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文化形象與歐洲認同:比較與分析

表 5-1:2008 年候選城市的歐洲性 ……… 118

第六章 結論

表 6-1:歐盟與英國對於承辦城市所應具有的條件比較 ……… 138 表 6-2:四種趨力的實務取向 ……… 140

xi

圖目錄

第一章 緒論

圖 1-1:研究架構 ……… 16

圖 1-2:研究流程與章節安排 ……… 18

第二章 文化形象與歐洲認同

圖 2-1:高雄世界運動會以及都市文化形象分析 ……… 21

圖 2-2:1985~ 2013 年歷屆歐洲文化首都 ……… 46

第三章 1990 年歐洲文化城市:格拉斯哥

圖 3-1:倫敦巴士上的格拉斯哥大進步計畫之標語廣告 ……… 51

第四章 2008 年歐洲文化首都:利物浦

圖 4-1:利物浦活動主題架構圖 ……… 80

圖 4-2:音樂類活動照片 ……… 85

圖 4-3:舞台表演類活動照片 ……… 88

圖 4-4:藝術展覽類活動照片 ……… 89

圖 4-5:巨型機械蜘蛛「公主」 ……… 91

圖 4-6:體育賽事類活動照片 ……… 93

圖 4-7:座談文藝類活動照片 ……… 94

圖 4-8:探索活動類活動照片 ……… 96

圖 4-9:共同參與類活動照片 ……… 98

圖 4-10:邊緣城市活動照片 ……… 102

xii

第五章 文化形象與歐洲認同:比較與分析

圖 5-1:歐洲文化首都 25 年紀念刊物精選圖片……… 122 圖 5-2:英國看歐洲文化 ……… 123 圖 5-3:利物浦看歐洲文化 ……… 124

1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目的

設立此活動〔歐洲文化城市〕的用意在於促使會員國人民之間彼此 更加親近,同時必須考量與更廣泛的歐洲文化間的密切關係。這活動應 向歐洲公眾開放展現該承辦國家、地區及城市文化特色,也可以著重於 其他會員國對於該城市或地區居民的文化貢獻。1

- 1985 年「歐洲文化城市」會議決議

歐洲文化首都是歐洲聯盟文化行動中重要的一環。自 1985 年於希臘雅典舉辦 第一屆歐洲文化首都開始,每年透過不同的歐洲城市承辦,體現異中求同的文化 精神。活動至今已邁向第 26 個年頭,承辦的歐洲城市超過 40 座,其知名度及傳 播媒體的曝光度並不僅侷限於歐洲地區。由於活動受到廣泛的注目,諸多歐洲城 市莫不盼望獲此殊榮,藉此躍上歐洲、甚至國際舞台,以期為該城市增添人氣與 魅力;激烈的競爭相對地使活動更加聲名遠播。然而,吸引眾人目光的原因不僅 在於這是一個具備泛歐性規模且行之有年的盛大文化活動。在活動開辦初期,大 多由原本即是典型文化重鎮,如雅典、佛羅倫斯、巴黎等擔綱演出,但並未獲得 大眾甚至其他歐洲城市的關注。直到 1990 年,飽受後工業時代之苦的格拉斯哥率 先利用承辦活動的機會,改善城市形象並成功行銷城市,方才激起眾人對活動的 覺知。自 1990 年逐漸出現,討論研究承辦歐洲文化首都活動於城市所帶來的各項 利弊得失,尤其著重於經濟方面;自千禧年後至今,相關議題的研討更見活絡。

1985 年 1 月,在機場等待飛往雅典的同時,前希臘文化部長 Melina Mercouri 與法國文化部長 Jack Lang,激盪出歐洲文化城市的構思。2 為了更加凝聚歐洲意

1 Revolution of the Ministers Responsible for Cultural Affairs, Meeting within the Council, of 13 June 1985 Concerning the Annual Event ‘European City of Culture’ Official Journal C 153, 22/06/1985.

2 參見歐盟執委會網站http://ec.europa.eu/culture/our-programmes-and-actions/doc443_en.htm (2009/11/30)。

2

識、發揚歐洲文化,於 1985 年 6 月 13 日,負責文化事務的部長決議中提出這項 歐洲文化城市計畫;並於當年首屆活動舉辦於希臘雅典。3 自此而後,每年輪由不 同的歐洲城市擔此榮銜承辦活動。一開始的順序乃按會員國的字母次序排列,當 年輪次會員國得以提名一座城市承辦活動。於新會員國加入歐洲聯盟之後,原有 提名順序及程序也經數次增修。

於承辦活動後,城市能否繼續維繫「文化活力」(cultural dynamics)與成功實踐

「都市轉型」(urban transformations)是兩項常伴隨歐洲文化首都活動出現的焦點議 題。4 然而這兩個問題均著重在都市發展觀點;換言之,城市乃將文化活動視為都 市發展的契機。各個承辦城市分別訂定不同的活動目標,但是主要考量都與提升 經濟效益相關,以期把握機會招募外來投資、加強城市文化基礎建設、翻新文化 風貌、打造文化形象、吸引觀光人潮、活絡都市經濟、復甦當地文化生命力,同 時鞏固文化產業發展根基等。5 文化,其價值與內涵正隨著現代化與全球化的腳步 產生質變。雖然很多城市仍強調文化是活動的重要前提,然則活動的成功與否卻 往往判斷於吸引人潮的多寡,「文化政策中純粹文化的部份已經被都市更新以及城 市行銷的目標所取代」。6

將文化服務於廣泛的經濟目的,使得其內涵容易被錯置或邊緣化,7 企圖釐清 文化所及的影響層面顯得困難。由於活動中的文化要素乃無形資產且構面複雜,

不容易直接以工具加以衡量或檢視,導致所謂宣稱活動成功者往往將文化與經濟 或其他具體可評估的影響作連結,更加模糊了文化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8 Beatriz García 指出,由於活動規劃者多是政府機構或民間公司,許多評估或研究報告關心

3 Revolution of the Ministers Responsible for Cultural Affairs, Meeting within the Council, of 13 June 1985 Concerning the Annual Event ‘European City of Culture’ Official Journal C 153, 22/06/1985.

4 Carlos J. L. Balsas, “City Centre Regeneration in the Context of the 2001 European Capital of Culture in Porto, Portugal,” Local Economy 19, no. 4 (2004): 407.

5 Palmer/Rae Associates, European Cities and Capitals of Culture: Study Prepared for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Part 1 (Brussels, 2004), 13-18.

6 Greg Richards and Julie Wilson, “The Impact of Cultural Events on City Image: Rotterdam, Cultural Capital of Europe 2001,” Urban Studies 41, no. 10 (2004): 1936-38.

7 Ron Griffiths, “City/Culture Discourses: Evidence from the Select the European Capital of Culture 2008,” 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 14, no.4 (2006): 416.

8 Beatriz García, “Deconstruction the City of Culture: The Long-term Cultural Legacies of Glasgow 1990,” Urban Studies 42, no. 5/6 (2005): 861-62.

3

的是經濟效益以及其他可具體衡量的指標,很少將目光集中於文化層面的影響評 估;暗示文化在這當中所扮演的是一種達成其他目的的媒介角色,而對於活動的 文化影響層面以及文化要素的了解則付之闕如。如果文化不再是這個文化活動的 核心意義,或是忽略承辦城市的在地文化特色以及與當地生活文化的連結性,那 麼「歐洲文化首都」其實可以被其他大型活動、賽事所取代。9

文化議題探討之能見度偏低,並不僅限於興辦活動之動機、籌劃之過程、或 檢視成果之方式與態度。在 Marion Demossier 看來,其匱乏與整體歐洲聯盟研究 脈絡息息相關。Demossier 指出,在歐洲整合計畫的學理研究中,文化領域經常淪 為次要議題,或隱身於政治、經濟、外交等硬性事務中。由於歐洲聯盟整合計畫 至今,仍是一個由總體規劃到細節執行的實踐方式(top-down approach),當政治與 經濟成為整合過程之主要核心,文化與認同等軟性議題相對地被低估。然而,進 入到 90 年代之後,歐洲社會對於前述情況興起一股反動的勢力:任何政治、經濟、

生活權利等事物都與文化有關。文化的旗幟被高舉,其標籤隨處可見;文化論述 迅速複雜化,其樣貌也不斷地產生質變。10 但是,文化議題討論度的大幅提升並 不表示其脈絡更加清晰顯現;相反地,文化底蘊之問題化(problematic),使得無論 是歐洲文化首都活動、歐洲文化計畫或歐洲聯盟本身的文化領域與事務等本質、

脈絡與體現,保留許多有待進一步檢視與解釋的議題。可以確知的是,歐盟期以 歐洲文化首都活動將歐洲聯盟、歐洲概念、在地城市以及歐洲公眾之間建立連結 關係,而活動的歐洲文化內涵之構成如何乃本文研究發問。依循前述,本文研究 目的有以下四點:

第一,收集分析國內外相關研究與文獻資料,耙梳歐洲文化首都、文化形象 與歐洲認同之研究範疇,探討其研究議題內涵。經由學術研究論文對於相關研究

9 García, op. cit. (2005), 846, 863.

10 Marion Demossier, “Introduciton,” in The European Puzzle: The political structuring of cultural identities at a time of transition, ed. Marion Demossier (New York: Berghahn, 2007), 5; Marion Demossier, “The Political Structuring of Cultural Identities in the European Union,” in The European Puzzle: The political structuring of cultural identities at a time of transition, ed. Marion Demossier (New York: Berghahn, 2007), 49-50.

4

議題的研讀,同時彙集整理歐洲文化首都相關決議與活動資料,了解其研究脈絡 與發現。

第二,勾勒格拉斯哥與利物浦展現於活動中的歐洲文化形象。除了分析其文 化形象構成元素為何,進而試圖釐清為何以及如何呈現。在眾多文化元素中,哪 些被選取、被忽略、被放大、被修改、甚至被創造,探究的議題不僅僅是「有什 麼」,更重要的是「為什麼」。為求深入剖析與理解前述要項,本文擬透過個案研 究進行探討。藉由蒐集個案城市承辦活動之前期準備、中期展演與後期檢討之資 料,除了對於活動中的文化形象進行描繪,並分析其生成背景之構成。然而,形 象的構成與傳遞並非是無意識的動作,決定哪些訊息可以被傳達,以及如何可能 則暗示了主體對於文化的詮釋與認同的趨向。形塑於活動中兩座個案城市的文化 形象,其所反應的是有待進一步釐清之關聯歐洲整合計畫的認同議題。

第三,探究於活動中所體現之歐洲認同論述。活動之歐洲文化形象的構思與 呈現包含了承辦城市對歐洲文化的理解、詮釋以及當前歐洲認同的表達。歐洲認 同的萌發,除了與原有國家、城市文化、政治、歷史、社會等背景條件息息相關,

同時這半世紀以來歐洲整合計畫對歐洲地區政治、經濟,甚至社會與文化層面之 影響亦不可小覷。本文首要回顧這個不同於傳統民族國家型態,而另以超國家聯 盟為基礎所發展的認同論述。歐洲認同論述中存在著各種不同的觀點與模式,本 文主要將依循文化認同的討論觀點,並考量歐洲整合計畫所影響之政治結構變 遷,作為觀察與理解歐洲認同論述的主要工具。透過研究官方文件、報告及資料 等,嘗試探討歐洲聯盟成立以來對於文化領域之實踐取徑,以及這些概念如何逐 步成形於組織發展進程,而歐盟又如何將之表陳於公眾,強調「歐洲」概念。最 後,藉由分析個案城市如何體現歐洲文化內涵,瞭解會員國與城市如何詮釋並回 應歐洲認同論述。

最後,透過理論與個案研究之相互驗證,分析歐盟、會員國與城市於活動文 化內涵之交互關係與影響,理解文化形象與歐洲認同於活動文化面向之互動。比

5

較這兩屆同屬英國、然承辦時間相距近二十年之久的歐洲文化活動,瞭解活動之

較這兩屆同屬英國、然承辦時間相距近二十年之久的歐洲文化活動,瞭解活動之