重生的新興政體。

(2)都在二戰過後曾經飽受共產主義赤化的威脅:中華民國面臨中國大陸武力解 放、血洗台灣的威脅,南韓更是在 1950 至 1953 年間,受到韓戰戰火無情的蹂躙。

(3)兩國在軍事上都受到美國的防衛協力,都在美國冷戰時期圍堵鐵幕作為中扮 演第一島鏈的重要角色。由於美軍駐紮以及美援的提供,美國市場接受兩國提 供的勞務產品,使得兩個國家都受到美國深遠的影響。

(4)兩個國家在二戰後努力扮演歐美地區加工製造服務提供者,對歐美貿易所得 的外匯長期成為兩國的生存依據。在柏林圍牆倒下、中國大陸以及東歐的廉價 勞力尚未被開發運用前,兩國都曾因為如此獲得的外匯,獲致國家發展的重要 動力。

(5)在中國大陸、東南亞以及墨西哥等新興國家崛起,以更廉價的工資及廠房土 地攫奪兩國過去佔有的優勢地位時,兩國也在產業升級及價值主張(value proposition)上,面臨嚴峻而殘酷的挑戰。

(6)過去中華民國與大韓民國兩國過去都躋身於亞洲四小龍之列。

(7)兩國都曾經承受過軍事或類同軍事的統治。當強人自政治舞臺上消失後,在 民主憲政的追求上都歷經了相當的奮鬥。

4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中華民國與大韓民國在二戰結束之後的發展,不論在軍事威脅、政治結構以 及經濟結構上都十分相似。

(9)兩國在二戰後的流行文化發展,都受到日本的影響:由於兩個國家在發展之 初就受到日本帝國主義的嚴重威脅,在朝鮮半島以及台灣曾經被日本帝國佔領 治理五十年,以及於朝鮮半島和台灣都受到日本文化的大幅度影響,即使在 1945 年日本二戰戰敗,朝鮮半島分別誕生南北韓兩個國家,中華民國在大陸戰 敗撤退後在台灣繼續生存,但是在庶民之間的流行文化再次出現奇特的巧合狀 態。

(10)中華民國與大韓民國都曾受惠於對美國外貿,在產業升級的發展結果卻不同:

台灣、南韓在二次戰後五十年,以出口導向的經濟產業發展政策,創造了「台 灣奇蹟」與「漢江奇蹟」。然而 1997 年 11 月 21 日引爆的金融風暴重創南韓經 濟,南韓被迫向國際貨幣基金(IMF)貸款 570 億美元解決困境。

但南韓並沒有因為金融風暴而倒下,反而從危機中見轉機,政府開始大力 改革經濟結構,重新調整國家金融、產業、企業與公部門結構與型態,積極且 大破大立的態度,使南韓經濟快速回復到風暴前的水準,並在韓元大幅升值影 響之下,2005 年平均每人 GDP 超過 1,6000 美元,將台灣擠到亞洲四小龍末。

2.其實中華民國與韓國大不相同的地方

(1)人口數大不相同:中華民國(臺灣地區)只有 2358 萬人;大韓民國則有 5147 萬人。臺灣為淺碟經濟型態,不易培養自有品牌;大韓民國超過五千萬人,較 臺灣更容易培養自有品牌。

(2)國際參與不同:

• 邦交國數不同:韓國目前與 190 國家維持正式外交關係;中華民國邦交 國則只有 17 國。

45

20 見 2017/08/11 工商時報報導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0811000188-260208?

chdtv

4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韓國的文化主體認同對象是固定的、文化政策是穩定的,不會因為政權更迭 而有差別;我方對於文化主體的認定是不穩定的,文化政策是變動的。

(6)對於文化產業保護的作為不同:

我方為了加入 WTO 世界貿易組織,對於開放國內電影市場採取放任態度,

導致我國電影產業受到重挫,電影票房收入多半流入外國電影業者,電影業長 期景氣低迷,在產量及品質均難以提昇。美方貿易代表甚至表示,和臺灣談判

導致我國電影產業受到重挫,電影票房收入多半流入外國電影業者,電影業長 期景氣低迷,在產量及品質均難以提昇。美方貿易代表甚至表示,和臺灣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