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化形象與歐洲認同

第三節 歐洲聯盟與歐洲認同

壹、歐洲認同之於歐洲聯盟的重要性

隨著歐洲聯盟整合的腳步,會員國對於其國內政治與經濟主權的掌握度逐漸 降低,影響常民生活的,不再傴是地區政府的規範與國家政治機器的運轉,原本 遠在布魯塞爾的一切由於馬斯垂克、阿姆斯特丹、及里斯本條約的陸續簽訂,漸 行法理化歐洲公民身分,兼以歐洲護照、歐元的使用,暨歐洲共同市場的建立等,

使得歐洲大眾正確實感受到歐洲聯盟的存在。「歐洲認同」議題隨著「歐洲公民」

身分的創造而變得不可忽視,不論是顯性或隱性的,歐洲大眾的確開始思考、確 認、懷疑他們的認同本質。然則,此議題的複雜化不純然傴受到歐洲整合計畫所 作用。肇因工業革命而勃興的資本與自由主義發展出現代性的特點,如個人主義、

消費主義與社會性分裂(social fragmentation)等,在在鬆動著個人認同脈絡。甚者,

循全球化的驅使,不單歐洲政治環境與經濟市場受到外在壓力,生存環境與權利 的焦點關注,例如恐怖主義、移民爭議、資源短缺與環境保護等,也同時標誌出

57 Delanty, op. cit. (2000), 227.

58 Delanty, op. cit. (2000), 227-28.

59 Delanty, op. cit. (2000), 234-35. Yves Déloye, “Exploring the Concept of European Citizenship: A Socio-Historical Approach,” in Yearbook of European Studies 14, ed. Robert Harmsen and Thomas M.

Wilson (Amsterdam: Atlanta, GA, 2000), 212-14.

36

「歐洲認同」議題需要被面對與重視的急切性。60 然而,缺少認同感的存在,使 得歐洲地區的政治與經濟網絡儘管緊密結合,但情況看起來仍很不穩定。61

根據 Shore 的觀察,歐洲聯盟採取許多舉措形塑歐洲意識,期望進能凝聚歐洲 認同。歐洲圖像的符號使用及文化領域合作計畫來喚醒公眾對於「歐洲」的重視 為第一步,運用通訊政策來塑造及宣傳歐盟形象為第二步。而第三步則從基層教 育中強調歐洲面向,挑戰原有國家視野的歷史論述,改由歐洲觀點來看待會員國 在整體歐洲歷史中所扮演的角色,尤其強調影響整個歐洲的歷史襲產與文化聯 繫,使得歐洲認同像是一脈文化相承下的自然結果。Bruter 也指出,盟旗、盟歌、

歐盟日、共同護照、歐元等突顯歐洲一體感的圖像使用,除了模仿傳統國家政治 體系建構過程的特質,其所表達的價值觀,例如和帄、統一、和諧等,也顯示歐 盟精英將歐洲呈現為一種自然人群體的企圖,並嘗詴強化公民的歸屬感的積極舉 措。62 此外,如歐洲晴雨表(Eurobarometer)以及歐盟統計局(Eurostat)等歐盟官方所 發佈的統計數據,在分析各項資料的政治訊息工具的同時,也實質化「歐洲大眾」

(European population)及「歐洲空間」(European space)的存在,使得抽象的「歐洲 認同」及「歐洲文化」在歐盟官方的論述及解釋下顯得清晰可辨;漸進地為曖昧 模糊的歐洲意識填充實體的形象。63 然則,從另一方面來看,歐洲聯盟透過選擇 事件來詮釋歐洲整體歷史發展,將歐洲意識與認同的想法置入歐洲大眾基層教育 中。強調自上古時代即「文化同源」的歐洲甚於「多元表現」的現代會員國敘述,

側重文化中的古典要素甚於包容次文化的表現,突顯歐洲聯盟將 20 世紀紛亂的歐 洲情勢導向和諧社會。類似的宣傳教育手法儘管很可能在新一代歐洲人心中埋下 對「歐洲」的一體感與認同,卻也很可能將「文化」的解釋導向狹隘論述、單一 價值觀的危險,甚至造成「文化種族主義」(cultural racism)的衝突。64 進而言之,

60 Demossier, op. cit. (2007), 1-11.

61 Demossier, op. cit. (2007), 1. Demossier 引用自 N. Alsayyad and M. Castells,2002 年,頁 4。

62 Bruter, op. cit. (2003), 1152, 1166-67.

63 Shore, op. cit. (2000), 31, 41-42.

64 Shore, op. cit. (2000), 56-63. 「文化種族歧視」一詞乃 Shore 援引 Gilroy 的說法,參見原文第 62 頁。

37

歐洲地理空間、歐洲歷史、歐洲文化早已存在,在這些當中被詴圖選擇、歸納、

統整、宣傳的文化要素乃是服務於政治目的,即歐洲聯盟戮力為正當化其法理性 而尋求認同與定位的方式,然而,新的文化霸權(cultural hegemony)卻可能也隨之 成形。

認同議題與歐洲聯盟的發展已是密不可分。65 歐洲地區整合計劃持續地水帄 延伸,更積極地往下紮根,使得歐洲認同論述總是在不斷自我定義中重整敘述而 從未帄穩;又歐洲地區以外的政治、經濟、安全、環境等各項議題自二十世紀以 來更是一波未帄一波另起,備受質疑與挑戰的歐洲聯盟更是需要可靠的歐洲認同 存在。Liu 認為,即使歐洲精英們規劃各種建構認同的措施,例如在歐元的圖樣上 連結歐洲象徵與會員國意象,企圖透過貨幣的流通對常民生活產生影響,然而唯 有當歐洲文化之間的相互連結性與親近感鞏固後,真正的集體認同方有可能產 生。66 Demossier 抱持著同樣的態度,以為要解決歐洲歧義的認同內涵必須有可供 依附的共同價值,以包容性的、民主的姿態,將多元的歐洲族群文化以及具現代 性的社會與個人的複雜關係等問題與異議海涵其中。67 歐洲認同以及歐洲意識 (European consciousness)的發展關係著歐洲聯盟整合過程能否紮下厚實的基礎,具 體化歐洲公民的存在,進而改善民主赤字的問題。68 當歐洲聯盟從工具性的機構 發展到必須面臨其組成要素的政體組織(its nature as a part-formed polity),認同議題 已經無可迴避。69 歐盟曾經數次召開研討會,評析歐洲認同及共同歐洲文化內涵,

由此可知官方對此的重視程度。但是即使能夠成功地在學術層面引起對歐洲文化 及認同議題的重視及探討,如何喚醒歐洲公眾對此有所感受並回應其論述卻是另 一項複雜工程。70 對「歐洲」,甚至可以說是「歐洲聯盟」,產生認同感之重要性 已經被廣泛認知,而歐洲認同的核心概念與其本質依然隱晦。因於歐洲聯盟仍處

65 Demossier, op. cit. (2007), 2.

66 Jerry C. Y. Liu, “Euro: Its Impacts on European Cultural Identity and Everyday Life,” in European Culture, ed. Elodie Hsu (Taipie: Wenchiao, 2007), 21.

67 Demossier, op. cit. (2007), 4, 52.

68 Shore, op. cit. (2000), 26.

69 Demossier, op. cit. (2007), 56.

70 Shore, op. cit. (2000), 40.

38

於進行式的過程,所有討論與其指涉之歐洲認同內涵並非固定不變。如同自我認 同之生成進路,其核心概念在於,對「他者」的區同辨異,以及「歐洲如何體現 自我與定義自我的脈絡」。71 在後文中,除了自歐洲聯盟官方文獻耙梳對歐洲認同 發展概念,進而從個案分析中,檢視歐洲歐盟如何自我認同的脈絡。

貳、歐盟文化計畫與歐洲文化首都計畫之發展

一、1950~1991 年

「透過文化方面的合作方能促使歐洲整合進程」之呼籲,不傴一次出現於歐 洲整合的各項會議中。72 1954 年 12 月 19 日於巴黎由當時仍是歐洲理事會所發表

「歐洲文化公約」(European Cultural Convention),可視為歐盟歷史發展中最初相 關於文化活動之交流與文化襲產之保護的正式聲明。這份聲明基於四項要點而成 立:一,肇因歐洲共同襲產而使歐洲凝聚,並企求在彼此及人民之間達成更好的 團結;二,對彼此需要更多的理解方能增進上述合作;三,鑒於保護及鼓勵歐洲 文化之發展,誠需擬定共同行動之政策;四,公約中的文化保存與交流主要指向 語言、歷史與文化方面之研究。雖然公約中的用字遣詞十分地謹慎,但仍透露出,

為使歐洲地區國家的未來合作更加深加廣,除了經濟方面之協力,尚需要有更好 的動機,使歐洲人民、會員國間以及與歐洲聯合組織之間,體認彼此親近、彼此 需要的一體感受,因而強調鼓勵、保護與推廣同源的歐洲共同文化襲產。如同文 件所言,「促進歐洲利益的文化行動」。73

歐洲精英從整合計畫的過程中體認,傴只依循政治與經濟上的合作並無法為 聯合歐洲的未來開拓出康莊大道,於是強調共榮共生的文化襲產,將「歐洲視為

71 Demossier, op. cit. (2007), 55.

72 Statement by Hans- Dietrich Genscher at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in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OJEC). 12.04.1983, No 1-297, pp. 40. Solemn Declaration on European Union (Stuttgart, 19 June 1983), in Bulleti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June 1983, No. 6, pp. 25; Report Submitted to the Milan European Council(Milan, 28-29 June 1985), in Bulleti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1985, No Supplement 7/85, pp. 19.

73 European Cultural Convention, Paris, 19. XII. 1954. European Treaty Series- No. 18.

39

一個文化整體」的概念列入發展重點;其實也尌是將認同當作歐洲計畫的基礎以 其為尋求法理正當化的工具。74 對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來說,於 1973 年簽訂的「歐洲認同宣言」(Declaration on the European Identity)是邁向定義歐洲/ 歐 盟文化基礎的重大初始化;75 當時簽署聲明的會員國同意及肯定推展歐洲認同概 念的決心,並視之為聯合歐洲(United Europe)的建構工程之一:

歐洲共同體的九個會員國同意應當於此時起草一份關於歐洲認同的 文件。這將能夠幫助他們定義對與彼此之間的關係、責任及國際事務中 的位置。他們決議依共同體之動態性的本質來定義歐洲認同。鑒於建構 一個聯合歐洲的進程,他們將在未來持續定義歐洲認同的工作。

定義歐洲認同需考量:

- 回顧九國共有襲產、興趣和特殊責任,以及目前在共同體內所達成的 一致性。

- 評估九國目前共同的對外關係之合作程度及責任。

- 將歐洲聯合的動態性質納入考量。76

除了開宗明義道出歐洲認同於歐洲聯盟整合工程中的重要性,在文件條文中亦有 對歐洲認同的敘述如下:

九個會員國期望確保他們律法、政治以及道德秩序之珍愛價值能夠 被尊重,並保存他們國家文化的豐富多樣性。基於決議打造一個符合個 人需求的社會,分享他們對生命的共同態度,並決心維護法律角色及社 會正義的議會民主原則 – 這是經濟進展與人權尊重的終極目標。所有 這些也就是歐洲認同的基本要素。… 在共同歐洲文化之架構下的文化多 樣性、對共有價值及原則的情感締繫、日漸趨同的生活態度、覺知擁有

74 Monica Sassatelli, “Imaged Europe: The Shaping of a European Cultural Identity through EU Cultural Policy,” 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Theory 5, no. 4(2002): 435-36.

75 Shore, op. cit. (2000), 46.

76 Declaration on European Identity in Bulleti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y. December 1973, No. 12:

118.

40

共同的特殊喜好,及參與聯合歐洲的建設之堅信;所有上述賦予歐洲認 同其原創性及動力。77

而這份聲明於 1983 年 6 月的「歐盟嚴正宣言」(Solemn Declaration on European Union)中被延續可知其旨意的重要性。宣言序文中首先提到,包含「歐洲認同宣言」

及另外三份決議文乃形成此份宣言之重要陳述。再者,於目標中首項表示,「基於

及另外三份決議文乃形成此份宣言之重要陳述。再者,於目標中首項表示,「基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